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的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農作物秸桿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的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200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加快推動秸桿綜合利用工作,逐步形成秸桿資源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實現秸桿商品化和資源化,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我國農作物秸桿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廣,是我國農村居民主要生活燃料、大牲畜飼料和有機肥料,少部分作為工業原料和食用菌基料。但是,秸桿綜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產業鏈短和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要求各地加強規劃指導,以省份為單位編制秸桿資源綜合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資源分布情況,合理確定秸桿不同用途的發展目標,統籌考慮綜合利用項目和產業布局等要求。兩部門強調,各地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技支撐,試點示范;政策扶持,公眾參與”的基本原則,積極推進秸桿綜合利用工作。我國每年7億噸秸桿中氮、磷、鉀含量分別達300多萬噸、70萬噸、700萬噸,相當
于全國目前化肥施用量的25%,是重要的有機肥源。大力發展秸桿肥料,有利于緩解我國資源能源短缺矛盾,促進農業生態平衡,建設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
江蘇年產作物秸桿總量在4000萬噸左右,位居全國第四,總體由南向北逐步遞增。全省秸桿以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秸桿為主,占秸桿資源總量的80%以上。省人大專門制定了《江蘇省關于促進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的決定》,這部法規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稻麥秸桿機械化全量還田面積須占總面積的35%以上,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桿。2011年中共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印發的《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行動計劃》通知中明確提出,加強秸桿綜合利用,在全國率先建立完善的秸桿收集貯運體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兀利用的產業化格局,大力推廣稻麥稻桿機械化還田,到2015年,全省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目前全國共有各類有機肥生產廠家10000多家,每年生產畜禽糞便有機肥大約7000萬噸,消耗秸桿大約1000萬噸。全國每年有7. 5億噸作物秸桿,焚燒生產有機肥和秸桿直接簡單還田大約3億噸,還有大約4. 5億噸秸桿沒有充分利用。江蘇目前有有機肥生產廠家300家,每年生產有機肥大約200萬噸,消耗作物秸桿大約20萬噸,直接簡單還田2000萬噸,還有大約1200萬噸秸桿沒有充分利用。這些直接還田的秸桿腐解轉化慢,影響下茬作物的生長,還容易傳播病蟲草害。但是將農作物秸桿在收獲后進行食用菌栽培后再用作有機肥料的技術目前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大量農作物秸桿不能正確及時處理,造成空氣和水污染及資源浪費的問題,而開發設計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提供一種農作物秸桿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的方法及應用。這種方法是在農作物收獲時或收獲后,將農作物秸桿粉碎成草段,添加畜禽糞便和尿素、硫酸銨等,混合堆置發酵,接種食用菌菌種,種植食用菌,在食用菌收獲后,將食用菌菌渣連同作物秸桿殘渣一起,加入少量畜禽糞便,再次堆置發酵,制成有機肥,作為基肥施入農田,種植農作物,發展生態農業,改良和提高土壤生產力,促進作物生長,減少環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效益。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
一種農作物秸桿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產步驟為
a)在農作物秸桿收獲時或收獲后,將農作物秸桿粉碎成10-25cm長的桿段;
b)按占農作物秸桿質量10-50%的量加入畜禽糞便混勻,加水,使得秸桿段和畜禽糞便完全濕透,控制含水量40-70% ;
c)每1000千克農作物秸桿加入1-5千克尿素或2-10千克硫酸銨,拌勻,堆置成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濕度在40-60% ;
d)蓋上塑料薄膜將草垛四周密封,夏季每4-6天翻堆一次,春秋季8-12天翻堆一次,經過3-4次翻堆后接種食用菌菌種;
e)待食用菌長出收獲食用菌,將草垛殘體及食用菌菌渣一起拌勻,再按草垛殘體和食用菌菌渣總質量的15-45% 添加畜禽糞便,拌勻;
