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刀具、撕碎機及機械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山了一種刀具,包括刀座,以及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刀座上的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交叉設置,所述第一刀體用于鉤住物料,所述第二刀體用于切割物料,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的數量均為多把。此結構的刀具,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均可拆卸地設置于刀座上,當其中一塊或某幾塊刀體損壞時,可單獨進行更換和維護,因此,維修較為方便、維護成本及使用成本較低。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山一種包括上述刀具的撕碎機。最后,本實用新型還提山一種包括上述刀具的機械設備。
【專利說明】一種刀具、撕碎機及機械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撕碎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刀具、撕碎機及機械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刀具已成為機械制造中最常用的切削加工工具,又稱切削工具,大部分刀具為機用,即用于各種機械上,主要用于切削各種金屬材料。
[0003]刀具一般包括刀座和設置于刀座上的刀體,相對而言,刀體是一種材料成本高、維修成本也較高的易損件,刀體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容易因磨損、崩刃、沖擊而破壞,刀體的性能,已成為影響相關機械性能的關鍵因素。由此,制造刀體的材料通常須具有很高的高溫硬度和耐磨性,必要的抗彎強度、化學韌性及化學惰性,良好的工藝性(包括切削加工、鍛造和熱處理等),并不易變形,因此,制造成本相對較高。另外,目前刀具上的刀體主要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刀座上,導致刀體的維修較為不便,維護和維修成本均較高。使用過程中,大部分刀具的刀體一旦磨損或崩刃,則會被丟棄,導致使用成本較高。
[0004]綜上所述,如何提山一種維修方便、維護及使用成本低的刀具,以及含有該刀具的撕碎機及機械設備,成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基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如何提供一種維修方便、維護及使用成本低的刀具。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之二是如何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刀具的撕碎機。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之三是如何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刀具的機械設備。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刀具,包括刀座,以及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刀座上的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交叉設置,所述第一刀體用于鉤住物料,所述第二刀體用于切割物料,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的數量均為多把。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刀具在一方面的改進,所述第一刀體為爪形刀體,所述第二刀體為弧形刀體。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刀具在一方面的改進,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的數量均為3把。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刀具在一方面的改進,所述刀座、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上設有連接孔,所述刀座與第一刀體、所述刀座和第二刀體均通過設設于連接孔內的連接件固定連接。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刀具在一方面的改進,所述連接孔和連接件的數量均為多個,所述連接孔為螺孔,所述連接件為螺釘。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刀具在一方面的改進,每個第一刀體或第二刀體上的螺釘數量為兩顆,所述螺釘上還設有墊圈。[0014]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刀具在一方面的改進,所述刀座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一刀體和所述第二刀體臺階,所述刀座內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形狀為圓形或多邊形。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刀具在一方面的改進,所述刀座的一側或兩側設有用于防止刀座軸向移動的隔套。
[0016]上述結構的刀具,包括刀座,以及可拆卸地設置于刀座上的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交叉設置,第一刀體用于鉤住物料,第二刀體用于切割物料,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的數量均為多把。此結構的刀具,第一刀體和第二刀體均可拆卸地設置于刀座上,當其中一塊或某幾塊刀體損壞時,可單獨進行更換和維護,因此,維修較為方便、維護成本及使用成本較低。
[0017]為解決上述問題之二,本實用新型提山一種撕碎機,包括刀具,所述刀具為如上所述的刀具。
[0018]為解決上述問題之三,本實用新型提山種機械設備,包括刀具,所述刀具為如上所述的刀具。
[0019]包括上述刀具的撕碎機及機械設備,相應地,具有維護及使用成本低等方面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0023]圖1至圖2中附圖標記的對應關系為:
[0024]1刀座2第一刀體3第二刀體
[0025]4第一螺釘5墊圈 6第二螺釘
