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的營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林木良種繁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核桃嫁接用硬枝接穗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核桃屬(Juglans)樹種是世界著名的經濟林樹種,核桃是促進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帶動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業之一,云南省是核桃的原產地之一,是全國核桃主產區,核桃已成為云南省林業的支柱產業,其種植面積和產量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泡核桃(J. Sigillata Dode)又叫鐵核桃、深紋核桃和云南核桃,是中國栽培核桃的主體之一,云南核桃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區,而云南省是云南核桃(即泡核桃)種質資源最為豐富、分布栽培最為集中的地區。硬枝接穗是指嫁接時采用休眠硬枝做接穗,該接穗叫硬枝接穗。目前核桃良種的繁育方式主要是嫁接,每年需要大量的健壯枝條作接穗。云南省2012年有核桃約3200萬畝,到2015年規劃發展到4000萬畝,平均每年發展400萬畝,再加上品種改換和低產核桃園改造每年約20萬畝,合計為450萬畝,核桃良種苗年需求量約4200萬株,接穗年需求量約9000萬條。再加上貴州、四川、重慶、廣西等地也會到云南購買核桃良種苗,預計云南省核桃苗的年需求量在5000萬株左右,接穗年需求量約I億條。因此,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優良核桃品種苗木和接穗都是緊俏貨。核桃雖然樹體高大,但枝條稀疏,傳統生產園的穗條供應量十分有限。目前在生產園中大量采穗后,不僅對當年及次年核桃產量影響較大,且穗條存在著過粗或過細、髓心大、芽眼不飽滿等問題,質量難以保證。還難免在良種接穗中混有夾綿核桃或鐵核桃枝條,致使嫁接苗良種純度不高,產生了結果晚,品種良莠不齊,商品性差,經濟效益低的結果,其滯后效應將給核桃種植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建立良種采穗圃,依托采穗圃來繁殖推廣良種和供應大量的接穗是世界各核桃主產國所普遍采用的成功手段。研究云南核桃(J. Sigillata Dode)采穗圃營建是實現云南核桃良種化的重要保障措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接穗產量高,接穗質量好的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的營建方法。本發明所述的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營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進行I、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營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進行(I)建圃地的選擇建圃地點選擇在年平均溫度13°C 18°C,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5°C,最冷月平均氣溫4°C 10°C,全年日照時數彡2000h,年降雨量800mm 1200mm,海拔1600m 2200m,土壤PH值為5. 5 7, 土層厚度> 60cm,地下水位< I. 5m的區域;(2)采穗圃布局及整地挖掘定植溝,定植溝寬D為150 Cm、溝深F彡80 Cm,定植溝間距E為150 Cm ;定植溝回土時,每米定植溝用20kg 40kg腐熟農家肥和Ikg 2kg鈣鎂磷肥與表土拌均后填入定植溝內,并且填入定植溝內的土高出地表面的距離H=20 25cm,然后在每條定植溝內挖兩排長、寬、深分別為40cm的定植穴,定植穴穴距為100cm,兩排定植穴交錯布置;所述的鈣鎂磷肥中Ca。、P5O2和MgO的含量以質量分數計為=CaO為45. 0%,P5O2為18. 0%,MgO為12. 0% ;(3)定植選用以云南核桃(J. sigillata Dode)作站木的嫁接苗定植在定植穴內,定植后形成嫁接苗的寬行距B=200 cm,窄行距A=IOO Cm,株距C=IOO Cm,所述的嫁接苗的苗齡為14個月苗齡至16個月苗齡,莖桿直徑> I. 30 Cm,苗高> 60 cm,每株嫁接苗的主根長> 15cm,且一級側根數> 5,定植時間為每年的I月,定植前嫁接苗統一在50 cm定干,定植時,嫁接苗的嫁接口露出土壤表面,定植后,澆水、蓋地膜;定植成活后,抹除砧木上的萌芽;(4)定植后當年管理 定植后當年保持米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 <土壤田間持水量< 70% ;每株嫁接苗保留2 4個芽,及時補苗使嫁接苗成活率> 98%,一年后苗木保存率> 95% ;5月30日至6月1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又于7月20日至7月31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于當年9月下旬對新稍進行摘心處理,當年12月或次年I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每株嫁接苗留側枝2 4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在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5)采穗圃管理①從定植后第2年起,保持米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土壤田間持水量彡70%;每年5月30日至6月1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每年7月20日至7月31日再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新稍長至20 cm以上時,留4 10枝新稍并摘心,每年9月中下旬對新稍再進行摘心處理;②每年12月至次年I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留2 4枝側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采集接穗后,用穴施或條狀施肥法施有機肥800-1000kg/666. 