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農作物秸桿和牧草圓捆撿拾打捆機具上的卷捆作業機構。
背景技術:
現用的鋼輥式圓捆撿拾打捆機作業時,秸桿或牧草在喂入輥組合和卷草鋼輥系統的輸送、擠壓作用下在打捆前室和打捆后室內轉動逐漸形成圓柱體狀的圓捆。由于結構設計上缺陷,秸桿或牧草在打捆前室和打捆后室內形成圓捆的轉動中,秸桿或牧草與打捆前、后室的側壁面發生磨擦,增加了秸桿或牧草卷捆旋轉運動的阻力,尤其是當秸桿或牧草圓捆直徑不斷加大時,其圓捆兩端平面與打捆前、后室側壁面的磨擦阻力加大,作業負荷增力口,作業效率下降,當喂入的秸桿或牧草濕硬或較長時,在卷草機構喂入口處易發生堆積堵 塞,機具無法正常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設計提供一種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達到消除秸桿或牧草在卷捆過程中與打捆前、后室側壁之間的磨擦力、保證秸桿或牧草作業時的喂入量和機具生產效率、降低作業負荷、避免堆積堵塞故障發生的目的。本發明創造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包括打捆前室和打擁后室,卷早鋼棍系統配裝在打擁如室與打擁后室內,在打擁如室內、位于卷早鋼棍系統前側下方部位處安裝喂入輥組合,在打捆前室左、右側壁上同軸心對稱可轉動地分別配裝驅動軸,兩塊卷草側圓盤分別固裝在打捆前室左、右側壁上的驅動軸上,所述的兩塊卷草側圓盤的前側部份和后側部份分別置于打捆前室和打捆后室室內,且位于卷草鋼輥系統內側。本發明創造采用在打捆前、后室兩側壁面上配裝主動轉動地卷草側圓盤結構,使秸桿或牧草在打捆前、后室內卷捆過程中增加了輸送旋轉驅動矩,避免了與打捆前、后室側壁面之間的磨擦阻力產生,消除了堆積堵塞故障的發生,具有結構簡單、作業喂入量大、作業效率高、減少動力消耗、草捆密度梯度小、使用可靠、作業故障少的特點。
圖1是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結構示意 圖2是喂入棍組合結構示意圖。圖中件號說明1、打捆前室、2、卷草鋼輥系統、3、卷草側圓盤、4、驅動軸、5、打捆后室、6、喂入輥組合、7、上輥體、8、下輥體、9、上撥草環板、IO、下撥草環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包括打擁如室I和打擁后室5,卷早鋼棍系統2配裝在打擁如室I與打擁后室5內,在打捆前室I內、位于卷草鋼輥系統2前側下方部位處安裝喂入輥組合6,在打捆前室I左、右側壁上同軸心對稱可轉動地分別配裝驅動軸4,兩塊卷草側圓盤3分別固裝在打捆前室I左、右側壁上的驅動軸4上,所述的兩塊卷草側圓盤3的前側部份和后側部份分別置于打捆前室I和打捆后室5室內,且位于卷草鋼輥系統2內側。在喂入輥組合6的上輥體7左、右側部表面上沿徑向方向向內側傾斜10°角的對稱固裝上撥草環板9。在喂入輥組合6的下輥體8表面上沿徑向方向固裝下撥草環板10。作業時,圓捆撿拾打捆機前進,撿拾器將已鋪成條鋪的秸桿或牧草撿拾起來,由喂入輥組合6將秸桿或牧草導送向打捆前、后室1、5內,并由配置在前、后打捆室1、5內的卷草鋼輥系統2和旋轉的卷草側圓盤3送向打捆前、后室1、5上部,形成旋轉草芯,進而完成連續的卷捆過程。由帶有上撥草環板9的上輥體7和帶有下撥草環板10的下輥體8組成的喂入輥組合6對喂入的秸桿或牧草具有彎折和壓扁功能,對秸桿或牧草的喂入性能有大 巾畐提聞。
權利要求
1.一種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包括打捆前室(I)和打捆后室(5),卷草鋼輥系統(2)配裝在打捆前室(I)與打捆后室(5)內,在打捆前室(I)內、位于卷草鋼輥系統(2)前側下方部位處安裝喂入輥組合(6),其特征在于在打捆前室(I)左、右側壁上同軸心對稱可轉動地分別配裝驅動軸(4),兩塊卷草側圓盤(3)分別固裝在打捆前室(I)左、右側壁上的驅動軸(4)上,所述的兩塊卷草側圓盤(3)的前側部份和后側部份分別置于打捆前室(I)和打捆后室(5)室內,且位于卷草鋼輥系統(2)內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喂入輥組合(6)的上輥體(7)左、右側部表面上沿徑向方向向內側傾斜10°角的對稱固裝上撥草環板(9)。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喂入輥組合(6 )的下輥體(8 )表面上沿徑向方向固裝下撥草環板(10 )。
全文摘要
輥盤式圓捆撿拾打捆機卷捆機構屬于農業機械;在打捆前室左、右側壁上同軸心對稱可轉動地分別配裝驅動軸,兩塊卷草側圓盤分別固裝在打捆前室左、右側壁上的驅動軸上,所述的兩塊卷草側圓盤的前側部份和后側部份分別置于打捆前室和打捆后室內,且位于卷草鋼輥系統內側;本機構結構簡單,作業喂入量大、作業效率高,作業質量好,減少動力消耗,使用故障少。
文檔編號A01F15/07GK103004386SQ201210573388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王德福, 孔凡婷, 雷軍樂, 董欣, 蔣亦元 申請人: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