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及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及生產工藝,該菌種培養基配方由以下組分組成:高粱粒97.5%,輕質碳酸鈣1.5%,葡萄糖1%。其主要生產工藝包括:選料→漂洗→浸泡→蒸煮→去除游離水→拌料→裝瓶→塞口→包口、扎口→高壓滅菌→出鍋、接種→菌絲培養→一次搖瓶→二次搖瓶→成品菌種。本發明生產工藝中采用小瓶口容器瓶為菌種的包材、封口的棉塞用薄膜包,不但能滿足容器瓶內菌絲生長對氧氣的需求且能減少雜菌污染該菌;采用兩次搖瓶工藝使菌絲滿瓶速度加快一倍以上,且菌絲滿瓶時上下菌齡一致。采用本生產工藝生產的菌種純度高、接種速度快、萌發快、吃料好,深受廣大菇農歡迎。
【專利說明】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及生產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的配方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傳統食用菌的配方一般涉及較多的成分并且生產工藝通常使用裝袋扎口或使用大口罐頭瓶,上蓋牛皮紙封口的方法。實踐證明,采用這兩種工藝的封口方法均有弊端,若扎口太緊,易造成瓶內菌絲缺氧,菌絲生長速度慢且稀疏;若扎口松,很容易造成雜菌污染。與傳統配方及工藝比較我們擬提供一種簡單的食用菌配方,其生產工藝不但能滿足容器瓶內菌絲生長對氧氣的需求且能減少雜菌污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及生產工藝,該發明生產出的成品菌種為純培養流動性顆粒菌種,其生產工藝不但能滿足容器瓶內菌絲生長對氧氣的需求,還能減少雜菌污染。
[0004]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其特征在于其配方由以下組分組成:高粱粒97.5%,輕質碳酸鈣1.5%,葡萄糖I %。
[0005]其工藝流程為:選料一漂洗一浸泡一蒸煮一去除游離水一拌料一裝瓶一塞口一包口、扎口一高壓滅菌一出鍋、接種一菌絲培養一一次搖瓶一二次搖瓶一成品菌種。
·[0006]所述的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具體工藝步驟如下:
(1)選料:嚴格挑選既不帶外殼,又無破損的高粱粒;
(2)漂洗:將高粱粒用清水漂洗,去除夾雜的殼皮、塵土及其他雜質;
(3)浸泡:漂洗干凈的高粱粒用清水浸泡5飛小時,使其吸足水分;
(4)蒸煮:鍋內裝自來水,大火燒至水剛冒氣泡時,將浸泡好的高粱粒倒入鍋內水中,水量要浸過高粱粒4cm ;大火燒至鍋內沸騰If 20分鐘,待高粱粒煮至手捏即扁,但絕不能破粒,撈入竹筐,浙去水分;
(5)去除游離水:用鼓風機將上述高粱粒表面的游離水吹干;
(6)拌料:按配方比例,拌入輕質碳酸鈣及葡萄糖,要使每個高粱粒均勻沾滿輕質碳酸鈣,且顆粒間互不粘連為佳;
(7)裝瓶:將拌好的高粱粒裝入500ml鹽水瓶中,裝量占瓶體積的五分之三;
(8)塞口:裝好高粱的瓶口用潔凈布擦干凈后,用舊棉花制作成棉塞,封塞瓶口 ;
(9)包口、扎口:瓶口棉塞用單層聚丙烯膜包上,并用塑料繩將瓶口包扎結實,以防止棉塞在滅菌過程中被蒸汽打濕,可最大程度的減少因棉塞打濕而造成的雜菌污染;
(10)高壓滅菌:上述瓶子裝入高壓鍋,排盡冷空氣后,用0.0147Mpa的壓力保持2小
時;
(11)出鍋、接種:待壓力表指針恢復至“零”,將上述瓶體從鍋內取出后放入無菌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無菌操作接種;
(12)菌絲培養:將接種后的菌種瓶放入培養室的菌種架上進行菌絲培養;
(13)一次搖瓶:接種后,常溫下培養5天,當菌絲長至雞蛋大小的團塊時,進行第一次搖瓶;方法:將長至雞蛋大小的菌絲團拍散,瓶內培養料上下搖勻;
