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42698閱讀:334來源:國知局
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育種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包括剪切器及撥禾輪部分、雙級脫粒機部分和動力驅動及傳送部分;一級脫粒為傳統的垂直轉子軸向的進料方式;次級脫粒為軸向進料方式,軸向進料能夠延長脫粒的時間長度,保證脫粒的完全性;次級脫粒機設有秸稈、麩糠及麥粒的分離部分;且通過在脫粒齒上設置一層橡膠板,進一步提高了脫粒效果,并保護了麥種的胚芽部分,提高麥種品質。
【專利說明】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收割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屬于小麥育種收獲機械的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目前的小麥實驗地收獲過程中,大多采用人工單行逐行收割的方式,收割完后再進行脫粒。如果使用現有的大型收獲機進行收割,容易造成所收獲的小麥品種的混種,引起雜交,影響純化品種的選育。此外,小麥收獲期較短,所以育種搶收過程,時間緊任務重。人工單行進行收割,而后再進行脫粒,使得育種搶收成為一項繁重的工作。在此過程,既要標記每個品種的標牌,同時又要使用網袋把每一個品種的麥穗麥桿集中裝到一起,這樣才能避免各小麥品種之間參雜。然后,再一個品種一個品種的進行脫粒,并且在脫粒的過程中,在更換品種時需要進行清膛,以確保麥種的純度。所以,整個育種收獲過程,勞動強度大,收獲工作的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確保育種純度的同時,能夠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收獲效率的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一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其包括機架、固裝在機架前端的往復式切割器和撥禾輪、固裝在機架后端的扶手及固裝在機架下端面的機輪、自前向后依次固裝在機架上端面中部的一級脫粒機和次級脫粒機,以及固定在機架上的位于一級脫粒機和次級脫粒機之間的柴油機;
[0006]在所述扶手上設置有油門控制閘和剎車閘;
[0007]所述一級脫粒機的殼體一內設置轉子一;
[0008]所述一級脫粒機的輸入口方向垂直于所述轉子一的軸向;
[0009]在所述轉子一的外壁上設置脫粒齒,相對應地,在所述殼體一的內腔壁上設置脫粒定齒;
[0010]所述一級脫粒機的輸出口與所述次級脫粒機的進料管連通;
[0011]所述次級脫粒機的殼體二的內腔為圓柱形型腔,且該圓柱形型腔的軸線方向為前后方向;
[0012]所述殼體二的前端面為開口結構,對應該開口在殼體二的前端面固裝一蓋板;
[0013]所述次級脫粒機的進料管的出口連接在所述蓋板的中心位置,并與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相通;
[0014]所述進料管的軸線與水平面呈向上傾斜的夾角;
[0015]在所述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內設置轉子二 ;
[0016]所述轉子二與轉軸配合,轉軸的軸向為前后方向;[0017]在所述轉子二上設置脫粒齒,相對應地,在所述殼體二的內腔壁上設置脫粒定齒;
[0018]在所述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的上端靠近殼體二的后端面位置,沿轉子二的旋轉拋切線方向設置一水平排料管;
[0019]所述排料管的出口連通物料分離管道的中部;
[0020]所述物料分離管道包括分離桶、錐形縮口結構的籽粒排出口和秸糠排出管道;
[0021]所述分離桶軸向垂直設置,所述排料管的出口連通分離桶的中部,所述籽粒排出口連通設置在所述分離桶的下端,所述秸糠排出管道連通所述分離桶的上端,且所述秸糠排出管道的軸線與所述分離桶的軸線垂直;
[0022]在所述籽粒排出口的出口處設置籽粒收集容器;
[0023]所述柴油機通過動力轉換裝置將動力輸送到所述往復式切割器、一級脫粒機及二級脫粒機的轉軸。
[0024]進一步,所述動力轉換裝置包括不同規格的三根皮帶、與所述皮帶相配合的皮帶輪、蝸輪、蝸桿及多個斜齒輪;
[0025]在轉軸位于所述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外的一端設置第四斜齒輪;
[0026]所述柴油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三個皮帶輪;
[0027]所述柴油機通過皮帶與所述一級脫粒機的輸入輪連接;
[0028]所述柴油機通過皮帶與切割器及撥禾輪輸入主動輪連接;
