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路小麥播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多路小麥播種機,包括車體;還包括設置在車體后端兩側的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底部橫向固定有調節錕;所述調節錕上設置有限位孔;所述調節錕上設置有多個多個播種裝置;所述播種裝置前端設置有多個出料口;所述播種裝置中端設置有播種犁;所述播種裝置上端設置有輸送管;所述輸送管上端設置有儲料斗;所述儲料斗和輸送管之間還設置有調料網。本實用新型的多路小麥播種機通過播種犁進行開槽,同時播種犁和地面碰撞,將會使儲料斗內的小麥通過輸送管送到播種裝置內,由于出料口設置在播種犁后方,可以待開出小槽以后,才將種子投入到泥土中;保證了種子的發芽率和后期的抽穗率;且其行距也能自由調節。
【專利說明】 一種多路小麥播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路小麥播種機,屬于農業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小麥播種機是通過播種機械系統將小麥種子種植在土地中的一種機械設備;目前小麥播種機主要是有拖拉機配套帶動實行播種,并有施肥機械,由12?18馬力的拖拉機配套的種植機械;小麥播種機根據客戶需求,主要有12行、14行、16行、18行、24行和36行機械小麥播種機適用于平原和槽陵地區小麥的施肥和播種;具有通用性能良好,適應范圍廣,播種均勻等特點;但現有的播種機其播種過程中投料需要通過動力控制,才能保持其正常出料;同時播種過程中一般不具有開槽功能,不利于小麥后期的抽穗。
【發明內容】
[0003](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開槽均勻和播種均勻的小麥播種機。
[0005]( 二)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的多路小麥播種機,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中部設置有凹陷;所述凹陷內設置有座椅;所述車體前端設置有方向盤;其底部為三輪結構;還包括設置在車體后端兩側的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底部橫向固定有調節錕;所述調節錕上設置有限位孔;所述調節錕上設置有多個多個播種裝置;所述播種裝置前端設置有多個出料口 ;所述播種裝置中端設置有播種犁;所述播種裝置上端設置有輸送管;所述輸送管上端設置有儲料斗;所述儲料斗和輸送管之間還設置有調料網。
[0007]進一步地,所述的調料網孔徑略大于小麥顆粒的長度,且呈橢圓狀。
[0008]進一步地,所述的播種裝置為L型結構。
[0009]進一步地,所述的限位孔內配合使用有限位螺絲。
[0010](三)有益效果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多路小麥播種機通過播種犁進行開槽,同時播種犁和地面碰撞,將會使儲料斗內的小麥通過輸送管送到播種裝置內,由于出料口設置在播種犁后方,可以待開出小槽以后,才將種子投入到泥土中;保證了種子的發芽率和后期的抽穗率;且其行距也能自由調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1:[0014]如圖1所示的多路小麥播種機,包括車體I ;所述車體I中部設置有凹陷;所述凹陷內設置有座椅2 ;所述車體I前端設置有方向盤3 ;其底部為三輪4結構;還包括設置在車體I后端兩側的伸縮桿5 ;所述伸縮桿5底部橫向固定有調節錕6 ;所述調節錕6上設置有限位孔7 ;所述調節錕6上設置有多個多個播種裝置8 ;所述播種裝置8前端設置有多個出料口 10 ;所述播種裝置8中端設置有播種犁9 ;所述播種裝置8上端設置有輸送管11 ;所述輸送管11上端設置有儲料斗12 ;所述儲料斗12和輸送管11之間還設置有調料網13。
[0015]所述的調料網孔13徑略大于小麥顆粒的長度,且呈橢圓狀。
[0016]所述的播種裝置8為L型結構。
[0017]所述的限位孔內配合使用有限位螺絲(未圖示)。
[0018]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多路小麥播種機,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中部設置有凹陷;所述凹陷內設置有座椅;所述車體前端設置有方向盤;其底部為三輪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車體后端兩側的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底部橫向固定有調節錕;所述調節錕上設置有限位孔;所述調節錕上設置有多個多個播種裝置;所述播種裝置前端設置有多個出料口 ;所述播種裝置中端設置有播種犁;所述播種裝置上端設置有輸送管;所述輸送管上端設置有儲料斗;所述儲料斗和輸送管之間還設置有調料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小麥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料網孔徑略大于小麥顆粒的長度,且呈橢圓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小麥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種裝置為L型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小麥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孔內配合使用有限位螺絲。
【文檔編號】A01C7/00GK203608539SQ201320835349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劉義國 申請人:青島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