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式粉碎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對高爐礦渣、電爐鋼渣以及水泥熟料等原料進行微粉碎的立式粉碎機。
背景技術:
作為粉碎礦渣或熟料等原料的裝置,廣泛采用立式粉碎機(也被稱為立磨、立式輥磨)。立式粉碎機雖然能夠高效地對原料進行微粉碎,但由于原料的特性或粉碎條件等各種原因,存在發生異常振動這樣的問題。一直以來,不斷尋求用于防止這樣的異常振動的各種對策。作為其中的一個對策,已知例如下述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立式粉碎機。該立式粉 碎機構成為,將旋轉自如的粉碎輥和輔助輥配置在旋轉磨盤上,輔助輥的中心直徑的尺寸比粉碎輥的中心直徑的尺寸大。由此,利用輔助輥的寬幅部分將旋轉磨盤上含有大量空氣的原料層(粉碎層)嚙入,一邊排氣一邊緩慢地壓緊,由此,能夠抑制異常振動從而高效地對原料進行微粉碎。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10-234219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改良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立式粉碎機,所述立式粉碎機能夠固定地調整原料層厚,并且能夠抑制異常振動從而高效地對原料進行微粉碎。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粉碎機的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粉碎機包括圓筒狀的溜槽,其用于供給新原料;漏斗狀的錐體,其配置于所述溜槽的外周側,用于供給內部循環原料;旋轉磨盤,其具有中央區域和位于所述中央區域周圍的磨輥滾動區域,新原料被從所述溜槽供給至所述中央區域,并且內部循環原料被從所述錐體供給至所述中央區域,并且該旋轉磨盤通過旋轉將所述各原料從所述中央區域引導至所述磨輥滾動區域;粉碎輥和輔助輥,其在被按壓于所述磨輥滾動區域的狀態下隨著所述旋轉磨盤的旋轉而從動地在所述磨輥滾動區域滾動;擋料環,其設置于所述旋轉磨盤的外周緣部上,用于堵住通過了所述旋轉磨盤和各輥之間的所述各原料;以及刮板,其以位于所述磨輥滾動區域的內側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中央區域的上方,并且使引導向所述磨輥滾動區域的所述各原料的層厚固定,所述刮板的兩個端部經由支承軸安裝并固定于所述錐體的下端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粉碎機,由于刮板以位于磨輥滾動區域內側的方式經由支承軸被安裝并固定于中央區域上方的錐體的下端部,因此,能夠防止原料堆積或附著在旋轉磨盤上,能夠使原料層厚固定,并且,能夠防止堵塞溜槽,從而能夠高效地將原料引導至粉碎輥和輔助輥。而且,能夠減小由原料層引起的作用于刮板和旋轉磨盤的摩擦力,從而能夠降低或防止在立式粉碎機中產生的噪音和振動。而且,即使在磨輥滾動區域上,也能夠利用輔助輥使原料層厚固定,因此,能夠提高粉碎效率。[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溜槽是從立式粉碎機的上部朝向旋轉磨盤中央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溜槽。而且,在將所述旋轉磨盤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從所述溜槽的下端面至所述旋轉磨盤的上表面的距離Hl被設定為滿足Hl = DX (O. I O. 2) [mm]。