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集約化養殖鱉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中華鱉是一種珍貴的、經濟價值很高的水生動物。我國普遍把中華鱉作為食用上選的珍品,且用作食療的滋補食品。食鱉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甚至更遠。中華鱉的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尤以裙邊更是膾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據測定,100克鱉肉中蛋白質含量達16.5克。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成分。由于中華鱉具有較大的食用及藥用價值,全國各地已廣泛開展人工養殖。進行人工繁殖和養殖,養殖方式主要有魚鱉混養、池塘單養、工廠化溫室養殖等。在人工飼養環境中,中華鱉喜食屠宰場的廢棄物、蠶蛹、昆蟲等動物性餌料,也能食瓜果、菜葉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質顆粒餌料。通過提供豐富的餌 料,保持適宜的生長溫度使中華鱉不進入冬眠,以及科學和工廠化的飼養,中華鱉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幼體經過一年多的生長即可重達500克左右,使中華鱉這一自然資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利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市場對中華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速中華鱉的人工繁殖和養殖已成了必然的趨熱。中華鱉的生長發育一般可分為稚鱉、幼鱉和成鱉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對養殖環境的要求也不相同。按其體重劃分,剛孵化出來的為稚鱉;11 50克的為幼鱉;51 200克的為種鱉;200克以上的為成鱉;750 1000克以上的為親鱉。由于中華鱉的生長速度不同,又有同類相殘的習性,因此宜將不同生長階段、不同規格的中華鱉分池飼養,需分別建造親鱉地、稚鱉池、幼鱉池、種鱉池、成鱉池。目前,溫室大棚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節能和降低運行成本問題?,F有的稚鱉溫室多為塑料大棚溫室,溫室由側墻、棚頂骨架和棚架上的塑料薄膜等組成,溫室棚頂骨架為人字形頂或拱形頂,鋪設在棚頂骨架上的塑料薄膜亦為人字形或拱形。通過棚頂骨架上鋪設塑料薄膜既能吸收太陽熱量,又有一定保溫作用,但由于塑料薄膜薄,保溫效果不是很好,特別是冬天夜間溫室內熱量大量散失,因此在冬季,需要通過鍋爐給稚鱉培育池加溫,消耗大量煤炭,導致稚鱉培育運行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鱉種養殖存在的技術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該大棚利用了自然可再生能源,既節約了成本,減少了人工,又增加了經濟效益,降低了對大氣的污染,具有清潔、低碳、節能、高效的特點。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該采光溫室大棚包括水池、頂棚、進排水系統、曝氣增氧系統、加溫保溫系統、散熱系統和網片;所述的水池由水泥磚墻隔成,水池池底由上至下依次為第一混凝土層、鋼筋層、第二混凝土層、第一塑料薄膜層、泡沫塑料層和第二塑料薄膜層,水池的深度為8(Tl20Cm,在水池的中間設置有曬背臺;所述的頂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結頂、鋼管拱架、兩層尼龍薄膜和多條的鋼筋條,所述的鋼管拱架橫向架設在水泥磚墻之間,透明玻璃缸瓦結頂設置在鋼管拱架上,所述的鋼筋條有兩層結構,兩層結構的鋼筋條分別縱向架設在頂棚內,所述的兩層尼龍薄膜分別覆蓋在兩層鋼筋條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水池按縱向隔成8 12個單池,單池在兩端的中間位置分別設置進出水窨井,單池的中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排水窨井;所述的進排水系統包括總進水管道、進水主管、排水總管和排水分管,在水池的兩側分別設置總進水管道,進水主管的一端連接總進水管道,另一端連接到所述的進出水窨井,所述的排水總管將各個排水窨井連接并連接到水池外,排水分管將進出水窨井和排水窨井相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的曝氣增氧系統由羅茨鼓風機、進氣管道及散氣石構成。