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作為現有技術,有如下結構,即、在機體框架的左側設置脫粒裝置,在機體框架的右側設置谷粒容器,在該谷粒容器的前側設置發動機,在內裝該發動機的發動機室內設有空氣過濾器。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2244號公報在上述的現有技術中,由于在發動機室內的狹小空間設置空氣過濾器,因此由于設置空間的制約,空氣過濾器的大小受到制限,由此吸氣效率降低,存在無法充分發揮發動機的性能的問題。另外,由于在發動機室內的被包圍的空間設置空氣過濾器,因此還存在無法容易地進行該空氣過濾器的維修保養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因此,本發明以提高發動機的吸氣效率、實現空氣過濾器的維修保養的容易化為目的。用于解決課題的措施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而采取如下技術措施。即、方案1所述的發明是一種聯合收割機,在具有發動機9的機體的左右一側具備脫粒裝置5,在機體的左右另一側具備谷粒容器6,該聯合收割機的特征在于,利用配備在脫粒裝置5的上表面的第一支撐部件80支撐空氣過濾器33,該空氣過濾器33對被吸入到上述發動機9中的空氣進行過濾。方案2所述的發明根據方案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將上述第一支撐部件80安裝在覆蓋脫粒裝置5的上表面的上部罩81中的不能開閉的固定側的罩82上。方案3所述的發明根據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在上述脫粒裝置5與谷粒容器6之間的空間S具備將脫粒后的谷粒向谷粒容器6投入的揚谷裝置14,在上述發動機9的吸氣路徑中比空氣過濾器33靠上游側的部位具備預清機32,通過第二支撐部件83將該預清機32支撐在揚谷裝置14的上端部。方案4所述的發明根據方案3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用連接管34連接上述空氣過濾器33的上部與預清機32的下部而進行一體化,通過第一支撐部件80和第二支撐部件83將該一體化的空氣過濾器33和預清機32安裝在機體側。方案5所述的發明根據方案3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在上述谷粒容器6上具備排出谷粒的回轉自如的橫向移送筒8B,在上述脫粒裝置5的上表面具備在機體上的收納位置支撐橫向移送筒8B的第三支撐部件8D,在該第三支撐部件8D上連結上述第二支撐部件83的中間部。方案6所述的發明根據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在內裝上述發動機9的發動機室E的上側具備駕駛室7,并具備封閉形成于該駕駛室7的橫向側面的側面窗的第一透明板84,將該第一透明板84設置成以該第一透明板84的上部所具備的第一支點Q為中心向橫向側方自由敞開。方案7所述的發明根據方案3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在上述駕駛室7的后面形成后面窗,將封閉該后面窗的第二透明板86設置成以該第二透明板86的上部所具備的第二支點R為中心向后方自由敞開。本發明的效果如下。方案1所述的發明,由于通過脫粒裝置5的上表面所具備的第一支撐部件80支撐空氣過濾器33,因此能夠將該空氣過濾器33配置在設置空間的制約少的脫粒裝置5的上側,能夠實現該空氣過濾器33的大型化,能夠提高發動機9的吸氣效率。根據方案2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方案1所述的發明效果以外,支撐空氣過濾器33的第一支撐部件80安裝在覆蓋脫粒裝置5的上表面的上部罩81中避開進行開閉的部分而安裝在固定側的罩82上,因此對上部罩81進行開閉操作也沒有障礙。根據方案3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發明效果以外,由于通過第二支撐部件83將預清機32支撐在揚谷裝置14的上端部,因此能夠提高該預清機32的支撐強度。根據方案4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方案3所述的發明效果以外,預先用連接管34連接空氣過濾器33的上部與預清機32的下部而進行一體化,能夠通過第一支撐部件80和第二支撐部件83將該一體化的空氣過濾器33和預清機32安裝在機體側。