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的是農業領域設施栽培的輔助光照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溫室大棚依靠陽光栽種植物,在白天有光的情況下,綠色植物接受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栽種植物進行生長發育,形成果葉產品。但在夜間無光的情況下,所栽種的植物停止光合作用,并進行呼吸,消耗部分白天積累的碳水化合物,致使絕對生長量有所降低。因而,夜間定期照明補光是減少消耗并增加生長量的有效措施。對于植物生長發育而言,有些植物必須達到一定時期的光照才能成熟,所以有長日照和短日照之說。根據植物接受光照量的多少,決定了植物生長周期。因而,適當夜間補光能夠縮短長日照植物的生長周期,從而提前進入成熟期。對有些植物來說,成熟期的提iu,能夠使收益提聞。溫室大棚夜間補光,通常使用白熾燈,但電光轉換率低,一部分電能轉化為熱量。目前發展出的LED光源也能夠用于補光,它具有節省電能的優點,電光轉換率高。目前的LED光源根據波長有白光和彩色光。由于植物生長發育對光的波長有所選擇,所以采用什么顏色的光,光照時間的多少,直接影響光合作用的轉換率。所以說,目前普通的LED光源對光合作用作用性低,不能直接用作溫室大棚的補光應用。太陽電池能夠接收太陽光而轉換為電能,為綠色無污染的清潔能源,應用太陽光電能能夠點亮LED光源。為了利用太陽能電池作為電源,用LED發光元件作為補光光源是發展方向
發明內容
`
為了實現溫室大棚夜間補光,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該系統裝置通過將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溫室大棚的上部,在溫室大棚空間內安裝蓄電池和控制器,并通過相應的控制電路與LED發光燈相連接。解決利用太陽能進行溫室大棚夜間補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
部件的安裝與設置:在由骨架、后墻構成的溫室大棚空間的上部后墻與骨架之間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源線與設置在溫室大棚空間內的蓄電池相連接,在溫室大棚空間內還裝有控制器,來自于蓄電池的電流經過控制器后與通過骨架懸吊的吊繩與LED照明燈相連接。控制器電路:太陽能電池板電源線經由蓄電池后的導線經過逆變器、定時電路、光感電路分別與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和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相連接,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與LED照明燈的LED藍色發光器相連接,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與LED照明燈的LED紅色發光器相連接。
LED照明燈結構與設置:在每一個LED照明燈上安裝一個LED藍色發光器和兩個LED紅色發光器。LED藍色發光器和LED紅色發光器頻閃周期30秒,頻閃起點交錯。LED藍色發光器點亮30秒后,停止點亮,隨之LED紅色發光器點亮30秒,而后LED藍色發光器和LED紅色發光器同時點亮30秒。每一個LED照明燈功率設計為3瓦。在溫室大棚植物栽培空間內,根據栽種植物種類和株型,選擇LED照明燈與栽種植物植株相距30 40厘米進行布置,
積極效果,本發明利用太能發電,通過蓄電池儲電,通過紅藍發光元件交替時段頻閃發光,實現溫室大棚夜間補光,使光合作用正常進行,從而縮短栽種植物的生長周期,提高品質和產量。適宜作為溫室大棚夜間補光的系統裝置應用。
圖1為本發明部件設置圖 圖2為本發明控制器電路方框圖 圖中,1.溫室大棚空間,2.骨架,3.后墻,4.太陽能電池板,5.蓄電池,6.控制器,
6.1.逆變器,6.2.定時電路,6.3.光感電路,6.4.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6.5.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7.吊繩,8.LED照明燈,8.1.LED紅色發光器,8.2.LED藍色發光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據圖1所示,在由骨架2、后墻3構成的溫室大棚空間I的上部后墻與骨架之間安裝太陽能電池板4,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源線與設置在溫室大棚空間內的蓄電池5相連接,在溫室大棚空間內還裝有控制器6,來自于蓄電池的電流經過控制器后與通過骨架懸吊的吊繩7與LED照明燈8相連接。據圖2所示,太陽能電池板電源線經由蓄電池后的導線經過逆變器6.1、定時電路
6.2、光感電路6.3分別與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6.4和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6.5相連接,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與LED照明燈的LED藍色發光器8.2相連接,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與LED照明燈的LED紅色發光器8.1相連接。在每一個LED照明燈上安裝一個LED藍色發光器和兩個LED紅色發光器。LED藍色發光器和LED紅色發光器頻閃周期30秒,頻閃起點交錯。LED藍色發光器點亮30秒后,停止點亮,隨之LED紅色發光器點亮30秒,而后LED藍色發光器和LED紅色發光器同時點亮30秒。 每一個LED照明燈功率設計為3瓦。在溫室大棚植物栽培空間內,根據栽種植物種類和株型,選擇LED照明燈與栽種植物植株相距30 40厘米進行布置。應用試驗:
溫室大棚栽種西紅柿,將一個溫室大棚中間用隔光材料間壁為兩段,其中一段作為對照,不進行夜間補光,另一段作為試驗段,采用本發明的補光系統裝置進行補光,補光時間從日落完全黑天后4個小時。
經過西紅柿生長周期的觀察,實驗組西紅柿生長勢強,坐果多,果實大,提前10天達到采摘期。通過稱重,實驗組比對照組增產西紅柿15%。通過如上試驗說明,本發明系統裝置的應用,能夠達到增產和縮短生育周期的效果O按如上的方法,對葉菜類和果菜類以及花卉、水果等進行對比試驗,都產生了提高產量和縮短生長周期的顯著效果。本發明系統裝置的特點:
1、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溫室大棚后墻與骨架上端之間的位置,有利于抗風,并且不容易被擋光,同時與蓄電池的導線短,因此能夠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電能轉換效率,減小電能的損耗。2、控制器電路能夠將蓄電池的直流電逆變為工頻交流電,工頻電首先通過定時電路確定開燈時間,而后通過光感電路確定是否達到完全黑暗,當電路根據完全黑暗時起點和設定時間后,分別通過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和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驅動LED紅色發光器和LED藍色發光器頻閃發光。因此能夠利用最小的電能對栽種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最大的影響,適應光合作用的自然規律。3、LED照明燈多點與栽種植物相距分布,能夠產生最大的光合作用效果,因為,不但能夠夜間補光,延長光照時間,而且LED照明燈還能夠照射到植株的背光面,促使植株全方位參與光合作用,尤其對果菜類和水果,能夠使果實全部產生相同的色彩,不會出現陰陽面,提高果實的品質 和外觀效果。4、利用太陽光發電,綠色環保,為清潔能源。而且自產自用,不需要外接市電,節省架線投資,且使用方便,完全能夠達到溫室大棚夜間補光照明的應用。節約增效效果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其特征是: 在由骨架(2)、后墻(3)構成的溫室大棚空間(I)的上部后墻與骨架之間安裝太陽能電池板(4),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源線與設置在溫室大棚空間內的蓄電池(5)相連接,在溫室大棚空間內還裝有控制器(6),來自于蓄電池的電流經過控制器后與通過骨架懸吊的吊繩(7)與LED照明燈(8)相連接; 太陽能電池板電源線經由蓄電池后的導線經過逆變器(6.1)、定時電路(6.2)、光感電路(6.3)分別與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6.4)和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6.5)相連接,藍發光元件頻閃電路與LED照明燈的LED藍色發光器(8.2)相連接,紅發光元件頻閃電路與LED照明燈的LED紅色發光器(8.1)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其特征是:在每一個LED照明燈上安裝一個LED藍色發光器和兩個LED紅色發光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其特征是:LED藍色發光器和LED紅色發光器頻閃周期30秒,頻閃起點交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其特征是:LED藍色發光器點亮30秒后,停止點亮,隨之LED紅色發光器點亮30秒,而后LED藍色發光器和LED紅色發光器同時點亮30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的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其特征是:每一個LED照明燈功率設計為3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其特征是:在溫室大棚植物栽培空間內,根據栽種植物種類和株型,選擇LED照明燈與栽種植物植株相距30 40厘米進行布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是一種溫室大棚太陽能補光系統裝置。在由骨架、后墻構成的溫室大棚空間的上部后墻與骨架之間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源線與設置在溫室大棚空間內的蓄電池相連接,在溫室大棚空間內還裝有控制器,來自于蓄電池的電流經過控制器后與通過骨架懸吊的吊繩與LED照明燈相連接。本發明利用太能發電,通過蓄電池儲電,通過紅藍發光元件交替時段頻閃發光,實現溫室大棚夜間補光,使光合作用正常進行,從而縮短栽種植物的生長周期,提高品質和產量。適宜作為溫室大棚夜間補光的系統裝置應用。
文檔編號A01G9/20GK103238481SQ20131014164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3日
發明者賀儉 申請人:綏中安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