作為優選,所述的加溫保溫系統采用地源熱加溫系統或鍋爐燒煤加熱水進行水循環加溫系統。作為優選,所述的地源熱加溫系統包括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冷媒閉合循環系統和水池加熱系統,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路連接的抽水井、水泵、氣水分離器和回水井,冷媒閉合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和節流裝置,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的管路在經過氣水分離器后與所述的蒸發器進行熱交換,所述的水池加熱系統包括水箱、熱水泵和水池加熱盤管和回水管,所述的冷凝器置于水箱內,所述的熱水泵連接水箱,水池加熱盤管設置在水池內,水池加熱盤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熱水泵,水池加熱盤管的另一端通過回水管連接到水箱。作為優選,所述的熱水泵的出口與回水管之間設有旁通管路。作為優選,所述的水泵連接設有電磁閥控制水泵。作為優選,所述的散熱系統為排風扇。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混凝土層和第二混凝土層的厚度為l(T25cm ;泡沫塑料層的厚度為2.5^3cm ;第一塑料薄膜層和第二塑料薄膜層的厚度為0.5^1.0mm。本發明采光溫室大棚,顧名思義,就是透光加溫溫室,在鱉種的整個培育過程中,迎合了中華鱉生長過程中需要光照的習性,采用了仿生態的鱉種培育模式,同時,又達到了與黑暗溫室相同的鱉種最適生長溫度條件,使鱉種在整個培育過程中實現了與自然環境條件下大致相同的養殖培育方式,培育出的鱉種體質更加健壯,體色更加接近于自然,更加適合于良種選育與放養于外塘養殖,其培育密度,產量皆不低于黑暗溫室。利用采光溫室大棚規?;膛嘤M種,符合當前中華鱉健康生態養殖需求,相比于我國目前大部分采用的黑暗溫室培育鱉種養殖,其所采用的采光大棚中華鱉生態培育技術;投喂技術;采光溫室大棚中水質的安全調控與管理;最適溫控模式以及采光大棚培育中華鱉病害的無公害防治等諸方面技術,在省內未見相關報道,因此,采用采光溫室大棚培育鱉種的技術方式, 在省內屬于首創,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圖1為本發明的水池和頂棚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3為進排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地源熱加溫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采光溫室大棚包括水池1、頂棚、進排水系統、曝氣增氧系統、加溫保溫系統、排風扇和網片,所述的曝氣增氧系統由羅茨鼓風機、進氣管道及散氣石構成。所述的水池I由水泥磚墻2隔成,水池I池底由上至下依次為第一混凝土層3、鋼筋層4、第二混凝土層5、第一塑料薄膜層6、泡沫塑料層7和第二塑料薄膜層8,水池I的深度為8(Tl20Cm,在水池I的中間設置有曬背臺9。其中,第一混凝土層3和第二混凝土層5的厚度為20cm,泡沫塑料層7的厚度為2.5 3cm,第一塑料薄膜層6和第二塑料薄膜層8的厚度為0.84mm。所述的頂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結頂10、鋼管拱架11、兩層尼龍薄膜12和多條的鋼筋條13,所述的鋼管拱架11橫向架設在水泥磚墻2之間,透明玻璃缸瓦結頂10設置在鋼管拱架11上,所述的鋼筋條13有兩層結構,兩層結構的鋼筋條13分別縱向架設在頂棚內,所述的兩層尼龍薄膜12分別覆蓋在兩層鋼筋條13上。如圖2、圖3所示所述的水池I按縱向隔成8 12個單池14,單池14在兩端的中間位置分別設置進出水窨井15,單池14的中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排水窨井18。進排水系統包括總進水管道16、進水主管17、排水總管19和排水分管20,在水池I的兩側分別設置總進水管道16,進水主管17的一端連接總進水管道16,另一端連接到所述的進出水窨井15,所述的排水總管19將各個排水窨井18連接并連接到水池I外,排水分管20將進出水窨井15和排水普井18相連接。如圖4所示,加溫保溫系統采用地源熱加溫系統,所述的地源熱加溫系統包括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冷媒 閉合循環系統和水池加熱系統,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路連接的抽水井21、水泵22、氣水分離器23和回水井24,水泵22連接設有電磁閥控制水泵22。