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殼色三角帆蚌的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蚌的培育方法,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4~6三角帆蚌齡親蚌;(2)取親蚌的外套膜邊緣組織,提取總RNA、合成單鏈cDNA,采用引物組合進行SRAP擴增,擴增產物電泳后選出具有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的雌雄個體;(3)將選出的雌雄親蚌建立家系,于流水池中培育;(4)定期檢查母本的懷幼情況,發現有成熟鉤介幼蟲,將成熟的母本選出進行采苗,得到幼蚌;將幼蚌流水池進行培育至殼長1~2cm移入網箱中,網箱吊養于池塘中進行第二階段幼蚌培育至殼長5~8cm;(5)剔除后代非金黃殼的家系親蚌,將剩余的親蚌建立金黃殼色核心繁育種群。本發明培育后代中金黃殼色的比例可達到99.0%以上,殼色遺傳穩定、術后成活率高。
【專利說明】金黃殼色三角帆蚌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屬于水產育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三角帆蛘iHyriopsis cumingii (Lea))隸屬于蛘科(Unionidae)珠蛘亞科(Unioninae )帆蛘屬iHyriopsi5·),是我國特有種。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的湖泊、支流等有微流水的大、中型水體中,在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澤湖五大淡水湖資源尤為豐富。20世紀70年代,我國三角帆蛘人工繁育取得成功。在隨后的幾年,三角帆蛘以優良的育珠性能替代裙紋冠蛘(Cristaria plica ia )、背角無齒蛘(Anodon ta woodiana
等,用于淡水珍珠培育,成為我國主要的淡水優質育珠蛘品種,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淡水珍珠養殖業的發展。目前,世界70%以上的淡水珍珠由我國的三角帆蛘培育而成。三角帆蛘在育珠生產上的大規模應用為我國成為世界淡水珍珠養殖和出口第一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淡水珍珠養殖業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也逐漸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由于在三角帆蛘苗種繁育過程中,普遍不注重親蛘的選育,長期多代近親交配,造成苗種種質退化和混雜,加以高密度的養殖、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得大規模流行病害頻發,珍珠品質下降,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巨大,嚴重阻礙了我國淡水珍珠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淡水珍珠生產上無三角帆蛘良種可用。培育出三角帆蛘新品種(系),提高良種覆蓋率和養殖效益是我國淡水珍珠養殖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產業關鍵技術。
[0003]國內學者利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方法,包括RAPD、IST-I、細胞色素酶、微衛星、16SrRNA序列等對三角帆蛘的遺傳背景進行分析,為開展三角帆蛘的遺傳育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應用雜交、群體選育的方法獲得了一些有益的結果,但由于三角帆蛘的性成熟周期長,雜交選育進展緩慢。`
[0004]貝類的殼色是由外套膜組織分泌形成。由于大多數海洋貝類具有豐富多彩的殼色,從二十世紀60年代起,殼色的多態研究受到海洋生物學家普遍關注。近50年的相關研究表明:貝類的殼色作為一個可遺傳的質量性狀,不僅與它們的生態和行為有關,還與其生長、存活等表型性狀有關。不同殼色家系自交、雜交研究結果表明:貝類的殼色表型主要受到單個基因或少數基因控制,并能穩定遺傳給下一代。因此,以殼色為輔助選育手段或最終目標的貝類新品種選育受到了眾多育種專家的青睞,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Wada對日本珍珠蛘貝殼棱柱層顏色選育,大幅度提高了白色選育系產白色珍珠的比例。國內,通過對殼色的選育已經成功選育出了多個貝類新品種(品系),如生長快、抗病力強的“瑪瑙鮑”、高產的“中科紅”海灣扇貝、“中國紅”皺紋盤鮑品系及“南科珍珠紅”馬氏珠母等。殼色選育已經成為我國海洋貝類新品種選育最為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0005]相比之下,淡水雙殼類的殼色表型簡單,往往被忽視,目前相關研究幾乎仍為空白。通過殼色定向選育研究可以加快三角帆蛘良種選育進程,促進我國淡水珍珠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使該品系的殼色遺傳穩定、術后成活率高及培育珍珠光澤好。
