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走式播種施肥一體機,屬于農用機械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近幾年農業(yè)機械化得到了迅猛發(fā)展,農業(yè)機械化設備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播種機由原來的單一播種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即能播種同時也能施肥的施肥播種一體機,目前的施肥播種機多為和拖拉機相連接,為連桿設置,和拖拉機后尾部相連接作業(yè),作業(yè)時工序復雜,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目前的施肥播種機多為和拖拉機相連接,為連桿設置,和拖拉機后尾部相連接作業(yè),作業(yè)時工序復雜,成本高的問題,設計了一種自走式播種施肥一體機。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該一種自走式播種施肥一體機,其結構包括:導向輪、機架、肥料箱、種子箱、肥料管、下種子管、動力驅動輪、手扶架、支撐輪、操縱桿、腳踏板、座椅;導向輪通過螺栓安裝在機架左側頂端位置,所述機架內焊接有肥料箱,所述肥料箱右側安裝有種子箱,所述肥料箱下方安裝有下肥料管,所述種子箱底端下方安裝有下種子管,所述種子箱右側邊安裝有發(fā)動機,所述發(fā)動機底端與動力驅動輪連接,所述機架上種子箱左右兩側邊焊接有手扶架,所述手扶架下方通過軸承安裝有支撐輪,所述支撐輪右側機架上端面安裝有操縱桿,所述操縱桿前方安裝有腳踏板,所述腳踏板前方機架右側頂端安裝有座椅。
所述肥料箱與種子箱在機架上為前后平行設置。
所述下肥料管、下種子管底端為鏟狀設置。
所述操縱桿為軟連接換擋桿。
所述腳踏板通過連接桿連接油門系統(tǒng),連接桿下設有復位彈簧。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使用過程中設有發(fā)動機和座椅,可以自行駕駛,不必與拖拉機相連接,設計緊湊,省時省力,操作簡單易行。
2.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圖。
圖中:1導向輪、2機架、3肥料箱、4種子箱、5下肥料管、6下種子管、7動力驅動輪、8發(fā)動機、9手扶架、10支撐輪、11操縱桿、12腳踏板、13座椅。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自走式播種施肥一體機,其結構包括:導向輪、機架、肥料箱、種子箱、下肥料管、下種子管、動力驅動輪、發(fā)動機、手扶架、支撐輪、操縱桿、腳踏板、座椅;導向輪通過螺栓安裝在機架左側頂端位置,所述機架內焊接有肥料箱,所述肥料箱右側安裝有種子箱,所述肥料箱下方安裝有下肥料管,所述種子箱底端下方安裝有下種子管,所述種子箱右側邊安裝有發(fā)動機,所述發(fā)動機底端與動力驅動輪連接,所述機架上種子箱左右兩側邊焊接有手扶架,所述手扶架下方通過軸承安裝有支撐輪,所述支撐輪右側機架上端面安裝有操縱桿,所述操縱桿前方安裝有腳踏板,所述腳踏板前方機架右側頂端安裝有座椅;所述肥料箱與種子箱在機架上為前后平行設置;所述下肥料管、下種子管底端為鏟狀設置;所述操縱桿為軟連接換擋桿;所述腳踏板通過連接桿連接油門系統(tǒng),連接桿下設有復位彈簧。
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自走式播種施肥一體機,使用時,操作人員可坐在座椅上,通過操縱桿來操控方向,通過腳踏板控制油門,發(fā)動機帶動動力驅動輪前進,肥料箱可通過下肥料管將化肥滑落到犁好的田地里,種子箱中的種子同時隨下種子管播入犁好的田地中,此肥料箱和種子箱可根據(jù)需要并排橫向設置多個,對于大范圍的土地可同時播種,動力驅動輪和支撐輪分別在下肥料管和下種子管的外側,此種操作播種好的土地不會被壓,經濟適用,本發(fā)明使用過程中設有發(fā)動機和座椅,可以自行駕駛,不必與拖拉機相連接,設計緊湊,省時省力,操作簡單易行,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都應涵蓋在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