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人工藻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藻礁,屬于海洋生物及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人工藻礁是人為的在水域中設置構造物,改善海洋藻類棲息環境,為其提供生長和繁殖的場所,從而吸引魚類等水生動物到藻場來索餌、繁殖、生長、發育,達到優化海底環境,保護、增殖漁業資源和提高漁獲物質量的目的。投放人工藻礁可以為海洋微藻和大型藻類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使其形成大的藻場,有助于海底環境的優化,這樣就可以給幼魚、幼蝦、幼貝、幼參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和索餌場所,提高其成活率,有助于資源的恢復與增長。在海底植被貧瘠海底區域,當投放人工藻礁以后,海藻數量成倍增加,明顯地凈化了海水,營造了一批小型的良勝人工生態系統,提高了海區的初級生產力。申請號CN201110033870. 5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插入式人工藻礁及其構建藻場的方法,如圖5所示,雖然也可實現人工藻礁的功能,但是其附著面積較小,所附的海藻幼苗也較少,難以形成大規模的人工藻場,且附著快和底座采用插入式連接,連接不夠緊密,不夠牢固,容易斷開。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子母式人工藻礁,包括母礁和子礁,所述母礁為一是實心底座,所述子礁為附在母礁上的若干個塊體,所述子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所述子礁緊固在母礁上。所述母礁為一實心棱臺結構,所述子礁分多邊形體和梯形體兩種形狀,分別為附在棱臺頂部和附在棱臺側面。所述母礁各表面上帶有螺栓,所述子礁帶有中心孔,與螺栓對應。所述子礁帶的中心孔內嵌PVC管。所述實心棱臺可以是三棱臺,四棱臺或多棱臺。所述子礁表面粗糙。所述子礁和母礁均由混凝土澆筑而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成本低、易操作、海藻生殖細胞附著面積大,可移植更多的海藻幼苗,易形成海藻場,提高了海藻場修復與重建的成功率。附有海藻生殖細胞的子礁小巧輕便,方便從育苗池轉移至海底,提高了海藻幼苗移植的成功率,藻場構建簡單,子礁與母礁固定牢固,耐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母礁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多邊形體子礁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梯形體子礁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現有技術中人工藻礁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4,母礁采用一四面棱臺結構,子礁采用兩種形狀,分別為矩形體結構,可和所述四面棱臺頂面貼合,梯形體結構,可和所述四面棱臺各側面貼合,所述母礁和子礁采用混凝土一次澆筑而成;母礁各面垂直固定一凸起螺栓,子礁設置一中心孔,與螺栓對應,為方便子礁通過中心孔與母礁上的螺栓連接,所述中心孔內嵌一 PVC管,將母礁沉入海底,子礁浸入含有海藻生殖細胞的育苗池中,待海藻生殖細胞成功附著于子礁上,長成幼苗,再
通過螺栓螺母將子礁固定在母礁上。大范圍設置上述子母式人工藻礁,從而形成人工藻礁場。
權利要求1.一種人工藻礁,包括母礁和子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礁為一是實心底座,所述子礁為附在母礁上的若干個塊體,所述子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所述子礁緊固在母礁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礁為一實心棱臺結構,所述子礁分多邊形體和梯形體形式,所述若干個子礁分別附在棱臺頂部和附在棱臺側面。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礁各表面上帶有螺栓,所述子礁帶有中心孔,與螺栓對應。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礁帶的中心孔內嵌PVC管。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實心棱臺可以是三棱臺,四棱臺或多棱臺。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礁表面粗糙。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礁和母礁均由混凝土澆筑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藻礁,屬于海洋生物科學技術領域。包括母礁和子礁,所述母礁為一實心底座,所述子礁為附在母礁上的若干個塊體,所述子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所述子礁緊固定在母礁上。本實用新型成本低、易操作、海藻生殖細胞附著面積大,可移植更多的海藻幼苗,易形成海藻場,提高了海藻場修復與重建的成功率。附有海藻生殖細胞的子礁小巧輕便,方便從育苗池轉移至海底,提高了海藻幼苗移植的成功率,藻場構建簡單,子礁與母礁固定牢固,耐用。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2565905SQ20122019933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柴召陽, 霍元子, 于克鋒, 王陽陽, 張建恒, 章守宇, 何培民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