[0007]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噴水有力、腹部邊緣柔軟、貝殼完整的三角帆蛘4~6齡親蛘,并鑒別雌雄;
(2)取雌雄親蛘的外套膜邊緣組織50mg,采用柱式動物組織總RNA抽提純化試劑盒提取總RNA ;采用AMV第一鏈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單鏈cDNA ;采用特定引物組合進行SRAP擴增,擴增產物經瓊脂糖電泳后在紫外燈下觀察,選出具有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的雌雄個體,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品系繁育親蛘;所述特定引物的基因序列為:正向引物為gactgcgtacgaattcga,反向引物為 tgagtccaaaccggtcc ;
(3)將經步驟(2)選出的雌雄親蛘建立I雌I雄或I雄多雌的家系,每組家系分別置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中進行培育,流水池面積為I~2 m%水位為15~25 cm,水流流速2~3 m/min ;
(4)定期檢查各個家系中母本外鰓絲的懷幼情況,發現有成熟鉤介幼蟲,立即將成熟的母本選出,采用常規方法進行采苗,獲得幼蛘;將每個家系的幼蛘分別置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進行培育,水流流速I~4 m/min,幼蛘培育至殼長I~2cm移入網眼直徑為2. 5~3cm的網箱中,放養密度為200~300只/網箱,網箱底部鋪設一層塑料薄膜,在網箱底部放置2~3cm厚黃泥,網箱吊養于池塘中進行第二階段幼蛘培育,培育至殼長5~8cm,觀察各個家系F1代幼蛘殼色表型,隨 機檢查1000只F1代幼蛘殼色,若金黃殼色比例大于99%,表明親蛘殼色基因型選擇正確;
(5)剔除后代非金黃殼的家 系親蛘,將通過步驟(4)驗證的親蛘建立金黃殼色核心繁育群體,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繁育的親蛘,采用步驟(4)的方式進行繁育,得到金黃殼色三角帆蛘。
[0008]所述步驟(2)中,SRAP擴增的體系包括:合成得到的單鏈cDNA 3μ?、濃度為2. 5mmol/L的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l. 5PL、10XTaq DNA聚合酶緩沖液2. 5 μ?、濃度為25mmol/L的MgCl2 2.5 K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O. 5PL、Taq DNA聚合酶O. 2 KL、無菌重蒸水14. 3 μ? ;擴增過程為:將體系在94°C變性5 min ;然后94°C變性45 s、38°C退火45 S、72°C延伸I min,進行5次循環;再94<€變性I min、50°C退火I min、72°C延伸I min,進行30次循環;最后72°C延伸7 min。
[0009]所述步驟(2)中瓊脂糖電泳的電泳膠配制過程:每100ml瓊脂糖凝膠加入3 μ I濃度為10mg/ml的溴化乙錠溶液;電泳條件:120~150V,時間為15~25min。
[0010]所述步驟(4)中,幼蛘殼長小于2mm時,水流流速為I~2 m/min ;幼蛘殼長大于2mm時,水流流速為2~4 m/min。
[0011 ]所述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為:TGAGTCCAAACCGGAGCACGTCGTAGTTTGGCATACAACATCGTAGTGTAGGCATACTACTTCTTAGTACGTATACCACATCTTAGTGTAGACATAGCACATTGTAGTGAAATTCGAGCATACGGCAGTATAATCATAGTACTTCGTAGTGTAGGCATAGCACACCGTAGTGTAGGCATATTAATTCGTACGCAGo
[0012]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I)本發明通過親蛘基礎群體選擇、殼色相關基因型選擇、家系配對繁育及Fl代幼蛘殼色檢驗等技術快速培育金黃殼色三角帆蛘新品系;通過二次親蛘選擇,后代中金黃殼色的比例可達到99. 0%以上;該新品系具有殼色遺傳穩定、術后成活率高及培育珍珠光澤好等優點;
(2)本發明利用特定引物組合,通過金黃殼色特征基因條帶對親蛘進行篩選,縮短了三角帆蛘殼色選育進程和提高了選育準確度;
(3)本發明將家系Fl代培育至殼長5~8cm階段進行殼色表型觀察,進一步驗證基因型選擇是否正確,使親蛘的金黃殼相關基因得到確認和純化;
(4)本發明培育的金黃殼三角帆蛘新品系具有殼色遺傳穩定、術后成活率高及培育珍珠光澤好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4]本發明通過親蛘基礎群體選擇、殼色相關基因型選擇、家系配對繁育及Fl代幼蛘殼色檢驗等技術快速培育金黃殼色三角帆蛘新品系;本發明所涉及的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為:TGAGTCCAAACCGGAGCACGTCGTAGTTTGGCATACAACATCGTAGTGTAGGCATACTACTTCTTAGTACGTATACCACATCTTAGTGTAGACATAGCACATTGTAGTGAAATTCGAGCATACGGCAGTATAATCATAGTACTTCGTAGTGTAGGCATAGCACACCGTAGTGTAGGCATATTAATTCGTACGCAG。
