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菠蘿葉收割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包括操作機構,操作機構連接并操控的行走機構、輸送機構、切割機構,以及依次前后連接的碾壓室、刮皮室、脫皮室和卸料帶,所述行走機構上設置有操作機構,所述行走機構上安裝有碾壓室,所述碾壓室一側設有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的末端安裝一切割機構,所述碾壓室的另一側依次安裝有刮皮室和脫皮室,所述脫皮室底面安裝卸料帶;所述行走機構通過傳動鏈連接所述切割機構、輸送機構、碾壓室、刮皮室和脫皮室。本發(fā)明解決了現有收割、提取菠蘿葉纖維方式上的人工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還可以較經濟的方式從菠蘿葉中提取纖維,增加了農業(yè)收入。
【專利說明】一種菠蘿葉收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機械設備,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菠蘿葉收割機。
【背景技術】
[0002]菠蘿除了果實可以食用外,菠蘿葉中還含有豐富的纖維,屬葉脈纖維,除了具有普通麻纖維的性能外,還有獨特的優(yōu)異天然殺菌特征,是一種良好的紡織材料,在工業(yè)領域也有很大的用途,如造紙、橡膠改性處理等等。菠蘿葉提取纖維后的葉渣也可制作飼料、肥料和制造沼氣。因此菠蘿葉的綜合利用技術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在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同時,又可以為人民增加收入。
[0003]目前國內外對菠蘿葉的收割基本都是采用手工收割的方式,具體來說,一種是雙手緊握單片葉尾部,沿其圓周方向將其扭轉,同時向下用力將其撕下來;另一種砍斷植株后一手握緊植株,另一手將葉片剝下,但葉片生產茂盛時要先砍掉一側的有用葉片,才能用砍刀砍斷植株。由于菠蘿密植,葉片縱橫交錯,葉沿帶刺,十分容易刺傷手,所以這兩種方法的效率都非常低、勞動強度大,不能適應大規(guī)模的收割生產。現有的收割機無法對菠蘿葉或菠蘿植株進行收割,因此為了加快菠蘿葉綜合利用產業(yè)化進程,菠蘿葉收割的機械化對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增加收入尤為重要。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全機械式收割菠蘿葉至脫皮提取纖維的操作方式,解決了現有收割、提取方式上的人工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菠蘿葉的利用價值,增加了農業(yè)收入。
[0005]本發(fā)明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6]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包括操作機構,操作機構連接并操控的行走機構、輸送機構、切割機構,以及依次前后連接的碾壓室、刮皮室、脫皮室和卸料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機構上設置有操作機構,所述行走機構上安裝有碾壓室,所述碾壓室一側設有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的末端安裝一切割機構,所述碾壓室的另一側依次安裝有刮皮室和脫皮室,所述脫皮室連接安裝卸料帶;所述行走機構上設有液壓缸支撐軸,所述液壓缸支撐軸支撐所述輸送機構且連接至操作機構;所述行走機構通過傳動鏈連接所述切割機構、輸送機構、碾壓室、刮皮室和脫皮室。
[0007]進一步地,所述切割機構包括割臺和拔禾機構,所述割臺包括一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一豎直安裝的圓盤鋸、絞龍和鏈條盒,所述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通過傳動軸安裝在鏈條盒上,略向前下方傾斜,通過鏈條盒驅動轉動,且鏈條盒安裝在所述絞龍前方底部位置,豎直安裝的圓盤鋸安裝在所述絞龍前方的側面位置,所述豎直安裝的圓盤鋸、絞龍、鏈條盒都連接所述傳動鏈;所述割臺上方安裝一動力傳動軸,所述拔禾機構通過支撐架安裝在動力傳動軸上設置的外殼上,所述拔禾機構包括傳動軸、安裝在傳動軸上的扶禾架,以及扶禾架上設置的抓手,且所述傳動軸通過傳動鏈連接動力傳動軸;所述動力傳動軸還通過傳動鏈連接絞龍、鏈條盒和豎直安裝的圓盤鋸;所述割臺上設有液壓缸支撐軸,所述液壓缸支撐軸支撐拔禾機構且連接至操作機構。
