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產養殖場循環水養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養殖場循環水養殖方法,第一步,準備凈水設施:第二步,進行水運行管理:1)原水進入進水總渠生態溝渠進行凈化后,由水泵抽提進入進水支渠后入池塘,開始養魚;2)當池塘水質變肥,進行換水,約10~15%廢水進入凈水生態溝渠沉淀池,加入等量凈化水;3)進入沉淀池廢水通過沉淀后進入凈化池,在凈化池滯留7~10天后達到養殖用水標準,開啟節制閘,凈化后的水進入進水總渠,作為養殖用水;4)如此往復,達到養殖廢水凈化、循環利用;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只補充因蒸發等損失的水量,不向外界排放養殖廢水。本發明構建方法簡單,日常維護簡單,成本低廉,易于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水產養殖場循環水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養殖場循環水養殖方法,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1)目前池塘養殖普遍采用“高投入、高產出”養殖模式,其特點是;通過高密度放養魚種和大量投入飼料,獲得高產。
[0003]2)有研究表明,投入的飼料中的氮,被魚類吸收利用的約為49%,51%的氮通過不同的方式滯留在池塘的水和底泥中。大量氮、磷的存在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破壞水質,影響魚類生長,引起魚病的發生,進而大量用藥、導致環境污染和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0004]3)我國多數養殖場建設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排灌系統不健全,多數養殖場在總渠一級為排水和進水溝渠共用。養殖廢水排放二個途徑:一是直接排放至與養殖場毗鄰的水系,對環境產生污染;二是排放至養殖場內部溝渠系統,對養殖用水產生污染。
[0005]4) 一些養殖場為了解決養殖廢水污染,修建人工濕地消除污染,按照100畝養殖水面計算,修建平流式人工濕地,需要匹配養殖面積20%~25%的土地,資金余額10萬元;修建潛流式人工濕地,則需要匹配土地10畝,建設費用約20~30萬元。
[0006]現有技術的缺點:
[0007]1)不建人工濕 地,養殖廢水排放二個途徑:一是直接排放至與養殖場毗鄰的水系,對環境產生污染;二是排放至養殖場內部溝渠系統,對養殖用水產生污染。
[0008]2)修建人工濕地,需要占用寶貴土地資源。目前養殖場土地利用率較高,并無閑置土地,且多數池塘已承包,修建人工濕地用地難以解決。
[0009]3)修建人工濕地需要大量資金。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是對養殖廢水經生態溝渠凈化處理后再利用的一種循環水養殖管理技術。其主要內容如下:
[0011]1凈水設施
[0012]1)在養殖池塘按照池塘面積的7.5%設置生物浮閥。
[0013]2)將原來排水溝渠改造為養殖廢水凈化生態溝渠。
[0014]3)將原來進水總渠改造為原水凈化生態溝渠。
[0015]4)在支渠與總渠之間構建節制閘,控制溝渠之間的水體交流。
[0016]2水運行管理
[0017]1)原水進入進水總渠生態溝渠進行凈化后,由水泵抽提進入進水支渠后入池塘,開始養魚。
[0018]2)當池塘水質變肥,進行換水(約10~15% )廢水進入凈水生態溝渠沉淀池,加入等量凈化水。
[0019]3)進入沉淀池廢水通過沉淀后進入凈化池,在凈化池滯留7d~IOd后達到養殖用水標準,開啟節制閘,凈化后的水進入進水總渠,作為養殖用水。
[0020]4)如此往復,達到養殖廢水凈化、循環利用。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只補充因蒸發等損失的水量,不向外界排放養殖廢水。
[0021]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0022]I通過對原有進排水系統改造和運行管理,達到養殖廢水凈化效果。
[0023]2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只補充因蒸發等損失的水量,不向外界排放養殖廢水,達到養殖廢水循環利用。
[0024]3將養殖場原有進排水溝渠改造而成養殖廢水的凈化的生態溝渠,無需增加土地,節約土地,節約資金。
[0025]4本發明構建方法簡單,日常維護簡單,成本低廉,易于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在下文中,現在將更充分地描述本發明,示出了各種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且不應該解釋為局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使得本公開將是徹底和完全的,并將本發明的范圍充分地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0027]本技術是對養殖廢水經生態溝渠凈化處理后再利用的一種循環水養殖管理技術。其主要內容如下:
[0028]I凈水設施
[0029]I)在養殖池塘按照池塘面積的7.5%設置生物浮閥。
[0030]2)將原來排水溝渠改造為養殖廢水凈化生態溝渠。
[0031]3)將原來進水總渠改造為原水凈化生態溝渠。
[0032]4)在支渠與總渠之間構建節制閘,控制溝渠之間的水體交流。
[0033]2水運行管理
[0034]I)原水進入進水總渠生態溝渠進行凈化后,由水泵抽提進入進水支渠后入池塘,開始養魚。
[0035]2)當池塘水質變肥,進行換水(約10~15% )廢水進入凈水生態溝渠沉淀池,加入等量凈化水。
[0036]3)進入沉淀池廢水通過沉淀后進入凈化池,在凈化池滯留7d~IOd后達到養殖用水標準,開啟節制閘,凈化后的水進入進水總渠,作為養殖用水。
[0037]4)如此往復,達到養殖廢水凈化、循環利用。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只補充因蒸發等損失的水量,不向外界排放養殖廢水。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本發明可以有各種合適的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產養殖場循環水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準備凈水設施: 1)在養殖池塘按照池塘面積的7.5%設置生物浮閥; 2)將原來排水溝渠改造為養殖廢水凈化生態溝渠; 3)將原來進水總渠改造為原水凈化生態溝渠; 4)在支渠與總渠之間構建節制閘,控制溝渠之間的水體交流; 第二步,進行水運行管理: 1)原水進入進水總渠生態溝渠進行凈化后,由水泵抽提進入進水支渠后入池塘,開始養魚; 2)當池塘水質變肥,進行換水,約10~15%廢水進入凈水生態溝渠沉淀池,加入等量凈化水; 3)進入沉淀池廢水通過沉淀后進入凈化池,在凈化池滯留7~10天后達到養殖用水標準,開啟節制閘,凈化后的水進入進水總渠,作為養殖用水; 4)如此往復,達到養殖廢水凈化、循環利用;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只補充因蒸發等損失的水量,不向外界排放養殖廢水。`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651215SQ201310697852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謝從新, 何緒剛, 李大鵬, 馬徐發, 張敏, 周瓊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