根據方案5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方案3所述的發明效果以外,由于在脫粒裝置5的上表面所具備的橫向移送筒8B的支撐用的第三支撐部件8D連結第二支撐部件83的中間部,能夠更加牢固地支撐預清機32。根據方案6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發明效果以外,具備封閉形成于駕駛室7的橫向側面的側面窗的第一透明板84,通過將該第一透明板84向橫向側方敞開,能夠從側面窗進行空氣過濾器33的維修保養。根據方案7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方案3所述的發明效果以外,具備封閉形成于駕駛室7后面的后面窗的第二透明板86,通過將該第二透明板86向后方敞開,能夠從后面窗進行預清機32的維修保養。附圖說明圖1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視圖。圖2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說明用的側面圖。圖3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說明用的俯視圖。圖4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說明用的后視圖。圖5是排氣管周邊的側面圖。圖6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說明用的側面圖。圖7是表示作用狀態的聯合收割機的主視圖。圖8是表示作用狀態的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說明用的后視圖。圖9是聯合收割機的駕駛室部分的后視圖。圖10是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部分的說明用的側面圖。圖11是從脫粒裝置側觀察谷粒容器的狀態的主要部分說明圖。圖12是表示揚谷筒和排氣管相對于谷粒容器中的脫粒裝置側的側壁的配置的說明用俯視圖。圖13是吸氣系統及排氣系統周邊的主視圖。圖14是吸氣系統及排氣系統周邊的立體圖。圖中:5-脫粒裝置,6-谷粒容器,7-駕駛室,8B-橫向進給管(橫向移送筒),8D-支撐部件(第三支撐部件),9-發動機,14-第一揚谷裝置(揚谷裝置),32-預清機,33-空氣過濾器,34-連接管,80-支撐部件(第一支撐部件),81-上部罩,82-固定側的罩,83-支撐部件(第二支撐部件),84-透明板(第一透明板),86-透明板(第二透明板),E-發動機室,Q-上部支點(第一支點),R-上部支點(第二支點),S-空間。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為了容易理解,表示出方向便于說明,但結構并不限定于此。如圖1~圖4所示,聯合收割機1具備:由在農田中行走的左右一對履帶構成的行駛裝置3;在機體的前端位置從農田收割谷物桿的收割裝置4;在其后方進行谷物桿的脫粒、篩選的脫粒裝置5;以及并排設置在脫粒裝置5的右側的貯存脫粒、篩選出的谷粒的谷粒容器6,在谷粒容器6的前側面朝收割裝置4的背面的部位,具備供操作者搭乘的駕駛室7。另外,在谷粒容器6的后側具備將貯存的谷粒向機外排出的排出螺旋推運器8,該排出螺旋推運器8以縱軸中心自由回轉,在駕駛室7的下方的發動機室E的內部具備柴油發動機9。(脫粒裝置)由收割裝置4收割的谷物桿被供給至脫粒裝置5,通過脫粒裝置5進行脫粒、篩選。脫粒裝置5在上部具備進行谷物桿的脫粒的處理室,在下部具備進行谷物桿的篩選的篩選室。處理室中,軸支承有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多個處理齒的處理筒,在篩選室中設有:回收從搖動篩選裝置漏下的谷粒的一次承接流槽(一番受樋);以及回收附著有枝梗等的谷粒的二次承接流槽(二番受樋)。由一次承接流槽回收的谷粒通過配置在脫粒裝置5的右側的第一揚谷裝置(權利要求中的揚谷裝置)14向上方搬送,投入到谷粒容器6被臨時貯存。第一揚谷裝置14的基部與形成于脫粒裝置5的右側下部的排出口連通,第一揚谷裝置14的上部與谷粒容器6的投入口連通。另外,第一揚谷裝置14設置成,在由脫粒裝置5和谷粒容器6包圍的空間S從基部朝向前端部以前高后低的方式傾斜。由二次承接流槽回收的附著有枝梗等的谷粒通過設置在脫粒裝置5的右側的第二揚谷裝置15被揚起送到二次處理室(省略圖示)。位于第一揚谷裝置14的基部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