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綠殼蛋雞具備烏雞所有的優點,綠殼蛋稱之為綠色食品的天然保健雞蛋,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維生素、賴氨酸,微量元素硒、碘、鐵、鋅的含量比普通雞蛋高5 10倍。雞肉是上等的滋補佳品,其肉質細嫩、鮮美,口感極好,營養豐富,具有滋陰補腎、生血補氣、強身健腦的功效;對因兒童缺鋅綜合癥引起的厭食、異食、免疫力低下、不長個子以及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甲狀腺腫瘤、抗衰老等有明顯效果。綠殼蛋雞的養殖方式通常為傳統的放養,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每只年產蛋160枚左右。綠殼蛋雞的雞蛋和雞肉是生態綠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但因場主和養殖戶規模養殖技術缺乏,導致綠殼蛋雞培育產業生產水平不高,發展緩慢,且由于大多養殖規模小,得到的產品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CN100421549C公開了一種矮小型綠殼蛋雞的培育生產方法,是選用含有矮小基因的公雞或母雞與綠殼蛋雞品種中母雞或公雞配種,生產Fl代,在Fl代中選留具有矮小基因特征的母雞個體或攜帶矮小型基因的公雞個體,再次從Fl代中選留的具有矮小基因特征的母雞或攜帶矮小型基因的公雞個體與含有矮小基因的公雞或母雞交配,生產F2代,在F2代公、目雞中均有具有矮小基因特征的個體,選留這些具有矮小基因特征的公母雞,通過家系選育和個體選擇,測交檢測,培育出具有矮小特征的綠殼蛋雞新品系。該技術方案是利用雜交配種的方式培育綠殼蛋雞品系。CN102428893A公開了一種雞生態養殖的方法,主要由選種產卵、孵化、雛雞管理、脫溫雞苗管理和放養管理過程組成,選擇品種優良的種蛋并科學保存,嚴格控制孵化條件,將孵化的雛雞脫溫,然后進行放養,合理進行人工免疫。將該技術方案適用于不特定種類的雞,若應用于生活習性較為特殊的綠殼蛋雞的養殖則效果不夠理想。CN102511443A公開了 一種適合茶園生態養殖蛋雞的方法,是在蛋雞I 20日齡時在室內養殖,飼料配方為每IOOg飼料中玉米62g、豆柏llg、小麥麩3g、魚粉2g、棉籽柏3g、菜籽柏4g,在蛋雞60日齡后在茶園進行放養。該技術方案的養殖方法描述較為簡略,且系統性不夠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綠殼蛋雞生態養殖方法水平有限、系統性不強、技術缺乏的問題。本發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I)種雞的選擇;(2)林草輪牧放養;(3)種蛋的選擇;(4)孵化器孵化;(5)綠殼蛋雞的育雛管理;
(6)綠殼蛋雞的飼養管理;(7)綠殼蛋雞的疫病防治。具體的,本發明的內容如下所述:(1)種雞的選擇:主要從育成雞群中選擇外貌符合綠殼蛋雞五黑特征的種公、母雞;①種公雞的選擇:選擇18 19周齡,體重1050 1150克,體質健壯,發育勻稱,健康無病,性欲旺盛,配種力強的個體;②種母雞的選擇:選擇18 19周齡,體重950 1050克,體質健壯,肥瘦適中,健康無病,廣蛋率在70 %以上,蛋品質好的個體;③公母比例為1: (10 15),種公雞組織異地交換。(2)林草輪牧放養:通過運用林地與草地輪流放牧的方式養殖綠殼蛋雞,包括:①場地選擇:選擇環境好、污染少、林地適宜雞喜食的豆科牧草生長的場地為雞放牧散養場地;②棚舍建設:按14 16只/平方米建設棚舍,舍內通電、通水、通風;③牧地建植:采用豆科牧草50% 70%,禾本科牧草50% 30%混播方式,豆科牧草為白三葉和/或紫花苜宿,用種量8 11千克/公頃,禾本科牧草為黑麥草,用種量5 8千克/公頃;④養殖區的劃分:將放牧地劃分成3 5個飼養區,劃分區大小根據林、草地大小及飼養量而定,區與區之間用塑料圍欄隔開,放牧密度為300 450只/公頃,放牧規模為每群300 500只;⑤定時輪牧:氣候和雨水好、牧草生長快時,19 21天輪牧一次;牧草生長差時,29 31天輪牧一次;⑥放置雞苗:在雞苗移至山地時,搬運雞只在晚上進行,白天讓雞在林、草間自由活動,飲水喂料都在舍外;如果當天溫度急劇下降或在風大雨大情況下,不要放牧,并在舍內安裝保溫和防雨水設施;⑦搞好雞群日常管理:及時處理病雞,及時排出不采食的雞,及時處理雞群中呼嚕、咳嗽、打噴嚏和甩鼻的異?,F象,及時清糞,定期消毒,及時揀蛋,減少應激,做好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的死亡數,產蛋數、產蛋量、產蛋率、蛋重、耗料、舍溫、飲水情況的記載。(3)種蛋的選擇:①蛋形狀呈橢圓形,深綠色,重量40 45克;②種蛋蛋殼的厚薄要適度,質地要均勻細致,無皺紋、裂痕;③種蛋的保存時間,視氣候和保管條件而定,在夏季不超過5天,春秋季不超過7天;④通過燈光照視和物觸,選擇顏色較深、蛋黃轉動緩慢的蛋入孵;⑤入孵蛋的表面清潔,無污染物。(4)孵化器孵化:①孵化操作前期工作a.孵化室及孵化器的清潔消毒:在入孵前一個星期對孵化室及孵化器進行清潔消毒,將屋頂、地面各個角落清掃干凈,機內刷洗干凈后先把固體的高錳酸鉀放在瓷盤中,再倒入福爾馬林溶液,至有濃煙發出把房門和機門關嚴,熏蒸30 40min之后打開門窗,用量為每立方米放7克高錳酸鉀、14毫升福爾馬林溶液;b.試機定溫和定濕度:試溫,水盤加水,使孵化器內達到所需溫度和濕度;c.種蛋的選擇和消毒:保存溫度12 18°C,將高錳酸鉀配制成0.01 0.05%的水溶液,置于大盆內,水溫保持在40°C左右,選好的種蛋放入盆內浸泡3min,并洗去蛋殼上污物,取出涼干,準備入孵;入孵時間選擇下午4:00 5:00或晚上12:00鐘后進行;②種蛋孵化技術a.溫度:孵化溫度為37.3 39.5°C,分批入孵采用恒溫孵化,溫度始終控制在38°C,整批入孵采用變溫孵化,即I 7天38.4°C,7 19天37.8°C,19 21天37.3°C ;孵化和出雛分開時,出雛器內的溫度控制在37.3°C ;在孵化時應事先設定好溫度,孵化過程中應每半小時檢查一次,孵化室內的溫度保持在24 26°C ;b.濕度:孵化器內的相對濕度要求為60 80%,在孵化當中每4h記錄一次濕度,濕度> 80%時減少水盤量或少添水,濕度< 60%時添水,在出雛時要及時清除水盤上的絨毛,加水時水溫為45 50°C,孵化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0 70% ;c.換氣:孵化器的溫度超過孵化溫度時把進氣孔和出氣孔全部打開,低于孵化溫度時可以把進、出氣孔關上或開一個小口,孵化的頭七天進行定時換氣,每天2次,每次3h ;七天后打開進出氣孔,持續換氣;d.驗蛋:在孵化過程中驗蛋2 3次;第一次驗蛋在入孵后4 5天進行,檢查種蛋的受精情況,蛋內血管分布如蛛網狀、顏色發紅、卵黃下沉為受精蛋,副除無精蛋和死精蛋;
