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播種機械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谷物種肥播種機是先播一遍肥料后播種的作業(yè)模式,肥料和種子經同一開溝器入土混施,這種施肥方法不僅肥效短,不利于作物生長,而且嚴重時可能會因為施肥量過大將種子燒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播種機在作業(yè)時因為谷物種肥混施而導致種子易燒死的缺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包括機架、設于所述機架前方的牽引架、設于所述機架上部的種肥箱、用于支撐所述機架行走的地輪;所述種肥箱被一隔板分隔成種箱和肥箱,所述肥箱位于種箱的前面,所述機架下部設有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橫向距離進行錯開布置;所述肥箱下面設有撥肥器,所述撥肥器下設有漏斗A,所述漏斗A與輸肥管一端連接,所述輸肥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的進料口 ;所述種箱下面設有撥種器,所述撥種器下設有漏斗B,所述漏斗B與輸種管一端連接,所述輸種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進料口。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的開溝深度大于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開溝深度。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還包括一個控制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或者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限深機構;所述限深機構包括油缸活塞桿、方軸連桿和雙頭螺桿,所述油缸活塞桿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方軸連桿與所述油缸活塞桿連接,所述方軸連桿與雙頭螺桿連接,所述雙頭螺桿與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或者雙圓盤式開溝器B連接。其中,所述撥肥器包括撥肥傳動軸,所述撥肥傳動軸上設有撥肥鏈輪,該撥肥鏈輪的動力源由所述地輪通過鏈條提供。其中,所述撥種器包括撥種傳動軸,所述撥種傳動軸上設有撥種鏈輪,該撥種鏈輪的動力源由所述地輪通過鏈條提供。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橫向錯開布置距離為35 70mm。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還包括一個覆土輪,所述覆土輪設于所述機架下部尾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為采用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橫向距離進行錯開布置,使肥料施在種子的側面或者側面下方,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防止了施肥量過大將種子燒死的現象發(fā)生;而且,在使用時,可根據不同作物的播種和施肥深度的要求,分別對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進行調整即可實現。
圖1是本實用新型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的另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如圖1、2所示,包括機架1、設于所述機架I前方的牽引架2,該牽引架2用于與小四輪拖拉機連接,設于所述機架I上部的種肥箱3、用于支撐所述機架I行走的地輪4 ;所述種肥箱3被一隔板分隔成種箱31和肥箱32,所述肥箱32位于種箱31的前面,所述機架I下部設有雙圓盤式開溝器A5(開好的溝專用于施肥)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6 (開好的溝專用于播種),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5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6的橫向距離進行錯開布置,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5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6的橫向錯開布置距離為35 70mm。當然,為了增加播種機的工作效率,可以根據需要將上述的雙圓盤式開溝器A5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6設置成整排,本實施例中每排的雙圓盤式開溝器共安裝有十二個;所述肥箱32下面設有撥肥器,所述撥肥器下設有漏斗A,所述漏斗A與輸肥管一端連接,所述輸肥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5的進料口 ;所述種箱31下面設有撥種器,所述撥種器下設有漏斗B,所述漏斗B與輸種管一端連接,所述輸種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6的進料口。所述撥肥器包括撥肥傳動軸,所述撥肥傳動軸上設有撥肥鏈輪,該撥肥鏈輪的動 力源由所述地輪4通過鏈條提供。所述撥種器包括撥種傳動軸,所述撥種傳動軸上設有撥種鏈輪,該撥種鏈輪的動力源由所述地輪4通過鏈條提供。上述的雙圓盤式開溝器A5的開溝深度大于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6開溝深度,本實施例中的雙圓盤式開溝器A5的開溝深度要大于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6開溝深度40mm,因此,本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施肥深度達到了 l(Tl5Cm。進一步,針對不同作物的播種和施肥深度的要求,所述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還包括一個控制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5或者雙圓盤式開溝器B6的限深機構;所述限深機構包括油缸活塞桿、方軸連桿和雙頭螺桿,所述油缸活塞桿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方軸連桿與所述油缸活塞桿連接,所述方軸連桿與雙頭螺桿連接,所述雙頭螺桿與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5或者雙圓盤式開溝器B6連接。上述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還包括一個覆土輪7,所述覆土輪7設于所述機架I下部尾端,該覆土輪7用于將后續(xù)的土壤整平。上述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還包括一個上料架8,所述上料架8設于所述機架I上部,并位于所述種肥箱3側邊,該上料架8的作用是,當播種機需要增加種子或者肥料時,人工可登上上料架8搬運種子/肥箱至種肥箱3中。本實用新型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因為采用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橫向距離進行錯開布置,使肥料施在種子的側面或者側面下方,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防止了施肥量過大將種子燒死的現象發(fā)生;而且,在使用時,可根據不同作物的播種和施肥深度的要求,分別對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進行調整即可實現。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 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包括機架(I)、設于所述機架前方的牽引架(2)、設于所述機架上部的種肥箱(3)、用于支撐所述機架行走的地輪(4); 其特征在于:所述種肥箱(3)被一隔板分隔成種箱(31)和肥箱(32),所述肥箱(32)位于種箱(31)的前面,所述機架(I)下部設有雙圓盤式開溝器A (5)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 (6),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 (5)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 (6)的橫向距離進行錯開布置;所述肥箱(32)下面設有撥肥器,所述撥肥器下設有漏斗A,所述漏斗A與輸肥管一端連接,所述輸肥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 (5)的進料口 ;所述種箱(31)下面設有撥種器,所述撥種器下設有漏斗B,所述漏斗B與輸種管一端連接,所述輸種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 (6)的進料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 (5)的開溝深度大于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 (6)開溝深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還包括一個控制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 (5)或者雙圓盤式開溝器B (6)的限深機構;所述限深機構包括油缸活塞桿、方軸連桿和雙頭螺桿,所述油缸活塞桿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方軸連桿與所述油缸活塞桿連接,所述方軸連桿與雙頭螺桿連接,所述雙頭螺桿與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 (5)或者雙圓盤式開溝器B (6)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肥器包括撥肥傳動軸,所述撥肥傳動軸上設有撥肥鏈輪,該撥肥鏈輪的動力源由所述地輪(4)通過鏈條提供。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種器包括撥種傳動軸,所述撥種傳動軸上設有撥種鏈輪,該撥種鏈輪的動力源由所述地輪(4)通過鏈條提供。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 (5)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 (6)的橫向錯開布置距離為35 70m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還包括一個覆土輪(7),所述覆土輪(7)設于所述機架 (I)下部尾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牽引式谷物種肥分施播種機,包括機架、設于所述機架前方的牽引架、設于所述機架上部的種肥箱、用于支撐所述機架行走的地輪;所述種肥箱被一隔板分隔成種箱和肥箱,所述肥箱位于種箱的前面,所述機架下部設有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和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橫向距離進行錯開布置;所述肥箱下面設有撥肥器,所述撥肥器下設有漏斗A,所述漏斗A與輸肥管一端連接,所述輸肥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A的進料口;所述種箱下面設有撥種器,所述撥種器下設有漏斗B,所述漏斗B與輸種管一端連接,所述輸種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雙圓盤式開溝器B的進料口。本實用新型谷物種肥分施,使肥料施在種子的側面或者側面下方,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防止了施肥量過大將種子燒死的現象發(fā)生。
文檔編號A01C7/06GK203072341SQ2013200793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高紅軍, 劉跟學, 馬秀梅 申請人:昌吉市金世通農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