冷媒閉合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蒸發器25、壓縮機26、冷凝器27和節流裝置28,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的管路在經過氣水分離器23后與所述的蒸發器25進行熱交換,所述的水池I加熱系統包括水箱29、熱水泵30和水池加熱盤管31和回水管32,所述的冷凝器27置于水箱29內,所述的熱水泵30連接水箱29,水池加熱盤管31設置在水池I內,水池加熱盤管31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熱水泵30,水池加熱盤管31的另一端通過回水管32連接到水箱29。熱水泵30的出口與回水管32之間設有旁通管路33。實施例2
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該方法采用實施例1所述的采光溫室大棚,包括以下的步驟:
1、放養:
2011年8月上旬,我公司對建設好的采光溫室大棚進行浸泡,然后進水、消毒,陸續放養自孵化的稚鱉苗,每平米放養35只左右,至8月18日,放養完畢,共計放養稚鱉苗80萬只。放養時在白天陽光猛烈,溫度過高時,開動排風扇進行降溫,晚上不開(通風即可)。2、投喂:稚鱉放養進溫室經過一天后,可進行投喂,投喂的飼料須用稚鱉全價配合飼料制成符合甲魚口裂大小的顆粒飼料并按“四定”投餌。定質:飼料質量應符合NY 5072的規定,開始10 —15天可適當搭配鮮雞蛋和豬肝(打漿做進顆粒飼料),然后慢慢轉換成鮮魚肉或鮮螺蛘肉,每2個月應投喂10天左右的新鮮瓜果或蔬菜(可使用胡蘿卜、南瓜、西瓜及青菜等打漿做進顆粒飼料)。鮮活餌料搭配量以5 10%為宜,各養殖場可視當地的實際狀況而定。定量:以一小時內吃完為準。飼料的增加應特別注意慢慢加量,穩穩加加,不可一下子加太多,以防甲魚因為過量攝食而出現絕食,從而引發腸炎等疾病的發生。旺食時,每萬只甲魚,飼料每天加量以不超過干料一斤為宜。定時:投餌每天兩次,早上6 7時,下午5 6時;也可每日三餐投喂,早上5— 6時左右,下午13 —14時左右,晚上20 — 21時左右。定點:飼料每次均勻投放在飼料臺上。3、水質管理:
①、放養后前期養殖管理的I一2個月時間一般不用換水,經過一段時間養殖后,應每日注意觀察溫室中各池的水質狀況,發現池水變濃逐漸有些發白,水色開始變化或有一定的氣味,應及時采取加大曝氣量,排污加水或適當換水等措施。養殖至5個月以后,應定期(一般一禮拜到10天一次)進行排污加水,或適當換水。②、水位控制,隨著甲魚漸漸長大,池中水位應漸漸加深,直到水位控制在料臺板上8 — 10cm,池中水深為60cm左右為宜。③、稚鱉放養半個月后,應對溫室中各池定期進行交互式水體消毒,養殖前期每隔15—20天,養殖后期每隔10天左右用30—50ppm的生石灰和3—5ppm的漂白粉交替進行全池均勻潑灑。④、稚鱉養殖經過 2-3個月左右,當池中養殖的甲魚出現極個別個體有爛頸爛爪現象時,應在池中懸掛網片(即鱉巢),懸掛密度應為每平方米2—4張,網片頂部稍露起水面約5 cm左右。4、日常管理:
每天至少巡池兩次,一般安排在飼料投喂后一個小時,檢查溫室內氣味和水溫的變化,仔細觀察稚鱉攝食情況、活動情況和水質狀況,撈除漂浮的殘物和死鱉,根據攝食和活動情況調整下次投喂量,發現水質及疾病等問題應及時向技術員反映以便立即采取措施,發生疾病的池子應立即嚴格隔離。每次巡池都必須檢查溫室里各系統設備的運轉情況,保證溫室中的曝氣增氧系統、進排水系統、加溫系統等設施的正常運轉。認真做好養殖日志記錄,對天氣、溫室中水溫、飼料投喂、疾病的發生及治療、消毒、用藥、水質狀況和換水等一切管理過程,都需要做好詳細的記錄,以備查。2011—2012期公司采光溫室大棚25000平方米放養培育的80萬只鱉苗,經過近10個月左右的培育后,于2012年6月份開始出溫室放養外塘,總出池數量為66.56萬只,總出池產量為61.9萬斤??偝苫盥蔬_83.2%,總平均規格達0.93斤/只,每平方米面積成活26.5只,產量24.76斤,折合每畝產量16515斤,依當年鱉種銷售平均價格30元計算,每畝產值達49.5萬元。
權利要求