第二次驗蛋在入孵后11天進行,蛋內布滿血管,氣室大而邊界分明,剔除死胎蛋;e.翻蛋:從入蛋的第一天起,就要每天定時翻蛋,一般每2h翻蛋一次,最大角度不超過45度;f.涼蛋:早期胚胎及寒冷季節每次涼蛋的時間為5 15min,后期胚胎及熱天的涼蛋的時間為30 40min,以蛋貼眼皮,感到微涼(30 30°C )時停止涼蛋;g.落盤:雞蛋孵到18 19天,將蛋移出平碼在出雛盤上;h.揀雛:雞蛋孵到20 21天后,每隔4 6h揀雛一次,把臍部收縮良好、絨毛已干的小雞和蛋殼同時揀出來,對臍部凸出腫脹、鮮紅光亮的和絨毛未干的軟弱小雞則暫時留在出雛盤內,待下次再揀;1.人工助產:對出殼有困難的胚胎進行人工助產,在出雛后期及時進行人工助產,若破殼不到三分之一,內膜發白、濕潤,血管清晰并充血,立刻進行人工助產,若破殼已過三分之一,但絨毛發黃,毛梢發焦,有的內膜發干包住胚胎,則輕輕剝離,注意血管,過干時可用溫水濕潤后再行剝離,一旦胚胎頭部露出,估計可自行掙脫出殼時,手術停止,讓其自行脫殼而出;j.后期清理工作:雞蛋孵到21天,當大部分雛雞出殼后,將死雛和毛胚蛋揀出,把剩下的活胚胎歸并在一起,當不滿一盤時,將胚胎堆在雛盤內角,放在溫度較高的出雛盤位置上,促其快出雛;孵完一批小雞之后,先把保護網、出雛盤、出雛盤架、水盤取出,用雞毛撣把機內壁、蛋盤架兩端及機門的絨毛撣出,再用蘸有消毒水的抹布擦干凈,取出的各種用具要用消毒水洗刷,經曝曬后,再放回原處;
k.在孵化過程中如遇到電源中斷或孵化器出故障時,采取下列各項措施:如已入孵十天以上,要立即把門打開,驅散積熱,然后做好室內的保溫工作,冬天天氣較冷應將室內的溫度提高到27°C以上,孵化器停電后,可將沸水裝入塑料桶并蓋好,放入孵化器中作為熱源,放入孵化器內沸水桶的時間不能晚于停電后30min,孵化溫度的控制主要通過沸水的數量和換水來解決,每隔半小時搖動風扇5min使溫度均勻,沸水桶放入孵化器時,要遠離種蛋;停電后,將孵化器所有的電源開關關閉;機器內有入孵十天以內的雞蛋,進出氣孔關閉,機門可關上;孵化中后期;停電后每隔15 20min轉蛋一次;每隔2 3h把機門打開半邊,撥動風扇2 3min,驅散機內積熱,以免由于機內積熱而燒死胚胎;如機內有17天的雞蛋,因胚胎發熱量大,悶在機內過久容易熱死,應提早落盤。(5)綠殼蛋雞的育雛管理:①選擇育雛室:選擇背風向陽的房間作為育雛室,并設置換氣窗,在進雛半月前,封閉門窗,將室溫升至20°C以上,相對濕度75 %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毫升甲醛溶液、20克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消毒24h ;進雛前I 2天對育雛舍試溫,冬天、早春提前4h預熱,夏天提前2h預熱;②選擇雛雞苗:從O 4周齡的雞苗中,選擇精神狀態良好活潑、好動、收復好、無血臍、硬臍、口鼻肛門干凈的雞苗;入雛前用竹圍欄或檔板將地面圍成小區,每個小區長與寬為1.5 2m,小區內鋪上一層熟石灰或草木灰,然后鋪上8 IOm厚的墊草,13 15天后再補充墊草,到厚度增至20cm止,墊料在育雛時間結束時,一次清除;③溫度:1周齡時35°C 37°C,以后每周下降2°C 3°C,4 6周齡脫溫;夏季33 34°C;冬季35 37°C;夜間溫度比白天高I°C,每100 150只小雞掛一只燈泡,所掛高度離地面35 40cm ;④濕度:舍外挖排水溝,舍內地面撒石灰或草木灰,掃掉后鋪上墊料,禁止堆放雜物或倒水,1 10日齡的雛雞,育雛室濕度為60% 70%,10日齡以上的雛雞,育雛室濕度為 50% 60% ;⑤光照:雛雞I 7日齡給予每天23h光照,夜間不定時停止光照lh,第2周18h光照,第3周自然光照,第4周晚上微光即可;⑥飼養密度:1 7日齡100 150只/平方米,8 15日齡50 100只/平方米,16 21日齡50 60只/平方米,22 30日齡20 30只/平方米;⑦通風:打開育雛室門窗或啟用機械通風,排出污濁空氣,防止冷風直接吹到雛雞身上,以防著涼發??;⑧雛雞飲水:雛雞進入育雛室后,讓其先休息20 30min后飲水,水為30°C左右的溫開水;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 %維生素,全天供水;⑨雛雞開食:開食在孵化出雛后24 36h,用容易消化的全價料顆粒料飼喂,第一天喂料方法是在光線較亮處放一張報紙,將飼料撒在上面,讓雛雞自由采食,此時注意把不吃食的雛雞抓到搶食的雛雞中去,讓其學會吃食,第二、三天開始逐漸改用料槽喂料,5天內仍需將部分飼料撒在報紙上飼喂。(6)綠殼蛋雞的飼養管理
①雛雞飼養管理:以玉米73.93%,麥麩2.3%,豆柏21.3 %,魚粉I %,磷酸鈣
1.44%,石粉0.64%,鹽0.35 %,蛋氨酸0.05%的飼料配比供給糧食,I 3周齡的日喂量為2.7斤/100只;3 8周齡的日喂量為6.85斤/100只,每日4 6次,出殼后30天為育雛期,用紅外線燈泡或電熱保溫傘加地下煙道保溫,出殼3天溫度為33°C,以后每增長I周齡降低2V ;②育成雞的飼養管理:以玉米46 %,小麥粉6 %,谷粉13 %,麩皮10 %,豆柏12 %,魚粉5 %,骨粉1.7 %,貝殼粉1.5%,食鹽0.3%,添加劑0.5%,青綠飼料4%的飼料配比供給糧食,每日喂2 4次,初期日喂30g/只;a.溫度:育成雞適宜溫度范圍為15 20°C ;環境溫度彡30°C時降溫并降低飼養密度,雞舍溫度< _2°C時防凍保溫;b.濕度:相對濕度為50% 55% ;c.光照:10 12周齡的光照時間為8 12h,22周齡以上的每天14 16h ;d.通風:打開門窗通風口 ;e.分群:根據雞的大小、強弱、公母分群飼養,及時淘汰不符合產蛋要求的雞;③種雞的飼養管理:以玉米65%、麥麩10%、豆柏22%、骨粉3%的飼料配比每天喂精料IOOg/只,每 100只每天喂青綠飼料3 5kg ;a.春季管理:加強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對疫病加強監測和防疫,注意雞舍內通風換氣和保溫;b.夏季管理:架設蔭棚,種植藤葉植物遮蔭,及時消除糞便,降低飼養密度,少喂多次,早晚喂精料,中午喂青飼料;c.秋季管理:在開產前做好各種免疫接種和體內寄生蟲驅蟲工作,人工補充光
