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馬鈴薯專用種衣劑,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有效藥物成份為戊唑醇和福美雙,所述戊唑醇與福美雙的質量比為1:(8~12),本發明的馬鈴薯專用種衣劑能有效地對馬鈴薯干腐病、莖基腐病進行防治,對馬鈴薯出苗還有促進作用,藥劑成本低。
【專利說明】一種馬鈴薯專用種衣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防治馬鈴薯莖基腐病、馬鈴薯干腐病的馬鈴薯專用種衣劑。
【背景技術】
[0002]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英文:Potato)又名土豆、山藥蛋、地蛋、洋芋、荷蘭薯等,屬茄科茄屬塊莖作物,是我國重要的糧菜兼用型農作物,其適應性強,產量高,營養豐富,素有“地下蘋果”、“第二面包”、農民致富的“金蛋蛋”之稱,是世界糧食市場上一種主要食品,而且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為此,2005年以來,甘肅省將馬鈴薯作為甘肅省特色產業進行發展,至目前已形成了以定西為代表的中部高淀粉型菜用型馬鈴薯基地,以張掖為代表的河西加工專用型馬鈴薯生產基地,以天水為代表的隴南早熟菜用型馬鈴薯生產基地,皋蘭縣“紅砂洋芋”、景泰縣“沙漠洋芋”、武都區“冬播早熟洋芋”等的特色馬鈴薯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增加至1000萬畝左右,鮮薯產量增至1100萬噸。隨著播種面積增大,品種的單一,種植結構不合理,重、迎茬比較嚴重,馬鈴薯莖基腐病危害迅速上升,成為馬鈴薯上的一種重要病害。
[0003]馬鈴薯莖基腐病(Rhizoctonia solani Kiihn)作為馬鈴薯產業一種新發病害,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病害,常造成塊莖腐爛、種薯爛種、莖桿枯死,在整個生長期間均可發病,而且其癥狀表現復雜多樣,馬鈴薯品種感病程度不同、發病時期不同,所表現的癥狀特點也各有差異。常常是地下根莖發生癥狀時,不能及發現,等待發現已無法防治。某些癥狀特點尚未被人們普遍認知。人們對病害的危害性尚無足夠的認識,防治措施也很難適當應用,從而會對病害的發生和流行造成某種程度的失控,加重病害流行。據2005~2008年甘肅省河西地區調查,馬鈴薯莖基腐病在田間發生不均衡,輕則發病率為2~7.8%,一般地塊發病率在20.1~30.0%,重則在46~92%,有些田塊甚至絕收,發生面積512.0萬畝,占播種面積51.2%,按損失率14~30%計算,估計每畝造成造成420~900kg損失。按發生面積計算每年可造成215.04~460.`8萬噸損失,按每kg0.5兀計,可造成1.07X 105~
2.3X105巨大經濟損失。
[0004]馬鈴薯干腐病[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是馬鈴薯忙藏期常見病害,隨著甘肅省種植面積擴大,該病的危害已發展至苗期,造成種薯腐爛和缺苗斷壟現象,成為馬鈴薯病害的防治重點。在防治中延用對Fusarium solan1、F.moniliform、F.0xysporum引起病害的防治藥劑,因防效甚微,擴展蔓延迅速,近幾年發病率高達80%,有些可達100%,成為生產難題。國內外報道馬鈴薯干腐病由多種Fusarium侵染,2005~2008年經對貯藏種薯和田間切塊病原分離,硫色鐮刀菌F.sulphureum Schl.成為優勢種群。
[0005]因此,防治馬鈴薯莖基腐病、干腐病是馬鈴薯生產的當務之急,根據馬鈴薯干腐病、莖基腐病主要通過種薯、土壤傳播為主,采用種薯處理是防治馬鈴薯莖基腐病最有效、經濟途徑,篩選良好種衣劑是防治種薯土傳病害的最佳途徑。然而目前并沒有針對馬鈴薯干腐病、莖基腐病進行有效防治的馬鈴薯種衣劑。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解決現有馬鈴薯種衣劑無法防治馬鈴薯干腐病、莖基腐病的問題,提供一種具有防治馬鈴薯干腐病、莖基腐病功能的馬鈴薯專用種衣劑。
[0007]本發明目的之二是提供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制備方法。
[0008]本發明目的之三是提供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應用。
[0009]本發明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有效藥物成份為戊唑醇和福美雙,所述戊唑醇與福美雙的質量比為1:(8~12)。
[0010]進一步,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中還含有凹凸棒粘土。
[0011]進一步,所述凹凸棒粘土與戍唑醇的質量比的1:(60~100)。
[0012]進一步,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為懸浮劑。
[0013]進一步,所述懸浮劑中戊唑醇的質量百分含量為0.01~1%。
[0014]進一步,所述懸浮劑中含有0.2~0.3wt%的戊唑醇、2~3wt%的福美雙和15~25wt%的凹凸棒粘土。