而且,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在將所述旋轉磨盤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所述刮板的高度H2被設定為滿足H2 = DX (O. 015 O. 02) [mm],在將所述旋轉磨盤與所述刮板之間的高度設定為h的情況下,從所述旋轉磨盤的上表面至所述刮板的上表面的距離H3被設定為H2+h[mm]。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以所述粉碎輥的單位投影面積計,施加至所述粉碎輥的載荷被設定為9 12kg/cm2,以所述輔助輥的單位投影面積計,施加至所述輔助輥的載荷被設定為2 5kg/cm2。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擋料環構成為能夠進行高度調整。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固定地調整原料層厚,并且能夠抑制異常振動從而高效地對原料進行微粉碎。
圖I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立式粉碎機的整體結構的圖。圖2是圖I所示的立式粉碎機的一部分的剖視圖。圖3是圖I所示的立式粉碎機的一部分的放大圖。圖4是示出旋轉磨盤速度與動摩擦系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的圖。圖5是示出輔助輥接觸壓力與表觀摩擦系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的圖。標號說明I :立式粉碎機;3:馬達;5 :減速機;7 :旋轉磨盤;9 :殼體;11:中央區域;13 :磨輥滾動區域;15 :刮板;17 :支承軸;18 :錐體;19 :溜槽;21 :粉碎輥;22 :輔助輥;23,25 :搖臂;27 :液壓缸;29 :活塞桿;31 :環狀空間通道;[0037]33 :風管;35 :選粉機;37:葉片;39:成品出口;41 :減重部;43 :襯板;·47 :擋料環;59: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立式粉碎機詳細地進行說明。圖I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立式粉碎機的整體結構的圖,其一部分由截面表示。圖2是該立式粉碎機的一部分的剖視圖,圖3是該立式粉碎機的一部分的放大圖。如圖I 圖3所示,立式粉碎機I構成為具備馬達3 ;減速機5,其對來自所述馬達3的旋轉力進行減速并傳遞;旋轉磨盤7,其配置于所述減速機5的上方,并且經由減速機5被馬達3驅動而旋轉;以及殼體9,其收納除馬達3以外的這些結構要素。并且,在圖I中旋轉磨盤7的一部分以截面示出,在圖2中旋轉磨盤7被局部地以截面示出。在此,旋轉磨盤7構成為具備圓形的中央區域11和所述圓形的中央區域11周圍的圓環狀的磨輥滾動區域13。細長的刮板15沿著旋轉磨盤7的直徑配置在中央區域11上,所述細長的刮板15的長度是比后述的溜槽(chute) 19的直徑長且與錐體18的直徑大致相同的長度。刮板15的兩個端部例如經由支承軸17安裝固定在錐體18的下端部。而且,立式粉碎機I構成為具備圓筒狀的溜槽19,其為了供給新原料而配置于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的上方,并且從立式粉碎機I的上部朝向旋轉磨盤中央沿垂直方向延伸;和漏斗狀的錐體18,其配置于所述溜槽19的外周,用于供給內部循環原料。所述溜槽19和錐體18的下端部分別配置成構成同一平面。因此,新原料和內部循環原料經由這些溜槽19和錐體18被穩定地傳送并供給至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上。供給至中央區域11上的各原料被旋轉力引導至磨輥滾動區域13,但所述各原料在此時與刮板15接觸而被攪動(被攪拌)成為固定的層厚。并且,作為用于將原料供給至旋轉磨盤7的中央的溜槽19的形式,存在如前述的實施方式那樣從立式粉碎機I的上部朝向旋轉磨盤7的中央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溜槽19(所謂的被稱為中心溜槽的形式)、和從立式粉碎機I的側面側向內側延伸后朝向旋轉磨盤7的中央的溜槽(所謂的被稱為側溜槽的形式)。