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黑肉雞林下養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黑肉雞林下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雛雞選擇、育雛方式、飲水和飲食、雞舍管理、林下養雞管理和常見雞病預疫;本發明以黑肉雞的品種選育、飼養模式和飼養方法、飼養環境調控、及疫病防治控制為攻關方向,采用優質的雞飼料為主,樹林下的雜草、蟲子、花粉、草籽和野果等食物為輔,黑肉雞成長快,羽毛油黑光亮,肢體健壯,肉質細膩,害病率低,并取得明顯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黑肉雞林下養殖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養雞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黑肉雞林下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肉雞養殖在華南地區具有悠久歷史,肉雞產品在當地蘊藏著巨大的消費市場,尤其是華南地區和東南亞人對雞肉特別喜愛,近幾年的肉雞飼養量呈現持續發展態勢,平均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長期以來,華南地區肉雞養殖以籠架喂養為主,極少數采用傳統的方法放養,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日益需求生態健康食品,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本發明提供一種林下肉雞養殖方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林下肉雞養殖方法。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黑肉雞林下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雛雞選擇:選擇體質強壯、行動活潑有力、絨毛清亮、臍部收縮良好和個體大小均斜的雛雞;
(2)、育雛方式:采用竹箱育雛,將雛雞養于硬竹箱中,保持箱內干燥、衛生和通風,隨著雛雞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雞移出至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并逐漸脫溫;
(3 )、飲水和飲食:選擇一塊小范圍雜草較少的山林,用網圍起來,在天氣晴朗的上午九點至十點,將雛雞放入樹林里,適應環境,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雞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裝入新鮮的水;在雛雞出殼后24-28小時內,讓雛雞開食,每天喂5-8次;雛雞在10-15天期間,每天提供下列重量配比的飼料供雞自由采食:玉米皮10-15、碎米3-5、菊花1-1.5、黃豆 1-2、松針 1.0-2.0、山楂葉 0.7-1、麥皮 0.5-0.7、豆渣 1.5-2、蔬菜葉 2.3-2.8、桑葉1-1.5飼料喂養,同時引導雛雞在林中自由覓食,再把網放開,讓雞群走進叢林;
(4)、雞舍管理:雛雞第一周齡每平方米30-40只,第二周齡20-30只,第三周齡不應多于15只;雛雞生長須適宜的溫度,1-3日齡,溫度為33-35°C;4-6日齡,溫度為28_30°C ;7_10日齡,溫度為23-25°C ;前期當室內溫度低于25°C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
(5)、林下養雞管理:雛雞孵出30天,體重約100克以上,可放入叢林中,主要采食樹林下的雜草、蟲子、花粉、草籽和野果等食物,另外每天提供下列重量配比的飼料供雞自由采食:玉米粉150-200、麥皮25-35,豐花草2-3、豆渣2.3-2.8、蒙脫石粉0.2-0.3、八股繩2.5-3.5、絞股藍 2.5-3.0、草柏枝4.0-5.0、黑皮根2.0-3.0、瓜萎皮 1.5-1.8、山芋渣0.8-1 ;各原料粉碎后,制成顆粒;
(6)、常見雞病預疫:1日齡,用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肌肉注射;5日齡,新城疫加傳支弱毒苗滴鼻點眼;10日齡,新城疫油苗頸部皮下注射;14日齡;傳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飲水,28日齡,新城疫弱毒苗滴鼻、點眼。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以黑肉雞的品種選育、飼養模式和飼養方法、飼養環境調控、及疫病防治控制為攻關方向,采用優質的雞飼料為主,樹林下的雜草、蟲子、花粉、草籽和野果等食物為輔,黑肉雞成長快,羽毛油黑光亮,肢體健壯,肉質細膩,害病率低,并取得明顯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06]實施例1:黑肉雞林下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雛雞選擇:選擇體質強壯、行動活潑有力、絨毛清亮、臍部收縮良好和個體大小均斜的雛雞;
