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包括風機、雙層振動篩、撥禾輪、切割器、絞龍和收割臺,所述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的風機風量為6~9m/s;雙層振動篩上篩的傾斜角度與水平面夾具為3°~5°;撥禾輪的撥禾齒與切割器距離不超過15cm;撥禾輪的轉速為10~15r/min;撥禾輪上單性撥禾齒傾斜角度向后傾斜且與垂線夾角為5°~15°;切割器與絞龍間距離不超過15cm;切割器高度離地面5cm,本實用新型通過不斷的試驗和調整,從而可以用傳統的收割機收割紫云英,解決了南方稻區綠肥作物生產與利用發展中種子生產的瓶頸問題,對我國再次興起的綠肥發展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提高了紫云英留種農戶的收入,具有較大的應用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綠肥是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曾對我國的農業生產起過重要的作用。由于化 肥工業的快速發展,及農村勞動力轉移等一系列原因的影響,近30年來綠肥種植面積急劇 下滑。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能源價格不斷的上漲,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糧 食、飼料的供應緊缺,恢復與發展綠肥生產已經受到了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
[0003]紫云英是南方稻田的主要綠肥作物。改革開放以前,紫云英的生產與利用在南方 水稻生產和稻田土壤培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主要是由于南方稻田具有種植和利 用紫云英的茬口間隙。南方稻田的耕作制度一般是雙季稻或一季稻,在晚稻或一季稻(10 月中下旬)收獲至第二年四月底或五月初這段時期,南方稻田多處于閑置狀態。在稻田冬閑 季節種植紫云英可充分利用冬春季節的光熱資源,用以節能增肥,改良土壤。隨綠肥作物種 植面積急劇減少的大趨勢,南方稻田紫云英種植面積也急劇減少。
[0004]自“十一五”以來,由于耕地地力明顯下降和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等一系列原因,國 家重新開始重視綠肥作物的生產與利用。當綠肥作物生產與利用遇到新的發展機遇時,綠 肥作物種子的供應成為了限制綠肥作物恢復發展的瓶頸問題,尤其是南方稻田綠肥作物一 紫云英種子供應問題。紫云英種子產量低,且傳統的紫云英種子收獲均是人工采收,耗時費 力,損失率高,過程繁瑣。
[0005]傳統的人工紫云英種子收獲一般選擇清晨或上午進行田間人工刈割,挑回曬坪堆 積3-4天,趁天晴時曬干2-3天后,將種子人工用竹竿或木棒捶打出來,再收集種子曬干后, 除雜。人工收獲I畝紫云英種子大致需要4-5個工。采用人工收獲紫云英的種子產量多在 25kg/畝左右(損失率在20-30%之間)。因此,輕簡化收獲紫云英種子已成為現代農作制下 南方稻田綠肥生產與利用最主要的瓶頸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實現了紫云英種子的機械 收獲、增加了水稻聯合收割機的使用頻率、減少了其閑置時間、降低農戶成本、提高了農戶 的收入的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0008]一種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包括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所述全喂入水稻聯合 收割機包括風機、雙層振動篩、撥禾輪、切割器和絞龍,所述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的風機 風量為6?9m/s;雙層振動篩上篩的傾斜角度與水平面夾具為3°?5。;所述撥禾輪的撥 禾齒與切割器距離不超過15cm ;撥禾輪的轉速為10?15r/min ;撥禾輪上單性撥禾齒傾斜 角度向后傾斜且與垂線夾角為5°?15° ;切割器與絞龍間距離不超過15cm ;所述切割器 聞度尚地面5cm。[0009]采用上述方法,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0010]1、通過對現有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的調整,使得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可以用 于紫云英種子的收割,從而創新性地實現了紫云英種子的機械收獲,克服了紫云英種子收 獲歷來依賴于人工收獲,解決了人工收獲過程繁瑣、勞動力需求量大、耗時較長及種子損 失率高等一系列問題,簡化了紫云英種子收獲過程,實現傳統農業的進一步機械化程度。
