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及其同步栽秧方法

文檔序號:305972閱讀:344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及其同步栽秧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由分插機構、移箱機構、縱向送秧機構、秧箱、秧船、尾板和動力傳動裝置組成,分插機構包括有秧苗栽植臂,秧苗栽植臂為12個,分別為10個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個父本秧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兩側,且相鄰兩母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側間距為238mm,另一側間距為300mm,兩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為291mm,秧箱每次橫向移距為20mm,縱向送秧皮帶每次送秧距離為18mm,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同時將動力傳送至父本栽植臂和母本栽植臂,并同時進行橫向和縱向送秧,完成父母本秧苗的栽插作業。本發明能夠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插秧效率,節省農時,降低生產成本,并解決了勞力緊缺和種子質量不穩定等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及其同步栽秧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主要針對安徽及周邊地區雜交稻制種的插秧機械,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
【背景技術】
[0002]經試驗研究表明,安徽及周邊地區的雜交稻制種母本移栽所需行距為5.5-5.6寸左右,父本移栽所需行距為8— 9寸左右,父母本間距為一邊7寸,一邊I尺。目前水稻插秧機的行距多為300mm或240mm,無法滿足安徽及周邊地區的雜交稻制種要求;而且父母本播期差異大,最多可達20天以上?,F有小行距雜交稻制種插秧機僅適用于部分地區母本小苗插秧,而其父本大苗需人工栽插。因此,安徽及周邊地區雜交稻制種父本、母本秧苗移栽方式仍以人工移栽為主,其工序繁瑣、耗工量大、工時長、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并且會影響種子的產量和質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主要是針對安徽及周邊地區的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該地區雜交稻制種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現有的雜交稻雜交制種大多數使用人工移栽的落后生產方法,其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二是現有的水稻插秧機的行距多為300mm或240mm,不能滿足該地區的雜交稻制種要求;三是少數地區采用了小行距雜交稻制種插秧機,但僅用于母本小苗插秧,其父本大苗還需人工栽插。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 本同栽的插秧機,由分插機構、移箱機構、縱向送秧機構、秧箱、秧船、尾板和動力傳動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機構包括有秧苗栽植臂,所述秧苗栽植臂為12個,分別為10個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個父本秧苗栽植臂,所述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兩側,且相鄰兩母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側間距為238mm,另一側間距為300mm,兩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為291mm,所述分插機構為曲柄搖桿式,通過凸輪與撥叉的分離接觸和推秧彈簧的作用來實現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每次橫向移距為20mm,縱向送秧皮帶每次送秧距離為18mm,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動力輸入軸、父本插秧傳動裝置、母本插秧傳動裝置,所述動力傳動軸分別與父本插秧傳動裝置和母本插秧傳動裝置相連,所述父本插秧傳動裝置接父本栽植臂,所述母本插秧傳動裝置接母本栽植臂。
[0005]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采用彎臂式缽體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兩端8個采用直臂式毯狀苗栽植臂,靠近中間2個采用彎臂式毯狀苗栽植臂。
