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將生物絮凝技術與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相結合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品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將生物絮凝技術與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相結合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其具有生長快速、營養需求低、出肉率高等優點,在水產品市場上獲得快速推廣。目前南美白對蝦主要的養殖方式為集約化精養,這種方式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造成日益嚴重的環境和病害爆發問題。
對蝦的多營養級綜合養殖(IMTA)逐漸成為十分受歡迎的養殖方式。由于IMTA具有資源利用率高、環保、產品多樣、持續供應市場、防病等優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可持續的養殖模式。MTA的基本原理是養殖廢物再利用,就是將一種養殖生物排出的廢物變為另一種養殖生物的食物。它利用不同營養層次的養殖生物占據不同的生態位以及攝食習性的互補,達到充分利用食物資源和養殖水體的目的。對蝦作為一種底棲動物,食性很雜,但對餌料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大量高氮磷的廢物的積累和水體的富營養化。引進的投喂性養殖種類如魚類能利用水體里的殘餌,獲得性養殖種類如貝類、藻類能利用水體的氮磷營養物生長,改善了養殖系統內物質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也帶來了經濟副產品,降低了養殖經濟風險。有研究將對蝦和羅非魚、遮目魚、胭脂魚、貝類、藻類混養,結果表明混養方式在提高總產量和控制水質方面效果顯著。然而,有關南美白對蝦IMTA養殖方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海洋養殖,如對蝦與海水魚類、貝類、海藻的混養,其中針對淡水里用MTA模式養殖南美白對蝦的相關報道較少。
生物絮凝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被認為是解決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環境和飼料成本問題的有效方法。生物絮凝技術是微生物的無機氮同化過程,異養細菌通過消耗大量的碳源將水體中的氨氮轉化為自身的蛋白質,同時結合水體中的顆粒有機物、細菌等懸浮物質形成絮體,實現養殖水體中殘餌和糞便的二次利用,同時降低換水量。有研究表明,半集約化養殖池中使用的大部分飼料的C/N在10左右,而細菌同化每單位的氮需要20單位碳。因此,在投喂常規飼料之外添加碳源能增大異養細菌種群密度,這樣能更好地形成生物絮體。在水體C/N為10的條件下,IOmg/ L的氨氮5h就會被去除,而不會產生硝酸氮和亞硝酸氮。
生物絮凝技術在凈化水質,尤其是氨氮水平上發揮較大作用,同時產生的絮體也可部分替代飼料;MTA養殖方式可在降低養殖水體中氮磷營養物、提高餌料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上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將生物絮凝技術運用到南美白對蝦MTA養殖模式中去,探究二者結合對養殖效果和水環境的綜合影響,在國內外尚未見報道。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將生物絮凝技術與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相結合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將生物絮凝技術與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相結合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方法: (O以南美白對奸一小型魚類一蕹菜混養構成多營養級綜合養殖系統,在養殖系統中添加淀粉作為碳源培育生物絮團,通過水體里異養細菌的生物絮凝過程,將威脅對蝦存活及生長的氨氮和亞硝酸氮去除;同時將未被充分利用的殘余餌料和代謝產物轉化成細菌蛋白,被南美白對蝦和小型魚類二次利用,降低餌料系數,提高餌料利用率; (2)養殖池選用水泥池或土池,在養殖池底部中央安裝供氣用的納米微孔曝氣盤,養殖池設有料罾;養殖池在使用前進行暴曬、消毒、浸泡,用清水沖刷干凈后注入經檢測達到養殖用水標準且充分曝氣的清水; (3)在5 9月將經過暫養的南美白對蝦幼蝦放入養殖池中,在幼蝦入池5 9天后,將經過暫養的小型魚類投入養殖池中,同時種植蕹菜,種植載體為帶孔的泡沫板; (4)每天早、中、晚各投喂飼料一次,每天投喂量為南美白對蝦總重量的3% 10%,在飼料投喂結束后,將溶于水中的淀粉均勻潑灑在水面,淀粉投喂量與飼料投喂量成比例,并且維持C/N值為15 25,養殖期間僅投喂蝦料,不另投喂魚料; (5)養殖期間不換水,只在養殖后期補充少量由于蒸發所喪失的水分,養殖池24小時不間斷充氣,投喂飼料時除外; (6)在南美白對蝦生長至上市規格時,即可放水、干塘,并捕獲對蝦;同時,收獲小型魚類和蕹菜。