[0008]進一步地,所述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安裝若干圓盤鋸,且所有圓盤鋸通過傳動軸都安裝在鏈條盒上。
[0009]進一步地,所述輸送機構設置在所述切割機構末端,輸送機構包括一根主動傳動軸、一根被動轉動軸,所述主動傳動軸與被動轉動軸之間通過鏈條連接,且所述主動傳動軸連接通過傳動鏈連接至切割機構。
[0010]進一步地,所述主動轉動軸與被動轉動軸之間還設置有中空型的支撐板,所述鏈條穿過所述支撐板的上面或下面。
[0011]進一步地,所述碾壓室至少設有兩對碾壓滾筒,每對碾壓滾筒上下放置,且所述碾壓滾筒的圓周外壁上設有凹凸間隔的壓槽筋,每對碾壓滾筒上的壓槽筋互相錯位設置且吻合,從輸送機構到刮皮室的方向上每對碾壓滾筒上的壓槽筋的間隔逐漸減小或不變。
[0012]進一步地,所述刮皮室內安裝一滾筒,且滾筒上設有與滾筒軸線平行的刮刀。
[0013]進一步地,所述脫皮室包括進料口、滾筒、凹板篩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連接所述刮皮室,所述脫皮室內設有一滾筒,該滾筒上安裝有若干釘齒,所述凹板篩設置在脫皮室的底面,所述出料口設置在脫皮室上與所述進料口相對應的另一側面。
[0014]進一步地,所述脫皮室上室蓋內壁設有螺旋導板,所述螺旋導板的螺旋方向由進料口延伸至出料口。
[0015]進一步地,所述出料口底 部設有卸料帶,所述卸料帶安裝在滾輪上,且所述卸料帶上設有突出狀的耙齒。
[0016]本發(fā)明產生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采用機械式收割菠蘿葉至脫皮提取纖維的操作方式,解決了現有收割、提取方式上的人工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菠蘿葉的利用價值,增加了農業(yè)收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發(fā)明菠蘿葉收割機整體結構側視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fā)明整體內部機構結構立體示意圖;
[0020]圖3為本發(fā)明的切割機構俯視示意圖;
[0021]圖4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豎直安裝的圓盤鋸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為本發(fā)明輸送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本發(fā)明碾壓室內結構示意圖;
[0025]圖8為碾壓滾筒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9為本發(fā)明刮皮室內刮刀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0為脫皮室內滾筒的結構示意圖;[0028]圖11為卸料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0]如圖1~3所示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包括操作機構14,操作機構連接并操控的行走機構1、輸送機構3、切割機構4以及依次前后連接的碾壓室5、刮皮室6、脫皮室7和卸料帶8,所述行走機構I上設置有操作機構,所述行走機構I上安裝有碾壓室5,所述碾壓室5 —側設有輸送機構3,所述輸送機構3的末端安裝一切割機構4,所述碾壓室5的另一側依次安裝有刮皮室6和脫皮室7,所述脫皮室7連接安裝卸料帶8 ;所述行走機構I上設有液壓缸支撐軸10,所述液壓缸支撐軸10支撐所述輸送機構3且連接至操作機構通過操作機構進行控制;所述行走機構I通過傳動鏈9連接所述切割機構4、輸送機構3、碾壓室5、刮皮室6和脫皮室7,為上述機構提供動力。本發(fā)明中行走機構I為整個機器提供操作動力,同時負責行走的功能,行走機構I可以采用履帶式以適應菠蘿種植地的不平坦或者過于松軟造成的不利于前行或者轉彎,同時操作機構對整個機器的運行部件進行操作控制,包括機器的啟動、關閉、液壓缸支撐軸的升降等等。