[0029]所述柴油機通過皮帶與次級脫粒機輸入輪連接,所述次級脫粒機輸入輪的安裝軸沿左右方向設置,在該軸的另一端安裝有一蝸輪;
[0030]所述蝸輪與軸向沿前后方向設置的一蝸桿嚙合,在蝸桿軸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一斜齒輪;
[0031]所述第一斜齒輪與安裝在沿上下方向設置的一傳動軸的下端的第二斜齒輪嚙合,在該傳動軸的上端安裝有第三斜齒輪;
[0032]所述第三斜齒輪與所述第四斜齒輪嚙合。
[0033]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在所述轉子二上的脫粒齒的外壁上和/或所述轉子一上的脫粒齒的外壁上設置有一層橡膠板。
[003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實現了小麥育種的機械化聯合作業,提高了收獲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通過雙級脫粒裝置,實現快速而完全的脫粒目的的同時還確保了收獲的小麥種的品質,增加出芽率和種植后的成活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2為次級脫粒機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37]圖中:1機架,11往復式切割器,12撥禾輪,13扶手,131油門控制閘,132剎車閘,14柴油機,15機輪,2 一級脫粒機,21殼體一,22轉子一,3次級脫粒機,31殼體二,32轉子二,33進料管,34蓋板,35物料分離管道,351分離桶,352籽粒排出口,353秸糠排出管道,36轉軸,37第四斜齒輪,38排料管,4切割器及撥禾輪輸入主動輪,5次級脫粒機輸入輪,6蝸輪,7蝸桿,8第一斜齒輪,9第二斜齒輪,10第三斜齒輪。【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對其作進一步說明。
[0039]如圖1和體2所示,一種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其包括機架1、固裝在機架I前端的往復式切割器11和撥禾輪12、固裝在機架I后端的扶手13、固裝在機架I下端面的機輪15、自前向后依次固裝在機架I上端面中部的一級脫粒機2和次級脫粒機3,以及固定在機架I上的位于一級脫粒機2和次級脫粒機3之間的柴油機14。
[0040]在所述扶手13上設置有油門控制閘131和剎車閘132。
[0041]所述往復式切割器11及撥禾輪12的結構及安裝形式都采用現有技術,此處不再贅述。使用時,將所述往復式切割器11和撥禾輪12的高度進行調節,確保切割下來的麥穗(含秸桿)的總體長度為二十公分左右。所述撥禾輪12的后部設置將切割下的麥穗輸送到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輸入口的輸送絞龍。
[0042]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殼體一 21內設置轉子一 22,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輸入口方向垂直于所述轉子一 22的軸向(即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進口、出口方向沿前后方向,而轉子一 22的軸向沿左右方向)。在所述轉子一 22的外壁上設置脫粒齒,相對應地,在所述殼體
一21的內腔壁上設置脫粒定齒。
[0043]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轉子一 22及殼體一 21的具體形式可以參照現有技術,設置該級脫粒機的目的是,將切割下來的秸桿和麥穗揉搓打碎,因此秸桿和麥穗在此處的停留時間不用太長。經過初步揉搓的秸桿和麥穗在所述轉子一 22的旋轉拋力作用下,被甩入次級脫粒機3的進料管33輸入口,從而進入次級脫粒機3進行充分的脫粒。
[0044]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輸出口與所述次級脫粒機3的進料管33連通。所述次級脫粒機3的殼體二 31的內腔為圓柱形型腔,該圓柱形型腔的軸線方向為前后方向。所述殼體
二31的前端面為開口結構,在殼體二 31的前端面固裝一蓋板34。所述次級脫粒機3的進料管33的出口連接在所述蓋板34的中心位置,并與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相通。所述進料管33的軸線與水平面呈向上傾斜的夾角。在所述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內設置轉子二32,轉子二 32與轉軸36配合,轉軸36的軸向為前后方向。在轉軸36位于所述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外的一端設置第四斜齒輪37。
