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雞樅菌培養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黑皮雞樅菌培養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無人工成功批量栽培、高產的問題。該方法包括母種、原種、生產種的制備及人工栽培,在母種培養基中制得到母種接入原種培養基,將成熟的原種接種至生產種培養基,最后經人工栽培制得黑皮雞樅菌。其突出特點是將黑皮雞樅菌的菌絲體與白蟻巢浸出液進行組合。在黑皮雞樅菌的生產過程中,除常規的主料采用玉米粉、豆粕等營養料以為,其他使用的輔料都是農村易得的鋸木屑、花生殼、玉米芯、稻渣等農副產品下腳料。因此,本發明的黑皮雞樅菌在培養過程中,簡單易行,生產成本低,實現了黑皮雞樅菌的大規模人工栽培,既滿足人們對黑皮雞樅菌市場需求,又減少野外采摘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專利說明】黑皮雞樅菌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領域,主要涉及菌類栽培技術,尤其是一種黑皮雞揪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雞揪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也是我國傳統的藥用真菌之一。因其鮮嫩醇香,肉質細嫩、潔白如玉、口感獨特、生熟皆可食、食藥兩用、營養豐富而備受人們的青睞,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據《本草綱目》和《本草從新》等藥物學記載,雞揪菌具有“益胃、清神、治痔及降血脂”等作用,有養血潤燥、健脾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療食欲不振、久瀉不止、痔瘡下血諸癥。現在醫學研究發現,雞揪菌中含有麥角留醇類物質及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份,對降低血糖有明顯效果。并有抑制人體癌細胞生長的作用。中醫日雞揪性平、味甘,有補益腸胃、清熱解毒、清脂降壓之功效。雞揪菌是菌類豐富資源寶庫中的一枝奇葩。雞揪菌因其口感獨特,營養豐富,從古至今都是市場上的暢銷品種。
[0003]雖然雞揪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好,但近年來由于生態破壞,過度的采挖已難以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0004]黑皮雞揪菌屬擔子亞門口蘑科目,其與白蟻有共生關系,是雞揪菌的一種,由于雞揪菌與白蟻共生,而愈顯神奇名貴。其子實體僅能在白蟻巢上生長,是由于雞揪菌與白蟻二者之間有著復雜的營養關系和生態背景。其人工培養及難以攻克,至今還沒有人工批量栽培成功的先例。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黑皮雞揪菌的大規模人工培養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無人工成功批量栽培、高產的問題。
[0006]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黑皮雞揪菌培養方法包括順序的母種的制備、原種的制備、生產種的制備及人工栽培四部分,在母種培養基中制得到母種接入原種培養基,將成熟的原種接種至生產種培養基,最后經人工栽培制得黑皮雞揪菌。
[0007]具體為:
[0008](I).母種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0009]分離:無菌條件下對黑皮雞揪菌的子實體做分離,得到子實體菌絲體;
[0010]培養:將子實體菌絲體轉接到裝有培養基的試管內15_18°C下培養得到菌絲長至將滿斜面時既得到成熟母種;或者將子實體菌絲體轉接到裝有液體培養的三角瓶中振蕩20-23°C培養,待液體中懸浮著大量小菌絲球既得液體母種;兩種培養方式擇一;
[0011]其中母種的制備中使用的培養基成分為:土豆汁100?500ml、白蟻巢浸出液100?500ml、瓊脂20g、葡萄糖20g ;或者為木屑汁100?500ml、白蟻巢浸出液100?500ml、瓊脂20g、葡萄糖20g ;兩種培養基成分擇一;這里所說的培養基成分僅指制備單位培養基所需的原料配比,實際使用時根據要求進行選擇;
[0012]上述培養基的制備方法為:將土豆或木屑10g和白蟻巢200g放入100ml水中加熱煮沸后繼續加熱5分鐘,趁熱過濾,補足100ml水,并加入瓊脂20g、葡萄糖20g,待完全溶化后,分裝試管既得母種培養基;