[0015]實施例一: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2010年3月10日,從鄱陽湖野生群體中選擇噴水有力、腹部邊緣柔軟、貝殼完整的三角帆蛘4~6齡親蛘581只,通過觀察鰓絲間隔區鑒別雌雄,選出雌蛘323只,雄蛘258只,在選出的雌雄親蛘的貝殼表面標記;
(2)取雌雄親蛘的外套膜邊緣組織`50mg,采用柱式動物組織總RNA抽提純化試劑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取總RNA ;采用AMV第一鏈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單鏈cDNA ;采用特定引物組合進行SRAP擴增,擴增產物經瓊脂糖電泳后在紫外燈下觀察,選出具有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的30只雌蛘、23只雄蛘,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品系繁育親蛘;所述特定引物的基因序列為:正向引物為gactgcgtacgaattcga,反向引物為tgagtccaaaccggtcc ;
所述SRAP擴增的體系包括:合成得到的單鏈cDNA 3μ?、濃度為2. 5 mmol/L的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 I. 5KL、10XTaq DNA聚合酶緩沖液2. 5 μ?、濃度為25 mmol/L的MgCl2
2.5P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O. 5PL、Taq DNA聚合酶O. 2 μ?、無菌重蒸水14. 3 μ? ;擴增過程為:將體系在94°C變性5 min ;然后94°C變性45 s、38°C退火45 s、72°C延伸I min,進行5次循環;再94°C變性I min、50°C退火I min、72°C延伸I min,進行30次循環;最后72°C延伸 7 min ;
所述瓊脂糖電泳的電泳膠配制過程:每100ml瓊脂糖凝膠加入3 μ I濃度為10mg/ml的溴化乙錠溶液;電泳條件:120V,時間為25min ;
(3)2010年4月I日,將經步驟(2)選出的雌雄親蛘建立I雌I雄或I雄多雌的家系,每組家系分別置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中進行培育,流水池面積為I m%水位為15 cm,水流流速 2 m/min ;
(4)定期檢查各個家系中母本外鰓絲的懷幼情況,5月I日發現有20個家系雌蛘有成熟鉤介幼蟲,立即將成熟的母本選出,采用黃顙魚作為寄主魚進行人工采苗,得到幼蛘;將每個家系的幼蛘分別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進行培育,幼蛘殼長小于2mm時,水流流速為1 m/ min,蛘殼長≤2mm時,水流流速為2m/min ;幼蛘培育至殼長1?2cm,于2010年7月10日 移入50cmX40cmX10cm網箱中培育,網箱的網眼直徑為2. 5cm,放養密度為200只/網箱, 網箱底部鋪設一層塑料薄膜,在網箱底部放置2cm厚黃泥,網箱吊養于池塘中進行第二階 段幼蛘培育,培育至殼長5?8cm,觀察各個家系Fi代幼蛘殼色表型,隨機檢查1000只F:代 幼蛘殼色,金黃殼色比例大于99%,表明親蛘殼色基因型選擇正確;
(5)剔除后代非金黃殼的家系親蛘,培育至2011年5月,共獲得20組全同胞家系F1代 幼蛘,將剩余的親蛘建立金黃殼色核心繁育種群,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繁育的親蛘,采用 步驟(3 )、步驟(4 )的方式進行培育,得到金黃殼色三角帆蛘。
[0016] 實施例二 :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2011年3月20日,從鄱陽湖野生群體中選擇噴水有力、腹部邊緣柔軟、貝殼完整的 三角帆蛘4?6齡親蛘483只,通過觀察鰓絲間隔區鑒別雌雄,選出雌蛘272只,雄蛘211 只,在選出的雌雄親蛘的貝殼表面標記;
(2)取雌雄親蛘的外套膜邊緣組織50mg,采用柱式動物組織總RNA抽提純化試劑盒(上 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取總RNA ;采用AMV第一鏈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單鏈cDNA ;采 用特定引物組合進行SRAP擴增,擴增產物經瓊脂糖電泳后在紫外燈下觀察,選出具有金黃 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的25只雌蛘、20只雄蛘,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品系繁育親蛘;所述特 定引物的基因序列為:正向引物為gactgcgtacgaattcga,反向引物為tgagtccaaaccggtcc ;
