專利名稱:生產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水化肥,具體地指一種生產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水資源普遍緊張,干旱、半干旱面積較大,局部地區即便全年并非干旱地區,但在某個特定時間段也可能會出現大 面積干旱,進而影響農作物收成。現有干旱保水方法主要還是根據干旱情況本身而采取抗旱措施,如運水、灌溉等,另外保水材料技術上側重于材料吸水能力,而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往往不佳。另一方面,水體污染物中氮磷硫這些生物的重要營養物質過剩,從而使得水體富營養化。現有技術中已經有科技人員將能夠大量吸收氮磷硫的植物種植在水體上,從而達到處理水體富營養化的目的。這種方法固然能達到凈化水體外加自然美觀的效果,但假若富營養物質排放過大(水體周邊工廠的擴建和增加、水體周邊人口的增加和水體周邊排放強度加大等都可以引起富營養物質排放過大),則這種水面種植植物景觀的作法往往反應遲鈍,不能夠從根本上完全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的化肥。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可降解吸水材料生產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化肥和可降解吸水材料按照重量比20 Γ5混合后,加水混合均勻、烘干、切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所述可降解吸水材料為魔芋、淀粉、羧甲基纖維素或殼聚糖,所述化肥為氮肥、磷肥或鉀肥。本發明將可降解吸水材料同化肥混合,得到可保水并持續緩慢釋放化肥有效成分的肥料,用于可能出現干旱的作物農田里,可以起到在干旱時節保水緩慢給作物供水的作用,從而起到保糧食增長的作用。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利用可降解吸水材料凈化富營養化水體并生產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可降解吸水材料對水體多級過濾,凈化富營養化水體,水體質量達標后將可降解吸水材料沉淀、烘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所述可降解吸水材料為魔芋、淀粉、羧甲基纖維素或殼聚糖。鑒于很多廢水實際上是含氨氮、磷等有機質較多的水,表面上看是廢水,實際上是可以作為很多植物生長的化肥。本發明正好可以利用保水化肥吸水能力強的特點,吸附含氨氮、磷等有機質較多的水,烘干后整體作為肥料給植物施肥,達到處理或部分處理有機廢水的效果,緩解日益突出的水污染的問題。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一方面從提高生物降解能力角度提供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的化肥,另一方面對富營養化水體進行先期處理,從而獲得富含氮磷硫的保水材料充當肥料,也達到減少氮磷硫排放的目的。
對解決水體污染物中氮磷硫這些生物的重要營養物質過剩,從而減少水體富營養化。技術簡單,價格便宜,易于推廣,可以用于植物保水,最適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使用,對冬小麥越冬起到保護作用。對農業生產保水,維護土壤墑情,減少水體富營養化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實施例1先將氮肥和魔芋按照重量比20:1混合后,加水混合均勻、烘干、切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
實施例2先將磷肥和羧甲基纖維素按照重量比20:3混合后,加水混合均勻、烘干、切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實施例3先將鉀肥和殼聚糖按照重量比20:5混合后,加水混合均勻、烘干、切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實施例4先將氮肥和淀粉按照重量比20:5混合后,加水混合均勻、烘干、切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實施例5先用魔芋對水體多級過濾,凈化富營養化水體,水體質量達標后將可降解吸水材料沉淀、烘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可降解吸水材料生產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化肥和可降解吸水材料按照重量比20 Γ5混合后,加水混合均勻、烘干、切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所述可降解吸水材料為魔芋、淀粉、羧甲基纖維素或殼聚糖,所述化肥為氮肥、磷肥或鉀肥。
2.一種利用可降解吸水材料凈化富營養化水體并生產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可降解吸水材料對水體多級過濾,凈化富營養化水體,水體質量達標后將可降解吸水材料沉淀、烘干、滅菌分裝即得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所述可降解吸水材料為魔芋、淀粉、羧甲基纖維素或殼聚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兩種利用可降解吸水材料生產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肥料的方法。所述可降解吸水材料為魔芋、淀粉、羧甲基纖維素或殼聚糖。一種先將化肥和可降解吸水材料按照重量比201~5混合后,化肥為氮肥、磷肥或鉀肥,加水混合均勻、烘干、切割、滅菌、分裝即得。另一種先用可降解吸水材料對水體多級過濾,凈化富營養化水體,水體質量達標后將可降解吸水材料沉淀、烘干、滅菌分裝即得。本發明一方面從提高生物降解能力角度提供具備保水且可生物降解的化肥,另一方面對富營養化水體進行先期處理,從而獲得富含氮磷硫的保水材料充當肥料,也達到減少氮磷硫排放的目的。
文檔編號C05G3/04GK103012012SQ20121053171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0日
發明者吳瑜, 林若泰, 楊杰 申請人:武漢紡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