(14)二次搖瓶:第一次搖瓶后5天,菌絲上下基本滿瓶,再進行第二次搖瓶;方法:把所有高粱粒拍散,上下混合均勻;
(15)成品菌種:二次搖瓶后3~4天,濃密、粗壯、潔白的菌絲長滿瓶體,待氣生菌絲約有23mm長時,方可使用。
[0007]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I)用鹽水瓶作制種容器,其瓶口小且直立度好,易用棉塞封口,象制作純培養母種一樣,棉塞可起到既過濾外來雜菌,又滿足瓶內菌絲生長對氧氣的需求。
[0008]2)瓶口棉塞用單層聚丙烯膜包上,并用塑料繩將瓶口包扎結實,以防止棉塞在滅菌過程中被蒸汽打濕,可最大程度的減少因棉塞打濕而造成的雜菌污染。
[0009]3)配方中的輕質碳酸鈣可起到既補充菌絲生長所需鈣營養,又不使高粱粒間相互粘連的作用。即使菌種老化,菌種內的高粱粒也能攪拌成顆粒狀,且不會影響高粱粒內部菌絲的萌發,以保證生產出來的菌種為純培養顆粒菌種。
[0010]4)配方中的葡萄糖可為菌絲提供直接養分,使菌絲萌發快、定植快。
[0011]5)該工藝增加了制作過程中的兩次搖瓶,可使菌絲滿瓶速度加快一倍以上,且菌絲滿瓶時上下菌齡一致。
[0012]6)經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該菌種純度高、接種速度快、萌發快、吃料好,深受廣大菇農歡迎。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實施例:
1、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高粱粒97.5%,輕質碳酸鈣1.5%,葡萄糖1%。
[0015]2、其工藝流程為:
選料一漂洗一浸泡一蒸煮一去除游離水一拌料一裝瓶一塞口一包口、扎口一高壓滅菌—出鍋、接種一菌絲培養一一次搖瓶一二次搖瓶一成品菌種。
[0016]3、主要生產工藝包括:
(I)選料:嚴格挑選既不帶外殼,又無破損的高粱粒。
[0017](2)漂洗:將高粱粒用清水漂洗,去除夾雜的殼皮、塵土及其他雜質。
[0018](3)浸泡:漂洗干凈的高粱粒用清水浸泡5飛小時,使其吸足水分。
[0019](4)蒸煮:鍋內裝自來水,大火燒至水剛冒氣泡時,將浸泡好的高粱粒倒入鍋內水中,水量要浸過高粱粒3cm左右。大火燒至鍋內沸騰If 20分鐘,待高粱粒煮至手捏即扁,但絕不能破粒(即開裂),撈入竹筐,浙去水分。
[0020](5)去除游離水:用鼓風機將上述高粱粒表面的游離水吹干。
[0021](6)拌料:按專利中指定配方,拌入輕質碳酸鈣及葡萄糖:要使每個高粱粒均勻沾滿輕質碳酸鈣,且顆粒間互不粘連為佳。[0022](7)裝瓶:將拌好的高粱粒裝入500ml鹽水瓶中,裝量占瓶體積的五分之三(用專制的量器定量)。切不可裝入太多,避免搖瓶時不均勻及發菌缺氧。
[0023](8)塞口:裝好高粱的瓶口用潔凈布擦干凈后,用舊棉花制作成棉塞,封塞瓶口。(棉塞可起到既過濾雜菌,又補足氧氣的作用,其菌絲純度可達到母種純培養的標準)。
[0024](9)包口、扎口:瓶口棉塞用單層聚丙烯膜包上,并用塑料繩將瓶口包扎結實,以防止棉塞在滅菌過程中被蒸汽打濕,可最大程度的減少因棉塞打濕而造成的雜菌污染。
[0025](10)高壓滅菌:上述瓶子裝入高壓鍋,排盡冷空氣后,用0.0147Mpa的壓力保持2小時。
[0026](11)出鍋、接種:待壓力表指針恢復至“零”,將上述瓶體從鍋內取出后放入無菌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無菌操作接種。
[0027](12)菌絲培養:將接種后的菌種瓶放入培養室的菌種架上進行菌絲培養。
[0028](13) —次搖瓶:接種后,常溫下(一般15°C~25°C均可)培養5天,當菌絲長至雞蛋大小的團塊時,進行第一次搖瓶。方法:將長至雞蛋大小的菌絲團拍散,瓶內培養料上下搖勻。
[0029]( 14)二次搖瓶:第一次搖瓶后5天,菌絲上下基本滿瓶,再進行第二次搖瓶。方法:把所有高粱粒拍散,上下混合均勻。