[0045]在所述轉子二 32上設置脫粒齒,相對應地,在所述殼體二 31的內腔壁上設置脫粒定齒。進一步,在所述轉子二 32上的脫粒齒的外壁上設置一層橡膠板,來增大麥穗與脫粒齒之間的摩擦,提高脫粒效果,并且減少脫粒過程中脫粒齒對麥粒的胚芽部分的損壞,提高麥種的出芽率和成活率,保證麥苗的茁壯。
[0046]當然,在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脫粒齒的外壁上也可以設置一層橡膠板。
[0047]在所述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的上端靠近殼體二 31的后端面位置,沿轉子二 32的旋轉拋切線方向設置一水平排料管38,即排料管38的中心線與所述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的上端曲面的切線平行。所述排料管38的出口連通物料分離管道35的中部。
[0048]所述物料分離管道35包括分離桶351、錐形縮口結構的籽粒排出口 352和秸糠排出管道353。所述分離桶351軸向垂直設置,所述排料管38的出口連通分離桶351的中部,所述籽粒排出口 352連通設置在所述分離桶351的下端,所述秸糠排出管道353連通所述分離桶351的上端,且所述秸糠排出管道353的軸線與所述分離桶351的軸線垂直。在所述籽粒排出口 352的出口處設置籽粒收集容器。
[0049]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的軸向要確保有一定的長度,即確保轉子二 32上的脫粒齒沿前后方向的延伸分布范圍,從而使進入的經過初級脫粒處理的物料(麥穗及秸桿的粉碎混合物),能夠有一個較長的脫粒距離,延長在次級脫粒機3內的脫粒時間,保證脫粒的充分性。
[0050]所述柴油機14的輸出軸上設置有三個皮帶輪。所述柴油機14通過皮帶與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輸入輪連接。所述柴油機14通過皮帶與切割器及撥禾輪輸入主動輪4連接,通過所述切割器及撥禾輪輸入主動輪4分別給切割器和撥禾輪12輸送動力。所述柴油機14通過皮帶與次級脫粒機輸入輪5連接,所述次級脫粒機輸入輪5的安裝軸沿左右方向設置,在該軸的另一端安裝有一蝸輪6。所述蝸輪6與軸向沿前后方向設置的一蝸桿7嚙合,在蝸桿軸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一斜齒輪8。所述第一斜齒輪8與安裝在沿上下方向設置的一傳動軸的下端的第二斜齒輪9嚙合,在該傳動軸的上端安裝有第三斜齒輪10,所述第三斜齒輪10與所述第四斜齒輪37嚙合,最終由所述第四斜齒輪37將動力傳送到所述轉軸36,由轉軸36帶動所述轉子二 32轉動。
[0051]使用過程中,啟動所述柴油機14,動力通過皮帶和/或蝸輪6、蝸桿7及嚙合齒輪將動力輸送到前端的往復式切割器11、撥禾輪12,以及設置在機架I中部的一級脫粒機2的輸入皮帶輪和次級脫粒機3的轉軸36,甚至所述機輪15的驅動軸,所述機輪15的驅動也可以采用單獨的動力源。對于機輪15的驅動,上述未作出詳細說明,因為在現有技術中對機輪15的驅動形式有多種,此處可以選擇性地使用,不再贅述。
[0052]調整所述往復式切割器11的切割高度,使切割下來的麥穗整體長度保持在二十厘米作用。經過所述撥禾輪12將切割下來的麥穗送至輸送絞龍,由輸送絞龍輸送入所述一級脫粒機2的輸入口內。麥穗在所述一級脫粒機2內經過初步的揉碎作用,使麥穗與秸桿均處于初步粉碎狀態,呈現出小段結構。在所述轉子一 22的強大旋轉甩力作用下,經過初步粉碎的籽粒、秸糠混合物(下面稱混合物)被甩入所述次級脫粒機3的進料管33。因為所述進料管33是與水平面呈向上傾斜的角度設置的,所以混合物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滑入所述次級脫粒機3的腔體內。進入的混合物沿所述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的軸向,再次被進一步打碎,從而使秸桿、麩糠及麥粒完全分離。因為混合物在殼體二 31的腔體內的軸向行程為一段較長的距離,所以延長了二次脫粒的時間,保證了脫粒的完全性。
[0053]在所述殼體二 31的圓柱形型腔的軸向末端,經過完全脫粒的混合物(此時秸桿被粉碎,麩糠與麥粒分離),在所述轉子二 32的旋轉甩力作用下,由設置在所述圓柱形型腔上端的拋切線方向的水平排料管38被甩出,進入所述物料分離管道35的分離桶351中。被粉碎的秸桿、麩糠及麥粒進入所述分離桶351中后,在重力作用下,麥粒向下墜落并由設置在所述分離桶351下端的錐形縮孔的籽粒排出口 352排入到籽粒收集容器內。被粉碎的秸桿、麩糠在所述轉子二 32的高速旋轉風的吹力作用下,沿分離桶351的桶腔向上運動,最終通過所述秸糠排出管道353被吹出。