昭.>、、、 d.冬季管理:溫度< 5°C時,采取措施加溫,對病雞、不產蛋母雞及時處理和淘汰;④產蛋雞的飼養管理:a.溫度和濕度:產蛋雞舍的適宜溫度為13 23°C、相對濕度為55 65%左右;b.飼喂:以玉米65%、麥麩10%、豆柏22%、骨粉3%的飼料配比每天喂精料IOOg/只,每100只每天喂青綠飼料3 5kg ;喂全價蛋雞料85g/只,并拌入胡蘿卜或青菜葉及青草等青綠飼料,保持清潔飲水,在飲水中適當加入水溶性多種維生素;c.通風換氣:建雞舍時,合理設置進氣口和排氣口,使氣流均勻的通過雞舍;d.光照:在產蛋率高峰來臨前的2 3周,不能放牧時,采用40 60瓦的白熾燈泡,并使用燈罩,燈泡距地面2.5 3.5m,食槽飲水器放置在燈泡下方,每天光照時間(16h ;在產蛋后期,即淘汰前5周,每周增加0.5h,直到17h;e.設置產蛋箱:在產蛋箱內放入細砂拌少量骨粉、草木灰、甘草粉。(7)綠殼蛋雞的疫病防治①消毒:飼槽每天清洗消毒一次,雞舍每周消毒2 3次,養殖場每5天大消毒一次,以生石灰、消毒靈、消毒威交替使用來消毒;②驅蟲:驅除球蟲主要采取藥物混飼或混飲的驅蟲方法,即在雞只的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百球清、克球多、氯苯胍、地克珠利、球痢靈、莫能菌素中的任一種,讓雞只采食或飲用;驅除蠕蟲在傍晚飼喂丙硫苯咪唑、阿維菌素、左旋咪唑、苯硫咪唑、吡喹酮中的任一種,翌日清晨立即清除掉排出的蟲體;③免疫:常規免疫,對進出場的蛋、雞進行檢疫,對禽疾病免疫檢測,發現疫情及時撲滅;④防治:防治白痢病用恩偌沙星、土霉素放入水中飲用或飼料中飼喂,防治霉菌病用制霉菌素治療,防治球蟲病以青霉素、磺胺類、抗球蟲藥物治療。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科學合理,系統性強,改變了傳統的綠殼蛋雞養殖技術,結合了有效養殖措施,具備創新性和實用性,提高了種雞和種蛋的品質,年產蛋率、孵化出雛率較普通養殖技術分別提高了 8.5個百分點、4.18個百分點;合理利用了植被,減少林、草地蟲害,為綠殼蛋雞提供足夠新鮮的綠色飼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以雞糞提高土壤肥力,通過生物凈化養殖環境,減少雞病發生,達到了以草養雞、以牧促林、以林護牧的目的;提高了綠殼蛋雞的生產性能,提高了蛋重和產蛋量,降低了綠殼蛋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綠殼蛋雞生態規模養殖綜合技術主要包括以下步驟。(I)種雞的選擇:主要從育成雞群中選擇外貌符合綠殼蛋雞五黑特征的種公、母雞;a.種公雞的選擇:選擇18 19周齡,體重1050 1150克,體質健壯,發育勻稱,健康無病,性欲旺盛,配種力強的個體;b.種母雞的選擇:選擇18 19周齡,體重950 1050克,體質健壯,肥瘦適中,健康無病,廣蛋率在70 %以上,蛋品質好的個體;c.公母比例為1:(10 15),種公雞組織異地交換。在公母搭配上,種公雞的異地交換杜絕了近親繁殖。(2)林草輪牧放養是通過運用林地與草地輪流放牧的方式養殖綠殼蛋雞,包括:①場地選擇:選擇環境好、污染少、林地適宜雞喜食的豆科牧草生長的場地為雞放牧散養場地;②棚舍建設:按14 16只/平方米建設棚舍,舍內通電、通水、通風;在放牧場地較近處搭建一個簡易棚舍,供雞群休息,避雨、產蛋用,面積視飼養量而定,并防止蛇、獸等危害;③牧地建植:采用豆科牧草50% 70%,禾本科牧草50% 30%混播方式,豆科牧草為白三葉和/或紫花苜宿,用種量8 11千克/公頃,禾本科牧草為黑麥草,用種量5 8千克/公頃;④養殖區的劃分:將放牧地劃分成3 5個飼養區,劃分區大小根據林、草地大小及飼養量而定,區與區之間用塑料圍欄隔開,放牧密度為300 450只/公頃,放牧規模為每群300 500只;隨著雞的生長,密度要降低;⑤定時輪牧:氣候和雨水好、牧草生長快時,19 21天輪牧一次;牧草生長差時,29 31天輪牧一次;⑥放置雞苗:在雞苗 移至山地時,搬運雞只在晚上進行,白天讓雞在林、草間自由活動,飲水喂料都在舍外;如果當天溫度急劇下降或在風大雨大情況下,不要放牧,并在舍內安裝保溫和防雨水設施;⑦搞好雞群日常管理:及時處理病雞,及時排出不采食的雞,及時處理雞群中呼嚕、咳嗽、打噴嚏和甩鼻的異?,F象,及時清糞,定期消毒,及時揀蛋,減少應激,做好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的死亡數,產蛋數、產蛋量、產蛋率、蛋重、耗料、舍溫、飲水情況的記載。清晨觀察雞群的健康狀況和糞便情況,如有病雞及時處理。喂料給水時,觀察料槽和水槽,根據采食飲水情況,及時排出不采食的雞。夜間關燈后,傾聽雞群動靜,是否有呼嚕、咳嗽、打噴嚏和甩鼻的聲音,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每天清洗水槽,喂料時要檢查飼料是否正常,有無異味、霉變;及時清糞,保證雞舍內環境優良;定期消毒,做好雞舍內的衛生工作。及時揀蛋,每天揀蛋2 3次。給雞創造一個無蛋環境,根據產蛋時間和產蛋量及時揀蛋。保證雞群安靜,減少各種應激產蛋雞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任何環境條件的突然改變都能引起強烈的就激反應,造成產蛋下降,所以,必須盡可能的減少應激,給雞群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做好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的死亡數、產蛋數、產蛋量、產蛋率、蛋重、耗料、舍溫、飲水等情況的記載,以及反映雞群的生產動態和日常活動的各種情況,可以了解并掌握生產。采用林草輪牧放養養殖綠殼蛋雞,具有的優點為:一是合理利用了植被,減少林、草地蟲害,為綠殼蛋雞提供足夠新鮮的綠色飼料,降低了生產成本;二是雞糞還土,提高土壤肥力,通過生物凈化養殖環境,減少雞病發生,使之形成以草養雞、以牧促林、以林護牧的良好生態建設與養殖同步發展。(3)種蛋的選擇:綠殼蛋雞種蛋品質的好壞不僅影響孵化率的高低,而且關系到綠殼蛋雞苗的品質及其生產性能。所以,孵化前應對綠殼蛋雞種蛋進行認真、嚴格的選擇。綠殼蛋雞種蛋的選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進行:①蛋形狀呈橢圓形,深綠色,重量40 45克;②種蛋蛋殼的厚薄要適度,質地要均勻細致,無皺紋、裂痕;③種蛋的保存時間,視氣候和保管條件而定,在夏季不超過5天,春秋季不超過7天;要想孵出健康強壯的綠殼蛋雞苗,用于孵化種蛋越新鮮越好;④通過燈光照視和物觸,選擇顏色較深、蛋黃轉動緩慢的蛋入孵;這樣可以鑒別種蛋的內部品質,以利于選擇優質的種蛋;⑤入孵蛋的表面清潔,無污染物。污染物包括糞便、破蛋液等。通過采取以上選種、選蛋方法,萬山特區生態特種養殖公司種雞場,產蛋率、孵化出雛率分別比實施前的5.6%、4.7%,提高了 8.5個百分點、4.18個百分點。(4)孵化器孵化:①孵化操作前期工作a.孵化室及孵化器的清潔消毒:在入孵前一個星期對孵化室及孵化器進行清潔消毒,將屋頂、地面各個角落清掃干凈,機內刷洗干凈后先把固體的高錳酸鉀放在瓷盤中,再倒入福爾馬林溶液,至有濃煙發出把房門和 機門關嚴,熏蒸30 40min之后打開門窗,用量為每立方米放7克高錳酸鉀、14毫升福爾馬林溶液;用量按房間及機器的體積大小計算;b.試機定溫和定濕度:試溫,水盤加水,使孵化器內達到所需溫度和濕度;在開始孵化前,全面檢查孵化器,孵化器的風扇轉動和翻蛋裝置是否正常,各部分的配件是否完整,電熱絲是否發熱,紅綠指示燈是否正常,如果發現不正常時,必須及時修好,然后重新試溫,水盤加水,使孵化器內達到所需要的溫度和濕度,如果孵化器工作正常,溫度、濕度變化很小,合乎要求,就可以開始入蛋,正式進行孵化;c.