所述的養殖用水為淡水或低鹽度水,養殖水溫為20 30°C。
所述的南美白對蝦幼蝦的初始規格為I 5g/尾,放養密度為60 100尾/平方米。
所述的小型魚類為金鼓魚或泥鰍中的一種。
所述的金鼓魚的初始規格為10 60g/尾,放養密度為I 3尾/平方米,放入養殖池前進行暫養。
所述的蕹菜種養密度為50 300g/平方米。
所述的淀粉為玉米淀粉。
本發明優點在于: 本發明方法創新性地將 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和生物絮凝技術結合應用于南美白對蟲下養殖中,即以南美白對奸、小型魚類和蕹菜混養構成多營養級綜合養殖系統,在養殖系統中添加淀粉作為碳源培育生物絮團,通過生物絮凝作用控制水體中氨態氮、亞硝氮的水平,同時利用殘余餌料和糞便形成對蝦和小型魚類可以攝食利用的細菌絮團,提高了南美白對蝦的成活率和飼料利用率,相對普通單養模式,養殖系統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養殖效果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附圖1是各組養殖池的溶氧DO水平的情況。
附圖2是各組養殖池的養殖水溫度的情況。
附圖3是各組養殖池的pH水平的情況。
附圖4是各組養殖池的透明度的情況。附圖5是各組養殖池的總氮和總磷水平的情況。附圖6是各組養殖池的總氨氮水平的情況。附圖7是各組養殖池的亞硝氮水平的情況。附圖8是各組養殖池的硝酸氮水平的情況。附圖9是各組養殖池的葉綠素a水平的情況。附圖10是各組養殖池的總懸浮固體量水平的情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本發明方法中,進行混養的小型魚類可以是金鼓魚或泥鰍等,添加的碳源淀粉可以是玉米淀粉、小麥淀粉或木薯淀粉等,均能帶來很好的生態效益和養殖效果;養殖用水可以是淡水,也可以是低鹽度水。實施例1 1.材料和方法
1.1實驗設計 南美白對蝦為SPF第一代南美白對蝦苗,購于廈門新榮騰水產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金鼓魚購于上海呈浩貿易有限公司;蕹菜購于上海市當地菜市場;對蝦飼料購于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粒徑約為2mm,粗蛋白含量為41.0% ;玉米淀粉購于上海市當地菜市場。養殖池是規格為5 X 3 X 1.2m (長X寬X深,單位均為m)的室外水泥池,實驗設置1\、T2、T3、T4共4個組,每個組3個平行。其中,T1組為南美白對蝦單養組,投喂的飼料為正常量,設為100%,該組作為對照組;T2組為南美白對蝦、金鼓魚、蕹菜混養組,投喂的飼料為正常量,即為100% ;1'3組為南美白對蝦、金鼓魚、蕹菜混養組,投喂的飼料為正常量,即為100%,同時添加相對投喂飼料正常量的90%重量比的玉米淀粉,玉米淀粉作為碳源;Τ4組為南美白對蝦、金鼓魚、蕹菜混養組,投喂相對正常量的80%重量比的飼料,同時添加相對投喂飼料正常量的72%重量比的玉米淀粉。1.2養殖條件與前期準備
養殖用水的初始鹽度為1%。(質量百分比),實驗前經檢測達到養殖用水標準。供氣設備為羅茨鼓風機,空氣通過PVC管輸送到安裝在各養殖池底部中央的納米微孔曝氣盤。所有養殖池均設置料罾,用來觀察南美白對蝦的攝食與生長狀況。實驗幼蝦的初始規格約為
3.Hg/尾,金鼓魚初始規格為31.83g/尾。實驗在9月進行,整個實驗持續49天,其中南美白對蝦養殖7周,金鼓魚和蕹菜養殖6周。所有養殖池在使用前曝曬3天,然后用2g/m3的二氧化氯消毒,浸泡24h,用清水沖刷干凈后注入經過充分曝氣的養殖用水。實驗蝦苗先集中暫養6周,再分放到各個養殖池中,實驗幼蝦的放養密度為80尾/m2。金鼓魚購入后集中暫養3天,在南美白幼蝦入池一周后放入養殖池,金鼓魚的放養密度為2尾/m2,同時種入蕹菜,用帶孔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為蕹菜的種植載體,蕹菜的種養密度為153.3 g/ m2。整個實驗期間不換水,只在養殖后期補充少量由于蒸發所喪失的水分,所有養殖池24h不間斷充氣,投喂飼料時除外。養殖期間,保證養殖水溫為20 30°C。
1.3投喂飼料管理 每天投喂對蝦飼料3次,時間分別為08:30、13:30、18:30,每天的投喂量為南美白對蝦總重量的3% 10%,并根據天氣、攝食、水質等狀況適當調整。投喂飼料時,飼料均勻撒在水面,殘餌不作清理。在飼料投喂結束后,將溶于水中的玉米淀粉均勻潑灑在水面,淀粉投喂量與飼料投喂量成比例,維持C/N為15。實驗期間僅投喂對蝦飼料,不再另外投喂魚料。每天記錄各養殖池飼料與玉米淀粉的總投喂量。
1.4生長與產出的測定 在養殖開始前、養殖結束后,統計并稱量每池對蝦和金鼓魚的的尾數與總重量,同時測量對蝦與金鼓魚均重,每池隨機對30尾對蝦和金鼓魚稱重并記錄,計算出對蝦和金鼓魚養殖初始、養殖結束后的均重。計算對蝦和金鼓魚的均重、凈產量、存活率、餌料系數(FCR)、特定生長率(SGR)。
1.5水質參數的測定 養殖期間,每周采一次水樣,初始采樣時間為南美白對蝦入池后第八天。采集各養殖池表層水(約0.5m深度處),采樣時間為09:00,共采集6次,現場測定溶氧(D0)、溫度(T)、酸堿度(pH)、透明度(SD);其中DO采用SevenGo Pro_SG6便攜溶氧儀進行測定,pH和T用HANNA HI98128防水型pH/溫度測試筆測量,SD用塞氏盤測定。水質參數總氨氮(TAN)、亞硝酸鹽氮(NO2-N)、硝酸鹽氮(NO3-N)、總氮(TP)、總磷(TN)、葉綠素a (Chla)、總懸浮固體量(TSS)均采用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標準方法測定。
