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養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食用菌培養【技術領域】。所述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30-60份、牛糞10-30份、玉米秸桿10-20份、石膏1-2份、復合肥1-2份、過磷酸鈣1-4份以及膨潤土1-5份。所述制備方法先按配方量稱取杏鮑菇菌渣、牛糞、玉米秸桿、石膏、復合肥、過磷酸鈣以及膨潤土后,經過室外建堆、翻堆、菇房消毒、培養料進室、二次發酵步驟制成培養料。利用所述培養料培養的食用菌出菇密度高,產量增加。
【專利說明】食用菌培養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食用菌培養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栽培過食用菌的菌渣現在已廣泛用于栽培另一種食用菌,一是因為不同食用菌利用培養料的養分不同,二是培養料經過菌類降解,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增加了。食用菌栽培工藝流程一般為:培養料的選擇與準備一培養料室外發酵一菇房消毒一室內二次發酵一菌種播種一發菌期管理一覆土一調水出菇一出菇期管理一采收。在培養過程中,培養料需要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尤其在培養料室外堆制發酵翻堆過程中,通常需要根據培養料的干濕程度注意澆水或澆清人糞尿、沼液等,使培養料偏濕保證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5-67%,防止二次發酵過程中因水分散失致使培養料偏干,以保證培養料發酵腐熟均勻、充分。由于在這一過程中,保證水量的操作是人工進行的,容易出現培養料含水量不穩定的情況,比如忘記添加時培養料會偏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食用菌的生長。
【發明內容】
[0003]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食用菌培養料及其制備方法,解決了培養過程中培養料含水量不穩定的技術問題,實現了增加發菌速度和食用菌產量的目的。
[0004]技術方案: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上述目的。
[0005]本發明提供一種食用菌培養料,所述食用菌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30-60份、牛糞10-30份、玉米秸桿10-20份、石膏1_2份、復合肥1_2份、過磷酸鈣1_4份以及膨潤土 1-5份。
[0006]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改進,所述食用菌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30份、牛糞10份、玉米秸桿10份、石膏1份、復合肥1份、過磷酸鈣1份以及膨潤土 1份。
[0007]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改進,所述食用菌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45份、牛糞20份、玉米秸桿15份、石膏1份、復合肥2份、過磷酸鈣2份以及膨潤土 3份。
[0008]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改進,所述食用菌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60份、牛糞30份、玉米秸桿20份、石膏2份、復合肥2份、過磷酸鈣4份以及膨潤土 5份。
[0009]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食用菌培養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O室外建堆:建堆前將牛糞預濕,含水量達40%,與杏鮑菇菌渣、玉米秸桿混合均勻后建堆,堆型為圓錐形或者長堆型;
2)翻堆:建堆后翻堆3-4次,在翻堆過程中,其余輔料分次添加,各輔料的添加量按添加次數平均分配,復合肥在第1次翻堆時加入,過磷酸鈣、石膏在第1、2次翻堆時加入,膨潤土在第2、3次翻堆時加入,翻堆最后I次調節pH值在7.5-8,翻堆后打孔通氣,當堆溫由70-750C開始下降時,及時翻堆,室外經3-4次翻堆,待堆溫升至70-75°C即可進行二次發酵,其中在整個翻堆過程中注意澆水,掌握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5-67% ;
3)菇房消毒:培養料進菇房前30小時對菇房進行消毒,按照每100m2栽培面積用100ml敵敵畏和500 g甲醛水溶液加水5 kg,加熱熏蒸進行消毒,或用甲醛2kg、高錳酸鉀0.5kg熏蒸消毒,密封24小時后打開門窗通風3-5小時;
4)培養料進室:把堆制好的培養料趁熱集中時間運進菇房并均勻放到菇床;
5)二次發酵,封閉菇房門窗和通氣孔,利用其自身發酵和微生物活動產生的生物熱使料溫和菇房溫度自然升至62-65°C,維持8-10小時,打開上下部分通氣孔,降溫至50-55°C,維持3-4天,使料溫逐漸降至45-50°C,保持12小時,當料溫降至45°C以下時,打開門窗使料溫迅速下降,完成室內二次發酵,制成培養料。
[0010]有益效果:
膨潤土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和水,還含有鐵、鎂、鈣、鈉、鉀等元素,吸附8-15倍于自身體積的水量,對各種氣體、液體、有機物質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可達5倍于自身的干重。由于膨潤土存在這一特性,在室外建堆發酵過程中,保證了培養料堆的含水量穩定,提高了培養料的質量,為獲得食用菌的高產量打下基礎。實驗證明通過利用所述培養料,食用菌菌絲萌發時間提前、發菌速度快、菌絲生長健壯、出菇密度高,具有明顯的高產和增產優勢。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的實施例可使本 專業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0012]實施例1
本實施例選用福建省雙孢菇菌種研究所選育的雙孢菇雜交品種As2796,選用杏鮑菇菌渣,牛糞和玉米秸桿為主料,以及石膏、復合肥、過磷酸鈣和膨潤土為輔料,制備培養料,栽培雙孢菇。培養料配方如下表1所示。以無膨潤土 (配方4)作為對照。
[0013]表1不同培養料配方組成.?分f.干璽: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培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30-60份、牛糞10-30份、玉米秸桿10-20份、石膏1-2份、復合肥1-2份、過磷酸鈣1_4份以及膨潤土1-5 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30份、牛糞10份、玉米秸桿10份、石膏1份、復合肥1份、過磷酸鈣1份以及膨潤土 I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45份、牛糞20份、玉米秸桿15份、石膏1份、復合肥2份、過磷酸鈣2份以及膨潤土 3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料按干重計包含杏鮑菇菌渣60份、牛糞30份、玉米秸桿20份、石膏2份、復合肥2份、過磷酸鈣4份以及膨潤土 5份。
5.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養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O室外建堆:建堆前將牛糞預濕,含水量達40%,與杏鮑菇菌渣、玉米秸桿混合均勻后建堆,堆型為圓錐形或者長堆型; 2)翻堆:建堆后翻堆3-4次,在翻堆過程中,其余輔料分次添加,各輔料的添加量按添加次數平均分配,復合肥在第1次翻堆時加入,過磷酸鈣、石膏在第1、2次翻堆時加入,膨潤土在第2、3次翻堆時加入,翻堆最后I次調節pH值在7.5-8,翻堆后打孔通氣,當堆溫由70-75°C開始下降時,及時翻堆,室外經3-4次翻堆,待堆溫升至70-75°C即可進行二次發酵,其中在整個翻堆過程中注意澆水,掌握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5-67% ;` 3)菇房消毒:培養料進菇房前30小時對菇房進行消毒,按照每100m2栽培面積用100ml敵敵畏和500 g甲醛水溶液加水5 kg,加熱熏蒸進行消毒,或用甲醛2kg、高錳酸鉀0.5kg熏蒸消毒,密封24小時后打開門窗通風3-5小時; 4)培養料進室:把堆制好的培養料趁熱集中時間運進菇房并均勻放到菇床; 5)二次發酵,封閉菇房門窗和通氣孔,利用其自身發酵和微生物活動產生的生物熱使料溫和菇房溫度自然升至62-65°C,維持8-10小時,打開上下部分通氣孔,降溫至50-55°C,維持3-4天,使料溫逐漸降至45-50°C,保持12小時,當料溫降至45°C以下時,打開門窗使料溫迅速下降,完成室內二次發酵,制成培養料。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864514SQ201410065688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6日
【發明者】葛靜波, 陳春化, 王浩東, 沈業庭, 季林章, 孫曉亮 申請人:泗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