[0030](15)成品菌種:二次搖瓶后:1-4天,濃密、粗壯、潔白的菌絲長滿瓶體,待氣生菌絲約有2~3mm長時,方可 使用。
[0031]本發明的使用方法:
(I)將瓶內長滿菌絲的高粱粒拍散,使之成互不粘連的顆粒狀,此時菌絲外觀上看已不明顯(高粱粒內部的菌絲仍濃密完好)。將被接種的菌袋打開,高梁顆粒直接從瓶口滾動流出,大約25粒左右,并使之均勻分布在袋口,最后扎上袋口接種完畢。接種后的高粱粒菌種于24小時后可萌發出像棉花團一樣的潔白菌絲,且吃料效果良好。
[0032](2)若瓶內菌絲時間稍長,長滿菌絲的高粱粒不宜直接拍散,可用火焰消毒后的接種鉤將高粱粒攪拌,使之散開成顆粒狀。將被接種的菌袋打開,高梁顆粒直接從瓶口滾動流出,大約25粒左右,并使之均勻分布在袋口,最后扎上袋口接種完畢。接種后的高粱粒菌種于24小時后可萌發出像棉花團一樣的潔白菌絲,且吃料效果良好。
[0033](3) 一瓶囷種可接囷袋:一接種60~65袋;右兩?而接種,可接30~35袋。
[0034](4)該菌種接種方便、快速,接種成功率可達98%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其特征在于其配方由以下組分組成:高粱粒97.5%,輕質碳酸鈣1.5%,葡萄糖I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工藝流程為:選料一漂洗一浸泡一蒸煮一去除游離水一拌料一裝瓶一塞口一包口、扎口一高壓滅菌—出鍋、接種一菌絲培養一一次搖瓶一二次搖瓶一成品菌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顆粒菌種配方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具體工藝步驟如下: (1)選料:嚴格挑選既不帶外殼,又無破損的高粱粒; (2)漂洗:將高粱粒用清水漂洗,去除夾雜的殼皮、塵土及其他雜質; (3)浸泡:漂洗干凈的高粱粒用清水浸泡5飛小時,使其吸足水分; (4)蒸煮:鍋內裝自來水,大火燒至水剛冒氣泡時,將浸泡好的高粱粒倒入鍋內水中,水量要浸過高粱粒4cm;大火燒至鍋內沸騰If 20分鐘,待高粱粒煮至手捏即扁,但絕不能破粒,撈入竹筐,浙去水分; (5)去除游離水:用鼓風機將上述高粱粒表面的游離水吹干; (6)拌料:按配方比例,拌入輕質碳酸鈣及葡萄糖,要使每個高粱粒均勻沾滿輕質碳酸鈣,且顆粒間互不粘連為佳; (7)裝瓶:將拌好的高粱粒裝入500ml鹽水瓶中,裝量占瓶體積的五分之三; (8)塞口:裝好高粱的瓶口用潔凈布擦干凈后,用舊棉花制作成棉塞,封塞瓶口 ; (9)包口、扎口:瓶口棉塞用單層聚丙烯膜包上,并用塑料繩將瓶口包扎結實,以防止棉塞在滅菌過程中被蒸汽打濕,可最大程度的減少因棉塞打濕而造成的雜菌污染; (10)高壓滅菌:上述瓶子裝入高壓鍋,排盡冷空氣后,用0.0147Mpa的壓力保持2小時; (11)出鍋、接種:待壓力表指針恢復至“零”,將上述瓶體從鍋內取出后放入無菌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無菌操作接種; (12)菌絲培養:將接種后的菌種瓶放入培養室的菌種架上進行菌絲培養; (13)一次搖瓶:接種后,常溫下培養5天,當菌絲長至雞蛋大小的團塊時,進行第一次搖瓶;方法:將長至雞蛋大小的菌絲團拍散,瓶內培養料上下搖勻; (14)二次搖瓶:第一次搖瓶后5天,菌絲上下基本滿瓶,再進行第二次搖瓶;方法:把所有高粱粒拍散,上下混合均勻; (15)成品菌種:二次搖瓶后3~4天,濃密、粗壯、潔白的菌絲長滿瓶體,待氣生菌絲約有2~3mm長時,方可使用。
【文檔編號】C05G1/00GK103570422SQ201310549967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王尚榮, 郁章玉, 周天華, 張遠浩, 王娟, 田給林, 劉高峰, 孫磊 申請人:王尚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