[0026]7第三螺釘8隔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27]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8]如圖1及圖2所示的刀具,包括刀座1,以及設置于刀座I上的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交叉設置,使用過程中,第一刀體2用于鉤住物料,第二刀體3用于切割物料,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可拆卸地設置于刀座I上,且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的數量均為多把。
[0029]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刀體2為爪形刀體,第二刀體3為弧形刀體,第一刀體2上設有鋒利的凸起部,如圖2所示,刀具逆時針旋轉過程中,此凸起部可鉤住物料,并由弧形刀體對物料進行切割。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的數量均優選為3把,安裝過程中,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交叉安裝,均勻設置于刀座I上,且第一刀體2的凸起部的朝向一致。
[0030]為方便安裝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第一刀體2、第二刀體3及刀座I上均設有連接孔,第一刀體2及刀座1、第二刀體3及刀座I通過設置于連接孔內的連接件進行固定連接。此外,刀座I上還設有用于安裝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的臺階,用于防止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移動,臺階的形狀可以多種多樣,在此不作具體限定。為方便拆卸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連接孔為螺孔,連接件為螺釘,具體地,連接孔和連接件的數量均為多個,每個刀體上的螺釘數量至少為一顆,優選為兩顆,分別設置于刀體的兩端。需要說明的足,螺釘的型號一至少包括三種,包括較長度較長的第一螺釘4、稍短的第二螺釘6以及最短的第三螺釘7,第一螺釘4和第三螺釘7用于固定第一刀體2,第一螺釘4和第二螺釘6用于固定第二刀體3。螺釘的具體長短在此不作具體限定,能起到固定作用即可。
[0031]此外,需要說明的是,第一螺釘4、第二螺釘6和第三螺釘7上還設有墊圈5,每個螺釘上的墊圈5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墊圈5具體可以為彈性防松墊圈。
[0032]為方便刀座I與撕碎機等機械設備連接,刀座I內還設有安裝孔,安裝的形狀可以為圓形,也可以為多邊形,在此不作具體限定。為防止刀座I安裝后軸向滑動,刀座I的一側或兩側可設置隔套8,優選刀座I的兩側均設有隔套8。
[0033]上述結構的刀具,具有如下優點:
[0034]首先,維修較為方便、維護成本及使用成本較低。上述結構的刀具,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均可拆卸地設置于刀座I上,當其中一塊或某幾塊刀體損壞時,可單獨進行更換和維護,因此,維修較為方便、維護成本及使用成本較低。
[0035]其次,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上述結構的刀具,結構簡單、緊湊、設計合理,成本相對低廉,加之其維護和維修方便,因此,市場前景會比較廣闊。
[0036]另一方面,本實用還提出一種撕碎機,撕碎機包括刀具,所述刀具為如上所述的刀具。
[0037]最后,本實用新型還提山一種機械設備,機械設備包括刀具,所述刀具為如上所述的刀具。
[0038]包括上述刀具的撕碎機及機械設備,相應地,具有維護及使用成本低等方面的優點。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包括刀座(I),以及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刀座(I)上的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所述第一刀體(2)和所述第二刀體(3)交叉設置,所述第一刀體(2)用于鉤住物料,所述第二刀體(3)用于切割物料,所述第一刀體(2)和所述第二刀體(3)的數量均為多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體(2)為爪形刀體,所述第二刀體(3)為弧形刀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體(2)和所述第二刀體(3)的數量均為3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I)、第一刀體(2)和第二刀體(3)上設有連接孔,所述刀座⑴與第一刀體(2)、所述刀座⑴和第二刀體(3)均通過設于連接孔內的連接件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和連接件的數量均為多個,所述連接孔為螺孔,所述連接件為螺釘。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一刀體(2)或第二刀體(3)上的螺釘數量為兩顆,所述螺釘上還設有墊圈(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I)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一刀體(2)和所述第二刀體(3)臺階,所述刀座(I)內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形狀為圓形或多邊形。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I)的一側或兩側設有用于防止刀座(I)軸向移動的隔套(8)。
9.一種撕碎機,包括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為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刀具。
10.一種機械設備,包括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為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刀具。
【文檔編號】B02C18/18GK203695159SQ201320844547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明果英, 李小明, 劉洪建 申請人: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