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施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玉米施肥的方法,具體是開窩深度10~15厘米,在距離窩中心5~10厘米處施緩釋肥,然后播種玉米種子,采用此方法將現有的多次施肥改為一次性施肥,節省勞動力,并通過施用緩釋肥滿足玉米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通過適度深側施肥,避免養分的揮發和流失,實現玉米高產,同時節省勞動力,提高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玉米的施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玉米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玉米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全球每年玉米總消費量自從1999年開始就保持在6億噸以上,并且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人類需求的不斷提高,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業的發展,玉米深加工業以及玉米乙醇燃料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我國對玉米的需求量呈現爆發式增加。玉米產量的高低、經濟效益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國糧食安全及農業的發展。而玉米的施肥技術同樣影響玉米的產量,傳統的玉米施肥方法采用“一底三追”,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技術對玉米增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該方法施肥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尤其是復雜地形、難于實現機械化的西南山地玉米區。在農村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由施用化肥取而代之,有的甚至將化肥施于表土。采用這些方法施肥不僅造成化肥利用率低,玉米產量低,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低,而且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針對農村勞動力不足,有機肥缺乏的現狀,研究出一種節省勞動力、提高施肥效益,增加玉米產量,減少環境污染,即精簡高效環保的玉米施肥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玉米施肥的方法,解決用工多,養分流失嚴重,玉米產量低的技術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玉米施肥的方法,開窩深度10~15厘米,在距離窩中心5~10厘米處施緩釋肥。
[0006]優選的,開窩深度15厘米,在距離窩中心7厘米處施緩釋肥。
[0007]優選的,所述緩釋肥的施肥量為每畝施緩釋肥70公斤。
[0008]優選的,開窩深度15厘米,在距離窩中心7厘米處施第一層緩釋肥,施肥深度為15厘米,覆土 8厘米后施第二層緩釋肥,施肥深度為7厘米。
[0009]更優選的,第一層緩釋肥的施肥量是35公斤,第二層緩釋肥的施肥量為35公斤。
[0010]優選的,所述緩釋肥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質量比為20:10:10,為貴州西洋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西洋紅復合肥料(穩定長效型)。
[0011]最優選的,所述開窩的行距為1米,窩距為0.44米。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公開玉米的施肥方法,采用播種時一次性施肥,改變多次施肥的現有技術,實現操作方便,節省勞動力,并施緩釋肥,滿足玉米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實現玉米高產,通過適度深側施,避免養分的揮發和流失,實現環保,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動力不足,有機肥缺乏的現狀,肥料元素不平衡,氮素過多,不能滿足玉米高產的需要,同時還能提高種植玉米的經濟效益,增加玉米產量,減少環境污染問題。【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發明提供如下附圖:
[0014]圖1為不同施肥方案對玉米光合指標的影響(a.光合速率(Pn)、b.氣孔導度(Cond)、c.蒸騰速度(Tr))。
[0015]圖2為不同施肥方案對玉米植株性狀的影響(a.株高;b.穗位高;c.莖粗;d.葉面積)。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按照制造廠商所建議的條件。
[0017]本發明中試驗品種為中科玉9699、西大985和西大211,復合肥(15_15_15)和穩定長效型復合肥料(20-10-10)購自貴州西洋肥業有限公司,復合肥(15-15-15)簡稱復合肥,穩定長效型復合肥料簡稱緩釋肥。
[0018]實施例1
[0019]本發明實驗在重慶市北碚區歇馬鎮種植基地進行。歇馬鎮位于北碚區西南部,幅員58.58平方公里,距北碚主城區9公里,地處中梁山和縉云山脈之間。歇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有 春早、夏熱、秋短、冬遲特征。最高氣溫43°C,最低氣溫-1°C,年平均氣溫18°C,本試驗共設5個施肥方案,每個方案3次重復,具體施肥方案如下:
[0020]施肥方案A: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窩距0.44米開窩,每畝1515窩,窩深15厘米;開窩后在窩心施基肥,具體為每畝施尿素6公斤,過磷酸鈣58公斤,硫酸鉀12公斤;然后將玉米種子播于窩心,每窩播種4-5粒種子,澆水于窩心,每窩1000mL ;將窩周圍的土壤欠細后覆蓋種子和肥料,覆土深度為4-5厘米,生長至拔節期追施尿素9.6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4公斤。
[0021]施肥方案B: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窩距0.44米開窩,每畝1515窩,窩深15厘米;開窩后距離窩心7厘米處施復合肥和尿素,每畝施復合肥46公斤,施尿素15公斤;然后將玉米種子播于窩心,每窩播種4-5粒種子,澆水于窩心,每窩1000mL ;將窩周圍的土壤欠細后覆蓋種子和肥料,覆土深度為4-5厘米。
[0022]施肥方案C: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窩距0.44米開窩,每畝1515窩,窩深15厘米;開窩后距離窩心7厘米處施復合肥46公斤;然后將玉米種子播于窩心,每窩播種4-5粒種子,澆水于窩心,每窩1000mL ;將窩周圍的土壤欠細后覆蓋種子和肥料,覆土深度為4-5厘米。拔節期追施尿素6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9公斤。