種蛋的選擇和消毒:保存溫度12 18°C,將高錳酸鉀配制成0.01 0.05%的水溶液,置于大盆內,水溫保持在40°C左右,選好的種蛋放入盆內浸泡3min,并洗去蛋殼上污物,取出涼干,準備入孵;入孵時間選擇下午4:00 5:00或晚上12:00鐘后進行,以便白天出雛;孵化用的種蛋,春秋是7天以內的新鮮蛋,夏季是5天以內的新鮮蛋,種蛋蛋形正常,蛋重為40 45克,入孵以前將種蛋再次選擇,把臟蛋、破蛋等檢出,選好的種蛋必須消毒再入孵。②種蛋孵化技術溫度:孵化溫度為37.3 39.5°C,分批入孵采用恒溫孵化,溫度始終控制在38°C,整批入孵采用變溫孵化,即1 7天38.4°C,7 19天37.8°C, 19 21天37.3°C ;孵化和出雛分開時,出雛器內的溫度控制在37.3°C ;在孵化時應事先設定好溫度,孵化過程中應每半小時檢查一次,孵化室內的溫度保持在24 26°C ;溫度是孵化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條件,溫度低于26.6°C時胚胎就不能發育,高于40.6°C就容易把胚胎燒死,在實際生產中雞胚對一定范圍的溫度即37.3 39.5°C具有適應能力,在孵化過程中的溫度盡量保持平穩;b.濕度:孵化器內的相對濕度要求為60 80%,在孵化當中每4h記錄一次濕度,濕度> 80%時減少水盤量或少添水,濕度< 60%時添水,在出雛時要及時清除水盤上的絨毛,加水時水溫為45 50°C,孵化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0 70%;出雛時及時清除水盤上的絨毛可防蒸發面積減少,濕度不夠時,在地面灑些水,濕度過高時,就加強室內的通風,使水分散發;c.換氣:孵化器的溫度超過孵化溫度時把進氣孔和出氣孔全部打開,低于孵化溫度時可以把進、出氣孔關上或開一個小口,孵化的頭七天進行定時換氣,每天2次,每次3h ;七天后打開進出氣孔,持續換氣;換氣可使空氣保持新鮮,減少二氧化碳,補充氧氣,以利胚胎正常發育;夏天孵化器的溫度容易升高,應當把進氣孔和出氣孔全部打開;其它季節,特別是冬季,換氣要注意保持機內的溫度,入孵頭一、二天胚胎還小,可以從蛋內得到氧氣,這時可以把進、出氣孔關上或開一個小口,使機內的溫度上升快并保持平穩;孵化的頭七天,機器內蛋的胚胎的還處于發育前期,需要氧氣的量不算太多,可以定時換氣,每天2次,每次3h;七天以后胚胎長大了,或者是連續孵化,機內有各期胚胎,就應打開進出氣孔,實行不停地換氣,特別是機內有胚胎破殼出雛的情況下,更要持續換氣,否則,正在破殼的胚胎或已出殼的小雞就會悶死;d.驗蛋:在孵化過程中驗蛋2 3次;第一次驗蛋在入孵后4 5天進行,檢查種蛋的受精情況,蛋內血管分布如蛛網狀、顏色發紅、卵黃下沉為受精蛋,剔除無精蛋和死精蛋;無精蛋和新鮮蛋一樣,卵黃懸在中央,蛋體透明,散黃后一般看不到血管,不規則形狀的蛋黃飄懸在蛋的中線附近;死精蛋內混濁,可見有血環、血弧、血點或斷了的血線;第二次驗蛋在入孵后11天進行,蛋內布滿血管,氣室大而邊界分明,剔除死胎蛋;死胎蛋內顯出黑影,周圍血管模糊或無血管,蛋內混濁,顏色發黃;e.翻蛋:從入蛋的第一天起,就要每天定時翻蛋,一般每2h翻蛋一次,最大角度不超過45度;翻蛋可以幫助胚胎活動,使它變換位置,以免胚胎和蛋殼粘連,翻蛋要求平穩而均勻;f.涼蛋:早期胚胎及寒冷季節每次涼蛋的時間為5 15min,后期胚胎及熱天的涼蛋的時間為30 40min,以蛋貼眼皮,感到微涼(30 30°C)時停止涼蛋;在孵化過程中,胚胎發育到中后期,會產生大量的熱,所以每天可涼蛋兩次;涼蛋可以更換孵化器內的空氣,降低機溫,排除蛋內污濁的氣體,同時用較低的溫度來刺激胚胎,可促使它發育并增強將來雛雞對外界氣溫的適應能力;涼蛋的方法應根據孵化日期及季節而定,早期胚胎及寒冷季節不宜多涼,后期胚胎及熱天應 該多涼,寒冷季節涼蛋的時間過長容易使胚胎受涼,每次涼蛋的時間應為5 15min,后期胚胎發熱高,熱天氣溫也高,涼蛋的時間可以延長到30 40min,涼蛋時間長短還應根據蛋的溫度來決定,一般可用眼皮來試溫,即以蛋貼眼皮,感到微涼(30 30°C)就應該停止涼蛋;g.落盤:雞蛋孵到18 19天,將蛋移出平碼在出雛盤上;落盤的蛋數不可太少,太少了溫度不夠,可能延長出雛時間,如果蛋間距離過大,抽盤時容易相互碰撞,造成破損,落盤的蛋數太多了也不好,會造成熱量不易散發和新鮮空氣不足,而把胚胎燒死或悶死;h.揀雛:雞蛋孵到20 21天后,每隔4 6h揀雛一次,把臍部收縮良好、絨毛已干的小雞和蛋殼同時揀出來,對臍部凸出腫脹、鮮紅光亮的和絨毛未干的軟弱小雞則暫時留在出雛盤內,待下次再揀;雞蛋孵到20 21天后,開始大批破殼出雛,這時每隔4 6h揀雛一次,把臍部收縮良好、絨毛已干的小雞揀出來;1.人工助產:對出殼有困難的胚胎進行人工助產,在出雛后期及時進行人工助產,若破殼不到三分之一,內膜發白、濕潤,血管清晰并充血,立刻進行人工助產,若破殼已過三分之一,但絨毛發黃,毛梢發焦,有的內膜發干包住胚胎,則輕輕剝離,注意血管,過干時可用溫水濕潤后再行剝離,一旦胚胎頭部露出,估計可自行掙脫出殼時,手術停止,讓其自行脫殼而出;助產時不能粗心大意,因為這時稍不留心,血管會被撕斷,胚胎流血,造成死亡或殘雛;j.后期清理工作:雞蛋孵到21天,當大部分雛雞出殼后,將死雛和毛胚蛋揀出,把剩下的活胚胎歸并在一起,當不滿一盤時,將胚胎堆在雛盤內角,放在溫度較高的出雛盤位置上,促其快出雛;孵完一批小雞之后,先把保護網、出雛盤、出雛盤架、水盤取出,用雞毛撣把機內壁、蛋盤架兩端及機門的絨毛撣出,再用蘸有消毒水的抹布擦干凈,取出的各種用具要用消毒水洗刷,經曝曬后,再放回原處;k.在孵化過程中如遇到電源中斷或孵化器出故障時,采取下列各項措施:如已入孵十天以上,要立即把門打開,驅散積熱,然后做好室內的保溫工作,冬天天氣較冷應將室內的溫度提高到27°C以上,孵化器停電后,可將沸水裝入塑料桶并蓋好,放入孵化器中作為熱源,放入孵化器內沸水桶的時間不能晚于停電后30min,孵化溫度的控制主要通過沸水的數量和換水來解決,每隔半小時搖動風扇5min使溫度均勻,沸水桶放入孵化器時,要遠離種蛋;此法可緩解停電后的影響;停電后,將孵化器所有的電源開關關閉;機器內有入孵十天以內的雞蛋,進出氣孔關閉,機門可關上;孵化中后期;停電后每隔15 20min轉蛋一次;每隔2 3h把機門打開半邊,撥動風扇2 3min,驅散機內積熱,以免由于機內積熱而燒死胚胎;