在此,在前述的被稱為側溜槽的形式中,由于無需在立式粉碎機I的上部配置溜槽,因此能夠減小選粉機35的軸承等的尺寸,其結果是,具有能夠廉價地制造裝置的優點。可是,為了形成從立式粉碎機I的側面側朝向旋轉磨盤7的中央的溜槽,通常需要使溜槽在機器內彎曲或者傾斜。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料在溜槽內一邊滑動一邊移動,但由于原料間的摩擦系數和原料與滑動臺(溜槽)之間的摩擦系數的組合,會產生無法使原料順暢地移動至旋轉磨盤7上的問題。[0052]換而言之,在使用側溜槽作為原料的供給構件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在溜槽內流動的原料附著于溜槽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在溜槽內具有彎曲部、或者要將附著性較高的原料供給至旋轉磨盤7的情況下,該問題比較顯著。并且,在使溜槽在機器內彎曲來轉換原料的流動方向后將原料供給至旋轉磨盤上、或者將原料從傾斜的溜槽供給至旋轉磨盤上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原料的慣性力的影響,在溜槽出口附近會導致原料的流動方 向偏斜,其結果是,原料可能從溜槽出口向偏斜的方向飛出并流動,從而會產生無法將原料均勻地供給至旋轉磨盤7的中央的問題。對此,本實施方式利用將原料從立式粉碎機I的上部導入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溜槽19,使原料朝向旋轉磨盤7的中央筆直地落下來進行供給,在本實施方式中,無需使原料在溜槽19內滑動,也無需使溜槽19在粉碎機內部彎曲,因此,不存在在側溜槽形式的說明中所述的原料附著于溜槽那樣的問題、或者原料從溜槽向旋轉磨盤上的偏斜的方向飛出并流動那樣的問題,是特別優選的方式。而且,立式粉碎機I具備能夠在旋轉磨盤7的磨輥滾動區域13上隨著旋轉磨盤7的旋轉而從動地轉動的兩個粉碎輥21和兩個輔助輥22。粉碎輥21配置于將磨輥滾動區域13 二等分的位置,輔助輥22配置于粉碎輥21之間的將磨輥滾動區域13 二等分的位置。粉碎輥21經由搖臂23、25與液壓缸27的活塞桿29連結,所述搖臂23、25借助于軸被擺動自如地安裝于殼體9。通過使該液壓缸27工作,來將粉碎輥21按壓于磨輥滾動區域13以對原料層施加粉碎力。并且,輔助輥22也以同樣的結構被支承成能夠擺動自如。粉碎輥21主要用于對原料進行微粉碎,輔助輥22主要用于從原料層進行排氣。并且,各原料在被供給至中央區域11上并利用刮板15形成為固定的層厚之后,被供給至磨輥滾動區域13,并在該區域13通過旋轉磨盤7與各輥21、22之間,通過了旋轉磨盤7與各輥21、22之間的各原料被設置于旋轉磨盤7的外周緣部上的擋料環47攔住。該擋料環47以其高度能夠調整的方式進行配置。并且,由旋轉磨盤7和殼體9形成了作為吹氣部的環狀空間通道31。在殼體9的下部配置有風管33,所述風管33用于從外部將氣體供給至環狀空間通道31。而且,在殼體9的上部內,選粉機35圍繞溜槽19配置于錐體18的內側。選粉機35利用葉片37對粉碎后的原料進行分級。而且,在錐體18的上部的與選粉機35的葉片37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葉片37a。在殼體9的上部形成有成品出口 39,所述成品出口 39用于將粉碎后的原料作為產品與氣體一同排出。在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形成有例如用于減輕旋轉磨盤7的重量的減重部41。減重部41的平面為圓狀,在所述減重部41的上端嵌入有鐵制的襯板43。在襯板43的下方安裝有用于加強旋轉磨盤7的未圖示的肋。在這樣構成的立式粉碎機I中,在經由支承軸17將刮板15安裝于錐體18的狀態下,在刮板15和旋轉磨盤7之間形成有間隙59。該間隙59的高度h成為原料層的層厚。該間隙59的高度h被設定為例如50mm。而且,在將旋轉磨盤7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從溜槽19 (或者錐體18)的下端面至旋轉磨盤7的上表面的距離Hl被設定為滿足Hl = DX (O. I O. 2) [mm]。而且,在將旋轉磨盤7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刮板15的高度H2被設定為滿足H2 = DX (O. 015
