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栗子脫刺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板栗(栗子)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栗子脫刺機。
背景技術:
板栗(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中國板栗,是殼斗科栗屬的植物,原產于中國,分布于越南、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qū),生長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區(qū),多見于山地,已由人工廣泛栽培。葉披針形或長圓形,葉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為菓荑花序,成熟后總苞裂開,栗果脫落。堅果紫褐色,被黃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黃。果實含糖、淀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板栗是中國栽培最早的果樹之一,已約有2000 3000年的栽培歷史。但是,板栗 成熟后的脫刺處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上邊的刺還很容易扎上工作人員。并且,一方面板栗果實本身有大有小;另一方面板栗果實的硬皮在脫皮中很容易被磨損尤其容易被金屬材質的東西磨損,而一旦磨損將造成板栗果實不易保存,這些都給板栗的機械化脫刺帶來了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新型的栗子脫刺機,解決上述問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栗子脫刺機,包括脫刺筒、脫刺刀和刀軸,所述脫刺筒豎直設置,所述刀軸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脫刺筒的兩端面之間,所述脫刺刀位于所述脫刺筒內并且固定在所述刀軸上,所述脫刺刀與所述刀軸之間呈夾角設置從而形成脫刺刀小端和脫刺刀大端,所述脫刺刀小端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所述夾角的范圍為25°至45° ;在述脫刺筒上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的部分上設置有入料口,在述脫刺筒上低于所述脫刺刀大端的部分上設置有出料□。所述刀軸與所述脫刺筒同軸線設置,在所述脫刺筒的內壁上和所述脫刺刀上均設
置有防磨墊。所述防磨墊為膠皮。所述脫刺刀包括固定環(huán)和至少3根刀肋,所述固定環(huán)固定在所述刀軸上并且與所述刀軸同軸線設置,所述刀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刀軸上構成所述脫刺刀小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環(huán)上構成所述脫刺刀大端;所述脫刺刀大端與所述脫刺筒之間的間隙為23mm至27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在所述脫刺刀大端處之間的距離為L,3cm < L < 6cm。所述刀肋為鋼筋。所述刀肋為8根,所述夾角的范圍為30°至40° ;所述脫刺刀大端與所述脫刺筒之間的間隙為24mm至26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在所述脫刺刀大端處之間的距離為L,4cm< L < 5cm0所述夾角的范圍為35° ;所述脫刺刀大端與所述脫刺筒之間的間隙為25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在所述脫刺刀大端處之間的距離為L為4. 5cm。還包括動力系統(tǒng),所述刀軸與動力系統(tǒng)傳動連接。還包括防倒料機構和壓料機構。所述防倒料機構和所述壓料機構為一體化設置的防倒料壓料扇葉,所述防倒料壓料扇葉包括扇柄和扇葉,所述扇柄的一端固定在刀軸上,所述扇柄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扇葉并且與所述扇葉之間成倒鉤狀固定設置,所述扇柄與所述扇葉形成的倒鉤與所述入料口相對設置形成所述防倒料結構,所述扇葉的傾斜面與所述刀軸的旋轉方向相配合形成所述壓料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總結如下1,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xiàn)板栗脫刺的機械化,省時省力并且操作安全。
·[0018]2,本實用新型嚴格控制脫刺刀大端與脫刺筒之間的間隙,使得即不漏掉小個的板栗,也不至于將大個的板栗壓壞或無法通過造成堵塞。3,本實用新型在脫刺筒的內壁上和脫刺刀上均設置有防磨墊,并且嚴格控制脫刺刀與刀軸之間的夾角的范圍,嚴格控制相臨兩根刀肋在脫刺刀大端處之間的距離的范圍,使得脫刺干凈并且不魔傷板栗果實的外殼。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脫皮刀的俯視方向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I至圖2所示的一種栗子脫刺機,包括脫刺筒I、脫刺刀2和刀軸3,所述脫刺筒I豎直設置,所述刀軸3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脫刺筒I的兩端面之間,所述脫刺刀2位于所述脫刺筒I內并且固定在所述刀軸3上,所述脫刺刀2與所述刀軸3之間呈夾角設置從而形成脫刺刀小端4和脫刺刀大端5,所述脫刺刀小端4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5,所述夾角的范圍為25°至45° ;在述脫刺筒I上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5的部分上設置有入料口 8,在述脫刺筒I上低于所述脫刺刀大端5的部分上設置有出料口 ;所述刀軸3與所述脫刺筒I同軸線設置,在所述脫刺筒I的內壁上和所述脫刺刀2上均設置有防磨墊,本實施例中所述防磨墊為膠皮;實際使用中,所述刀軸3與動力系統(tǒng)傳動連接;所述脫刺刀2包括固定環(huán)6和至少3根刀肋7,所述固定環(huán)6固定在所述刀軸3上并且與所述刀軸3同軸線設置,所述刀肋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刀軸3上構成所述脫刺刀小端4,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環(huán)6上構成所述脫刺刀大端5 ;所述脫刺刀大端5與所述脫刺筒I之間的間隙為23mm至27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7在所述脫刺刀大端5處之間的距離為L,3cm < L < 6cm ;所述刀肋7為鋼筋。