所述SRAP擴增的體系包括:合成得到的單鏈cDNA 3ML、濃度為2. 5 mmol/L的脫氧核糖 核苷三磷酸(dNTP) 1. 5ML、10XTaq DNA聚合酶緩沖液2. 5 ML、濃度為25 mmol/L的MgCl2 2.5 M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 5ML、Taq DNA聚合酶0. 2 ML、無菌重蒸水14. 3 ML ;擴增 過程為:將體系在94°C變性5 min ;然后94°C變性45 s、38°C退火45 s、72°C延伸1 min, 進行5次循環;再94°C變性1 min、50°C退火1 min、72°C延伸1 min,進行30次循環;最后 72°C延伸 7 min ;
所述瓊脂糖電泳的電泳膠配制過程:每100ml瓊脂糖凝膠加入3 u 1濃度為10mg/ml的 溴化乙錠溶液;電泳條件:150V,時間為15min ;
(3)2011年3月28日,將經步驟(2)選出的雌雄親蛘建立1雌1雄或1雄多雌的家系, 每組家系分別置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中進行培育,流水池面積為2 m%水位為25 cm,水流 流速 3 m/min ;
(4)定期檢查各個家系中母本外鰓絲的懷幼情況,4月28日發現有18個家系雌蛘有 成熟鉤介幼蟲,立即將成熟的母本選出,采用黃顙魚作為寄主魚進行人工采苗,得到幼蛘; 將每個家系的幼蛘分別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進行培育,幼蛘殼長小于2mm時,水流流速為 2 m/min,蛘殼長≤2mm時,水流流速為4 m/min ;幼蛘培育至殼長1?2cm,于2011年6月 30日移入50cmX40cmX10cm網箱中培育,網箱的網眼直徑為3cm,放養密度為300只/網 箱,網箱底部鋪設一層塑料薄膜,在網箱底部放置3cm厚黃泥,網箱吊養于池塘中進行第二 階段幼蛘培育,培育至殼長5?8cm,觀察各個家系Fi代幼蛘殼色表型,隨機檢查1000只F: 代幼蛘殼色,金黃殼色比例大于99%,表明親蛘殼色基因型選擇正確;
(5)剔除后代非金黃殼的家系親蛘,培育至2012年5月,共獲得18組全同胞家系F1代 幼蛘,將剩余的親蛘建立金黃殼色核心繁育種群,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繁育的親蛘,采用步驟(3 )、步驟(4 )的方式進行培育,得到金黃殼色三角帆蛘 。
[0017] 實施例三: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2012年3月20日,從鄱陽湖野生群體中選擇噴水有力、腹部邊緣柔軟、貝殼完整的三角帆蛘4~6齡親蛘1710只,通過觀察鰓絲間隔區鑒別雌雄,選出雌蛘1124只,雄蛘586只,在選出的雌雄親蛘的貝殼表面標記;
(2)取雌雄親蛘的外套膜邊緣組織50mg,采用柱式動物組織總RNA抽提純化試劑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取總RNA ;采用AMV第一鏈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單鏈cDNA ;采用特定引物組合進行SRAP擴增,擴增產物經瓊脂糖電泳后在紫外燈下觀察,選出具有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的98只雌蛘、53只雄蛘,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品系繁育親蛘;所述特定引物的基因序列為:正向引物為gactgcgtacgaattcga,反向引物為tgagtccaaaccggtcc ;
所述SRAP擴增的體系包括:合成得到的單鏈cDNA 3μ?、濃度為2. 5 mmol/L的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 I. 5KL、10XTaq DNA聚合酶緩沖液2. 5 μ?、濃度為25 mmol/L的MgCl2
2.5P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O. 5PL、Taq DNA聚合酶0. 2 μ?、無菌重蒸水14. 3 μ? ;擴增過程為:將體系在94°C變性5 min ;然后94°C變性45 s、38°C退火45 s、72°C延伸I min,進行5次循環;再94°C變性I min、50°C退火I min、72°C延伸I min,進行30次循環;最后72°C延伸 7 min ;
所述瓊脂糖電泳的電泳膠配制過程:每100ml瓊脂糖凝膠加入3 μ I濃度為10mg/ml的溴化乙錠溶液;電泳條件:125V,時間為20min ;
(3)2012年3月30日,將經步驟(2)選出的雌雄親蛘建立I雌I雄或I雄多雌的家系,每組家系分別置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中進行培育,流水池面積為I. 5 Hf,水位為20cm,水流流速 2. 5 m/min ;
(4)定期檢查各個家系中母本外觸絲的懷幼情況,4月30日發現有68個家系雌蛘有成熟鉤介幼蟲,立即將成熟的母本選出,采用黃顙魚作為寄主魚進行人工采苗,得到幼蛘;將每個家系的幼蛘分別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進行培育,幼蛘殼長小于2mm時,水流流速為I. 5m/min,蛘殼長≥2mm時,水流流速為3m/min ;幼蛘培育至殼長I~2cm,于2012年7月3日移入50cmX40cmX10cm網箱中培育,網箱的網眼直徑為2. 6cm,放養密度為250只/網箱,網箱底部鋪設一層塑料薄膜,在網箱底部放置2. 5cm厚黃泥,網箱吊養于池塘中進行第二階段幼蛘培育,培育至殼長5~8cm,觀察各個家系F1代幼蛘殼色表型,隨機檢查1000只F1代幼蛘殼色,金黃殼色比例大于99%,表明親蛘殼色基因型選擇正確;