如機內有17天的雞蛋,因胚胎發熱量大,悶在機內過久容易熱死,應提早落盤。(5)綠殼蛋雞的育雛管理:①選擇育雛室:選擇背風向陽的房間作為育雛室,并設置換氣窗,在進雛半月前,封閉門窗,將室溫升至20°C以上,相對濕度75 %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毫升甲醛溶液、20克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消毒24h ;進雛前I 2天對育雛舍試溫,冬天、早春提前4h預熱,夏天提前2h預熱;做好育雛室的準備是基礎,雛雞體質較弱,特別是7日齡前的雛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因此,做好育雛的準備是提高養雛雞成活率重要的基礎工作;育雛室在進雛半月前打掃干凈,補好裂縫、堵死鼠洞、擦凈門窗,墻壁及地面用強化消毒劑消毒,水槽、料槽、用具洗刷干凈后搬入舍內,同時還要備好飼料和常用藥品;育雛房必須開有換氣的窗口,使其既能保溫,又能利用新鮮空氣的進入使育雛室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得以排出;②選擇雛雞苗:從O 4周齡的雞苗中,選擇精神狀態良好活潑、好動、收復好、無血臍、硬臍、口鼻肛門干凈的雞苗;入雛前用竹圍欄或檔板將地面圍成小區,每個小區長與寬為1.5 2m,小區內鋪上一層熟石灰或草木灰,然后鋪上8 IOm厚的墊草,13 15天后再補充墊草,到厚度增至20cm止,墊料在育雛時間結束時,一次清除;選好雛雞苗是前提,病弱的雞苗盡早淘汰或隔離喂養,運輸雛雞要平穩、快捷,途中要注意保溫,采取鋪灰墊草的方法比更換墊料育雛好些,可省去經常更換墊料的繁重勞動,墊料發酵產生的熱,可供雛雞取暖,墊料在育雛時間結束時,一次清除,可減少雞群的應激;圍欄或擋板,應隨著雛雞日齡的增長而拉寬,其作用是防止雛雞保溫器太遠受寒,防止因室溫過低造成打堆擠壓死亡。③溫度:1周齡時35°C 37°C,以后每周下降TC 3°C,4 6周齡脫溫;夏季33 34°C;冬季35 37°C;夜間溫度比白天高I°C,每100 150只小雞掛一只燈泡,所掛高度離地面35 40cm ;溫度是雛雞的飼養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適宜的溫度有利于卵黃的吸收和抗白痢,雛雞出殼后絨毛稀短,抗寒能力極差,新陳代謝旺盛,而采食料量很少,調溫中樞極未健全,所產熱能不能維持生理熱的需要,剛出殼的雛雞體溫較低,約39.6°C,直到7日齡時才逐漸成年雞的肛溫41 42°C,雛雞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不同的育雛溫度其育雛效果亦不相同,溫度適宜時,雛雞表現出活潑好動、呼吸平和、睡眠安靜、食欲旺盛、均勻分散在育雛室內,育雛室的溫度過高過低或變化太大太快均不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在無電時,可用煤爐子生火保溫;④濕度:舍外挖排水溝,舍內地面撒石灰或草木灰,掃掉后鋪上墊料,禁止堆放雜物或倒水,I 10日齡的雛雞,育雛室濕度為60% 70%,10日齡以上的雛雞,育雛室濕度為50% 60%;雛雞喜歡在干燥環境里生活,育雛前期室溫較高,濕度過大時霉菌繁殖球蟲發育相當快,易引起雛雞球蟲病,濕度太低時空氣干燥、溫度高,呼吸散發水份多,不利于雛雞腹內剩余蛋黃吸收,影響雛雞發育;⑤光照:雛雞I 7日齡給予每天23h光照,夜間不定時停止光照lh,第2周18h光照,第3周自然光照,第4周晚上微光即可;但光照時間不能突然減少,應逐漸減少,無論開燈、關燈都不能讓雛雞感覺出來,開燈在每天黃昏到來前Ih左右,關燈應逐個燈泡關熄,間隔3 5min,盡量做到燈泡多,瓦數小, 燈泡距離均勻;⑥飼養密度:1 7日齡100 150只/平方米,8 15日齡50 100只/平方米,16 21日齡50 60只/平方米,22 30日齡20 30只/平方米;雛雞的飼養密度與雛雞的育雛室內空氣的新鮮與否以及室內溫度有密切的關系,密度過大,影響雛雞生長發育,甚至出現啄羽等惡癖,密度過小,降低育雛室利用率,增加育雛成本,隨著雛雞的生長,體重增加,其飼養密度隨季節、圈舍的結構、通風條件和飼養方式靈活掌握,在飼養密度不合理時應及時調整;⑦通風:打開育雛室門窗或啟用機械通風,排出污濁空氣,防止冷風直接吹到雛雞身上,以防著涼發?。煌L的目的主要是保證雛雞新陳代謝所需的氧氣,同時又將雛雞呼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蒸發的氨氣排出,使育雛舍空氣清新以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室內空氣是否清新潔凈,以人進入舍內不悶氣,無刺激眼鼻的感覺為準;⑧雛雞飲水:雛雞進入育雛室后,讓其先休息20 30min后飲水,水為30°C左右的溫開水;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維生素,全天供水,有利于增強雛雞體質,加快體內有害物質排泄;雛雞體內大部分是水分,85%都是水分,雛雞第一次飲水叫開水,先飲水后開食,應盡早飲水,開水過遲容易造成雛雞脫水,嚴重時形成僵雞,影響雛雞生長發育,雛雞一旦開水后,要做到全天供水,要經常檢查飲水情況,若斷水時間較長,雛雞易口渴狂飲造成腹瀉或弄濕羽毛,造成雞群保溫不良或忽冷忽熱和擠壓,影響雛雞生長;⑨雛雞開食:開食在孵化出雛后24 36h,用容易消化的全價料顆粒料飼喂,第一天喂料方法是在光線較亮處放一張報紙,將飼料撒在上面,讓雛雞自由采食,此時注意把不吃食的雛雞抓到搶食的雛雞中去,讓其學會吃食,第二、三天開始逐漸改用料槽喂料,5天內仍需將部分飼料撒在報紙上飼喂,注意少量多次。第一次喂食叫開食,開食要比開水適當推遲。每只雛雞體內都有蛋黃,蛋黃主要是提供小雞的能量需要和增加雛雞的抵抗力,適時給雛雞開食,雛雞就將蛋黃吸收了以供給能量,這樣雛雞的抵抗力好,體質強壯好養。開食過早雛雞能量從飼料中來,不利于蛋黃的吸收,蛋黃吸收不全,雛雞的體質差、抵抗力低,不好養也容易形成僵雞。在衛生工作上做到用具衛生,飼槽要定期洗刷,保持干凈,每天清洗一次;飼料清潔,定時、定量、少喂勤添;環境衛生,勤換墊料,及時清除雞糞,病死雛雞。(6)綠殼蛋雞的飼養管理①雛雞飼養管理:以玉米73.93%,麥麩2.3%,豆柏21.3 %,魚粉I %,磷酸鈣1.44%,石粉0.64%,鹽0.35 %,蛋氨酸0.05%的飼料配比供給糧食,I 3周齡的日喂量為2.7斤/100只;3 8周齡的日喂量為6.85斤/100只,每日4 6次,出殼后30天為育雛期,用紅外線燈泡或電熱保溫傘加地下煙道保溫,出殼3天溫度為33°C,以后每增長I周齡降低2°C;保溫效果以雛雞均勻分布在熱源周圍,活潑好動、精神好為佳;林草地配套養雞屬較粗放型養雞模式,對雛雞的飼養管理有些特殊要求,出殼后30天為育雛期,育雛期內關鍵是保溫,如溫度太低雛雞輕則啼叫,圍在熱源處相擠打堆,造成壓死、凍死或白痢、感冒,太熱則遠離熱源,張口呼吸;根據具體情況,看雞施溫,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②育成雞的飼養管理:以玉米46 %,小麥粉6 %,谷粉13 %,麩皮10 %,豆柏12 %,魚粉5 %,骨粉1.7 %,貝殼粉1.5%,食鹽0.3%,添加劑0.5%,青綠飼料4%的飼料配比供給糧食,每日喂2 4次,初期日喂30g/只;隨日齡增加逐漸加量;對育成期的綠殼蛋雞要限制飼喂,以防過食造成雞體過肥影響后期的生產,限制飼喂是對育成雞日糧進行數量或質量的限制,從而保持雞的適宜體重使其性成熟可延遲5 10天,提高蛋重和產蛋量,可比自由采食節省飼料6% 10% ;在合理飼養的同時在管理上重點抓好以下環節:
a.溫度:育成雞適宜溫度范圍為15 20°C ;環境溫度彡30°C時降溫并降低飼養密度,雞舍溫度< _2°C時防凍保溫;b.濕度:相對濕度為50% 55% ;每年4 6月份多雨季要保持舍內干燥,勤換墊草,定期清理糞便,以降低舍內濕度;c.光照:10 12周齡的光照時間為8 12h,22周齡以上的每天14 16h;光照可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10 12周齡的光照是關鍵時間為8h,以不超過12h為宜,從22周齡開始應逐漸增加光照至產蛋時達到每天14 16h,并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d.通風:打開門窗通風口 ;為防止有害氣體的不利影響和保持空氣新鮮,適當打開門窗通風口;e.分群:根據雞的大小、強弱、公母分群飼養,及時淘汰不符合產蛋要求的雞;育成雞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出現大小不等、強弱不均的現象,所以要及時根據雞的大小、強弱、公母分群飼養,以逐漸縮短它們之間的差別,使之發育均勻,同時對不符合產蛋要求的應及時淘汰;③種雞的飼養管理:以玉米65%、麥麩10%、豆柏22%、骨粉3%的飼料配比每天喂精料IOOg/只,每100只每天喂青綠飼料3 5kg ;種雞是從育成雞中選育的作種蛋生產的雞,包括公雞和母雞,生產性能的高低與飼養管理密切相關,根據綠殼蛋雞的生活習性和放養的種雞受季節變化影響大的因素,具體要做好四季飼養管理:a.春季管理:加強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對疫病加強監測和防疫,注意雞舍內通風換氣和保溫;春季是母雞一年中最好的產蛋季節,也是孵化繁殖的好季節,因此必須注意提高日糧營養水平,要準備充足的產蛋箱,保持其清潔,減少破蛋和臟蛋,提高種蛋質量;b.夏季管理:架設蔭棚,種植藤葉植物遮蔭,及時消除糞便,降低飼養密度,少喂多次,早晚喂精料,中午喂青 飼料;夏季氣候炎熱,中心任務是防暑降溫,防止濕度增加,影響散熱;c.秋季管理:在開產前做好各種免疫接種和體內寄生蟲驅蟲工作,人工補充光照;秋季前期氣溫仍較高,直至中秋節前后才變涼,這時期雞群會出現一個產蛋旺季,在日糧中應給予營養豐富的飼料,促使有較長時間的產蛋,特別當年春孵的雛雞,將開始產蛋,不僅要加強飼養管理,而且要在開產前做好各種免疫接種和體內寄生蟲驅蟲工作,應注意人工補充光照,同時做好越冬準備工作;d.冬季管理:溫度< 5°C時,采取措施加溫,對病雞、不產蛋母雞及時處理和淘汰;冬季要求雞舍防寒保溫和通風,雞舍的窗戶要關閉嚴密,防漏風,舍內地面要增加墊料,保持地面干燥和衛生,開放式雞舍可在中午將雞放入運動場,利用陽光照射保溫,增加能量飼料的比例,用溫水拌料,喂溫水,禁止喂凍菜和爛菜,在種雞飼養管理過程中,要經常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食欲、糞便、產蛋等,發現病雞及時處理和淘汰,對不產蛋母雞也要淘汰,以減少飼料浪費,降低生產成本;④產蛋雞的飼養管理:目的是提高產蛋量,降低產蛋期問的死淘率,減少蛋的破損;減少詞料浪費,提聞詞料報酬,具體措施包括:a.溫度和濕度:產蛋雞舍的適宜溫度為13 23°C、相對濕度為55 65%左右;增設溫度調控設備設施,抓好溫、濕度的調控和蛋雞生活環境的適宜溫度和濕度范圍,加強飼養管理,搶抓種蛋生產;
b.飼喂:以玉米65%、麥麩10%、豆柏22%、骨粉3%的飼料配比每天喂精料IOOg/只,每100只每天喂青綠飼料3 5kg ;喂全價蛋雞料85g/只,并拌入胡蘿卜或青菜葉及青草等青綠飼料,保持清潔飲水,在飲水中適當加入水溶性多種維生素;科學配方和飼喂,提聞了廣蛋率;c.通風換氣:建雞舍時,合理設置進氣口和排氣口,使氣流均勻的通過雞舍;即使在嚴寒的季節也要進行低流量的或間歇性通風,因為通風換氣的目的在于調節舍內溫度、降低濕度,排除污濁空氣,減少有害氣體、灰塵和微生物的濃度和數量,使舍內保持窄氣清新,供給雞群足夠的氧氣;d.光照:在產蛋率高峰來臨前的2 3周,不能放牧時,采用40 60瓦的白熾燈泡,并使用燈罩,燈泡距地面2.5 3.5m,食槽飲水器放置在燈泡下方,每天光照時間(16h;在產蛋后期,即淘汰前5周,每周增加0.5h,直到17h ;如遇到天氣突變,不能放牧,要人工補充光照,光強一直恒定不變;e.設置產蛋箱:在產蛋箱內放入細砂拌少量骨粉、草木灰、甘草粉。雞舍修建時設置產蛋箱,在產蛋期間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7)綠殼蛋雞的疫病防治:降低了綠殼蛋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包括:①消毒:飼槽每天清洗消毒一次,雞舍每周消毒2 3次,養殖場每5天大消毒一次,以生石灰、消毒靈、消毒威交替使用來消毒;雞舍按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干燥、光照和溫濕度適宜,堅持雞舍內外要定期清掃、消毒,所有器具定期清洗消毒;②驅蟲:驅除球蟲主要采取藥物混飼或混飲的驅蟲方法,即在雞只的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百球清、克球多、氯苯胍、地克珠利、球痢靈、莫能菌素中的任一種,讓雞只采食或飲用;驅除蠕蟲在傍晚飼喂丙硫苯咪唑、阿維菌素、左旋咪唑、苯硫咪唑、吡喹酮中的任一種,翌日清晨立即清除掉排出的蟲體,以免雞只吞吃排出的蟲體造成再次感染;藥物的使用嚴格參照藥品使用說明書; ③免疫:常規免疫,對進出場的蛋、雞進行檢疫,對禽疾病免疫檢測,發現疫情及時撲滅;搞好疫病免疫,切實做好禽流感、雞瘟等重大疫病的免疫工作,疫苗選擇正規生產廠家的優質疫苗;④防治:防治白痢病用恩偌沙星、土霉素放入水中飲用或飼料中飼喂,防治霉菌病用制霉菌素治療,防治球蟲病以青霉素、磺胺類、抗球蟲藥物治療。雛雞階段容易引發的疾病主要有白痢病、球蟲病、霉菌病。白痢病多發生在7日齡內,這時可見小雞肛門外粘有白色糞便,可用恩偌沙星、土霉素放入水中飲用或飼料中飼喂,進行治療或預防;霉菌病一般發生在半月齡內,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機體脫水,可用制霉菌素治療,同時要降低室內濕度,減少霉菌的滋生。球蟲病表現為食欲減少、飲欲增加、在場地可見血便,應降低飼養密度和室內濕度,可以青霉素、磺胺類、抗球蟲藥物(氯苯胍)治療。
權利要求