(2)、育雛方式:采用竹箱育雛,將雛雞養于硬竹箱中,保持箱內干燥、衛生和通風,隨著雛雞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雞移出至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并逐漸脫溫;
(3)、飲水和飲食:選擇一塊小范圍雜草較少的山林,用網圍起來,在天氣晴朗的上午九點至十點,將雛雞放入樹林里,適應環境,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雞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裝入新鮮的水;在雛雞出殼后24-28小時內,讓雛雞開食,每天喂5-8次;雛雞在10-15天期間,每天提供下列重量配比的飼料供雞自由采食:玉米皮10、碎米5、菊花1、黃豆
1、松針1.0、山楂葉0.7、麥皮0.5、豆渣2、蔬菜葉2.3、桑葉I飼料喂養,同時引導雛雞在林中自由覓食,再把網放開,讓雞群走進叢林;
(4)、雞舍管理:雛雞第一周齡每平方米30-40只,第二周齡20-30只,第三周齡不應多于15只;雛雞生長須適宜的溫度,1-3日齡,溫度為33-35°C;4-6日齡,溫度為28-30°C ;7-10日齡,溫度為23-25°C ;前期當室內溫度低于25°C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
(5)、林下養雞管理:雛雞孵出30天,體重約100克以上,可放入叢林中,主要采食樹林下的雜草、蟲子、花粉、草籽和野果等食物,另外每天提供下列重量配比的飼料供雞自由采食:玉米粉200、麥皮25,豐花草3、豆渣2.3、蒙脫石粉0.2、八股繩2.5、絞股藍2.5、草柏枝
4.0、黑皮根2.0、瓜萎皮1.5、山芋渣0.8 ;各原料粉碎后,制成顆粒;
(6)、常見雞病預疫:1日齡,用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肌肉注射;5日齡,新城疫加傳支弱毒苗滴鼻點眼;10日齡,新城疫油苗頸部皮下注射;14日齡;傳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飲水,28日齡,新城疫弱毒苗滴鼻、點眼。
【權利要求】
1.一種黑肉雞林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雛雞選擇:選擇體質強壯、行動活潑有力、絨毛清亮、臍部收縮良好和個體大小均斜的雛雞; (2)、育雛方式:采用竹箱育雛,將雛雞養于硬竹箱中,保持箱內干燥、衛生和通風,隨著雛雞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雞移出至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并逐漸脫溫; (3)、飲水和飲食:選擇一塊小范圍雜草較少的山林,用網圍起來,在天氣晴朗的上午九點至十點,將雛雞放入樹林里,適應環境,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雞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裝入新鮮的水;在雛雞出殼后24-28小時內,讓雛雞開食,每天喂5-8次;雛雞在10-15天期間,每天提供下列重量配比的飼料供雞自由采食:玉米皮10-15、碎米3-5、菊花1-1.5、黃豆 1-2、松針 1.0-2.0、山楂葉 0.7-1、麥皮 0.5-0.7、豆渣 1.5-2、蔬菜葉 2.3-2.8、桑葉1-1.5飼料喂養,同時引導雛雞在林中自由覓食,再把網放開,讓雞群走進叢林; (4)、雞舍管理:雛雞第一周齡每平方米30-40只,第二周齡20-30只,第三周齡不應多于15只;雛雞生長須適宜的溫度,1-3日齡,溫度為33-35°C;4-6日齡,溫度為28_30°C ;7_10日齡,溫度為23-25°C ;前期當室內溫度低于25°C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 (5)、林下養雞管理:雛雞孵出30天,體重約100克以上,可放入叢林中,主要采食樹林下的雜草、蟲子、花粉、草籽和野果等食物,另外每天提供下列重量配比的飼料供雞自由采食:玉米粉150-200、麥皮 25-35,豐花草2-3、豆渣2.3-2.8、蒙脫石粉0.2-0.3、八股繩2.5-3.5、絞股藍 2.5-3.0、草柏枝4.0-5.0、黑皮根 2.0-3.0、瓜萎皮 1.5-1.8、山芋渣0.8-1 ;各原料粉碎后,制成顆粒; (6)、常見雞病預疫:1日齡,用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肌肉注射;5日齡,新城疫加傳支弱毒苗滴鼻點眼;10日齡,新城疫油苗頸部皮下注射;14日齡;傳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飲水,28日齡,新城 疫弱毒苗滴鼻、點眼。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3461266SQ201310363739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吳彩梅, 吳永強 申請人:安徽向榮農林生態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