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花青素洋蔥新品種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育種領域,涉及一種培育雜交洋蔥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培育高花青素洋蔥新品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植物中的花青素是自然界最有效的抗氧化物質。它能補充營養及消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其抗氧化性能比維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維生素C高出二十倍。自然界的花青素廣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如葡萄、藍莓、黑加侖、樓桃、紅橙、紅莓、草莓、桑葚、紫蘇、紫甘薯、紫玉米、番茄、紅球甘藍、紫胡羅卜、紫蘿卜 、紫皮洋蔥等植物的組織中。食用富含花青素的產品對預防和治療諸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早衰等疾病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由于市場還未見有提取的花青素純品,目前主要還是通過食補的方式攝入人體所需的花青素。花青素廣泛存在于紫皮洋蔥的紫紅色肉質鱗片中。洋蔥是世界范圍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據統計近年來每年全球洋蔥栽培面積約4000萬畝,每年生產蔥頭約5000萬噸,全球人均年消費約8 10kg,而且有逐年提高的趨勢。洋蔥容易栽培,能夠大面積陸地生產,產量高,原料充足,價格低廉,耐儲藏和運輸,是一種大眾常年消費的蔬菜。洋蔥的食療價值正引起人們的日趨重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培育高花青素的紫皮洋蔥品種,將為市場提供一種富含花青素的植物資源,成為人們通過食補就可以經濟地獲取天然花青素的一個理想途經。花青素測定分析結果表明,紫皮洋蔥品種均含有花青素,但含量很低。目前國內栽培的主要紫皮洋蔥品種中,其花青素含量變動在O. 20 1. 58mg/100g鮮重。選育出花青素高含量的紫皮洋蔥新品種,將具有重大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培育雜交洋蔥的方法。本發明所提供的培育雜交洋蔥的方法,具體可包括如下步驟以洋蔥(Alliumcepa) B222A CGMCC No. 6801 為母本,以洋蔥(Allium cepa)2000-7-3-10CGMCCNo. 6802為父本,進行雜交,從Fl代中獲得具有下述至少一種性狀的雜交洋蔥(a)鱗莖的花青素含量高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lium cepa)B222ACGMCC No. 6801 和所述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b)鱗莖的產量高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lium cepa) B222ACGMCCNo. 6801 和所述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c)鱗莖的單球重高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lium cepa) B222ACGMCCNo. 6801 和所述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
(d)抗病性強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lium cepa)B222A CGMCCNo. 6801和所述洋蔥(Allium c印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在(d)中,所述抗病具體為抗霜霉病和/或抗紫斑病。實驗證明,利用本發明所提供方法培育得到的Fl代雜交洋蔥,其鱗莖中花青素的平均含量遠高于母本、父本以及作為對照的紫皮洋蔥品種“紅頂I號”,其平均產量也較“紅頂I號”增產12%,同時抗病性也有所提高。Fl代雜交洋蔥,外皮濃墨紅色,內部鱗片赤紅色,花青素含量為8. 09mg/100g鮮重,為對照紫皮洋蔥品種“紅頂I號”花青素含量(O. 23mg/100g鮮重)的35倍。Fl代雜交洋蔥屬中長日照、中晚熟類型。單球質量350g,球型指數110,生育期135天左右,豐產性好,2011 - 2012年連續兩年4個生產試驗點的平均產量為每667m2為6082kg,比對照品種“紅頂I號”增產12. 6%。抗霜霉病與紫斑病,耐連 作,耐貯存。對不同土質適應性廣,較耐旱,耐抽薹。保藏說明分類命名洋蔥拉丁名(Alliumcepa)參椐的生物材料B222A保藏機構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機構簡稱CGMCC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保藏日期2012年11月6日保藏中心登記入冊編號CGMCC No. 6801分類命名洋蔥拉丁名(Alliumcepa)參椐的生物材料2000-7-3-10保藏機構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機構簡稱CGMCC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保藏日期2012年11月6日保藏中心登記入冊編號CGMCC No. 680具體實施例方式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涉及的洋蔥品質相關參數的具體測定方法如下(I)鱗莖的花青素含量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鱗莖的花青素含量,具體如下a.將花青素標準品(北京欣經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溶于蒸餾水,制成lmg/mL儲備液,將儲備液稀至濃度為I X 10_2mg/mL至lmg/mL的標準使用液。標準使用液應于測定當天配制。b.待測樣品中花青素的制備將洋蔥內部鱗片搗碎,經4倍體積的丙酮與水的混合液(丙酮=水7 :3,體積比)提取,40°C以下減壓蒸餾去除有機溶劑,水相再經乙醚洗滌后定容,得待測樣品花青素液,于5°C下暗環境中保存備用。c.樣品測定將試管用錫箔包裹嚴,僅留管口用于加樣。向管內加入試樣(步驟a中配制的花青素標準使用液,或步驟b制備的待測樣品花青素液)0. 5ml,再加3. Oml含有4%(體積分數)香草醛的甲醇液混合,然后加入1. 5ml濃鹽酸,徹底混勻,室溫下顯色15min后,在500nm處比色。根據采用花青素標準品所得的標準曲線計算待測樣品中花青素的含量。(2)鱗莖的產量測定及單球重測定a.