[0031]切割機構4包括割臺41和拔禾機構42,所述割臺41包括一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411、一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絞龍414和鏈條盒413,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411通過各自傳動軸安裝在鏈條盒413上,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整體略向前下方傾斜,通過鏈條盒413驅動轉動,且鏈條盒413安裝在所述絞龍414前方底部位置,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安裝在所述絞龍414前方的左側面位置,所述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絞龍414、鏈條盒413都連接傳動鏈進行動力輸送;所述割臺41上方安裝一動力傳動軸401,所述動力傳動軸401的外殼上安裝所述拔禾機構42,且所述動力傳動軸401連接所述傳動鏈9 ;所述拔禾機構42通過支撐架421連接至動力傳動軸401的外殼上,所述拔禾機構包括傳動軸422、安裝在傳動軸上的扶禾架423,以及扶禾架上設置的抓手424,且所述傳動軸422通過傳動鏈連接動力傳動軸401 ;所述動力傳動軸401還通過傳動鏈連接絞龍414、鏈條盒413和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 ;所述割臺41上設有液壓缸支撐軸43,所述液壓缸支撐軸43支撐拔禾機構42且連接至操作機構14,實現對拔禾機構42行高低升降,可以在切割時調節(jié)拔禾機構的高低,實時調整拔禾機構相對割臺的高度。
[0032]在進行切割時,抓手424扶住菠蘿葉子,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411對菠蘿葉和莖進行切斷作用,抓手424進一步保證了進行切割的同時不會因為切割時產生的作用力而傾倒,切割機構進行切割后,絞龍414將收割的葉子和莖送入輸送機構進行下一步處理。同時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在機器的側面對菠蘿葉進行豎直方向的切割,使已切割下來的菠蘿葉和莖不會因菠蘿葉相互糾纏而不能進入收割機的內部。
[0033]進一步地,所述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411安裝若干圓盤鋸415,且所有圓盤鋸415都通過各自傳動軸416安裝在鏈條盒413上,如圖4所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采用3個水平安裝的圓盤鋸415構成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411,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411略向前下方傾斜,圓盤鋸415都通過傳動軸416安裝在鏈條盒413,在傳動鏈帶動鏈條盒413工作時,統一帶動傳動軸416轉動,圓盤鋸415同步旋轉對菠蘿植株根莖部進行水平方向的切害I]。同時圖5中為豎直安裝的圓盤鋸結構示意圖,框架418安裝在割臺41的側端面上,在框架418上安裝固定軸417,同時在軸上通過軸承安裝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通過傳動鏈9連接至圓盤鋸412,進而帶動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旋轉,豎直安裝的圓盤鋸412轉動對菠蘿葉進行切割,切開糾纏在一起的菠蘿葉,進行分行處理避免已切割的菠蘿葉和莖與未切割的菠蘿葉糾纏在一起,從而造成卡機現象。當然本發(fā)明并不限定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豎直安裝的圓盤鋸的數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增減,也很容易實現多組安裝的要求,這里不再進行闡述。
[0034]如圖6所不,輸送機構3設置在所述碾壓室5和切割機構4之間,輸送機構3包括一根主動傳動軸301、一根被動轉動軸304,所述主動傳動軸301與被動轉動軸304之間通過鏈條302連接,且所述主動傳動軸301還通過傳動鏈9連接至切割機構4進行動力傳輸,進一步主動傳動軸301與被動轉動軸304之間還設置有中空型的支撐板303,所述鏈條302穿行在所述支撐板的上面或下面,本結構設計可以保證菠蘿葉在輸送帶上運輸時,由于重力的原因下沉而導致輸送帶呈弧形凹陷引來的問題,如:影響鏈條的傳動、物料輸送由于凹陷堆積等等。同時所述行走機構I上設有液壓缸支撐軸10,所述液壓缸支撐軸10支撐所述輸送機構3,實現對輸送機構3和切割機構4進行高低升降,在切割時根據地形、切割的物料多少等隨時調整高度,使切割更方便、收割更完全。