O.02) [mm]。因此,從刮板15的上表面至旋轉磨盤7的上表面的距離H3為H3 = H2+h[mm]。并且,由于與間隙59 —同決定原料層的層厚,因此擋料環47的高度H4可變。這樣,刮板15以從中央區域11離開了間隙59的高度h的量的方式安裝并固定于中央區域11上方的錐體18的下端部,因此,刮板15被固定成不與旋轉磨盤7接觸且不隨該旋轉磨盤7的旋轉而從動。因此,能夠有效防止原料在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上堆積如山和原料堵塞溜槽19,能夠使原料的流動和原料層均勻化。立式粉碎機I如下述這樣進行動作。首先,在使旋轉磨盤7旋轉的狀態下將新原料從溜槽19供給至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上。作為新原料,可以考慮微粒直徑較大且潮濕的礦渣或熟料等。供給至中央區域11上的新原料由于旋轉磨盤7的旋轉而受到朝向磨盤半徑方向的離心力,從而在旋轉磨盤7上向外周方向一邊滑動一邊移動。此時,原料通過旋轉磨盤7而受到旋轉方向的力,該原料在與旋轉磨盤7之間滑動,從而進行比旋轉磨盤7的轉速稍慢的旋轉。由此,由旋轉磨盤7的半徑方向和旋轉方向這兩個方向的力合成的力作用于供給 至中央區域11的原料,因此,原料在旋轉磨盤7上一邊描畫出螺旋狀的軌跡,一邊從中央區域11被引導至磨輥滾動區域13。此時,旋轉磨盤7隔著間隙59在刮板15的下方旋轉,所述間隙59設置于旋轉磨盤7和處于旋轉被阻礙的狀態下的刮板15之間,因此,使得供給至中央區域11上的原料的層厚固定。通過使層厚固定,能夠防止原料堆積在中央區域11上,從而能夠例如提高維護性。即,在立式粉碎機I的運轉中,原料的物性值不斷變化。特別是,在影響原料流動性的粒度分布或水分發生了變動的情況下,供給至旋轉磨盤7的原料會滯留在中央區域11上,從而導致層厚發生變化。由此,原料相對于粉碎輥21或輔助輥22的嚙入率發生變動,因此立式粉碎機I的差壓變得不穩定,必須調整原料供給量,其結果是導致粉碎效率降低。因此,通過如本實施方式的立式粉碎機I那樣設置刮板15,來使旋轉磨盤7上的原料層變得均勻從而使層厚固定是有效的。并且,在原料的流動性較差的情況下,當立式粉碎機I停止運轉時,原料會保持原狀態地堆積在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上,因此會使維護性顯著惡化,但是,利用上述刮板15還能夠防止這樣的不良情況。層厚被固定并以描畫螺旋線的方式被從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上引導至磨輥滾動區域13的原料被擋料環47堵住。在磨輥滾動區域13上,被按壓于該區域13的粉碎輥21和輔助輥22隨著旋轉磨盤7的旋轉而從動地滾動。原料從與輥的軸線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進入粉碎輥21和輔助輥22這兩者與旋轉磨盤7之間,并且被嚙入而進行排氣和粉碎。來自風管33的空氣或熱風等氣體從環狀空間通道31吹入殼體9內。在粉碎后越過擋料環47的原料、或者粉碎時飛散而在機器內浮游的原料、或者內部循環原料之中微粒直徑不是特別大的原料隨著氣體的氣流被吹向上方。吹向了上方的原料隨著氣體在殼體9內上升,并且通過位于上部的選粉機35的葉片37而受到分級作用,預定粒度的原料作為產品與氣體一同從成品出口 39排出。與此同時,較粗的粉末作為內部循環原料經由錐體18再次下落到旋轉磨盤7上并被粉碎。