[0006]所述秧船、尾板位于插秧機栽植臂下部,所述秧船通過兩根連接鏈條與插秧機頭部相連,尾板通過螺栓安裝在秧船底部。[0007]所述的父本插秧傳動裝置包括有動力傳動軸,所述動力傳動軸帶動主動圓錐齒輪轉動,主動圓錐齒輪與從動圓錐齒輪嚙合,使從動圓錐齒輪轉動,從動圓錐齒輪與傳動軸通過鍵槽相連接,從而使傳動軸轉動,傳動軸通過聯軸套與父本栽植臂的動力軸相連,所述父本栽植臂的動力軸與母本插秧傳動裝置的動力軸通過聯軸套相連,因此帶動母本栽植臂運轉。
[0008]所述的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的同步栽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準備父母本秧苗,因不同雜交稻品種父母本種子播期差異不同,一般為7-20天,為了保證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秧苗為缽體苗,秧齡為25-35天,母本秧苗為毯壯苗,秧齡為15-18天;再將父本、母本分別置于各自的秧箱中,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同時將動力傳送至父本栽植臂和母本栽植臂,并同時進行橫向和縱向送秧,完成父母本秧苗的栽插作業。
[0009]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其可保證母本行距為177mm,父本行距為291mm,父母本間距為一邊238mm,一邊300mm,能夠滿足安徽地區對父母本同栽的行距要求。本插秧機秧箱每次移距為20mm,送秧皮帶每次送秧距離為18mm,滿足了雜交稻制種插秧機的農藝要求,同時,保證了父本大苗和母本小苗同步栽插作業,因此,能夠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插秧效率,節省農時,降低生產成本,并解決了勞力緊缺和種子質量不穩定等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發明主視圖。
[0012]圖3為本發明傳動箱局部放大圖。
[0013]圖4為本發明移箱軸裝配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見附圖,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由分插機構1、移箱機構2、縱向送秧機構、秧箱3、秧船4、尾板5和動力傳動裝置6等組成,分插機構包括有秧苗栽植臂,秧苗栽植臂為12個,分別為10個母本秧苗栽植臂7和2個父本秧苗栽植臂8,母本秧苗栽植臂7布置在兩側,且相鄰兩母本秧苗栽植臂7的行距為177mm,父本栽植臂8和母本栽植臂7 —側間距為238mm,另一側間距為300mm,兩父本秧苗栽植臂8的行距為291mm,分插機構為曲柄搖桿式,通過凸輪與撥叉的分離接觸和推秧彈簧的作用來實現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3每次橫向移距為20mm,縱向送秧皮帶21每次送秧距離為18mm。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8采用彎臂式缽體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7兩端8個采用直臂式毯狀苗栽植臂,靠近中間2個采用彎臂式毯狀苗栽植臂。
[0015]使用過程中,當機器頭部動力傳至動力傳動裝置6,動力傳動軸14帶動主動圓錐齒輪13轉動,主動圓錐齒輪13與從動圓錐齒輪12嚙合,使從動圓錐齒輪12轉動,從動圓錐齒輪12與傳動軸10通過鍵槽相連接,從而使傳動軸10轉動。傳動軸10通過聯軸套與父本栽植臂8的動力軸相連,使得父本栽植臂8運轉。父本栽植臂8的動力軸與母本栽植臂7的動力軸通過聯軸套相連,因此帶動母本栽植臂7運轉。由此,實現了雜交稻制種父母本栽植臂的同步轉動。[0016]使用過程中,可保證母本秧苗行距為177mm,父本秧苗行距為291mm,父母本秧苗間距為一側為238mm,另一側為300mm。當傳動軸10轉動時,傳動軸末端主動圓柱齒輪16與從動圓柱齒輪15嚙合,帶動從動圓柱齒輪15轉動。從動圓柱齒輪15與螺旋軸11由鍵槽相連接,因此使螺旋軸11轉動。螺旋軸11導程為40mm,螺旋軸11通過滑塊25與移箱軸裝配體相連,螺旋軸11的轉動帶動滑塊25移動,繼而使移箱軸裝配體左右移動。移箱軸裝配體兩側移箱驅動臂與秧箱3固定,使得秧箱3橫向移動,從而實現了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同步橫向送秧。
[0017]如附圖,驅動結構中的抬把24通過抬把圓柱銷23與棘輪座銷22相連,棘輪座銷22插在棘輪座19下方的小孔中,棘輪18與棘輪座19上方的大孔裝在一起,當主動送秧凸輪26使縱向送秧凸輪27撥動時,抬把24撥動,繼而使棘輪座銷22撥動棘輪18,棘輪18帶動送秧軸17轉動,繼而帶動皮帶滾輪20轉動,皮帶滾輪20使送秧皮帶21向下撥動,送秧皮帶21每次移距為18mm,不僅滿足了雜交稻制種插秧機的農藝要求,而且完成了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同步縱向送秧。