[0035]如圖7~8所示,碾壓室5設有至少兩對上下設置的碾壓滾筒501和碾壓滾筒502,且所述碾壓滾筒的圓周外壁上設有凹凸間隔的壓槽筋504,所述的上下設置碾壓滾筒上的壓槽筋504互相錯位設置且吻合,形成細小的間隙503,碾壓滾筒連接至傳動鏈9進行動力傳送。本發(fā)明上下設置的碾壓滾筒對數不限定,可以根據需求碾壓的程度增減設置。在輸送機構3輸送的菠蘿葉和莖進入碾壓室內部后,經過兩至三對碾壓滾筒的間隙503之時,產生碾壓的效果,將菠蘿葉表面的膜和纖維松開,同時碾碎菠蘿植株的莖,為下一步的刮皮做準備。本收割機從輸送機構3到刮皮室6的方向上每對碾壓滾筒上的壓槽筋的間隔逐漸減小或不變,這樣在碾壓過程中,菠蘿葉被碾壓的次數增多,效果更明顯,另外設置壓槽筋的間隔逐漸減小,可以使碾壓的效果更明顯。本發(fā)明采用上下咬合輥碾壓的形式,因為菠蘿葉中的纖維被葉皮緊密包裹,且有混入其中的菠蘿莖,所以必須采取措施讓它們松開并碾碎菠蘿莖,普通壓輥工作時易產生阻塞現象,在普通壓輥的輥面上增加斷續(xù)的凹槽結構,就像牙齒一樣將物料咬住,拖入壓輥,將混入菠蘿葉中的菠蘿莖強行碾碎,使其不再妨礙碾壓工作的連續(xù)進行,將菠蘿葉碾松,為去除葉皮作好準備,同時也最大程度上保護了菠蘿纖維
[0036]如圖9所示,刮皮室6內安裝滾筒601,滾筒連接傳動鏈9且滾筒上設有刮刀602,所述刮刀602的刀刃面沿滾筒601截面的直徑與圓心方向相反,即在滾筒601進行轉動的時候,刀刃正好削到菠蘿葉 表皮,將上述碾壓室內松動表皮的菠蘿葉的表皮刮掉。滾筒601的傳動軸的一端通過傳動鏈連接至動力主傳動,另一端連接的傳動鏈接至碾壓室內的上碾壓滾筒,碾松的菠蘿葉中,葉皮與纖維仍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不易分開,且碾碎了的菠蘿莖的殘渣也依然依附在菠蘿葉上,需采用刮的方式將其分開,本發(fā)明是在普通圓筒輥表面沿軸向放置多把刀片,可連續(xù)刮削葉皮,實現皮肉分離的效果。
[0037]如圖10~11,脫皮室7包括進料口、滾筒701、凹板篩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連接所述刮皮室,所述脫皮室內設有一滾筒701,該滾筒701上安裝有若干釘齒702,所述凹板篩設置在脫皮室的底面,所述出料口設置在脫皮室上與所述進料口相對應的另一側面;所述脫皮室7上室蓋內壁設有螺旋導板,所述螺旋導板的螺旋方向由進料口延伸至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底部設有卸料帶8,所述卸料帶8安裝在滾輪802上,且所述卸料帶8上設有突出狀的耙齒804。脫皮室的滾筒701通過傳動鏈9帶動旋轉,設置釘齒702和脫皮室的位置到適當的高度,釘齒702在旋轉的過程中除去菠蘿纖維上殘留的表皮和其它雜質。同時凹板篩設置在脫皮室的底面,在釘齒除去表皮的同時凹板篩將對纖維組織進行篩選。將葉皮等殘渣通過凹版篩的空隙拋出去,經篩選后的纖維被輸送到出料口,拋到卸料帶8。脫皮室的滾筒原來是對有籽實的作物進行脫粒拋出植桿,利用此原理,本申請用來去除菠蘿纖維中的葉皮和菠蘿莖的殘渣,因為刮下來的葉皮仍與纖維混在一起,還有許多的葉皮并未刮下來,只是比原來更松了。脫粒滾筒的釘齒在高速運轉過程中,可以將松動了的葉皮打下來,同時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將葉皮從纖維中分離出去,纖維沿著螺旋導板的螺旋方向由出料口拋出,菠蘿葉皮等雜質則從凹版篩的空隙中拋出。
[0038]作為本實施例的優(yōu)選方式,在本發(fā)明的卸料帶上裝的耙齒804,底座801沿皮帶803運動方向由高至低的設置,當纖維組織由出料口掉落到卸料帶的皮帶803上后,滾輪802每隔一段時間帶動皮帶運動,耙齒804給纖維堆一個推動力,高低的設置也更容易輸送,避免了纖維堆由于慣性不能輸出而積累在掉落的位置,不容易輸送出來,每隔一段時間,由人工起動,將堆積在耙齒位置的菠蘿纖維成堆狀卸出去。
[0039]本發(fā)明啟動行走機構后,可以通過操作機構進行控制,由于內部的傳動鏈的傳動關系,可以帶動機器整體運行,無需額外再架設發(fā)動設備。一方面行走機構通過傳動鏈通過連接至輸送機構,然后延伸至切割機構和扶禾機構,相鄰運行機構之間工作幅寬幾乎和割幅等寬,使工作過程中的負荷均勻,減少物料堆積形成的負荷沖擊和阻塞現象;另一方面?zhèn)鲃渔溸B接至碾壓室、刮皮室、脫皮室和卸料帶,整個傳動系統連貫一致,一旦某一部位發(fā)生故障停止工作時,其他部位也會相應的停止工作,非常安全可靠。