1.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種雞的選擇; (2)林草輪牧放養; (3)種蛋的選擇; (4)孵化器孵化; (5)綠殼蛋雞的育雛管理; (6)綠殼蛋雞的飼養管理; (7)綠殼蛋雞的疫病防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O中種雞的選擇主要是從育成雞群中選擇外貌符合綠殼蛋雞五黑特征的種公、母雞,包括: ①種公雞的選擇:選擇18 19周齡,體重1050 1150克,體質健壯,發育勻稱,健康無病,性欲旺盛,配種力強的個體; ②種母雞的選擇:選擇18 19周齡,體重950 1050克,體質健壯,肥瘦適中,健康無病,廣蛋率在70 %以上,蛋品質好的個體; ③公母比例為1:(10 15),種公雞組織異地交換。
3.根據權利要 求2所述的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林草輪牧放養是通過運用林地與草地輪流放牧的方式養殖綠殼蛋雞,包括: ①場地選擇:選擇環境好、污染少、林地適宜雞喜食的豆科牧草生長的場地為雞放牧散養場地; ②棚舍建設:按14 16只/平方米建設棚舍,舍內通電、通水、通風; ③牧地建植:采用豆科牧草50% 70%,禾本科牧草50% 30%混播方式,豆科牧草為白三葉和/或紫花苜宿,用種量8 11千克/公頃,禾本科牧草為黑麥草,用種量5 8千克/公頃; ④養殖區的劃分:將放牧地劃分成3 5個飼養區,劃分區大小根據林、草地大小及飼養量而定,區與區之間用塑料圍欄隔開,放牧密度為300 450只/公頃,放牧規模為每群300 500 只; ⑤定時輪牧:氣候和雨水好、牧草生長快時,19 21天輪牧一次;牧草生長差時,29 31天輪牧一次; ⑥放置雞苗:在雞苗移至山地時,搬運雞只在晚上進行,白天讓雞在林、草間自由活動,飲水喂料都在舍外;如果當天溫度急劇下降或在風大雨大情況下,不要放牧,并在舍內安裝保溫和防雨水設施; ⑦搞好雞群日常管理:及時處理病雞,及時排出不采食的雞,及時處理雞群中呼嚕、咳嗽、打噴嚏和甩鼻的異?,F象,及時清糞,定期消毒,及時揀蛋,減少應激,做好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的死亡數,產蛋數、產蛋量、產蛋率、蛋重、耗料、舍溫、飲水情況的記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種蛋的選擇包括: ①蛋形狀呈橢圓形,深綠色,重量40 45克; ②種蛋蛋殼的厚薄要適度,質地要均勻細致,無皺紋、裂痕;③種蛋的保存時間,視氣候和保管條件而定,在夏季不超過5天,春秋季不超過7天; ④通過燈光照視和物觸,選擇顏色較深、蛋黃轉動緩慢的蛋入孵; ⑤入孵蛋的表面清潔,無污染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孵化器孵化包括: ①孵化操作前期工作 a.孵化室及孵化器的清潔消毒:在入孵前一個星期對孵化室及孵化器進行清潔消毒,將屋頂、地面各個角落清掃干凈,機內刷洗干凈后先把固體的高錳酸鉀放在瓷盤中,再倒入福爾馬林溶液,至有濃煙發出把房門和機門關嚴,熏蒸30 40min之后打開門窗,用量為每立方米放7克高錳酸鉀、14毫升福爾馬林溶液; b.試機定溫和定濕度:試溫,水盤加水,使孵化器內達到所需溫度和濕度; c.種蛋的選擇和消毒:保存溫度12 18°C,將高錳酸鉀配制成0.01 0.05%的水溶液,置于大盆內,水溫保持在40°C左右,選好的種蛋放入盆內浸泡3min,并洗去蛋殼上污物,取出涼干,準備入孵;入孵時間選擇下午4:00 5:00或晚上12:00鐘后進行; ②種蛋孵化技術 a.溫度:孵化溫度為37.3 39.5°C,分批入孵采用恒溫孵化,溫度始終控制在38°C,整批入孵采用變溫孵化,即I 7天38.4°C,7 19天37.8°C, 19 21天37.3°C ;孵化和出雛分開時,出雛器內的溫度控制在37.3°C ;在孵化時應事先設定好溫度,孵化過程中應每半小時檢查一次,孵化室內的溫度保`持在24 26°C ; b.濕度:孵化器內的相對濕度要求為60 80%,在孵化當中每4h記錄一次濕度,濕度> 80%時減少水盤量或少添水,濕度< 60%時添水,在出雛時要及時清除水盤上的絨毛,加水時水溫為45 50°C,孵化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0 70% ; c.換氣:孵化器的溫度超過孵化溫度時把進氣孔和出氣孔全部打開,低于孵化溫度時可以把進、出氣孔關上或開一個小口,孵化的頭七天進行定時換氣,每天2次,每次3h ;七天后打開進出氣孔,持續換氣; d.驗蛋:在孵化過程中驗蛋2 3次; 第一次驗蛋在入孵后4 5天進行,檢查種蛋的受精情況,蛋內血管分布如蛛網狀、顏色發紅、卵黃下沉為受:精蛋,副除無精蛋和死精蛋; 第二次驗蛋在入孵后11天進行,蛋內布滿血管,氣室大而邊界分明,剔除死胎蛋; e.翻蛋:從入蛋的第一天起,就要每天定時翻蛋,一般每2h翻蛋一次,最大角度不超過45度; f.涼蛋:早期胚胎及寒冷季節每次涼蛋的時間為5 15min,后期胚胎及熱天的涼蛋的時間為30 40min,以蛋貼眼皮,感到微涼(30 30°C )時停止涼蛋; g.落盤:雞蛋孵到18 19天,將蛋移出平碼在出雛盤上; h.揀雛:雞蛋孵到20 21天后,每隔4 6h揀雛一次,把臍部收縮良好、絨毛已干的小雞和蛋殼同時揀出來,對臍部凸出腫脹、鮮紅光亮的和絨毛未干的軟弱小雞則暫時留在出雛盤內,待下次再揀;工助產:對出殼有困難的胚胎進行人工助產,在出雛后期及時進行人工助產,若破殼不到三分之一,內膜發白、濕潤,血管清晰并充血,立刻進行人工助產,若破殼已過三分之一,但絨毛發黃,毛梢發焦,有的內膜發干包住胚胎,則輕輕剝離,注意血管,過干時可用溫水濕潤后再行剝離,一旦胚胎頭部露出,估計可自行掙脫出殼時,手術停止,讓其自行脫殼而出; j.后期清理工作:雞蛋孵到21天,當大部分雛雞出殼后,將死雛和毛胚蛋揀出,把剩下的活胚胎歸并在一起,當不滿一盤時,將胚胎堆在雛盤內角,放在溫度較高的出雛盤位置上,促其快出雛;孵完一批小雞之后,先把保護網、出雛盤、出雛盤架、水盤取出,用雞毛撣把機內壁、蛋盤架兩端及機門的絨毛撣出,再用蘸有消毒水的抹布擦干凈,取出的各種用具要用消毒水洗刷,經曝曬后,再放回原處; k.