1.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該采光溫室大棚包括水池(I)、頂棚、進排水系統、曝氣增氧系統、加溫保溫系統、散熱系統和網片;所述的水池(I)由水泥磚墻(2)隔成,水池(I)池底由上至下依次為第一混凝土層(3)、鋼筋層(4)、第二混凝土層(5)、第一塑料薄膜層(6)、泡沫塑料層(7)和第二塑料薄膜層(8),水池(I)的深度為8(Tl20Cm,在水池(I)的中間設置有曬背臺(9);所述的頂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結頂(10)、鋼管拱架(11)、兩層尼龍薄膜(12)和多條的鋼筋條(13),所述的鋼管拱架(11)橫向架設在水泥磚墻(2)之間,透明玻璃缸瓦結頂(10)設置在鋼管拱架(11)上,所述的鋼筋條(13)有兩層結構,兩層結構的鋼筋條(13)分別縱向架設在頂棚內,所述的兩層尼龍薄膜(12)分別覆蓋在兩層鋼筋條(1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水池(I)按縱向隔成8 12個單池(14),單池(14)在兩端的中間位置分別設置進出水窨井(15),單池(14)的中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排水窨井(18);所述的進排水系統包括總進水管道(16)、進水主管(17)、排水總管(19)和排水分管(20),在水池(I)的兩側分別設置總進水管道(16),進水主管(17)的一端連接總進水管道(16),另一端連接到所述的進出水窨井(15),所述的排水總管(19)將各個排水窨井(18)連接并連接到水池(I)外,排水分管(20)將進出水窨井(15)和排水普井(18)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曝氣增氧系統由羅茨鼓風機、進氣管道及散氣石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加溫保溫系統采用地源熱加溫系統或鍋爐燒煤加熱水進行水循環加溫系統。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地源熱加溫系統包括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冷媒閉合循環系統和水池加熱系統,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路連接的抽水井(21)、水泵(22)、氣水分離器(23)和回水井(24),冷媒閉合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蒸發器(25)、壓縮機(26)、冷凝器(27)和節流裝置(28),地下水閉合循環系統的管路在經過氣水分離器(23)后與所述的蒸發器(25)進行熱交換,所述的水池加熱系統包括水箱(29 )、熱水泵(30 )和水池加熱盤管(31)和回水管(32 ),所述的冷凝器(27)置于水箱(29)內,所述的熱水泵(30)連接水箱(29),水池加熱盤管(31)設置在水池(I)內,水池加熱盤管(31)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熱水泵(30),水池加熱盤管(31)的另一端通過回水管(32)連接到水箱(29)。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熱水泵(30)的出口與回水管(32)之間設有旁通管路(33)。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水泵(22)連接設有電磁閥控制水泵(22 )。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散熱系統為排風扇。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第一混凝土層(3)和第二混凝土層(5)的厚度為l(T25cm ;泡沫塑料層(7)的厚度為2.5^3cm ;第一塑料薄膜層(6)和第二塑料薄膜層(8)的厚度為0.5^1.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集約化養殖鱉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集約化養殖鱉種的采光溫室大棚。該采光溫室大棚包括水池、頂棚、進排水系統、曝氣增氧系統、加溫保溫系統、散熱系統和網片;所述的水池由水泥磚墻隔成,水池池底由上至下依次為第一混凝土層、鋼筋層、第二混凝土層、第一塑料薄膜層、泡沫塑料層和第二塑料薄膜層,在水池的中間設置有曬背臺;所述的頂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結頂、鋼管拱架、兩層尼龍薄膜和多條的鋼筋條,所述的鋼管拱架橫向架設在水泥磚墻之間,透明玻璃缸瓦結頂設置在鋼管拱架上。該大棚利用了自然可再生能源,既節約了成本,減少了人工,又增加了經濟效益,降低了對大氣的污染,具有清潔、低碳、節能、高效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3081865SQ20131006027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6日
發明者龔金泉, 龔建剛, 胡曉林, 陳凡, 王金樂, 武永輝 申請人:龔老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