在更加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刀肋7為8根,所述夾角的范圍為30°至40° ;所述脫刺刀大端5與所述脫刺筒I之間的間隙為24mm至26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7在所述脫刺刀大端5處之間的距離為L,4cm < L < 5cm。在更加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夾角的范圍為35° ;所述脫刺刀大端5與所述脫刺筒I之間的間隙為25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7在所述脫刺刀大端5處之間的距離為L為4. 5cm。在更加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還包括防倒料機構和壓料機構;所述防倒料機構和所述壓料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為一體化設置的防倒料壓料扇葉10,所述防倒料壓料扇葉包括扇柄11和扇葉12,所述扇柄11的一端固定在 刀軸3上,所述扇柄11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扇葉12并且與所述扇葉12之間成倒鉤狀固定設置,所述扇柄11與所述扇葉12形成的倒鉤與所述入料口 8相對設置形成所述防倒料結構,所述扇葉12的傾斜面與所述刀軸3的旋轉方向相配合形成所述壓料機構。實際使用中,動力系統(tǒng)比如電機帶動刀軸3高速旋轉,脫刺刀2和防倒料壓料扇葉10也高速旋轉,帶刺的板栗從入料口 8進入脫刺筒1,在脫刺刀2的帶動攪拌下脫刺,所述扇柄11與所述扇葉12形成的倒鉤與所述入料口 8相對設置形成所述防倒料結構能夠防止進入上述脫刺筒I的板栗再從所述入料口 8中飛出,所述扇葉12的傾斜面與所述刀軸3的旋轉方向相配合形成所述壓料機構能夠對板栗形成向下的壓力促使其脫刺并且促使其從所述脫刺刀大端5與所述脫刺筒I之間的間隙中掉入所述脫刺刀大端5下邊的脫刺筒I中,最后從出料口出來。以上通過具體的和優(yōu)選的實施例詳細的描述了本實用新型,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實施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脫刺筒、脫刺刀和刀軸,所述脫刺筒豎直設置,所述刀軸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脫刺筒的兩端面之間,所述脫刺刀位于所述脫刺筒內并且固定在所述刀軸上,所述脫刺刀與所述刀軸之間呈夾角設置從而形成脫刺刀小端和脫刺刀大端,所述脫刺刀小端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所述夾角的范圍為25°至45° ;在述脫刺筒上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的部分上設置有入料口,在述脫刺筒上低于所述脫刺刀大端的部分上設置有出料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軸與所述脫刺筒同軸線設置,在所述脫刺筒的內壁上和所述脫刺刀上均設置有防磨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墊為膠皮。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脫刺刀包括固定環(huán)和至少3根刀肋,所述固定環(huán)固定在所述刀軸上并且與所述刀軸同軸線設置,所述刀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刀軸上構成所述脫刺刀小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環(huán)上構成所述脫刺刀大端;所述脫刺刀大端與所述脫刺筒之間的間隙為23mm至27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在所述脫刺刀大端處之間的距離為L,3cm < L < 6cm。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肋為鋼筋。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肋為8根,所述夾角的范圍為30°至40° ;所述脫刺刀大端與所述脫刺筒之間的間隙為24mm至26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在所述脫刺刀大端處之間的距離為L,4cm < L < 5cm。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的范圍為35°;所述脫刺刀大端與所述脫刺筒之間的間隙為25mm,相臨兩根所述刀肋在所述脫刺刀大端處之間的距離為L為4. 5cm。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動力系統(tǒng),所述刀軸與動力系統(tǒng)傳動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倒料機構和壓料機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栗子脫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料機構和所述壓料機構為一體化設置的防倒料壓料扇葉,所述防倒料壓料扇葉包括扇柄和扇葉,所述扇柄的一端固定在刀軸上,所述扇柄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扇葉并且與所述扇葉之間成倒鉤狀固定設置,所述扇柄與所述扇葉形成的倒鉤與所述入料口相對設置形成所述防倒料結構,所述扇葉的傾斜面與所述刀軸的旋轉方向相配合形成所述壓料機構。
專利摘要一種栗子脫刺機,包括脫刺筒、脫刺刀和刀軸,所述脫刺筒豎直設置,所述刀軸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脫刺筒的兩端面之間,所述脫刺刀位于所述脫刺筒內并且固定在所述刀軸上,所述脫刺刀與所述刀軸之間呈夾角設置從而形成脫刺刀小端和脫刺刀大端,所述脫刺刀小端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所述夾角的范圍為25°至45°;在述脫刺筒上高于所述脫刺刀大端的部分上設置有入料口,在述脫刺筒上低于所述脫刺刀大端的部分上設置有出料口。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xiàn)板栗脫刺的機械化,省時省力并且操作安全;使得既不漏掉小個的板栗,也不至于將大個的板栗壓壞或無法通過造成堵塞;并且使得脫刺干凈并且不磨傷板栗果實的外殼。
文檔編號A23N15/00GK202496386SQ2012201775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劉鳳存, 劉占才 申請人:劉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