[0015]進一步,所述懸浮劑中含有0.2~0.3wt%的戊唑醇、2~3wt%的福美雙、15~25wt%的凹凸棒粘土、10~12.5wt%的淀粉、0.01~0.05wt%的微量元素肥料和12.5~15wt%的著色劑,余量為水。
[0016]可采用種衣劑常用的著色劑,如玫瑰紅。
[0017]進一步,所述微量元素肥料為鐵、錳、銅、鋅、硼和/或鑰元素肥料。
[0018]進一步,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O按配比,分別稱取凹凸棒粘土、戊唑醇、福美雙、淀粉、微量元素肥料和著色劑;
(2)將稱量好的原料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至粒徑<5微米;
(3)步驟(2)粉碎后的原料加水,再經直徑為0.5~2.0mm的鋯珠研磨20~30分鐘后,依次用膠體磨和臥式砂磨機研磨得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
[0019]進一步,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按種薯重量的0.20~0.30%對馬鈴薯種薯進行包衣。
[0020]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的馬鈴薯專用種衣劑能有效地對馬鈴薯干腐病、莖基腐病進行防治,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2]現有種衣劑由活性成分和非活性成分組成,其劑型按形態可分為:干粉型種衣劑、懸浮型種衣劑和膠懸型種衣劑。非活性成分主要有:粘著劑、填充劑、成膜劑、著色劑、交鏈劑、滲透劑、防凍劑、防腐劑等,可根據種衣劑的理化特性選取合適的非活性成分。
[0023]本發明具有防治馬鈴薯干腐病、莖基腐病功能的馬鈴薯專用種衣劑,該種衣劑選用戊唑醇和福美雙作為有效藥物成份,所述戊唑醇與福美雙的質量比按制在1:(8~12),優選戊唑醇與福美雙的質量比為1: (9~11),最優選的戊唑醇與福美雙的質量比為1:10。[0024]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中還可以加入作為載體的凹凸棒粘土,所述凹凸棒粘土可以按戊唑醇質量的60~100倍加入。加入的凹凸棒粘土本身含有植物動物所必須的和有益的全部 19 種微量元素,富含 Fe、Mn、Cr、V、T1、Cu、N1、Co、Zn、Mo、Se、Sn、1、Sr、B、L1、Ag、F、Cl等19種元素,不含有害成份,對土壤和馬鈴薯塊莖、植株均無污染。
[0025]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可以制成懸浮劑,在所述懸浮劑中戊唑醇的質量百分含量為 0.01 ~1%。
[0026]優選的所述懸浮劑中含有0.2~0.3wt%的戊唑醇、2~3wt%的福美雙和15~25wt%的凹凸棒粘土。
[0027]進一步,所述懸浮劑還可加入用于成膜和粘結作用的淀粉,起警戒作用的著色劑,以及微量元素肥料(以下簡稱微肥)。優選的所述懸浮劑中含有0.2~0.3wt%的戊唑醇、2~3wt%的福美雙、15~25wt%的凹凸棒粘土、10~12.5%淀粉、按配制劑型加入0.01~0.05%微量元素肥料和12.5~15%著色劑,余量為水。
[0028]所述微量元素肥料為鐵、錳、銅、鋅、硼和/或鑰元素肥料。
[0029]實施例1
一種馬鈴薯專用種衣劑,按每批生產200kg計算,將40kg的凹凸棒粘土、IOkg的5%戍唑醇可濕性粉劑、20kg的25%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kg的淀粉、0.04kg的微肥和25kg的玫瑰紅,加水混合制成懸浮劑。
[0030]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1)原料稱量:按上述用量,分別稱取凹凸棒粘土、戊唑醇、福美雙、淀粉、微肥和玫瑰
紅;
(2)將步驟(1)稱量好的上述原料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至5微米;
(3)研磨:將步驟(2)粉碎處理后的原料放入搪瓷反應釜中,加水至200kg,放入直徑為0.5~2.0mm的鋯珠研磨介質,研磨30分鐘后,將磨成一定細度的流動混合體用膠體磨研磨,再將較為均勻,但懸浮性不穩定混合體經臥式砂磨機濕法研磨,得到懸浮率高達92~94%穩定的馬鈴薯專用種衣劑。
[0031]NDJ — IA型旋轉粘度計測定所述種衣劑懸浮劑的粘度值在390~400 mpas。室內溫度在20~25°C條件下,成膜時間320~380s,脫落率8.4%,而在相同條件下,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鈉或硅酸鎂鋁替代淀粉,種衣劑的成膜時間平均分別在602~510s、653~541s和 493 ~420s,脫落率分別在 14.3 ~12.5%、12.1 ~10.7% 和 10.3 ~9.1.%。
[0032]所述的凹凸棒粘土取自甘肅省臨澤縣城北東21 km的楊臺洼灘盆地,主要成分的粘土巖,凹凸棒石是含水鎂鋁硅酸鹽粘土礦物,層鏈狀結構,富含Fe、Mn、Cr、V、T1、Cu、N1、Co、Zn、Mo、Se、Sn、1、Sr、B、L1、Ag、F、Cl 等 19 種元素。