作為產品的預定粒度,例如平均微粒直徑(=Dp50)為大約5 20 μ m的粒度是優選的,更加優選的是15 μ m以下的粒度。在越過了擋料環47的原料之中,微粒直徑特別大的原料、或者含有金屬等而特別重的原料從環狀空間通道31下落至立式粉碎機I的下方,并從立式粉碎機I的下部被取出至外部。根據需要,利用未圖示的運送線使取出的原料再次返回至溜槽19,從而通過外部循環在立式粉碎機I內進行粉碎。在本實施方式中,粉碎輥21形成為比輔助輥22的直徑大的直徑。由于輔助輥22不是用于粉碎原料的輥,因此,與粉碎輥21相比,輔助輥22對旋轉磨盤7施加的加壓力較小即可。在將輥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直徑設定為RD、將輥的寬度尺寸設定為W、將作為沿著垂直方向將棍按壓于旋轉磨盤7的力的押壓力設定為F的情況下,如果將棍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和垂直軸之間的傾斜角度設定為Θ,則將各輥21、22按壓于旋轉磨盤7的輥表面壓力 S(Mpa)由 S = (FXcos Θ )/(ffXRD)來表示。具體來說,以粉碎輥21的單位投影面積計,施加至粉碎輥21的載荷(輥表面壓力S)為9 12kg/cm2(0. 882 1176Mpa),以輔助輥22的單位投影面積計,施加至輔助輥22的載荷(輥表面壓力S)為2 5kg/cm2 (O. 196 O. 49Mpa)。通過這樣設定輥表面壓力S,能夠以最佳的粉碎效率進行粉碎。作為為了嘗試從本質上抑制碾磨振動而不斷專心研究的結果,本申請人得到了下面這樣的認識。首先,分析了碾磨振動的本質。此時,對發生碾磨振動的起點是什么進行了探求,結果,查明其原因在于粉碎輥21的瞬間的滑動現象,并且弄清了 以該滑動現象為起點會繼續產生擴散振動。而且還弄清楚了 瞬間的滑動現象的發生原因是由于摩擦系數降低。在立式粉碎機I中,在欲得到平均微粒直徑(=Dp50)在15 μ m以下的微細產品的情況下,由于微粒的比表面積增加,因此在原料層內存在更多的氣體這樣的介質,從而導致摩擦系數逐漸減小,因此,越是要得到微細的產品,碾磨機就越容易發生振動。而且,作為本申請人的實驗結果,得到了新的見解,該見解推翻了理學上對摩擦系數的定論、即以下定律(a) (c) (a)摩擦系數由互相摩擦的物質和其表面粗糙度決定;(b)摩擦系數與垂直力成比例,且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以及(C)摩擦系數與滑動速度的大小無關。即,可知上述(a) (c)的定論適用于為一個物質且其大小在mm單位以上的情況,這與立式粉碎機I的粉碎部的狀況存在顯著的環境差異。因此,本申請人在立式粉碎機I的粉碎部中不但著眼于新投入的新原料的mm以上的較大的微粒,還著眼于下述情況如果所要求的產品的粒度較小,則在粉碎機I內循環的內部循環原料的微粒直徑為ym單位;和在粉碎機I內循環的內部循環原料不是單一微粒,而是與氣體混合而成的微粒群。基于這樣的著眼點,實施了各種實驗,結果得到了圖4所示的相關關系。圖4是示出立式粉碎機I的旋轉磨盤速度與動摩擦系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的圖,分別以百分比在縱軸示出動摩擦系數,在橫軸示出轉速。根據該圖可清楚地看出存在下述趨勢如果微粒直徑變小,則摩擦系數會大幅減小。發現該趨勢根據立式粉碎機I所要處理的原料的種類等而會產生細微的差異,但大體上沒有改變。因此,將氣體等介質與原料混合在一起的狀態下的摩擦系數稱作“表觀摩擦系數”。并且,如圖4所示,作為實驗的結果,發現表觀摩擦系數推翻了上述(C)的摩擦系數與滑動速度的大小無關的定論。即,如圖4所示,可以認為,當速度增加時,表觀摩擦系數大幅減小。[0079]在立式粉碎機I中,由于在原料層中存在氣體這樣的介質,因此可以說,很難在立式粉碎機I的粉碎部的環境中完全無視氣體這樣的介質的存在來應用上述定論(a) (C)。由此可知,為了抑制立式粉碎機I的碾磨振動,固定地保持或者增加表觀摩擦系數特別重要。而且,由于在原料層中含有氣體這樣的介質,因此可知,原料層的排氣作用非常重要,如何去除氣體是最大的課題。