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竿手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漁具用品【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魚竿手把,手把由三部分組成,前部、中部和尾部,前部和中部為一個整體,其中心沿軸線設置有圓柱形通孔,通孔后端設置有螺紋,手把的前部外表面為錐形,所述中部為外圓截面呈長圓形的柱體,在中部的外表面設置有凸條,凸條呈螺旋狀纏繞于手把中部外側,凸條的截面為外側為弧面內側為平面的弧形條,手把的尾部呈半圓球形,其通過前端的螺紋柱連接在手把中部的螺紋孔內,在尾部的外端設置有拉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提桿操作,便于握持的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魚竿手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漁具用品【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魚竿手把。
【背景技術】
[0002]釣魚是人們喜愛的休閑活動,隨著生活環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成為一種充滿趣味,充滿智慧,充滿活力,格調高雅,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目前的魚竿都是圓柱形的,包括手把部分也是圓柱形或梭形的,上魚后,提桿時不容易施力。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方便提桿操作,便于握持的魚竿手把。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魚竿手把,其特征是:手把由三部分組成:前部、中部和尾部,前部和中部為一個整體,其中心沿軸線設置有圓柱形通孔,通孔后端設置有螺紋,手把的前部外表面為錐形,所述中部為外圓截面呈長圓形的柱體,在中部的外表面設置有凸條,凸條呈螺旋狀纏繞于手把中部外側,凸條的截面為外側為弧面內側為平面的弧形條,手把的尾部呈半圓球形,其通過前端的螺紋柱連接在手把中部的螺紋孔內,在尾部的外端設置有拉環。
[0005]本實用新型將手把的中部設置成截面為長圓形的柱體,并在中部的外側凸條進行螺旋狀纏繞,長圓形的柱體符合人體工程學,方便手握持和發力,尤其便于提桿操作,在中部外側設置螺旋狀的凸條可以增加握持時的摩擦阻力,還能加固魚竿的強度,在遇到上大重量的魚時,便于遛魚,將尾部與前部和中部設置成可拆卸式連接,方便清潔前部和中部通孔內的灰塵或雜質,在尾部外端設置拉環可方便與失手繩進行連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手把中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魚竿手把,該手把由三部分組成,即前部1、中部2和尾部3,前部I和中部2為一個整體,其中心沿軸線設置有圓柱形通孔,通孔后端設置有螺紋,手把的前部I外表面為錐形,所述中部2為外圓截面呈長圓形的柱體,在中部2的外表面設置有凸條4,凸條4呈螺旋狀纏繞于手把中部2外側,凸條4的截面為外側為弧面內側為平面的弧形條,手把的尾部3呈半圓球形,其通過前端的螺紋柱連接在手把中部2的螺紋孔內,在尾部3的外端設置有拉環。
[0009]將本實用新型套在要使用的魚竿后部外側即可,使用靈活方便。由于本實用新型將手把的中部2設置成截面為長圓形的柱體,見圖2,并在中部2的外側凸條4進行螺旋狀纏繞,長圓形的柱體符合人體工程學,方便手握持和發力,在中部2外側設置螺旋狀的凸條4可以增加握持時的摩擦阻力,還能加固魚竿的強度,在遇到上大重量的魚時,便于遛魚,將尾部3與前部I和中部2設置成可拆卸式連接,方便清潔前部I和中部2通孔內的灰塵或雜質,在尾部3外端設置拉環可方便與失手繩進行連接。
[0010]通常本實用新型的材質為橡膠或發泡海棉制成,質量輕,手感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增加到現有的魚竿上即可使用。
[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提桿操作,便于握持的特點。
【權利要求】
1.一種魚竿手把,其特征是:手把由三部分組成:前部、中部和尾部,前部和中部為一個整體,其中心沿軸線設置有圓柱形通孔,通孔后端設置有螺紋,手把的前部外表面為錐形,所述中部為外圓截面呈長圓形的柱體,在中部的外表面設置有凸條,凸條呈螺旋狀纏繞于手把中部外側,凸條的截面為外側為弧面內側為平面的弧形條,手把的尾部呈半圓球形,其通過前端的螺紋柱連接在手把中部的螺紋孔內,在尾部的外端設置有拉環。
【文檔編號】A01K87/08GK203661843SQ201320803395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楊舒文 申請人:楊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