(5)剔除后代非金黃殼的家系親蛘,培育至2013年6月,共獲得65組全同胞家系Fl代幼蛘,將剩余的親蛘建立金黃殼色核心繁育種群,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繁育的親蛘,采用步驟(3 )、步驟(4 )的方式進行培育,得到金黃殼色三角帆蛘。
【權利要求】
1.一種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噴水有力、腹部邊緣柔軟、貝殼完整的三角帆蛘4~6齡親蛘,并鑒別雌雄; (2)取雌雄親蛘的外套膜邊緣組織50mg,采用柱式動物組織總RNA抽提純化試劑盒提取總RNA ;采用AMV第一鏈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單鏈cDNA ;采用特定引物組合進行SRAP擴增,擴增產物經瓊脂糖電泳后在紫外燈下觀察,選出具有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的雌雄個體,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品系繁育親蛘;所述特定引物的基因序列為:正向引物為gactgcgtacgaattcga,反向引物為 tgagtccaaaccggtcc ; (3)將經步驟(2)選出的雌雄親蛘建立I雌I雄或I雄多雌的家系,每組家系分別置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中進行培育,流水池面積為I~2 m%水位為15~25 cm,水流流速2~3 m/min ; (4)定期檢查各個家系中母本外鰓絲的懷幼情況,發現有成熟鉤介幼蟲,立即將成熟的母本選出,采用常規方法進行采苗,獲得幼蛘;將每個家系的幼蛘分別置于相互隔離的流水池進行培育,水流流速I~4 m/min,幼蛘培育至殼長I~2cm移入網眼直徑為2. 5~3cm的網箱中,放養密度為200~300只/網箱,網箱底部鋪設一層塑料薄膜,在網箱底部放置2~3cm厚黃泥,網箱吊養于池塘中進行第二階段幼蛘培育,培育至殼長5~8cm,觀察各個家系F1代幼蛘殼色表型,隨機檢查1000只Fl代幼蛘殼色,若金黃殼色比例大于99%,表明親蛘殼色基因型選擇正確; (5)剔除后代非金黃殼的家系親蛘,將通過步驟(4)驗證的親蛘建立金黃殼色核心繁育群體,作為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繁育的親蛘,采用步驟(4)的方式進行繁育,得到金黃殼色三角帆蛘。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驟(2)中,SRAP擴增的體系包括:合成得到的單鏈cDNA 3μ?、濃度為2. 5 mmol/L的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 I. 5PL、10XTaq DNA 聚合酶緩沖液 2. 5 μ?、濃度為 25 mmol/L 的 MgCl2 2.5 μ?,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O. 5μ?, Taq DNA聚合酶O. 2 μ?、無菌重蒸水14. 3 μ? ;擴增過程為:將體系在94°C變性5 min ;然后94°C變性45 s、38°C退火45 s、72°C延伸I min,進行5次循環;再94°C變性I min、50°C退火I min、72°C延伸I min,進行30次循環;最后72°C延伸7 min。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驟(2)中瓊脂糖電泳的電泳膠配制過程:每100ml瓊脂糖凝膠加入3 μ I濃度為10mg/ml的溴化乙錠溶液;電泳條件:120~150V,時間為15~25min。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驟(4)中,幼蛘殼長小于2mm時,水流流速為I~2 m/min ;幼蛘殼長> 2mm時,水流流速為2~4 m/min。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黃殼色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金黃殼色特異條帶序列為:
TGAGTCCAAACCGGAGCACGTCGTAGTTTGGCATACAACATCGTAGTGTAGGCATACTACTTCTTAGTACGTATACCACATCTTAGTGTAGACATAGCACATTGTAGTGAAATTCGAGCATACGGCAGTATAATCATAGTACTTCGTAGTGTAGGCATAGCACACCGTAGTGTAGGCATATTAATTCGTACGCAG。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478025SQ201310371817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3日
【發明者】聞海波, 顧若波, 曹哲明, 華丹, 徐跑, 金武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