并且發現如上述(b)的定論那樣,公知摩擦系數與垂直力成比例,但這適用于mm單位大小以上的原料,如果要將其應用于立式粉碎機I的粉碎部的環境下,則不太合適。這是因為,立式粉碎機I中,原料的微粒與氣體混合在一起,因此,即使要粉碎并破壞微粒,微粒也會被該氣體從粉碎輥21的正下方趕走。因此,完全不對粉碎產生影響。因此,需要使與氣體等介質混合在一起的原料的微粒留在粉碎輥21的正下方,在本實施方式的立式粉碎機I中,擋料環47擔負著這樣的作用。 S卩,由于利用該擋料環47防止了磨輥滾動區域13的原料層從旋轉磨盤7溢出,因此能夠有效地增加表觀摩擦系數。而且,由于使輔助輥22以上述那樣的輥表面壓力進行動作,因此能夠進一步大幅增大表觀摩擦系數。并且發現,如圖5所示,如果使輔助輥22的輥表面壓力過高,反而會使表觀摩擦系數減小,從而容易產生碾磨振動。圖5是示出立式粉碎機I的輔助輥22的接觸壓力與表觀摩擦系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的圖,分別以百分比在縱軸示出表觀摩擦系數,在橫軸示出接觸壓力。當使輥表面壓力過高時,容易發生碾磨振動,這是在以往的立式粉碎機中顯著觀察到的趨勢,這成為與使粉碎載荷作用于多個粉碎輥21中的所有的粉碎輥的狀況相同的狀況,因此,其結果是會誘發碾磨振動。由此,在本實施方式的立式粉碎機I中,為了有效抑制碾磨振動以提高粉碎效率,采用了下述這樣的結構。即,如上所述,成組地采用了粉碎輥21和輔助輥22。由此,能夠在利用輥表面壓力較小的輔助輥22對旋轉磨盤7上的原料層進行排氣后利用輥表面壓力較大的粉碎輥21進行粉碎,因此,能夠提高磨輥滾動區域13上的原料層的壓緊效果,從而提高粉碎效率。并且,對于輔助輥22,還存在僅利用輔助輥22的自重來將其按壓在旋轉磨盤7上的方法,在該情況下,即使懸臂或者輥軸等強度較弱的部件也能夠使用,因此存在能夠廉價地制造裝置這樣的優點。可是,由于還存在僅利用輔助輥22無法得到充分的表面壓力而導致排氣不充分的情況,因此,在前述的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優選的方式,記述有對輔助輥22優選的表面壓力的范圍。而且,將溜槽19和錐體18的下端靠近旋轉磨盤7進行配置,將刮板15安裝固定于錐體18,并且如上述那樣設定了各配置關系的距離和尺寸的參數。由此,能夠消除堆積在旋轉磨盤7的中央區域11上的原料堆,從而使原料層的層厚均勻,并且,還能夠防止堵塞溜槽19。因此,能夠提高粉碎效率。并且,通過采用這樣的溜槽19、錐體18以及刮板15,能夠進一步提高輔助輥22的排氣效果,因此能夠一邊抑制振動一邊進一步提高粉碎效率。而且,在旋轉磨盤7的外周緣部上配置有能夠進行高度調整的擋料環47。旋轉磨盤7上的原料層的厚度還受擋料環47的高度影響,因此,通過使該擋料環47的高度根據溜槽19或刮板15等的參數可變,能夠進一步提高粉碎效率。并且,刮板15的配置角度為例如由如下兩條直線規定的角度所述兩條直線為連結對置的兩個粉碎輥21的中心點之間而得的直線和刮板15的長度方向的直線,在圖2中刮板15的配置角度被設定為大約45°,但能夠設定為各種角度。而且,粉碎輥21和輔助輥22分別以兩個為一組,并且分別配置有一組,但也可以根據立式粉碎機I的能力更多地 配置多組。特別是,在設計較大的處理能力的立式粉碎機I的情況下,裝置整體的整體尺寸會隨著處理量的增加而變大,但是,如果隨著其大型化而使粉碎輥21的尺寸大型化,則原料嚙入的速度會大幅增加,其結果是,如圖4所示,表觀摩擦系數變小,粉碎輥21成為容易滑動的狀況。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輔助輥22將原料層壓緊并排氣后進行粉碎,能夠增大表觀摩擦系數以防止滑動,從而能夠提高處理能力,因此在立式粉碎機I的大型化方面是優選的。