1.6經濟分析 本實驗通過計算比較凈收益、收支比(BCR)來評估不同處理組之間的經濟效益,其中,貨幣單位均換算成美元(I美元=6.2元)。計算公式如下:R=1- (FC+VC+Ii)BCR=R/ (FC+VC+Ii) 其中,R為凈收益,I為養殖結束后出售南美白對蝦、金鼓魚和蕹菜所得收入,FC為固定成本,VC為浮動成本,Ii為營運成本所產生利息,BCR為收益成本比。
本分析中,南美白對蝦價格為當地2012年10月24日上海市塘口收購價,其余項目價格為中國市場價。南美白對蝦塘口收購價分別為us$ 3.87kg—1 (7g/尾的規格)和US$3.55 kg—1 (6g/尾的規格),金鼓魚價格為US$ 15.32 kg—1 (大于30g/尾的規格),蕹菜價格為US$ 0.48 kg_\南美白對蝦 幼蝦市場價為US$ 3.55/1000尾,對蝦飼料和玉米淀粉的市場價分別為US$ 1.41 kg-1和US$ 0.40 kg_S電費為US$ 0.08 (kwh) ―1,營運成本年利率按8%算(本實驗折算成3個月的利息)。
養殖結果 2.1生長性能 各組南美白對蝦和金鼓魚的生長產出情況請見表1: 表I南美白對蝦和金鼓魚的生長產出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將生物絮凝技術與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相結合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O以南美白對奸一小型魚類一蕹菜混養構成多營養級綜合養殖系統,在養殖系統中添加淀粉作為碳源培育生物絮團,通過水體里異養細菌的生物絮凝過程,將威脅對蝦存活及生長的氨氮和亞硝酸氮去除;同時將未被充分利用的殘余餌料和代謝產物轉化成細菌蛋白,被南美白對蝦和小型魚類二次利用,降低餌料系數,提高餌料利用率; (2)養殖池選用水泥池或土池,在養殖池底部中央安裝供氣用的納米微孔曝氣盤,養殖池設有料罾;養殖池在使用前進行暴曬、消毒、浸泡,用清水沖刷干凈后注入經檢測達到養殖用水標準且充分曝氣的清水; (3)在5 9月將經過暫養的南美白對蝦幼蝦放入養殖池中,在幼蝦入池5 9天后,將經過暫養的小型魚類投入養殖池中,同時種植蕹菜,種植載體為帶孔的泡沫板; (4)每天早、中、晚各投喂飼料一次,每天投喂量為南美白對蝦總重量的3% 10%,在飼料投喂結束后,將溶于水中的淀粉均勻潑灑在水面,淀粉投喂量與飼料投喂量成比例,并且維持C/N值為15 25,養殖期間僅投喂蝦料,不另投喂魚料; (5)養殖期間不換水,只在養殖后期補充少量由于蒸發所喪失的水分,養殖池24小時不間斷充氣,投喂飼料時除外; (6)在南美白對蝦生長至上市規格時,即可放水、干塘,并捕獲對蝦;同時,收獲小型魚類和蕹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用水為淡水或低鹽度水,養殖水溫為20 30°C。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南美白對蝦幼蝦的初始規格為I 5g/尾,放養密度為60 100尾/平方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魚類為金鼓魚或泥鰍中的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鼓魚的初始規格為10 60g/尾,放養密度為I 3 尾/平方米,放入養殖池前進行暫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蕹菜種養密度為50 300g/平方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淀粉為玉米淀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將生物絮凝技術與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相結合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方法,包括養殖條件的前期準備、投放南美白對蝦、投放小型魚類、種植蕹菜、添加淀粉、投喂飼料管理等步驟。本發明方法創新性地將多營養級綜合養殖模式和生物絮凝技術結合應用于南美白對蝦養殖中,即以南美白對蝦、小型魚類和蕹菜混養構成多營養級綜合養殖系統,在養殖系統中添加淀粉作為碳源培育生物絮團,通過生物絮凝作用控制水體中氨態氮、亞硝氮的水平,同時利用殘余餌料和糞便形成對蝦和小型魚類可以攝食利用的細菌絮團,提高了南美白對蝦的成活率和飼料利用率,相對普通單養模式,養殖系統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養殖效果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文檔編號A01K63/04GK103155891SQ2013100919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1日
發明者劉利平, 胡振雄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