[0033]所述戊唑醇采用市售的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所述福美雙采用市售的25%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淀粉采用馬鈴薯淀粉。
[0034]微肥:按FeSO4.7H20、MnSO4.7H20、CuSO4.5H20、ZnSO4.7H20、Na2B6O4.IOH2O'Na2MoO4.2Η20、表面活性劑和螯合劑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別為18~20%、8~10%、5~7%、10~12%、17 ~19%,5 ~7%、5 ~7% 和 20 ~30% 稱量,先將 FeSO4 *7H20,MnSO4.7Η20,CuSO4.5Η20、ZnSO4.7H20、Na2B6O4.IOH2O, Na2MoO4.2Η20和表面活性劑球磨混合后,再將螯合劑加入,攪拌均勻,得到微肥。[0035]表面活性劑可選十二烷基磺酸鈉(天津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化學純),螯合劑可選用乙二胺四乙酸。
[0036]玫瑰紅:為食用紅色素,紅至暗紅褐色顆粒或粉末,色素含量60%。
[0037]如無特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含量(%)均為質量百分數。
[0038](一)本發明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對土傳病菌絲核菌、鐮刀菌進行抑菌試驗。
[0039]將供試種衣劑由高濃度向低濃度稀釋,先用無菌水配制10 μg.ml/1的母液,依次向低濃度稀釋獲得5Pg.mL_1>2.5Pg.mL'l.25Pg.mL'l.0Pg.mL—1的系列梯度藥液。備用。將配成的5個濃度梯度藥劑,分別定量加入到滅菌后冷卻至50°C左右的PDA培養基內,充分混合均勻后倒入直徑為90_的培養皿,配制成含有一定濃度的帶毒PDA平板,以不添加藥劑的PDA平板為對照(CK),重復3次。將活化好的供試菌用滅菌的打孔器(Φ6πιπι)制取菌碟,在無菌條件下移至系列濃度的平板中央,每皿接菌餅I個,3次重復,設無藥培養基平板接菌為對照(CK),將其放入28°C培養條件下培養4d。采用十字交叉測法菌落直徑。菌落生長抑制率(%)=(對照菌落直徑-處理菌落直徑)/ (對照菌落直徑-6) X 100。結果表明,在5Pg/mL時分別對絲核菌、鐮刀菌抑菌率達99.40%、100.00% (參見表1)。
[0040]:_表1種衣劑對絲核菌
【權利要求】
1.一種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有效藥物成份為戊唑醇和福美雙,所述戊唑醇與福美雙的質量比為1:(8~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中還含有凹凸棒粘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棒粘土與戊唑醇的質量比的1:(60~10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為懸浮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戊唑醇的質量百分含量為0.01~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含有0.2~0.3wt%的戊唑醇、2~3wt%的福美雙和15~25wt%的凹凸棒粘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含有0.2~0.3wt%的戊唑醇、2~3wt%的福美雙、15~25wt%的凹凸棒粘土、10~12.5wt%的淀粉、0.01~0.05wt%的微量元素肥料和12.5~15wt%的著色劑,余量為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肥料為鐵、錳、銅、鋅、硼和/或鑰元素肥料。
9.權利要求7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按配比,分別稱取凹凸棒粘土、戊唑醇、福美雙、淀粉、微量元素肥料和著色劑; (2)將稱量好的原料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至粒徑<5微米; (3)步驟(2)粉碎后的原料加水,再經直徑為0.5~2.0mm的鋯珠研磨20~30分鐘后,依次用膠體磨和臥式砂磨機研磨得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
10.權利要求7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專用種衣劑按種薯重量的0.20~0.30%對馬鈴薯種薯進行包衣。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503897SQ201310488465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8日
【發明者】雷玉明, 裴暉平, 馬丙紅, 陸海寧, 雷鑫 申請人:雷玉明, 甘肅萬向德農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