[0013](2).原種的制備包括:在母種培養好以后,將其接入原種培養基經過20-25天即可成熟;
[0014]其中原種培養基的成分為:豆柏78份、玉米粉20份、石膏粉2份、白蟻巢液少許,硫酸鎂0.85份、磷酸鈣2份,含水量40-60% ;這里的成分配比為質量百分數,含水量指的是將上述成分混合后進行補水后水的質量百分數;
[0015](3).生產種的制備包括:
[0016]生產種的培養基為:內含有少量白蟻巢液、豆柏或玉米粉90%、少許鋸木屑、花生殼、玉米芯、稻渣等農副產品下腳料,含水量50%?70% ;含水量指的是將上述成分混合后進行補水后水的質量百分數;豆柏或玉米粉等作為養料的原料根據現有材料進行選擇,也可是二者的混合物,農副產品下腳料的比例通常為5%,這里所指的也都是質量百分數;
[0017](4).人工栽培部分包括:將生產種培養基裝入培養塑料袋滅菌,滅菌過程選擇壓力為1.5kg/cm2下高壓滅菌2.53小時、然后冷卻,將步驟(2)中的原種接種后制得菌棒;菌棒置于培養室內培養,培養溫度為15-23°C,時間為10?15天,培養至轉色即表明生理成熟可轉入覆土栽培階段;
[0018]黑皮雞揪菌菌絲生理成熟后,菌棒去掉塑料袋覆土 6-lOcm栽培,栽培溫度為15-20°C濕度為65-70% ;為了更好的刺激子實體的形成及發育,覆土栽培時晝夜溫差控制在8-13°C,土壤的pH值為6.0-7.5中性偏堿性范圍內。
[0019]本發明中因為黑皮雞揪菌和白蟻有密切關系且對生長的依賴性強,因此原生境土壤是白蟻巢,其余輔料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農副產品下腳料:鋸木屑、花生殼、玉米芯、稻渣坐寸ο
[0020]本發明成本低、產量高,并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21]1.實現了黑皮雞揪菌的大規模人工栽培,既滿足人們對黑皮雞揪菌市場需求,又減少野外采摘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0022]2.黑皮雞揪菌在培養過程中,簡單易行,生產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在參照以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黑皮雞揪菌生產過程作詳細的說明之前,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術語或詞語不能限定解釋為通常的含義或辭典中的含義,而應當立足于為了以最佳方式說明其發明發明人可以對術語的概念進行適當定義的原則解釋為符合本發明技術思想的含義和概念。隨之,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實施例表示的結構只是本發明最佳實施例之一,并不能完全代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因此應該理解到對于本發明而言可能會存在能夠進行替換的各種等同物和變形例。
[0024]以1999年來自云南曲靖的黑皮雞揪菌子實體和白蟻巢進行組合培養為例:
[0025]1.母種制備:
[0026]培養及配方:土豆汁100m]、白蟻巢浸出液100ml、瓊脂20g、葡萄糖20g。
[0027]制備步驟:將土豆汁10g和白蟻巢200g放入100ml水中加熱煮沸后繼續加熱10分鐘。趁熱過濾,補足100ml水加入瓊脂10g、葡萄糖20g。完全溶化后。分裝試管既得母種培養基。
[0028]無菌條件下載三角瓶內對黑皮雞揪菌的子實體做袍子分離,分離得到子實體菌絲體。
[0029]將子實體菌絲體轉接到裝有上述培養基的試管內15-20°C下培養。待菌絲至1.5cm時再轉接一次,同樣條件下培養即得成熟母種(注:此時母種為白色)。
[0030]2.原種的制備:
[0031]培養基配方:豆柏78%、玉米粉20%、石膏粉2%、白蟻巢液少許,含水量40-60%。
[0032]制備步驟:在母種培養好以后,接入原種培養基經過20-25天即可成熟。
[0033]3.生產種的制備:
[0034]培養基配方:石膏粉I %、內含有少量白蟻巢液、玉米粉90%、麥麩5%、石膏粉I %、含水量65%。
[0035]4.人工栽培:
[0036]培養過程:
[0037]裝袋:按以上培養料配方采用17X35X0.05 (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裝450g ;
[0038]滅菌:滅菌壓力1.5kg/cm2下高壓滅菌2.5-3小時徹底滅殺雜菌;
[0039]接種制得菌棒;
