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烏賊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循環水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烏賊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
背景技術:
烏賊,本名烏鰂,又稱墨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的動物。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脆嫩,深受人們喜愛,具有較高經濟和利用價值。近年來,烏賊產卵場及增殖保護區的海域環境與生產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加之氣候變遷對漁業資源的巨大影響,烏賊資源再生能力難以承受與日俱增的捕撈強度,致使烏賊資源明顯衰退。因此開展大規模烏賊人工增殖已成當務之急。但因為烏賊在應激時會噴墨,導致養殖水被染成墨色,水質敗壞,烏賊噴墨的主要原因:1、受攻擊時噴墨;2、水中有烏賊墨存在加劇噴墨、3、溫度變化噴墨、4、鹽度或海水比重有較大變化時噴墨;5、死亡前不斷噴墨,6、缺氧時噴墨。因此在烏賊養殖過程中必須經常更換養殖水,不僅水的利用率低,而且換水工作量大。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和人類對環境要求的提高,水產養殖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現代工廠化基本點就是以保護環境為基點的封閉內循環養殖系統,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常包括養殖區域和水處理區域兩部分,養殖區域的中、下層養殖水體溶解氧含量低,并且通常沉積有養殖物糞殘餌等固體顆粒物,因此需要抽取到水處理區域進行水質凈化處理,并為水體充氧,再返回養殖區域,達到水體循環利用的目的。有機物、營養物分解形成的產物能增大水體生物耗氧量、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的積累可引起養殖物中毒死亡和水體富營養化。因此,去除或降低氨氮、亞硝酸鹽濃度是保證水質良好、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環節。集約化養殖通過流水、水質凈化、增氧、控溫、殺菌等技術以提供養殖物養殖高密度、迅速生長的水環境,達到高產出、高效益、低污染的目的。然而目前,我國在工業化養殖循環水處理方面尚存在著自動化水平不夠高,且現有的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對養殖區域進水口的水質監控不足導致養殖區域水質難以保證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烏賊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克服現有工業化養殖循環水處理方面尚存在著自動化水平不夠高,且現有的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對養殖區域進水口的水質監控不足的缺陷。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具體技術方案:一種烏賊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主要包括養殖區域、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及控制區域:所述養殖區域設有若干生物膜凈化柵和傳感器;所述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包括水處理區和檢測區,所述水處理區與養殖區域相連接,包括首尾順次相連的濾沙裝置、蛋白分離器、分級生物過濾器、紫外線殺菌裝置和納米氧氣擴散器;所述檢測區連接于納米氧氣擴散器,由水質測量器、測溫器、溫度調節器和排污口組成,排污口上設有活動閥門;[0008]所述控制區域包括控制中心I和控制中心II,控制中心I與養殖區域中的傳感器連接,自動檢測和控制養殖區域的水質參數;控制中心II與檢測區相連,通過水質測量器和測溫器反饋回來的信息控制溫度調節器與排污口活動閥門的啟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首先養殖區域中的污水中所含的氨氮會被設置與其內的生物膜凈化柵轉化成一般不具毒性的硝態氮保證了日常養殖水的良好水質。其次,養殖區域的污水、殘餌、糞便進入水處理區,經過過濾沙裝置和蛋白質分離器進行了固體廢棄物的清除,接著在分級生物過濾器的作用下,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氨向硝態氮轉化,進一步紫外線殺菌裝置有效地殺滅水體中的細菌、寄生蟲等微生物,最后在納米氧氣擴散器作用下實現增氧,從而完成水體凈化的過程;而控制中心I通過設置在養殖區域的傳感器了解養殖區域的水質參數,從而對相應的濾沙裝置、蛋白分離器、分級生物過濾器、紫外線殺菌裝置和納米氧氣擴散器這些相應的設備進行自動控制,以達到保持最佳水質指標,利于烏賊繁殖、生長。最后,控制中心II能夠通過水質測量器測量處理完畢后的循環水水質,如未達到養殖烏賊水質標準,控制中心II及時開啟排污口將不合格的循環水排出進行二次處理;通過測溫器與溫度調節器能夠精密控制處理完畢的循環水水溫,確保到達池內的循環水水溫能夠達到烏賊生長的最佳溫度,從而實現對養殖區域進水口水質的檢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 體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一種烏賊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主要包括養殖區域1、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及控制區域:所述養殖區域I設有若干生物膜凈化柵2和傳感器3 ;所述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包括水處理區和檢測區,所述水處理區與養殖區域I相連接,包括首尾順次相連的濾沙裝置4、蛋白分離器5、分級生物過濾器6、紫外線殺菌裝置7和納米氧氣擴散器8 ;所述檢測區連接于納米氧氣擴散器8,由水質測量器9、測溫器10、溫度調節器11和排污口 12組成,排污口 12上設有活動閥門13 ;所述控制區域包括控制中心I 14和控制中心II 15,控制中心I 14與養殖區域I中的傳感器3連接,自動檢測和控制養殖區域I的水質參數;控制中心II 15與檢測區相連,通過水質測量器9和測溫器10反饋回來的信息控制溫度調節器11與排污口 12活動閥門13的啟閉。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烏賊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主要包括養殖區域、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及控制區域,其特征在于: 所述養殖區域設有若干生物膜凈化柵和傳感器; 所述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包括水處理區和檢測區,所述水處理區與養殖區域相連接,包括首尾順次相連的濾沙裝置、蛋白分離器、分級生物過濾器、紫外線殺菌裝置和納米氧氣擴散器;所述檢測區連接于納米氧氣擴散器,由水質測量器、測溫器、溫度調節器和排污口組成,排污口上設有活動閥門; 所述控制區域包括控制中心I和控制中心II,控制中心I與養殖區域中的傳感器連接,自動檢測和控制養殖區域的水質參數;控制中心II與檢測區相連,通過水質測量器和測溫器反饋回來 的信息控制溫度調節器與排污口活動閥門的啟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烏賊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設施,涉及到循環水養殖技術領域。本設施包括養殖區域、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及控制區域,所述養殖區域設有若干生物膜凈化柵和傳感器;所述海水循環處理區域包括水處理區和檢測區,水處理區包括首尾順次相連的濾沙裝置、蛋白分離器、分級生物過濾器、紫外線殺菌裝置和納米氧氣擴散器,檢測區包括水質測量器、測溫器、溫度調節器和排污口,排污口上設有活動閥門;所述控制區域包括控制中心I和控制中心II,分別檢測和控制養殖區域水質和經凈化后的水質情況。本設施能夠實現工業化養殖循環水處理的自動化,實現對養殖區域水質以及養殖區域進水口的水質的有效監控,保證烏賊繁殖與生長的最佳水質。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136811SQ2013201709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8日
發明者謝友亮, 王興春 申請人:寧德市南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