[0040]以上所述僅為 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包括操作機構,操作機構連接并操控的行走機構、輸送機構、切割機構,以及依次前后連接的碾壓室、刮皮室、脫皮室和卸料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機構上設置有操作機構,所述行走機構上安裝有碾壓室,所述碾壓室一側設有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的末端安裝一切割機構,所述碾壓室的另一側依次安裝有刮皮室和脫皮室,所述脫皮室連接安裝卸料帶;所述行走機構上設有液壓缸支撐軸,所述液壓缸支撐軸支撐所述輸送機構且連接至操作機構;所述行走機構通過傳動鏈連接所述切割機構、輸送機構、碾壓室、刮皮室和脫皮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機構包括割臺和拔禾機構,所述割臺包括一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一豎直安裝的圓盤鋸、絞龍和鏈條盒,所述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通過傳動軸安裝在鏈條盒上,略向前下方傾斜,通過鏈條盒驅動轉動,且鏈條盒安裝在所述絞龍前方底部位置,豎直安裝的圓盤鋸安裝在所述絞龍前方的側面位置,所述豎直安裝的圓盤鋸、絞龍、鏈條盒都連接所述傳動鏈;所述割臺上方安裝一動力傳動軸,所述拔禾機構通過支撐架安裝在動力傳動軸上設置的外殼上,所述拔禾機構包括傳動軸、安裝在傳動軸上的扶禾架,以及扶禾架上設置的抓手,且所述傳動軸通過傳動鏈連接動力傳動軸;所述動力傳動軸還通過傳動鏈連接絞龍、鏈條盒和豎直安裝的圓盤鋸;所述割臺上設有液壓缸支撐軸,所述液壓缸支撐軸支撐拔禾機構且連接至操作機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安裝的圓盤鋸組安裝若干圓盤鋸,且所有圓盤鋸通過傳動軸都安裝在鏈條盒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構設置在所述切割機構末端,輸送機構包括一根主動傳動軸、一根被動轉動軸,所述主動傳動軸與被動轉動軸之間通過鏈條連接,且所述主動傳動軸連接通過傳動鏈連接至切割機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傳動軸與被動轉動軸之間還設置有中空型的支撐板,所述鏈條穿行在所述支撐板的上面或下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壓室至少設有兩對碾壓滾筒,每對碾壓滾筒上下放·置,且所述碾壓滾筒的圓周外壁上設有凹凸間隔的壓槽筋,每對碾壓滾筒上的壓槽筋互相錯位設置且吻合,從輸送機構到刮皮室的方向上每對碾壓滾筒上的壓槽筋的間隔逐漸減小或不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皮室內安裝一滾筒,且滾筒上設有與滾筒軸線平行的刮刀。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皮室包括進料口、滾筒、凹板篩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連接所述刮皮室,所述脫皮室內設有一滾筒,該滾筒上安裝有若干釘齒,所述凹板篩設置在脫皮室的底面,所述出料口設置在脫皮室上與所述進料口相對應的另一側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皮室上室蓋內壁設有螺旋導板,所述螺旋導板的螺旋方向由進料口延伸至出料口。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菠蘿葉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底部設有卸料帶,所述卸料帶安裝在滾輪上,且所述卸料帶上設有突出狀的耙齒。
【文檔編號】A01D43/00GK103518483SQ201310491803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張繼文, 夏世榮 申請人:湖北金福來農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