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白色灰樹花是最新開發的稀有珍貴食用兼藥用真菌。子實體氣香沁脾、脆嫩爽口,具有獨特的口味和齒感,富含葡聚糖、菌蛋白和礦物質等重要營養和藥用成分,對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病、動脈硬化等現代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因此市場需求量很大,天然野生的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就對人工栽培白色灰樹花的產量和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主要包括白色灰樹花野生種的選擇、分離培養、接種、發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步驟,實踐證明采用此方法培養的白色灰樹花產量高,質量好。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a、野生種的選擇:選擇菌蓋大、厚圓整的野生菌株,采用組織分離、基質分離或孢子分離法至少一種方法對上述野生菌株進行分離、培養;
b、接種與發菌管理:將培養好的純菌種接種到已裝袋的培養基上,進行發菌管理,直到菌絲長滿袋子,所述發菌管理的環境條件為:溫度設置為22-25°C,空氣相對濕度設置為65%以下,光照設置為培養前期無光照,培養后期給予散射光,培養期間每天通風換氣2次;
C、出菇管理:采用袋式出菇或覆土出菇至少一種方法進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間溫度設置為15-20°C,空氣相對濕度前期設置為80%,后期設置為85%-90%,光照保持散射光,光照度保持在200-400勒克斯,保持通風換氣;
d、采收:采收標準是:菌蓋未充分展開,邊緣稍內卷,菌管規則,長度未超過1.5mm,管口未散開;采收方法是:兩手伸入子實體底部,用力向一側抬起,菇根即斷。所述分離后的組織采用PDA培養基斜面培養,直到組織上長出白色毛狀菌絲,長滿培養基斜面,即為純菌種,放入5°C條件下儲存備用。所述步驟b中的培養基的成份是木屑78%,麩皮18%,石膏2%,過磷酸鈣0.5%,尿素
0.2%,紅糖1%,含水量55%-60%,或者是棉籽殼50%,木屑35%,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
0.5%,尿素0.5%,紅糖1%,含水量60%。所述培養基的PH值設置為5.5-6.5。所述袋式出菇的方法是:去掉長滿菌絲的袋子的棉塞,套環,袋口保持原狀,直立排放于床架或畦床上。 所述覆土出菇的方法是:首先選擇覆土,覆土選用山地土或深層土,挑凈土中雜物,打碎、曬干備用,然后作畦,最后,播種菌塊,將長滿菌絲的袋子去除,將長滿菌絲的培養基制成菌塊,將菌塊間隔2-3cm擺放在畦上,將覆土填滿空隙,然后澆水,將覆土濕透,沉實,菌塊上覆土厚1.5cm,覆土上覆蓋塑料薄膜和草簾。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栽培方法簡單、全面,易于學習掌握,采用此栽培方法栽培出的白色灰樹花產量高,品質好,有利于滿足市場對于白色灰樹花的需求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步驟如下:
選擇菌蓋大、厚圓整的白色野生灰樹花為目標,采集到白色灰樹花后立即進行分離,根據具體情況可做組織分離,基質分離或孢子分離至少其中之一,分離后的組織采用PDA培養基斜面培養,直到組織上長出白色毛狀菌絲,長滿培養基斜面,即為純菌種,放入5°C條件下儲存備用。培養基的成份是木屑78%,麩皮18%,石膏2%,過磷酸鈣0.5%,尿素0.2%,紅糖1%,含水量55%-60%,或者是棉籽殼50%,木屑35%,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0.5%,尿素0.5%,紅糖1%,含水量60%。根據上述成分將培養基配制好后攪拌均勻,裝入袋中,袋口套套環,力口棉塞,每袋600-800克,高壓滅菌1.5-2小時,常壓滅菌100°C,8-10小時。培養基冷卻后,將制作好的原種接在培養基上,進行發菌管理,直到菌絲長滿袋子,所述發菌管理的環境條件為:溫度設置為22-25°C,空氣相對濕度設置為65%以下,寧干勿濕,光照設置為培養前期無光照,培養后期給予散射光,培養期間每天通風換氣2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促菌絲往料內長接種10-15天后,接種穴周圍菌絲長滿培養料,35-40天培養期滿,出現少量黑色原基,即可進行出菇管理。