權利要求1.一種立式粉碎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式粉碎機包括 圓筒狀的溜槽,其用于供給新原料; 漏斗狀的錐體,其配置于所述溜槽的外周側,用于供給內部循環原料; 旋轉磨盤,其具有中央區域和位于所述中央區域周圍的磨輥滾動區域,新原料被從所述溜槽供給至所述中央區域,并且內部循環原料被從所述錐體供給至所述中央區域,并且該旋轉磨盤通過旋轉將所述各原料從所述中央區域引導至所述磨輥滾動區域; 粉碎輥和輔助輥,其在被按壓于所述磨輥滾動區域的狀態下隨著所述旋轉磨盤的旋轉而從動地在所述磨輥滾動區域滾動; 擋料環,其設置于所述旋轉磨盤的外周緣部上,用于堵住通過了所述旋轉磨盤和各輥之間的所述各原料;以及 刮板,其以位于所述磨輥滾動區域的內側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中央區域的上方,并且使引導向所述磨輥滾動區域的所述各原料的層厚固定, 所述刮板的兩個端部經由支承軸安裝并固定于所述錐體的下端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粉碎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溜槽是從立式粉碎機的上部朝向旋轉磨盤中央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溜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立式粉碎機,其特征在于, 在將所述旋轉磨盤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從所述溜槽的下端面至所述旋轉磨盤的上表面的距離Hl被設定為滿足Hl=DX (O. I O. 2) [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粉碎機,其特征在于, 在將所述旋轉磨盤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所述刮板的高度H2被設定為滿足H2=D X(O. 015 O. 02) [mm], 在將所述旋轉磨盤與所述刮板之間的高度設定為h的情況下,從所述旋轉磨盤的上表面至所述刮板的上表面的距離H3被設定為H2+h[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粉碎機,其特征在于, 在將所述旋轉磨盤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所述刮板的高度H2被設定為滿足H2=DX (O. 015 O. 02) [mm], 在將所述旋轉磨盤與所述刮板之間的高度設定為h的情況下,從所述旋轉磨盤的上表面至所述刮板的上表面的距離H3被設定為H2+h[mm]。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粉碎機,其特征在于, 在將所述旋轉磨盤的直徑設定為D的情況下,所述刮板的高度H2被設定為滿足H2=DX(O. 015 O. 02) [mm], 在將所述旋轉磨盤與所述刮板之間的高度設定為h的情況下,從所述旋轉磨盤的上表面至所述刮板的上表面的距離H3被設定為H2+h[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立式粉碎機,其能夠固定地調整原料層厚,并且能夠抑制異常振動從而高效地對原料進行微粉碎。立式粉碎機(1)包括旋轉磨盤(7),其具有被供給原料的中央區域(11)和供粉碎輥(21)與輔助輥(22)滾動的磨輥滾動區域(13);用于將新原料供給至中央區域上的溜槽(19);用于將內部循環原料供給至中央區域上的錐體(18);以及刮板(15),其經由支承軸(17)安裝并固定于錐體的下端部,用于攪拌中央區域上的原料。將旋轉磨盤上的原料的層厚固定為刮板和旋轉磨盤之間的間隙(59)的高度,并且利用擋料環(47)的高度來調整該層厚。在磨輥滾動區域上,原料層在被輔助輥進行排氣后被粉碎輥進行微粉碎。
文檔編號B02C23/02GK202621230SQ2012201468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3日
發明者池田充, 繁本康弘 申請人:宇部興產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