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屬于生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蠶豆的芽苗菜生產需要的光照均由太陽光提供,但在無陽光的封閉狀態下用人工光源培育芽苗菜尚無報道。目前我國的航空母艦和載入航天飛行都要考慮人員的蔬菜副食供應的問題。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芽苗菜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光是自然界中影響植物生長和發育最重要的環境因子之一,對植物的生長發育、 形態建成、光合作用、物質代謝以及基因表達均有調控作用,而且還作為環境信號調節植物整個的生命周期。21世紀將是生態農業的世紀,光學應用是實現生態農業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太陽光照不足情況下增加特定人造光源,不僅促進作物生長發育,還可以達到增產、高效、優質、抗病、無公害的目的,這對于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長期以來在農業及生物領域使用的人工光源主要有熒光燈、白熾燈、鈉燈和鏑燈等, 其中高壓鈉燈和鏑燈是發光效率和有效光合成效率較高的光源,但是耗電量大,發射光譜不能很好地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光譜相吻合,做補光效率低;而且產生很多的熱輻射,不能對植物接近照射,對植物生長光激勵效率不高,做人工光源成本很高。因此,引進節能、發光性能好、產熱量低、使用壽命長的新型光源,對提高植物工廠內的電能利用率和空間利用率、降低耗電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稀土植物生長燈是利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的選擇配比和運用,調處適合植物生長 (葉綠素、花青素、胡蘿卜素)所需的光譜能量分布的燈光。該燈的泛光效果使照射的光效均勻分布,且光效是其它同瓦數節能燈的兩倍,是一般日光燈的三倍,而且使用壽命長。因此,利用稀土植物生長燈的性能特點開發出植物所需的人工光源將會大大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方案,并且操作步驟簡單,效果穩定,在生產、科研中都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技術方案I.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包括以下步驟①種子催芽選取大小一致的蠶豆種子,先在清水中浸泡24h,取出種子后,均勻點播在底部鋪有4層吸水紙的育苗盤中進行催芽,至子葉展平;②光照處理將子葉展平后的蠶豆幼苗放置于單色紅光和藍紅組合光(B:R=6:4)下進行培養10天。
2.上述光照處理的條件為①光強為3000Iux ;②光周期為12小時;③培養溫度24-26°C ;④濕度保持在65-70%。
3.上述光照處理的方法為①所述光源由一組稀土植物生長燈提供;②所述的光強通過調整燈的數量和燈到植株冠層的距離進行控制;③所述的光周期采用一個定時器進行控制。
4.本發明采用的蠶豆品種為大葉蠶豆。
有益效果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可以在全人工條件下生產出優質的蠶豆芽苗菜,為蠶豆芽苗菜生產提供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可用于解決載人航天、航空母艦等環境下的蔬菜供應。
圖1,在培養6天時,單色紅光下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對照處理。
圖2,在培養8天時,藍紅組合光下的光合色素含量大于對照處理圖3,在培養10天時,單色紅光下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對照處理。
圖4,培養6,8,10天時,藍紅組合光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對照處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下述實施例中所用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百分含量如無特別說明均為體積百分含量。
I.實施材料①蠶豆種子大葉蠶豆。
②光源稀土植物生長燈。
2.實施方法①種子催芽選取大小一致的蠶豆種子,先在清水中浸泡24 h。取出種子后,均勻點播在底部鋪有4層吸水紙的的育苗盤中進行催芽,8天后子葉展平。
②光照處理將子葉展平后的蠶豆幼苗放置于稀土植物生長燈的單色紅光和藍紅組合光(B:R=6:4)的下培養。
③條件控制光強設置為3000 lux,光周期為12小時,培養溫度25±1°C,濕度保持在70 ±10%,培養10天。
④控制方法通過調整燈的數量和燈到植株冠層的距離來控制光強,一個定時裝置來控制光周期。
3.實施效果①不同光質對光照射6天后的蠶豆葉片光合色素的影響不同光質對蠶豆色素含量的影響差異顯著。蠶豆幼苗葉片的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和類胡蘿卜素含量在紅光下最大,熒光燈對照下最小。紅光較有利于蠶豆幼苗的葉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圖I)。
②不同光質對光照射8天后的蠶豆葉片光合色素的影響不同光質影響蠶豆的色素含量。蠶豆幼苗葉片的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和類胡蘿卜素含量在藍紅組合光(B:R=6:4)下最大,熒光燈對照下最小。藍紅組合光較有利于蠶豆幼苗的葉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圖2)。
③不同光質對光照射10天后的蠶豆葉片光合色素的影響不同光質對蠶豆色素含量的影響具有明顯差異。蠶豆幼苗葉片的葉綠素a、葉綠素b、 葉綠素總量和類胡蘿卜素含量在紅光下最大,熒光燈對照下最小。紅光較有利于蠶豆幼苗的葉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圖3)。
④不同光質對的蠶豆葉片可溶性蛋白的影響不同光質影響蠶豆葉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蠶豆幼苗在從第6天到10天光照射,葉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蠶豆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藍紅組合光(B:R=6:4)下最大, 熒光燈對照下最小。藍紅組合光較有利于蠶豆幼苗的葉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圖4)。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包括以下步驟①種子催芽選取大小一致的蠶豆種子,先在清水中浸泡24h,取出種子后,均勻點播在底部鋪有4層吸水紙的育苗盤中進行催芽至子葉展平;②光照處理將子葉展平后的蠶豆幼苗放置于單色紅光和藍紅組合光(B:R=6:4)下進行培養10天。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處理的條件為①光強為3000Iux ;②光周期為12小時;③培養溫度24-26°C ;④濕度保持在65-70%。
3.根據權利要求I和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其特征在于①所述光源由一組稀土植物燈提供;②所述的光強通過調整燈的數量和燈到植株冠層的距離進行控制;③所述的光周期采用一個定時器進行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蠶豆品種為大葉蠶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采用人工光源培育蠶豆芽苗菜的技術,屬于生物技術領域。選取大小一致的蠶豆種子,先行浸泡,取出瀝干,置于育苗盤中進行催芽。子葉展平后將育苗盤置于單色紅光和藍紅組合光下培養至芽菜長成。單色紅光和藍紅組合光(B:R=6:4)最適合甘藍型油菜幼苗的生長。本發明具有操作簡單、節省能源環保等優點,可以應用于蠶豆芽苗菜的室內快速生產、工廠化育苗等領域。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2972275SQ20121054282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5日
發明者陸曉明, 李慧敏, 高青海 申請人:安徽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