鱗莖的產量測定品種比較試驗小區面積24m2,株距15cm,行距20cm,每小區800株,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60%倒伏時收獲鱗莖,按小區稱重,小區平均產量折合成每畝(667m2)產量。b.單球重測定從各小區中隨機抽取10個蔥頭,稱重后取其平均值作為單球重 量。(3)抗病性測定田間病情指數測定各小區沿對角線選20株,采取定點定株調查。按病情分級標準,統計和計算病情指數(=[(Σ病級葉片數X相對級指數)/ (調查總葉片數X最高級指數)]X 100)。病葉分級標準按0、1、3、5、7、9和11級七個等級,依次代表葉片無癥狀、病斑占整個葉面積的5%、6 10%、11 20%、21 30%、31 50%和50%以上。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得到。洋蔥(Allium cepa) B222A CGMCC No. 6801,為雄性不育系(經實驗證實自交不結種子,雄蕊100%敗育),源自俄羅斯長日照墨紅皮品種的不育株“R267A”,與源自俄羅斯長日照赤紅皮品種的保持系“R222B”經多次回交育成。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No. 6802,來源于日本中日照晚熟赤紅皮洋蔥品種泉州赤,經過3代自交、再進行2代小群體混合采種育成的紫皮自交系(恢復系)。洋蔥品種紅頂I號購自日本協和種苗公司。實施例1、選育高花青素含量的目的洋蔥在試驗田內設置隔離區(空間隔離2000米),作為母本的雄性不育系洋蔥(Alliumcepa) B222A CGMCC No. 6801 和作為父本的自交系(恢復系)洋蔥(Allium cepa)2000-7-3-10 CGMCC No. 6802按照4:1的比例間行種植,母本和父本的株距和行距均分別為25cm和60cm。母本和父本通過天然雜交授粉。從母本上收獲雜交一代(Fl代)的種子。第二年,將2400粒Fl代雜交種子(收獲于20株母本,每株母本上收獲120粒)、2400粒雄性不育系洋蔥(Allium cepa)B222A CGMCC No. 6801 (母本)的種子、2400粒自交系(恢復系)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父本)的種子,以及 2400 粒作為對照的現有紫皮洋蔥品種“紅頂I號”的種子同時分別種植,小區面積24m2,株距15cm,行距20cm,每小區800株,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種洋蔥的種植面積均為72m2。四種洋蔥均采用相同的田間管理條件。統計四種洋蔥(Fl代、母本、父本、對照)的如下指標花青素含量、產量、抗病性、抗旱性、抽薹性、單球大小和質量、球形與顏色、收口性、緊實性等。結果(表I)顯示,作為母本的洋蔥(Allium cepa)B222A CGMCC No. 6801的鱗莖球形,單球平均重320g,鱗莖的平均產量為每667m2為5310kg,外皮墨紅色,內部鱗片紅白色相間,鱗莖的花青素平均含量為6. 51mg/100g鮮重,肉質緊實,抗病性強,霜霉病病情指數為8. 9,紫斑病為5. 4,抽薹和分球率低。作為父本的洋蔥(Alliumc印a)2000-7-3-10CGMCCNo. 6802的鱗莖扁球形,單球平均重295g,鱗莖的平均產量為每667m2為4803kg,外皮赤紅色,花青素含量為3. 80mg/100g鮮重,抗病性強,霜霉病病情指數為7. 0,紫斑病病情指數為
5.1,抽薹及分球少,假莖收口緊,耐貯藏。作為對照的現有紫皮洋蔥品種“紅頂I號”,單球平均重327g,鱗莖的平均產量為每667m2為5401kg,霜霉病病情指數為9.1,紫斑病為7. 5,鱗莖的花青素平均含量為O. 23mg/100g鮮重。。而實施例1得到的Fl代雜交洋蔥外皮濃墨紅色,內部鱗片赤紅色,鱗莖的花青素平均含量為8. 09mg/100g鮮重,約為對照品種“紅頂I號”的35倍,單球平均重350g,鱗莖的平均產量為每667m2為6082kg,比對照品種“紅頂I號”增產12. 6%,抗霜霉病與紫斑病,霜霉病病情指數為7. 6,紫斑病病情指數為4. 3,較耐旱,耐抽薹。表I四種洋蔥品質參數統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培育雜交洋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以洋蔥(Allium cepa) B222ACGMCCNo. 6801 為母本,以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為父本,進行雜交,從Fl代中獲得具有下述至少一種性狀的雜交洋蔥 (a)鱗莖的花青素含量高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liumcepa) B222ACGMCCNo. 6801 和所述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 (b)鱗莖的產量高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liumcepa)B222A CGMCCNo. 6801和所述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 (c)鱗莖的單球重高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Iiumcepa) B222ACGMCCNo. 6801 和所述洋蔥(Allium cep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 Cd)抗病性強于洋蔥品種紅頂I號、所述洋蔥(Allium cepa) B222A CGMCCNo. 6801和所述洋蔥(Allium c印a) 2000-7-3-10CGMCC No. 6802 中的至少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d)中,所述抗病為抗霜霉病和/或抗紫斑病。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培育雜交洋蔥的方法。本發明所提供的培育雜交洋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以洋蔥(Allium cepa)B222A CGMCC No.6801為母本,以洋蔥(Alliumcepa)2000-7-3-10CGMCC No.6802為父本,進行雜交,從F1代中獲得具有下述至少一種性狀的雜交洋蔥鱗莖的花青素含量,和/或產量,和/或單球重,和/或抗病性高于洋蔥品種紅頂1號、所述洋蔥(Allium cepa)B222A CGMCC No.6801和所述洋蔥(Allium cepa)2000-7-3-10CGMCC No.6802中的至少一種。實驗證明,利用本發明所提供方法培育得到的F1代雜交洋蔥,其鱗莖中花青素的平均含量遠高于母本、父本以及作為對照的紫皮洋蔥品種“紅頂1號”,其平均產量也較“紅頂1號”增產12%。
文檔編號A01H1/02GK103004580SQ20121055212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8日
發明者梁毅, 王鼎慧, 張洪偉 申請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