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體腦片孵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具體的是涉及ー種孵育活體腦片的裝置。
背景技術:
活體腦片是中樞神經系統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標本之一。1966年,Yamamoto和McIlwain首次在腦片上記錄了電生理活動,證實了腦組織在體外也能存活,并保持很好的活性狀態。此后,該方法在生理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為中樞神經系統生理和藥理學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89年,Blanton將腦片電生理記錄與細胞的膜片鉗記錄結合起來,建立了腦片膜片鉗記錄技術,這為在細胞水平研究中樞神經系統離子通道或受體在神經環路中的生理和藥理學作用及其機制提供了可能性。在對腦片實驗過程中,實驗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驗目的直接準確地改變腦片孵育液的成份和染色條件,實時、準確、高效地研究不同干預因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機制和功能。這些優點使實驗者能獲得準確的神經生理學的研究結果,也是其應用較在位大腦廣泛的原因所在。總之,活體腦片實驗成功的前提是制備活性較好的腦片,要為腦組織切片提供ー個全方位孵育環境的器具,優化好實驗條件,為實驗的穩定性、可重復性和準確性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能夠制備活性較好的腦片,為腦組織切片提供ー個全方位孵育環境的活體腦片孵育器。其技術解決方案如下活體腦片孵育器,包括孵育盤和孵育板,孵育盤包括ー個柱形的本體,柱形本體上端具有一個外展的凸緣,柱形本體的下端為濾網;孵育板上開設有與孵育盤的柱形本體相適應的凹腔,所述凹腔直徑小于柱形本體凸緣的直徑,高度均略大于柱形本體的高度。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可將活體腦片置于孵育盤的柱形本體中,而后將孵育盤置于孵育板上的凹腔中,并注入孵育液。由于柱形本體下端為濾網結構,這樣活體腦片的下部也可與孵育液充分接觸,保持活體腦片的活性及染色的均勻性。孵育液主要為人工腦脊液,根據不同的實驗要求,選擇與之配套的染色劑。濾網結構選擇通透性好的100目的尼龍網。由上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對于優化實驗條件,為實驗的穩定性、可重復性和準確性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且經濟實用,操作簡便。為更好在細胞水平研究中樞神經系統電生理學、免疫學、組織化學等實驗中提供可靠的實驗平臺。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A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孵育盤I和孵育板2,孵育盤I包括一個柱形的本體3,柱形本體3上端具有一個外展的凸緣4,柱形本體3的下端為濾網5 ;孵育板2上開設有與孵育盤I的柱形本體3相適應的凹腔,所述凹腔直徑小于柱形本體凸緣的直徑,高度均略大于柱形本體的高度。上述柱形本體的直徑可根據實際活體腦片的規格選擇多種直徑。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可將活體腦片6置于孵育盤的柱形本體3中,而后將孵育盤置于孵育板上的凹腔中,并注入孵育液7。 ·
權利要求1.活體腦片孵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孵育盤和孵育板,孵育盤包括一個柱形的本體,柱形本體上端具有一個外展的凸緣,柱形本體的下端為濾網;孵育板上開設有與孵育盤的柱形本體相適應的凹腔,所述凹腔直徑小于柱形本體凸緣的直徑,高度均略大于柱形本體的高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活體腦片孵育器,包括孵育盤和孵育板,孵育盤包括一個柱形的本體,柱形本體上端具有一個外展的凸緣,柱形本體的下端為濾網;孵育板上開設有與孵育盤的柱形本體相適應的凹腔,所述凹腔直徑小于柱形本體凸緣的直徑,高度均略大于柱形本體的高度。本實用新型對于優化實驗條件,為實驗的穩定性、可重復性和準確性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且經濟實用,操作簡便。為更好在細胞水平研究中樞神經系統電生理學、免疫學、組織化學等實驗中提供可靠的實驗平臺。
文檔編號A01N1/02GK202504095SQ2012201770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
發明者唐琴, 孫保亮, 孫景懿, 朱良珍, 李大偉, 楊明峰 申請人:孫景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