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包括至少一間儲藏室,在儲藏室的一側設有管理室,所有的儲藏室之間,以及儲藏室與管理室之間均相互連通;在儲藏室的頂部設有空氣加溫線;在儲藏室及管理室的頂部設有保溫回填層。本實用新型采用山洞保溫的原理,通過在墻體內的保溫材料,在儲藏室中設置人工控制溫度的空氣加溫線的結構,這既可以保持了恒定溫度,又控制了運行成本。地面采用原土夯實的方式制成透氣回填層,與混凝土相比,其成本低廉,而且透氣性好,在加上墻兩側的通風口,進一步加強了透氣性。通過這些技術手段,保證了甘薯儲藏對溫度和透氣的要求。
【專利說明】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電【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
【背景技術】
[0002]甘薯儲藏,一直是甘薯生產領域的一個技術瓶頸,貴州省大部分地區都采用在山坡挖土窖儲藏,這種方法不便于操作,不便于加溫,而且容易遭受鼠害和病害。也有人發明了甘薯儲藏大棚窖,但是,這種儲藏方法的頂棚是塑料薄膜,太薄且空間大,保溫性差,爛薯率高,在貴州冬季氣溫偏高的低海拔地區還勉強可以運用,在中海拔地區就不可以運用。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它不僅可以保溫,還可調節溫度和濕度,解決爛薯率高的問題,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包括至少一間儲藏室,在儲藏室的一側設有管理室,在管理室設有入口,所有的儲藏室之間,以及儲藏室與管理室之間均相互連通;在儲藏室的頂部設有空氣加溫線;在儲藏室及管理室的頂部設有保溫回填層。
[0005]在儲藏室的側壁上設有通風口。進一步加強了透氣性。
[0006]在儲藏室的側壁內設有保溫層。進一步加強了保溫性能。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山洞保溫的原理,通過在墻體內的保溫材料,在儲藏室中設置人工控制溫度的空氣加溫線的結構,這既可以保持了恒定溫度,又控制了運行成本。儲藏室的頂部采用原土夯實的方式制成保溫回填層,與混凝土相比,其成本低廉,而且透氣性好,在加上墻兩側的通風口,進一步加強了透氣性。通過這些技術手段,保證了甘薯儲藏對溫度和透氣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09]附圖2為附圖1的A-A剖視圖;
[0010]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三間儲藏室1,在儲藏室I的一側設有管理室2,在管理室2設有入口 7,所有的儲藏室I之間,以及儲藏室I與管理室2之間均相互連通;在儲藏室I的頂部設有空氣加溫線3 ;在儲藏室I及管理室2的頂部設有保溫回填層4 ;在儲藏室I的側壁上設有4個通風口 5,并在每個通風口 5上安裝換氣扇;在儲藏室I的側壁內設有保溫層6。[0012]本實施例中,儲藏室I的構造是:四周墻厚度為60cm,墻的內外側分別為24cm的磚墻,墻中心夾有12cm厚的膨脹珍珠巖、膨脹蛭石、農作物秸桿碎渣,墻內外側用水泥粉糊;儲藏室I室內空間高300cm ;屋頂為20cm砼屋面,做防水層,再覆蓋80cm厚的泥土。儲藏室I的室內屋頂安裝空氣加溫線3,并且使空氣加溫線3與溫度控制器連接;將儲藏室I頂部的土壤夯實即可以,便于保持地面的透氣性;通風口 5每間4個,分別在上下各I個,大小為60cmX60cm,并安裝換氣扇。
[0013]儲藏室I的數量和規格可根據實際儲藏需要進行調整。
[0014]管理室2是連接室外和儲藏室I的過渡房間,其建筑構造同普通磚混平房一樣。
【權利要求】
1.一種中海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包括至少一間儲藏室(I),其特征在于:在儲藏室(I)的另外一側設有管理室(2 ),在管理室(2 )設有入口( 7 ),所有的儲藏室(I)之間,以及儲藏室(I)與管理室(2)之間均相互連通;在儲藏室(I)的頂部設有空氣加溫線(3);在儲藏室(I)及管理室(2)的頂部設有保溫回填層(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其特征在于:在儲藏室(I)的側壁上設有通風口(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拔地區甘薯儲藏露地窖,其特征在于:在儲藏室(I)的側壁內設有保溫層(6)。
【文檔編號】A01F25/16GK203492437SQ201320610522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李云, 盧揚 申請人: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