7m2,所述有機肥中以干基計,有機質含量> 30%,有機質含量的百分數為質量分數;③病蟲害防治防治,入冬前翻耕圃地、清掃枯枝落葉、用石硫合劑刷樹體;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病害初發期,噴施質量分數為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 1000倍液,每隔10天 15天噴施I次至病斑部逐漸變成褐色、茶褐色直至枯死;在綠蟬蛾的幼蟲期和羽化期,用質量分數為2. 5%溴氰菊脂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的連續噴施2次 3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I、本發明方法根據核桃植株的生物學特性,首次提出了采用寬窄行配置建立密植專業化采穗圃,為采穗圃的建圃地的選擇、采穗圃布局及整地、定植、定植后當年管理、采穗圃管理關鍵技術環節提供了方法。2、本發明方法采用的種植布局增加了核桃采穗母樹的生長空間,改善了光照條件,使采穗母樹的接穗產量和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接穗粗度在I. O cm I. 5 cm之間、芽體飽滿、芽徑> O. 5 Cm,每條接穗合格飽滿芽I個以上,芽間距合適、木質化程度較高,髓心小于接穗粗度的1/3,接穗長度不低于15 Cm,從而保證了接穗的質量好。在定植的當年即可產出接穗6000 9000條/畝,定植后第二年即可產出接穗17000 19000條/畝,定植后第三年即可產出接穗約40000條/畝,表明本發明方法所產的接穗質量好,產量高。定植的當年起即可采穗,投產快,采穗圃可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而傳統的核桃生產園常規每畝種植核桃苗10 12株,以12株計,第二年僅能產40 48條接穗,種植到第10年(B卩2009年),產接穗804條/畝,種植到第11年(B卩2010年),產接穗936條/畝,種植到第12年(即2011年),產接穗912條/畝,本發明方法與傳統核桃生產園產接穗相比,產生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
圖I是本發明方法 采穗圃核桃嫁接苗種植的平面布局圖。圖2是本發明方法核桃嫁接苗種植前定植溝的剖面圖。圖3是本發明方法核桃嫁接苗種植后定植溝的剖面圖。圖中各標記表示I一定植溝,2—核桃嫁接苗,3—地表面,A表示窄行距,B表示寬行距,C表示株距,D表示定植溝寬,E表示定植溝間距,F表示定植溝深,H表示填入定植溝內的土高出地表面的距離。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各實施例中所用的嫁接苗品種、薄膜、肥料、農藥等材料均可在市場購買。實施例中無特別說明的均為常規方法。實施例I本發明方法實施例實施地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嫁接苗為以云南核桃(J. sigillata Dode)作站木的云新系列核桃品種的嫁接苗。嫁接苗定植時間2009年I月。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營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進行I、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營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進行(I)建圃地的選擇該建圃地點年平均溫度13°C 18°C,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5°C,最冷月平均氣溫4°C 10°C,全年日照時數彡2000h,年降雨量800mm 1200mm ;海拔1600m 2200m,土壤PH值為5. 5 7, 土層厚度> 60cm,地下水位< I. 5m的區域。(2)采穗圃布局及整地挖掘定植溝,定植溝寬D為150 Cm、溝深F > 80 Cm,定植溝間距E為150 Cm ;定植溝回土時,每米定植溝用40kg腐熟農家肥和2kg鈣鎂磷肥與表土拌均后填入定植溝內,并且填入定植溝內的土高出地表面的距離H=20cm,然后在每條定植溝內挖兩排長、寬、深分別為40cm的定植穴,定植穴穴距為100cm,兩排定植穴交錯布置。所述的鈣鎂磷肥中Ca0、P502和MgO的含量以質量分數計CaO為45. 0%,P5O2為18. 0%,MgO為12. 0% ;(見圖I-圖3)。(3)定植嫁接苗定植在定植穴內,定植后形成嫁接苗的寬行距B=200 Cm,窄行距A=IOO Cm,株距C=IOO cm (見圖I ),所述的嫁接苗的苗齡為14個月苗齡,莖桿直徑> I. 30 cm,苗高> 60cm,每株嫁接苗的主根長> 15cm,且一級側根數> 5,定植時間為2009年I月,定植前嫁接苗統一在50 cm定干,定植時,嫁接苗的嫁接口露出土壤表面,定植后,澆水、蓋地膜;定植成活后,抹除站木上的萌芽。