f)將拌勻的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5-8天,即可施入農田做基肥。所述農作物秸桿為小麥、油菜、水稻、玉米或花生秸桿。所述步驟C中草垛堆置成長3-10米、寬2-6米、高1-2米的草垛。所述食用菌菌種為蘑菇、草菇、香菇或平菇菌種。本發明還提供上述方法在種農作物發展生態農業上的應用。具體是在種植小麥、油菜、水稻、玉米、花生上的應用。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發明能將農作物秸桿資源化利用,生物轉化生產食用菌,增加農民收入,生產食用菌的過程完成秸桿發醇,減少環境污染,制作有機肥料,發展生態農業。2)本發明能將大量的農作物秸桿生物轉化成食用菌的優良原料,生產食用菌,豐富人們蔬菜,增加農民收入,減少環境污染。3)本發明將大量秸桿和畜禽糞便混合轉化成食用菌和優質有機肥料,大大減少了農民焚燒秸桿的空氣污染及隨意處置秸桿和畜禽糞便造成的水污染,生產的有機肥料能夠改良農田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和肥力,促進作物生長,有利于生態農業的發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4)本發明中采用的農作物秸桿資源化利用技術,方法簡便、技術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廉、實用性強。5)本發明采用的農作物秸桿資源化利用技術,能將大量的農作物秸桿在田間就地轉化為有機肥料,促進作物生長,大大減少農作物秸桿和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
6)本發明采用農作物秸桿堆置發酵生產食用菌,除了能解決農作物秸桿的環境污染外,還提高土壤有機質和土壤肥力和有機質,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發展生態農業。
圖1是水稻秸桿生產蘑菇的產量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
1.在水稻稻桿收獲時,將稻桿粉碎成大約15cm長的桿段;
2.按水稻秸桿質量的10%加入畜禽糞便,加水,使得秸桿段和畜禽糞便完全濕透,保持含水量在40%左右;
3.每1000千克水稻秸桿加入2千克尿素,拌勻,堆置成長4米、寬2米、高I米的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濕度在40% ;
4.蓋上塑料薄膜草垛四周密封,7月份每5天左右翻堆一次,4月份或10月份每12天翻堆一次,經過4次翻堆后接種蘑菇菌種;
5.待蘑菇長成收獲后,將草垛殘體及草菇菌渣等一起拌勻,再按草垛殘體和蘑菇菌渣總質量的15%添加畜禽糞便,再拌勻 ;
6.將拌勻的上述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一周,即可施入農田做基肥,種植農作物。實施例2
1.在小麥稻桿收獲后,將稻桿粉碎成20cm長的桿段;
2.按小麥秸桿質量20%的量加入畜禽糞便,加水,使得秸桿段和畜禽糞便完全濕透,含水量保持50%左右;
3.每1000千克小麥秸桿加入10千克硫酸銨,拌勻,堆置成長8米、寬4米、高1.5米的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濕度在50% ;
4.蓋上塑料薄膜草垛四周密封,8月每5天左右翻堆一次,5月每12天翻堆一次,經過3次翻堆后接種草菇;
5.待草菇長成收獲后,將草垛殘體及草菇菌渣等一起拌勻,再按草垛殘體和草菇菌渣總質量的30%添加畜禽糞便,拌勻;
6.將拌勻的上述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大約一周,施入農田做基肥,種植農作物。實施例3
1.在玉米稻桿收獲時,將稻桿粉碎成25cm長的桿段;
2.按玉米秸桿質量的45%加入畜禽糞便,加水,使得秸桿段和畜禽糞便完全濕透,含水量保持60%左右;
3.每1000千克玉米秸桿加入5千克尿素,拌勻,堆置成長10米、寬6米、高2米的草垛,保持草垛濕度在60%;
4.蓋上塑料薄膜草垛四周密封,夏季每5天左右翻堆一次,春秋季每12天翻堆一次,經過3-4次翻堆后接種食用菌平菇;5.待平菇長成收獲后,將草垛殘體及平菇菌渣等一起拌勻,再按草垛殘體和平菇菌渣質量的45%添加畜禽糞便,拌勻;
6.將上述拌勻后的的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一 周,施入農田做基肥,種植農作物。本發明的應用實例
將本發明技術用于小麥、水稻、玉米的種植上。1、在小麥收獲后將小麥秸桿與畜禽糞便一起按本發明實施例2的方法處理,生產草燕,每1000千克小麥稻桿能生產出85千克草燕,收入大約500兀;
2、在水稻收獲后將水稻秸桿與畜禽糞便一起按本發明實施例1的方法處理,生產蘑菇,每1000千克水稻秸桿能生產出120千克蘑菇,收入大約1200元。(水稻秸桿用量與蘑菇產量關系如附圖1)。
權利要求
1.一種農作物秸桿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產步驟為在農作物秸桿收獲時或收獲后,將農作物秸桿粉碎成10-25cm長的桿段;按占農作物秸桿質量10-50%的量加入畜禽糞便混勻,加水,控制含水量40-70% ;每1000千克農作物秸桿加入1-5千克尿素或2-10千克硫酸銨,拌勻,堆置成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濕度在40-60% ;蓋上塑料薄膜將草垛四周密封,夏季每4-6天翻堆一次,春秋季8-12天翻堆一次,經過 3-4次翻堆后接種食用菌菌種;待食用菌長出收獲食用菌,將草垛殘體及食用菌菌渣一起拌勻,再按草垛殘體和食用菌菌渣總質量的15-45%添加畜禽糞便,拌勻;將拌勻的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5-8天,即可施入農田做基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農作物秸桿為小麥、油菜、水稻、玉米或花生稻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驟C中草垛堆置成長3-10米、寬2-6 米、高1-2米的草垛。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菌種為蘑菇、草菇、香菇或平菇菌種。
5.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方法在種農作物發展生態農業上的應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應用,該應用具體是在種植小麥、油菜、水稻、玉米、花生上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的方法及應用,該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實現農作物秸稈收獲時或收獲后粉碎,加入適量的畜禽糞便和尿素、硫酸銨等,混合堆置、發酵,接種食用菌菌種,種植食用菌,收獲食用菌后,將堆置的有機廢棄物再拌入適量畜禽糞便,作為優質有機肥施入農田,種植糧食、蔬菜,沒有環境污染,解決農作物秸稈粉碎的空氣污染,解決農田土壤有機質下降問題,提高土壤肥力,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
文檔編號C05F17/00GK103044102SQ20121057782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吳洪生 申請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