出菇管理:采用袋式出菇或覆土出菇至少一種方法進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間溫度設置為15_-20°C,空氣相對濕度前期設置為80%,后期設置為85%-90%,光照保持散射光,光照度保持在200-400勒克斯,保持通風換氣;袋式出菇的方法是:去掉袋口的棉塞,套環,袋口保持原狀,直立排放于床架或畦床上。覆土出菇的方法是:首先選擇覆土,覆土選用山地土或深層土,挑凈土中雜物,打碎、曬干備用,然后作畦,最后,播種菌塊,將長滿菌絲的袋子去除,將長滿菌絲的培養基制成菌塊,將菌塊間隔2-3cm擺放在畦上,將覆土填滿空隙,然后澆水,將覆土濕透,沉實,菌塊上覆土厚1.5cm,覆土上覆蓋塑料薄膜和草簾。采收:采收標準是:菌蓋未充分展開,邊緣稍內卷,菌管規則,長度未超過1.5mm,管口未散開;采收方法是:兩手伸入子實體底部,用力向一側抬起,菇根即斷。采收后,注意清理料面,停水2-3天,讓菌絲恢復生長,再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一般15-20天后可出第二茬菇,管理得當可出3茬菇。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組成: a、野生種的選擇:選擇菌蓋大、厚圓整的野生菌株,采用組織分離、基質分離或孢子分離法至少一種方法對上述野生菌株進行分離、培養; b、接種與發菌管理:將培養好的純菌種接種到已裝袋的培養基上,進行發菌管理,直到菌絲長滿袋子,所述發菌管理的環境條件為:溫度設置為22-25°C,空氣相對濕度設置為65%以下,光照設置為培養前期無光照,培養后期給予散射光,培養期間每天通風換氣2次; C、出菇管理:采用袋式出菇或覆土出菇至少一種方法進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間溫度設置為15-20°C,空氣相對濕度前期設置為80%,后期設置為85%-90%,光照保持散射光,光照度保持在200-400勒克斯,保持通風換氣; d、采收:采收標準是:菌蓋未充分展開,邊緣稍內卷,菌管規則,長度未超過1.5mm,管口未散開;采收方法是:兩手伸入子實體底部,用力向一側抬起,菇根即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后的組織采用PDA培養基斜面培養,直到組織上長出白色毛狀菌絲,長滿培養基斜面,即為純菌種,放入5 °C條件下儲存備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培養基的成份是木屑78%,麩皮18%,石膏2%,過磷酸鈣0.5%,尿素0.2%,紅糖1%,含水量55%-60%,或者是棉籽殼50%,木屑35%,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0.5%,尿素0.5%,紅糖1%,含水量60%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 述的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基的PH值設置為5.5-6.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式出菇的方法是:去掉長滿菌絲的袋子的棉塞,套環,袋口保持原狀,直立排放于床架或畦床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出菇的方法是:首先選擇覆土,覆土選用山地土或深層土,挑凈土中雜物,打碎、曬干備用,然后作畦,最后,播種菌塊,將長滿菌絲的袋子去除,將長滿菌絲的培養基制成菌塊,將菌塊間隔2-3cm擺放在畦上,將覆土填滿空隙,然后澆水,將覆土濕透,沉實,菌塊上覆土厚1.5cm,覆土上覆蓋塑料薄膜和草簾。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白色野生灰樹花的分離培養與栽培方法,涉及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包括野生種的選擇、接種與發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四個重要步驟。此栽培方法簡單、全面,易于學習掌握,采用此栽培方法栽培出的白色灰樹花產量高,品質好,有利于滿足市場對于白色灰樹花的需求量。
文檔編號C05G1/00GK103081720SQ20121056111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孫思倫 申請人:孫思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