[0040]培養:將菌棒移入到培養室內15_18°C下避光培養10-15天后培養轉色,即表明生理成熟。
[0041]覆土培養:在菇棚內建好畦,將菌棒的塑料袋去掉,菌棒與菌棒之間3-4cm擺滿后上面覆土 6-8cm,土壤以握成團掉地能散的自然土壤為宜(細土 pH值6.5)棚內溫度15-32°C晝夜溫差控制10°C左右,濕度保持在90%左右。散射光線該菌絲靠土壤的養分和溫濕度,大約覆土 30天后再菌棒形成原基并長出很長的假根,原基上部膨大形成菇蕾,冒出土面又經過7天左右的生長,張至8-lOcm時及時采摘共收4茬蘑菇,生物學效率70%。
[0042]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上述說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發明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發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黑皮雞揪菌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培養方法包括順序的母種的制備、原種的制備、生產種的制備及人工栽培四部分,在母種培養基中制得到母種接入原種培養基,將成熟的原種接種至生產種培養基,最后經人工栽培制得黑皮雞揪菌。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黑皮雞揪菌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母種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分離:無菌條件下對黑皮雞揪菌的子實體做分離,得到子實體菌絲體; 培養:將子實體菌絲體轉接到裝有培養基的試管內1518°C下培養得到菌絲長至將滿斜面時既得到成熟母種;或者將子實體菌絲體轉接到裝有液體培養的三角瓶中振蕩20-23°C培養,待液體中懸浮著大量小菌絲球既得液體母種;兩種培養方式擇一; 其中母種的制備中使用的培養基成分為:土豆汁100?500ml、白蟻巢浸出液100?500ml、瓊脂20g、葡萄糖20g ;或者為木屑汁100?500ml、白蟻巢浸出液100?500ml、瓊脂20g、葡萄糖20g ;兩種培養基成分擇一; 上述培養基的制備方法為:將土豆或木屑10g和白蟻巢200g放入1000m]水中加熱煮沸后繼續加熱5分鐘,趁熱過濾,補足100ml水,并加入瓊脂20g、葡萄糖20g,待完全溶化后,分裝試管既得母種培養基。
3.—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黑皮雞揪菌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原種的制備包括:在母種培養好以后,將其接入原種培養基經過20-25天即可成熟; 其中原種培養基的成分為:豆柏78份、玉米粉20份、石膏粉2份、白蟻巢液少許,硫酸鎂0.85份、磷酸鈣2份,含水量40-60 %。
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黑皮雞揪菌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產種的制備包括: 生產種的培養基為:內含有少量白蟻巢液、豆柏或玉米粉90%、少許鋸木屑、花生殼、玉米芯、稻渣等農副產品下腳料,含水量50%?70%。
5.—種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黑皮雞揪菌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栽培部分包括:將生產種培養基裝入培養塑料袋滅菌,滅菌過程選擇壓力為1.5kg/cm2下高壓滅菌2.5-3小時、然后冷卻,將步驟2中的原種接種后制得菌棒;菌棒置于培養室內培養,培養溫度為15-23°C,時間為10?15天,培養至轉色即表明生理成熟可轉入覆土栽培階段; 黑皮雞揪菌菌絲生理成熟后,菌棒去掉塑料袋覆土 6-lOcm栽培,栽培溫度為15-20°C濕度為65-70% ;為了更好的刺激子實體的形成及發育,覆土栽培時晝夜溫差控制在8-13°C,土壤的pH值為6.0-7.5中性偏堿性范圍內。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285663SQ201310296735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6日
【發明者】曲淑敏 申請人:曲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