[0011]2、對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的調整針對紫云英的收割經過長期的試驗和實踐后 得出的經驗,而且本方法針對紫云英的特殊情況,對收割時間和田間水份也進行了調整,采 用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收割紫云英擴展了水稻聯合收割機的功能和利用效率。現在水稻聯合 收割機的使用時間較短,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利用水稻聯合收割機收獲紫云英種子 不僅擴展水稻聯合收割機的功能,還增加了水稻聯合收割機的使用頻率,減少了其閑置時 間。
[0012]3、降低了紫云英留種的勞動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種子生產的經濟效益。傳統人工 收獲紫云英種子每畝需要4-5個工作日,采用本實用新型收獲紫云英種子的效率大幅度提 高,每小時可收獲6畝紫云英種子,直接降低勞動成本400元/畝左右,而且在稻田冬閑季 節種植紫云英可充分利用冬春季節的光熱資源,用以節能增肥,改良土壤,降低了化肥的使 用量,從而大大提高了農戶的收入,縮短了種子的入庫的時間,降低了種子的除雜難度。傳 統人工收獲紫云英種子通過含有大量的沙粒和植物莖葉殘渣,除雜難度較大,由于收割的 難度降低,便于對紫云英的推廣,從而對恢復與發展綠肥生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0013]4、由于紫云英鮮草含水量較稻草高,調整收割機行進速度至0.8?1.2m/s,以防 止鮮草在割臺打捆。
[001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以用傳統的收割機收割紫云英,解決了南方稻區綠肥作 物生產與利用發展中種子生產的瓶頸問題,對我國再次興起的綠肥發展起到直接的推動作 用,提高了紫云英留種農戶的收入,具有較大的應用推廣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裝置收割臺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裝置收割臺工作時的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專利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3所示,一種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包括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所述全 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包括風機3、雙層振動篩4、撥禾輪2、切割器1、絞龍5和收割臺,所述 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的風機3風量為6?9m/s ;雙層振動篩4上篩的傾斜角度與水平面 夾具為3°?5。;撥禾輪2的撥禾齒與切割器I距離不超過15cm;撥禾輪2的轉速為10? 15r/min ;撥禾輪2上單性撥禾齒傾斜角度向后傾斜且與垂線夾角為5°?15° ;切割器I 與絞龍5間距離不超過15cm ;切割器I高度離地面5cm。
[0020]采用本裝置具體收獲紫云英種子的步驟如下:
[0021]第一步,田間清溝排水:[0022]在3月中下旬,進行紫云英留種田的排水溝疏通和清理,達到天晴田面不留水,下 雨田間不積水。當大田紫云英的莢果中有75-90%變黑時,選擇當紫云英達到干燥程度(不 濕手)時開始采收,此時紫云英莖桿含水量低于70%。水稻聯合收割機田間作業前,田間潮 濕度要達到人單腳下田時腳的下沉深度不超過5cm,即土壤在田間含水量的40%以下。
[0023]第二步,水稻聯合收割機喂入機型選擇與調整:
[0024]選擇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并且對水稻聯合收割機風機的風量調節。先擰松風機 殼上的螺栓,將調出(進)風量調節板調整最小位置也就是使得風機風量為6?9m/s,并擰 緊螺栓。