在孵化過程中如遇到電源中斷或孵化器出故障時,采取下列各項措施: 如已入孵十天以上,要立即把門打開,驅散積熱,然后做好室內的保溫工作,冬天天氣較冷應將室內的溫度提高到27°C以上,孵化器停電后,可將沸水裝入塑料桶并蓋好,放入孵化器中作為熱源,放入孵化器內沸水桶的時間不能晚于停電后30min,孵化溫度的控制主要通過沸水的數量和換水來解決,每隔半小時搖動風扇5min使溫度均勻,沸水桶放入孵化器時,要遠尚種蛋; 停電后,將孵化器所有的電源開關關閉; 機器內有入孵十天以內的雞蛋,進出氣孔關閉,機門可關上; 孵化中后期;停電后每隔15 20min轉蛋一次;每隔2 3h把機門打開半邊,撥動風扇2 3min,驅散機內積熱,以免由于機內積熱而燒死胚胎; 如機內有17天的雞蛋,因胚胎發熱量大,悶在機內過久容易熱死,應提早落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綠殼蛋雞的育雛管理: ①選擇育雛室:選擇背風向陽的房間作為育雛室,并設置換氣窗,在進雛半月前,封閉門窗,將室溫升至20°C以上,相對濕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毫升甲醛溶液、20克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消毒24h ;進雛前I 2天對育雛舍試溫,冬天、早春提前4h預熱,夏天提前2h預熱; ②選擇雛雞苗:從O 4周齡的雞苗中,選擇精神狀態良好活潑、好動、收復好、無血臍、硬臍、口鼻肛門干凈的雞苗;入雛前用竹圍欄或檔板將地面圍成小區,每個小區長與寬為`1.5 2m,小區內鋪上一層熟石灰或草木灰,然后鋪上8 IOm厚的墊草,13 15天后再補充墊草,到厚度增至20cm止,墊料在育雛時間結束時,一次清除; ③溫度:1周齡時35°C 37°C,以后每周下降2°C 3°C,4 6周齡脫溫;夏季33 340C ;冬季35 37°C ;夜間溫度比白天高I°C,每100 150只小雞掛一只燈泡,所掛高度離地面35 40cm ;` ④濕度:舍外挖排水溝,舍內地面撒石灰或草木灰,掃掉后鋪上墊料,禁止堆放雜物或倒水,I 10日齡的雛雞,育雛室濕度為60% 70%,10日齡以上的雛雞,育雛室濕度為50% 60% ; ⑤光照:雛雞I 7日齡給予每天23h光照,夜間不定時停止光照lh,第2周18h光照,第3周自然光照,第4周晚上微光即可; ⑥飼養密度:1 7日齡100 150只/平方米,8 15日齡50 100只/平方米,16 21日齡50 60只/平方米,22 30日齡20 30只/平方米;⑦通風:打開育雛室門窗或啟用機械通風,排出污濁空氣,防止冷風直接吹到雛雞身上,以防著涼發??; ⑧雛雞飲水:雛雞進入育雛室后,讓其先休息20 30min后飲水,水為30°C左右的溫開水;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 %維生素,全天供水; ⑨雛雞開食:開食在孵化出雛后24 36h,用容易消化的全價料顆粒料飼喂,第一天喂料方法是在光線較亮處放一張報紙,將飼料撒在上面,讓雛雞自由采食,此時注意把不吃食的雛雞抓到搶食的雛雞中去,讓其學會吃食,第二、三天開始逐漸改用料槽喂料,5天內仍需將部分飼料撒在報紙上飼喂。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綠殼蛋雞的飼養管理包括: ①雛雞飼養管理:以玉米73.93%,麥麩2.3%,豆柏.21.3%,魚粉1%,磷酸鈣1.44%,石粉0.64%,鹽0.35%,蛋氨酸0.05%的飼料配比供給糧食,I 3周齡的日喂量為2.7斤/100只;3 8周齡的日喂量為6.85斤/100只,每日4 6次,出殼后30天為育雛期,用紅外線燈泡或電熱保溫傘加地下煙道保溫,出殼3天溫度為.33°C,以后每增長I周齡降低.2 0C ; ②育成雞的飼養管理:以玉米46%,小麥粉6 %,谷粉13 %,麩皮10 %,豆柏12 %,魚粉.5 %,骨粉1.7 %,貝殼粉1.5%,食鹽0.3%,添加劑.0.5%,青綠飼料4%的飼料配比供給糧食,每日喂2 4次,初期日喂30g/只; a.溫度:育成雞適宜溫度范圍為15 20°C;環境溫度彡30°C時降溫并降低飼養密度,雞舍溫度< _2°C時防凍保溫; b.濕度:相對濕度為50% 55%; c.光照:10 12周齡的光照時間為8 12h,22周齡以上的每天14 16h; d.通風:打開門窗通風口; e.分群:根據雞的大小、強弱、公母分群飼養,及時淘汰不符合產蛋要求的雞; ③種雞的飼養管理:以玉米65%、麥麩10%、豆柏22%、骨粉3%的飼料配比每天喂精料100g/只,每100只每天喂青綠飼料3 5kg ; a.春季管理:加強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對疫病加強監測和防疫,注意雞舍內通風換氣和保溫; b.夏季管理:架設蔭棚,種植一些藤葉植物遮蔭,及時消除糞便,降低飼養密度,少喂多次,早晚喂精料,中午喂青飼料; c.秋季管理:在開產前做好各種免疫接種和體內寄生蟲驅蟲工作,人工補充光照; d.冬季管理:溫度<5°C時,采取措施加溫,對病雞、不產蛋母雞及時處理和淘汰; ④產蛋雞的飼養管理: a.溫度和濕度:產蛋雞舍的適宜溫度為13 23°C、相對濕度為55 65%左右; b.飼喂:以玉米65%、麥麩10%、豆柏22%、骨粉3%的飼料配比每天喂精料IOOg/只,每100只每天喂青綠飼料3 5kg ;喂全價蛋雞料85g/只,并拌入胡蘿卜或青菜葉及青草等青綠飼料,保持清潔飲水,在飲水中適當加入水溶性多種維生素; c.通風換氣:建雞舍時,合理設置進氣口和排氣口,使氣流均勻的通過雞舍; d.光照:在產蛋率高峰來臨前的2 3周,不能放牧時,采用40 60瓦的白熾燈泡,并使用燈罩,燈泡距地面2.5 3.5m,食槽飲水器放置在燈泡下方,每天光照時間< 16h ;在產蛋后期,即淘汰前5周,每周增加0.5h,直到17h ; e.設置產蛋箱:在產蛋箱內放入細砂拌少量骨粉、草木灰、甘草粉。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7)中綠殼蛋雞的疫病防治包括: ①消毒:飼槽每天清洗消毒一次,雞舍每周消毒2 3次,養殖場每5天大消毒一次,以生石灰、消毒靈、消毒威交替使用來消毒; ②驅蟲:驅除球蟲主要采取藥物混飼或混飲的驅蟲方法,即在雞只的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百球清、克球多、氯苯胍、地克珠利、球痢靈、莫能菌素中的任一種,讓雞只采食或飲用;驅除蠕蟲在傍晚飼喂丙硫苯咪唑、阿維菌素、左旋咪唑、苯硫咪唑、吡喹酮中的任一種,翌日清晨立即清除掉排出的蟲體; ③免疫:常規免疫,對進出場的蛋、雞進行檢疫,對禽疾病免疫檢測,發現疫情及時撲滅; ④防治:防治白痢病用恩偌沙星、土霉素放入水中飲用或飼料中飼喂,防治霉菌病用制霉菌素治療,防治球蟲病以青霉素`、磺胺類、抗球蟲藥物治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綠殼蛋雞的生態規模養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種雞的選擇;(2)林草輪牧放養;(3)種蛋的選擇;(4)孵化器孵化;(5)綠殼蛋雞的育雛管理;(6)綠殼蛋雞的飼養管理;(7)綠殼蛋雞的疫病防治。本發明系統性強,改變了傳統的綠殼蛋雞養殖技術,結合了有效養殖措施,提高了種雞和種蛋的品質,提高了綠殼蛋雞的生產性能,提高了蛋重和產蛋量,降低了綠殼蛋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3098756SQ20131005180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7日
發明者劉秋云, 蒲小文, 楊長伍, 王寶興, 姚建軍 申請人:銅仁市萬山區畜禽品種改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