(4)定植后當年管理定植后當年保持米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 <土壤田間持水量< 70% ;每株嫁接苗保留2 4個芽,及時補苗使嫁接苗成活率> 98%,一年后苗木保存率> 95%,5月3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又于7月2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于當年9月下旬對新稍進行摘心處理,當年12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每株嫁接苗留側枝2 4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在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5)采穗圃管理①從定植后第2年起,保持米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土壤田間持水量 (70%;于2010年5月3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2010年7月20日再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2011年6月1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2011年7月31日再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每年3月下旬,新稍長至20 cm以上時,留7 10枝新稍并摘心,每年9月中下旬對新稍再進行摘心處理。②每年12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留2 4枝側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采集接穗后,用條狀施肥法施有機肥1000kg/666. 7m2,所述有機肥中以干基計,有機質含量> 30%,有機質含量的百分數為質量分數。③病蟲害防治防治,入冬前翻耕圃地、清掃枯枝落葉、用石硫合劑刷樹體;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病害初發期,噴施質量分數為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0天 15天噴施I次至病斑部逐漸變成褐色、茶褐色直至枯死,在綠蟬蛾的幼蟲期和羽化期,用質量分數為2. 5%溴氰菊脂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的連續噴施2次 3次。本實施例接穗產量調查詳見表I。實施例2 :本發明方法實施例實施地點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嫁接苗為以云南核桃(J. sigillata Dode)作站木的三臺核桃品種嫁接苗。嫁接苗定植時間2009年I月。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營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進行(I)建圃地的選擇建圃地點選擇在年平均溫度13°C 18°C,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5°C,最冷月平均氣溫4°C 10°C,全年日照時數彡2000h,年降雨量800mm 1200mm ;海拔1600m 2200m, 土壤PH值為5. 5 7,土層厚度> 60cm,地下水位彡I. 5m的區域;(2)采穗圃布局及整地挖掘定植溝,定植溝寬D為150 Cm、溝深F > 80 Cm,定植溝間距E為150 Cm ;定植溝回土時,每米定植溝用20kg腐熟農家肥和Ikg鈣鎂磷肥與表土拌均后填入定植溝內,并且填入定植溝內的土高出地表面的距離H=25cm,然后在每條定植溝內挖兩排長、寬、深分別為40cm的定植穴,定植穴穴距為100cm,兩排定植穴交錯布置。所述的鈣鎂磷肥中Ca0、P502和MgO的含量以質量分數計CaO為45. 0%,P5O2為18. 0%,MgO為12. 0% ;(見圖I-圖3)。(3)定植嫁接苗定植在定植穴內,定植后形成嫁接苗的寬行距B=200 cm,窄行距A=IOO Cm,株距C=IOO cm (見圖I ),所述的嫁接苗的苗齡為16個月苗齡,莖桿直徑> I. 30 cm,苗高> 60cm,每株嫁接苗的主根長> 15cm,且一級側根數> 5,定植時間為I月,定植前嫁接苗統一在50 cm定干,定植時,嫁接苗的嫁接口露出土壤表面,定植后,澆水、蓋地膜;定植成活后,抹除砧木上的萌芽;(4)定植后當年管理定植后當年保持米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 <土壤田間持水量< 70% ;每株嫁接苗保留2 4個芽,及時補苗使嫁接苗成活率> 98%,一年后苗木保存率> 95% ;6月10 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又于7月31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于當年9月下旬對新稍進行摘心處理,當年12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每株嫁接苗留側枝2 4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在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5)采穗圃管理①從定植后第2年起,保持米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土壤田間持水量(70%;2010年6月1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2010年7月29日再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2011年6月7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2011年7月26日再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每年4月上旬,新稍長至20 cm以上時,留4 6枝新稍并摘心,每年9月中下旬對新稍再進行摘心處理。②每年12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留2 4枝側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采集接穗后,用穴施法施有機肥800kg/666. 7m2,所述有機肥中以干基計,有機質含量> 30%,有機質含量的百分數為質量分數。③病蟲害防治防治,入冬前翻耕圃地、清掃枯枝落葉、用石硫合劑刷樹體;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病害初發期,噴施質量分數為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10天 15天噴施I次至病斑部逐漸變成褐色、茶褐色直至枯死,在綠蟬蛾的幼蟲期和羽化期,用質量分數為2. 5%溴氰菊脂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的連續噴施2次 3次。本實施例接穗產量調查詳見表I。實施例I-實施例2在采集穗條時,均須用枝剪,剪口要平,不可剪成斜茬;穗條基部剪口應在芽下5 cm處,頂部剪口在芽上2 cm處,枝條基部選留I個 2個外向飽滿芽;剪去頂部過長、彎曲、分叉或髓心過大的梢頭。表I實施例I-實施例2本發明采穗圃接穗產量調查表