[0025]調節雙層振動篩傾斜角度,先打開水稻聯合收割機大防護罩,在脫粒機架墻板上 擰下螺栓,旋轉調節板至水平或接近水平方向,也就是使得雙層振動篩上篩的傾斜角度與 水平面夾具為3°?5° ;。
[0026]進行撥禾輪高度、快慢等方面調整:高度調整是將撥禾輪高度至較低位置,使得 撥禾輪的撥禾齒與割臺距離不超過15cm ;快慢調整是將過渡帶輪總輪的小帶輪片的進出 位置,使小帶輪皮帶槽適當增大,降低撥禾輪的轉速,使得撥禾輪的轉速為10?15r/min ; 調節撥禾輪上單性撥禾輪傾斜角度,將單性撥禾齒向后傾斜,使得撥禾輪與垂線夾角為 5°?15° ;調節割臺絞龍和切割器間的距離,使得切割器與絞龍間距離不超過15cm;切割 后,保持割下的紫云英能捆狀倒向絞龍,(由于紫云英植株高度通常不高于25cm,所以切割 器與絞龍間距離不能超過15cm)。
[0027]第三步:田間雜物清理:
[0028]紫云英種子收獲前,繞田間幾圈,清除田間較硬較大(直徑大于5cm)的雜物清除, 雜物包括土塊、石塊、鐵絲、鐵罐和樹木等。
[0029]第四步:紫云英田間收割:
[0030]開始收割紫云英種子前,調整水稻聯合收割機的收割臺高度,調整收割臺至離地 面5cm左右,并且將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的前進速度調整至0.8?1.2m/s進行收割作 業。
[0031]收割后的紫云英種子,晾曬1-2天,除雜,入庫。
[0032]實施例1
[0033]1、選擇長沙縣高橋鎮一季稻田500畝左右,于前年秋季水稻收獲前15天將紫云英 種子撒播在水稻行間。
[0034]2、水稻收獲后,用開溝機在田塊四周開好圍溝,同時,每隔IOm左右開一條直溝, 使稻田形成“井”字形溝系。
[0035]3、在3月中旬,清理田間“井”字形溝系,保證排水溝的暢通,達到天晴田面不留 水,下雨田間不積水。
[0036]4、在4月底至5月初紫云英種子快成熟時,選擇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并對水稻 聯合收割機風機風量、雙層振動篩上篩的傾斜角度,撥禾輪高度和快慢等方面進行調整。
[0037]5、當大田紫云英的莢果中有75-90%變黑時,繞田間幾圈,清除田間較硬較大土 塊、石塊、鐵絲鐵罐、樹木等雜物。
[0038]6、選擇天晴天氣,進行紫云英種子收割,收割前調整水稻聯合收割機的收割臺高 度至離地面5cm左右,即可開始紫云英種子機械收割,其后的收割程序與水稻收割相似。[0039]實施例2
[0040]1、選擇洞庭湖區南縣三仙湖鎮一季稻田300畝左右,于前年秋季水稻收獲后2-3 天將紫云英種子撒播在田間。
[0041]2、紫云英播種完畢后半個月內選擇天晴天氣用開溝機在稻田開好橫溝、豎溝和邊 溝。
[0042]3、在4月中旬,清理田間橫溝、豎溝和邊溝,使橫溝、豎溝和邊溝均保持排水暢通, 達到天晴田面不留水,下雨田間不積水。
[0043]4、在5月中旬紫云英種子快成熟時,選擇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并對水稻聯合 收割機風機風量、雙層振動篩上篩的傾斜角度,撥禾輪高度和快慢等方面進行調整。
[0044]5、當大田紫云英的莢果中有75-90%變黑時,繞田間幾圈,清除田間較硬較大土 塊、石塊、鐵絲鐵罐、樹木等雜物。
[0045]6、選擇天晴天氣,進行紫云英種子收割,收割前調整水稻聯合收割機的收割臺高 度至離地面5cm左右,即可開始紫云英種子機械收割,其后的收割程序與水稻收割相似。
【權利要求】
1.一種收獲紫云英種子的裝置,包括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所述全喂入水稻聯合收 割機包括風機、雙層振動篩、撥禾輪、切割器和絞龍,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 機的風機風量為6?9m/s;雙層振動篩上篩的傾斜角度與水平面夾具為3°?5° ;所述撥 禾輪的撥禾齒與切割器距離不超過15cm ;撥禾輪的轉速為10?15r/min ;撥禾輪上單性撥 禾齒傾斜角度向后傾斜且與垂線夾角為5°?15° ;切割器與絞龍間距離不超過15cm;所 述切割器高度離地面5cm。
【文檔編號】A01D41/12GK203378261SQ201320463801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聶軍, 廖育林, 謝堅, 魯艷紅, 楊曾平, 周興 申請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