[0054]經過實踐使用,本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通過對收割的麥穗進行雙級脫粒,達到了快速而高精度的脫粒效果。此外,通過在次級脫粒機3的脫粒齒上設置橡膠板,不僅增加了脫粒的徹底性而且避免了脫離過程中對麥粒的胚芽部分的損傷,保證小麥種的品質,增加了出芽率和成活率。[0055]上述所提及的前、后,上、下及左、右均是指相對位置,其不能夠當作絕對性限定,而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限制。
[0056]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包括機架、固裝在機架前端的往復式切割器和撥禾輪、固裝在機架后端的扶手及固裝在機架下端面的機輪,其特征是: 還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固裝在機架上端面中部的一級脫粒機和次級脫粒機,以及固定在機架上的位于一級脫粒機和次級脫粒機之間的柴油機; 在所述扶手上設置有油門控制閘和剎車閘; 所述一級脫粒機的殼體一內設置轉子一; 所述一級脫粒機的輸入口方向垂直于所述轉子一的軸向; 在所述轉子一的外壁上設置脫粒齒,相對應地,在所述殼體一的內腔壁上設置脫粒定齒; 所述一級脫粒機的輸出口與所述次級脫粒機的進料管連通; 所述次級脫粒機的殼體二的內腔為圓柱形型腔,且該圓柱形型腔的軸線方向為前后方向; 所述殼體二的前端面為開口結構,對應該開口在殼體二的前端面固裝一蓋板; 所述次級脫粒機的進料管的出口連接在所述蓋板的中心位置,并與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相通; 所述進料管的軸線與水平面呈向上傾斜的夾角; 在所述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內設置轉子二; 所述轉子二與轉軸配合,轉軸的軸向為前后方向; 在所述轉子二上設置脫粒齒,相對應地,在所述殼體二的內腔壁上設置脫粒定齒; 在所述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的上端靠近殼體二的后端面位置,沿轉子二的旋轉拋切線方向設置一水平排料管; 所述排料管的出口連通物料分離管道的中部; 所述物料分離管道包括分離桶、錐形縮口結構的籽粒排出口和秸糠排出管道; 所述分離桶軸向垂直設置,所述排料管的出口連通分離桶的中部,所述籽粒排出口連通設置在所述分離桶的下端,所述秸糠排出管道連通所述分離桶的上端,且所述秸糠排出管道的軸線與所述分離桶的軸線垂直; 在所述籽粒排出口的出口處設置籽粒收集容器; 所述柴油機通過動力轉換裝置將動力輸送到所述往復式切割器、一級脫粒機及二級脫粒機的轉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 所述動力轉換裝置包括不同規格的三根皮帶、與所述皮帶相配合的皮帶輪、蝸輪、蝸桿及多個斜齒輪; 在轉軸位于所述殼體二的圓柱形型腔外的一端設置第四斜齒輪; 所述柴油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三個皮帶輪; 所述柴油機通過皮帶與所述一級脫粒機的輸入輪連接; 所述柴油機通過皮帶與切割器及撥禾輪輸入主動輪連接; 所述柴油機通過皮帶與次級脫粒機輸入輪連接,所述次級脫粒機輸入輪的安裝軸沿左右方向設置,在該軸的另一端安裝有一蝸輪; 所述蝸輪與軸向沿前后方向設置的一蝸桿嚙合,在蝸桿軸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一斜齒輪; 所述第一斜齒輪與安裝在沿上下方向設置的一傳動軸的下端的第二斜齒輪嚙合,在該傳動軸的上端安裝有第三斜齒輪; 所述第三斜齒輪與所述第四斜齒輪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扶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在所述轉子二上的脫粒齒的外壁上和/或 所述轉子一上的脫粒齒的外壁上設置有一層橡膠板。
【文檔編號】A01D41/00GK203590721SQ201320828810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張鳳云, 孫明柱, 李新華, 李鵬, 高國強, 汝醫 申請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應用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沂南县| 铁岭市| 庆云县| 尚志市| 南投市| 乐陵市| 桃江县| 金溪县| 渝中区| 建阳市| 高陵县| 凤城市| 陆丰市| 林口县| 宣恩县| 锡林浩特市| 读书| 巧家县| 灯塔市| 抚松县| 台湾省| 鸡东县| 繁昌县| 海阳市| 卫辉市| 垫江县| 思茅市| 德钦县| 肥乡县| 侯马市| 曲沃县| 建水县| 迭部县| 敦煌市| 峨山| 尚志市| 称多县| 吴忠市| 江永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