權利要求
1.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營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進行 (1)建圃地的選擇 建圃地點選擇在年平均溫度13°C 18°C,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5°C,最冷月平均氣溫4°C 10°C,全年日照時數彡2000h,年降雨量800mm 1200mm,海拔1600m 2200m,土壤PH值為5. 5 7, 土層厚度> 60cm,地下水位< I. 5m的區域; (2)采穗圃布局及整地 挖掘定植溝,定植溝寬D為150 Cm、溝深F > 80 Cm,定植溝間距E為150 cm ;定植溝回土時,每米定植溝用20kg 40kg腐熟農家肥和Ikg 2kg鈣鎂磷肥與表土拌均后填入定植溝內,并且填入定植溝內的土高出地表面的距離H=20 25cm,然后在每條定植溝內挖兩排長、寬、深分別為40cm的定植穴,定植穴穴距為100cm,兩排定植穴交錯布置;所述的鈣鎂磷肥中CaO、P5O2和MgO的含量以質量分數計CaO為45. 0%,P5O2為18. 0%,MgO為12. 0% ; (3)定植 選用以云南核桃(J. sigillata Dode)作站木的嫁接苗定植在定植穴內,定植后形成嫁接苗的寬行距B=200 cm,窄行距A=IOO Cm,株距C=IOO Cm,所述的嫁接苗的苗齡為14個月苗齡至16個月苗齡,莖桿直徑> I. 30 cm,苗高> 60 cm,每株嫁接苗的主根長> 15cm,且一級側根數> 5,定植時間為每年的I月,定植前嫁接苗統一在50 cm定干,定植時,嫁接苗的嫁接口露出土壤表面,定植后,澆水、蓋地膜;定植成活后,抹除砧木上的萌芽; (4)定植后當年管理 定植后當年保持采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 <土壤田間持水量< 70% ;每株嫁接苗保留2 4個芽,及時補苗使嫁接苗成活率> 98%,一年后苗木保存率> 95% ;5月30日至6月1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又于7月20日至7月31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于當年9月下旬對新稍進行摘心處理,當年12月或次年I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每株嫁接苗留側枝2 4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在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 (5)采穗圃管理 ①從定植后第2年起,保持采穗圃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彡土壤田間持水量彡70%;每年5月30日至6月10日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每年7月20日至7月31日再追施一次尿素IOg/株和磷酸二氫鉀IOOg/株;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新稍長至20 cm以上時,留4 10枝新稍并摘心,每年9月中下旬對新稍再進行摘心處理; ②每年12月至次年I月采集接穗,采集接穗時,留2 4枝側枝,其余枝條全部剪除,所留的每側枝的枝條基部保留2 3個芽,在芽以上2 cm 3 cm處剪去上枝;采集接穗后,用穴施或條狀施肥法施有機肥800-1000kg/666. 7m2,所述有機肥中以干基計,有機質含量^ 30%,有機質含量的百分數為質量分數; ③病蟲害防治防治,入冬前翻耕圃地、清掃枯枝落葉、用石硫合劑刷樹體;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病害初發期,噴施質量分數為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 1000倍液,每隔10天 15天噴施I次至病斑部枯死;在綠蟬蛾的幼蟲期和羽化期,用質量分數為2. 5%溴氰菊脂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的連續噴施2次 3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寬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的營建方法,該方法包括建圃地選擇、采穗圃布局及整地、嫁接苗定植、定植后當年管理、采穗圃管理。建圃地點選擇在年平均溫度13℃~18℃,全年日照時數≥2000h,年降雨量800mm~1200mm;海拔1600m~2200m,土壤PH值為5.5~7的區域;定植穴兩排交錯布置,嫁接苗寬行距200㎝,窄行距100㎝,采穗圃60%≤土壤田間持水量≤70%;1月定植,當年即可采穗。本發明方法定植當年即可產接穗6000~9000條/畝,第2-3年產接穗17000~40000條/畝,接穗粗度1.0㎝~1.5㎝,髓心小于接穗粗度的1/3,接穗質量好,投產快,產量高。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2972254SQ20121058987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陸斌, 劉金鳳, 蘇為耿, 董曉光, 聶艷麗, 王麗 申請人:云南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