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捕食螨高效飼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捕食螨高效飼養器。
背景技術:
捕食螨是公認的生物防治植物害螨的最佳天敵,捕食螨的飼養技術一直是捕食螨研究的重中之重。現在常用的捕食螨飼養方法是自然獵物繁殖法和替代獵物繁殖法。自然獵物繁殖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先用植物飼養葉螨,然后再以葉螨飼養捕食螨。替代獵物繁殖法是通過麥麩等飼養腐食酪螨再飼養捕食螨。但兩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第一種方法技術簡單、適合飼養各類捕食螨,但操作起來費時費力,培養時間較長。第二種方法適合工廠化生產,但是只適合特殊的幾類捕食螨。而且長期的室內飼養,可能會出現遺傳退化的問題,或是捕食活力的下降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捕食螨高效飼 養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捕食螨高效飼養器,包括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塑料方形容器(3)和塑料底盆(7);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上設置小窗(I);塑料方形容器(3)無上底面,其余五面皆為網狀;塑料底盆(7)上設置鼓風與營養液加入孔(4)、提手(5)、營養液排出孔¢)、搭扣⑶。本實用新型采用上下兩層結構,上部分為高透光硬質塑料罩且為弧形設計,并在上開若干小窗,利于植株的采光和通風。塑料罩為硬質塑料罩,只要不破裂即可長期使用,減少成本。下部分為塑料的底盆,用于盛放栽培植物用的營養液。并開有營養液的加入、排出閥。鼓氣孔內可放入一個增氧泵沙頭,用于營養液供氧。在底盆內加入一塑料方形容器,內裝小石塊用于固定植株的根部,防止植株倒伏。裝置簡單,操作方便,減少勞動力。配套設計合理,占用空間少,適合在實驗室內進行飼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I小窗,2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3塑料方形容器,4鼓風與營養液加入孔,5提手,6營養液排出孔,7塑料底盆,8搭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捕食螨高效飼養器的結構示意圖,包括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
2、塑料方形容器3和塑料底盆7 ;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可重復使用;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上設置小窗1,可以開關,用于通風換氣;塑料方形容器3無上底面,其余五面皆為網狀,里面盛有小石塊,用于固定植株根部;塑料底盆7,用于盛放培養液;塑料底盆7上設置鼓風與營養液加入孔4、提手5、營養液排出孔6、搭扣8,通過搭扣8與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固定在一起。在植物萌發生根后,放在塑料方形容器3內,用小石塊固定根后放在塑料底盆7內。加入所需要的營養液,扣好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即可。通過鼓風與營養液加入孔4定期給植株通風通氧更換營養液,在適宜環境下植株便可迅速生長。等葉片長到適宜的大小便可接入葉螨,等葉螨數量可觀時便可接入捕食螨讓其自然繁殖。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 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捕食螨高效飼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塑料方形容器(3)和塑料底盆(7);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上設置小窗(I);塑料方形容器(3)無上底面,其余五面皆為網狀;塑料底盆(7)上設置鼓風與營養液加入孔(4)、提手(5)、營養液排出孔(6)、搭 扣(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捕食螨高效飼養器,包括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塑料方形容器(3)和塑料底盆(7);上層透明硬質塑料罩(2)上設置小窗(1);塑料方形容器(3)無上底面,其余五面皆為網狀;塑料底盆(7)上設置鼓風與營養液加入孔(4)、提手(5)、營養液排出孔(6)、搭扣(8)。本實用新型采用上下兩層結構,結構設計合理,占用空間少,適合在實驗室內進行飼養。
文檔編號A01K67/033GK203120743SQ2013201103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2日
發明者李慶, 崔琦, 楊群芳, 王海建, 蔣春先 申請人: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