[0018]由此,所述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插秧機完成了父母本的栽植臂同步轉動、同步橫向送秧和同步縱向送秧的過程,實現了雜交稻制種父母本秧苗同栽的功能。
[0019]與現有的插秧機械相比,本發明母本秧苗行距為177mm,父本秧苗行距為291mm,父母本秧苗間距一側238mm,另一側300mm,可滿足安徽及周邊地區雜交稻制種父母本行距要求;母本小苗采用毯狀苗和父本大苗采用缽體苗同時移栽,可保證安徽及周邊地區雜交稻制種父母本花期相遇。秧箱每次橫向移距20mm,縱向送秧皮帶每次送秧距離為18mm,滿足雜交稻制種插秧機的農 藝要求。本發明插秧深度可調,機械結構合理,操作簡單方便。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由分插機構、移箱機構、縱向送秧機構、秧箱、秧船、尾板和動力傳動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機構包括有秧苗栽植臂,所述秧苗栽植臂為12個,分別為10個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個父本秧苗栽植臂,所述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兩側,且相鄰兩母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側間距為238mm,另一側間距為300mm,兩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為291mm,所述分插機構為曲柄搖桿式,通過凸輪與撥叉的分離接觸和推秧彈簧的作用來實現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每次橫向移距為20mm,縱向送秧皮帶每次送秧距離為18mm,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動力輸入軸、父本插秧傳動裝置、母本插秧傳動裝置,所述動力傳動軸分別與父本插秧傳動裝置和母本插秧傳動裝置相連,所述父本插秧傳動裝置接父本栽植臂,所述母本插秧傳動裝置接母本栽植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采用彎臂式缽體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兩端8個采用直臂式毯狀苗栽植臂,靠近中間2個采用彎臂式毯狀苗栽植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船、尾板位于插秧機栽植臂下部,所述秧船通過兩根連接鏈條與插秧機頭部相連,尾板通過螺栓安裝在秧船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父本插秧傳動裝置包括有動力傳動軸,所述動力傳動軸帶動主動圓錐齒輪轉動,主動圓錐齒輪與從動圓錐齒 輪嚙合,使從動圓錐齒輪轉動,從動圓錐齒輪與傳動軸通過鍵槽相連接,從而使傳動軸轉動,傳動軸通過聯軸套與父本栽植臂的動力軸相連,所述父本栽植臂的動力軸與母本插秧傳動裝置的動力軸通過聯軸套相連,因此帶動母本栽植臂運轉。
5.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雜交稻制種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機的同步栽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準備父母本秧苗,因不同雜交稻品種父母本種子播期差異不同,一般為7-20天,為了保證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秧苗為缽體苗,秧齡為25-35天,母本秧苗為毪壯苗,秧齡為15-18天;再將父本、母本分別置于各自的秧箱中,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同時將動力傳送至父本栽植臂和母本栽植臂,并同時進行橫向和縱向送秧,完成父母本秧苗的栽插作業。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3444328SQ201310370368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明者】朱德泉, 熊瑋, 宋宇, 張健美, 朱良科, 王延慶, 姚亞芳, 吳作龍, 孫磊 申請人:安徽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尉犁县| 江阴市| 宝应县| 天镇县| 长丰县| 佛坪县| 定远县| 班戈县| 鄂托克前旗| 乌拉特中旗| 长春市| 武胜县| 介休市| 宜春市| 高要市| 离岛区| 遂川县| 开阳县| 嵩明县| 阿坝| 玉环县| 平乐县| 基隆市| 蛟河市| 黄浦区| 公安县| 夏邑县| 滕州市| 滁州市| 连云港市| 信丰县| 曲阳县| 宁城县| 泰州市| 承德县| 项城市| 云安县| 虞城县| 海城市|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