[0023]施肥方案D: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窩距0.44米開窩,每畝1515窩,窩深15厘米;開窩后距離窩心7厘米處施緩釋肥,每畝施緩釋肥70公斤;然后將玉米種子播于窩心,每窩播種4-5粒種子,澆水于窩心,每窩1000mL ;將窩周圍的土壤欠細后覆蓋種子和肥料,覆土深度為4-5厘米。
[0024]施肥方案E: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窩距0.44米開窩,每畝1515窩,窩深15厘米;開窩后于窩心施第一層緩釋肥,施肥深度為15厘米,每畝施緩釋肥35公斤;覆土 8厘米后施第二層緩釋肥,施肥深度為7厘米,每畝施緩釋肥35公斤;然后將玉米種子播于窩心,每窩播種4-5粒種子,澆水于窩心,每窩lOOOmL ;將窩周圍的土壤欠細后覆蓋種子和肥料,覆土深度為4-5厘米。
[0025]實施例2
[0026]1.測定不同施肥處理的光合指標
[0027]在抽雄吐絲期、灌漿期,用美國生產的L1-6400光合儀在田間測定5個施肥方案的玉米穗位葉的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Cond)、蒸騰速度(Tr)。每次測定是在晴天9:00-11:00進行,隨機選3-5株為試材。測定時選取充分照光的葉片,為消除環境條件變化造成的影響,采用輪回測定的方法,每個樣品測定約需1-2分鐘,半個小時內完成一個輪回,測定結果如圖1所示。 [0028]玉米穗位葉的光合速率由圖la所示,結果顯示在抽雄吐絲期,與施肥方案A相t匕,施肥方案B、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D和施肥方案E處理的穗位葉凈光合速率分別高出-2.78%,6.32%,9.00%、1.77% ;而在灌漿期,分別升高 3.76%,22.23%,35.61%,29.58%。結果表明隨著生育期的推進,不同施肥方式處理的穗位葉凈光合速率都表現出明顯的下降,這與多數的研究結果相同。從圖la還可以看出施肥方案A的穗位葉凈光合速率下降的最快,達到了 28.73% ;而分層施緩釋肥的下降速率最小,為9.26%。說明在生育后期,分層施緩釋肥處理的葉片能夠有效地延長玉米葉片的高光合持續期,使得穗位葉保持較強的光合能力,有利于玉米的增產。
[0029]玉米穗位葉氣孔導度由圖lb所示,結果顯示,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D和施肥方案E的氣孔導度較施肥方案A有明顯的增加,在抽雄吐絲期的增幅分別為:7.30%、12.70%和10.17% ;在灌漿期的增幅分別為:20.79%,34.56%和37.05%。而從抽雄吐絲期到灌漿期,隨著生育期的推進,穗位葉氣孔導度出現明顯下降,其中下降率施肥方案B (33.07%?施肥方案A (30.81%) >施肥方案C (22.11%) >施肥方案D (7.39%) >施肥方案E (13.93%)。上述結果表明了,隨著生育期的推進,玉米葉片的生理機能下降,氣孔導度也隨之降低。但施肥方案D和施肥方案E能夠有效的延緩穗位葉生理功能的衰退,提高玉米穗位葉的光合性能,有利于光合產物的積累。
[0030]玉米穗位葉蒸騰速度結果如圖lc所示,結果顯示,不同施肥方式對玉米蒸騰速率的影響與凈光合速率基本一致。在抽雄吐絲期,不同施肥方式的蒸騰速率為:施肥方案D>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E>施肥方案A>施肥方案B ;在灌漿期不同處理間的蒸騰速率為:施肥方案D>施肥方案E>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A>施肥方案B。結果表明在抽雄吐絲期和灌漿期施緩釋肥處理的穗位葉蒸騰速率最高。隨著玉米生育期的推進,葉片蒸騰速率呈現下降的趨勢。但不同施肥方式穗位葉蒸騰速率在灌漿期較抽雄吐絲期分別下降了 16.50%、14.97%、13.50%,7.84%,7.31%,其中普通化肥處理的穗位葉蒸騰速率下降得最快,分層施緩釋肥處理的穗位葉蒸騰速率下降最慢。在玉米的生育后期隨著蒸騰速率的下降,根系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不能有效的運輸到地上部分。而緩釋肥與分層施緩釋肥處理的葉片能夠保持較高蒸騰速率,滿足玉米對養分運輸的需求,使得玉米保持旺盛的代謝活動,有利于提高玉米產量。
[0031]2.測定不同施肥處理土壤理化性質
[0032]土壤pH是土壤的重要基本性質,它直接影響土壤養分的存在狀態、轉化和有效性。采用電位測定PH,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知,不同施肥方式對土壤pH影響沒有顯著的差異。與種植玉米前的土壤pH (pH=5.00)相比,只有施肥方案B的施肥方式的pH下降,其下降了 4.67% ;施緩釋肥的土壤pH升高了 4.00%,施肥方案A的土壤pH升高了 2.67%,復合肥追施尿素土壤pH升高了 2.00%,分層施緩釋肥土壤pH升高了 0.67%。施肥方案B 土壤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一次性施的復合肥和尿素施肥使得土壤中酸性增強,產生大量的游離鋁離子,可能對玉米產生毒害作用,影響玉米根系的生長發育,從而影響養分的吸收。分層施緩釋肥與不分層施緩釋肥相比,對土壤的pH沒有明顯的影響,可能是分層施緩釋肥的肥料較深,肥料的釋放速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此說明施緩釋肥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減輕土壤的酸化現象,為玉米的生長提供適宜的土壤環境。
[0033]表1不同施肥方案對土壤pH的影響
【權利要求】
1.玉米施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開窩深度10~15厘米,在距離窩中心5~10厘米處施緩釋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開窩深度15厘米,在距離窩中心7厘米處施緩釋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緩釋肥的施肥量為每畝施緩釋肥70公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開窩深度15厘米,在距離窩中心7厘米處施第一層緩釋肥,施肥深度為15厘米,覆土 8厘米后施第二層緩釋肥,施肥深度為7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層緩釋肥的施肥量是35公斤,第二層緩釋肥的施肥量為35公斤。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緩釋肥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質量比為20:10:1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 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開窩的行距為1米,窩距為0.44米。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3636339SQ201310687590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蔡一林, 王國強, 王久光, 劉朝顯 申請人: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