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首先將食用菌渣進行室外發酵,發酵堆高50-80cm,食用菌渣發酵料質量含水量65-70%,上用塑料薄膜覆蓋,堆內溫度達到55-65℃維持6-8小時,進行翻堆后再次發酵,食用菌渣經過兩次發酵后晾曬至含水量為18-22%,移入室內進行菌肥生產;選用每克含30億的哈茨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桿菌接種于發酵后的食用菌渣內,哈茨木霉、地衣芽孢桿菌、發酵的食用菌渣按質量比為1∶2∶300,接種后堆積5-7天,在堆積過程中堆內溫度不得高于30℃,堆內出現絲狀菌絲體時,在陰涼處風干至含水量15%包裝后放在室內保存得到產品。本發明充分利用了廢棄的食用菌渣,規避了食用菌渣對環境的污染,施肥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群體結構,增強了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以及活性,達到了土傳性病害生物預防的目的。
【專利說明】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利用食用菌生產的下腳料生產生物菌肥,在資源綜合利用的前提下,培肥地力,優化土壤結構,實現農業的良性循環生產。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食用菌大國,具官方統計2009年年產量為2020.6萬噸,菌渣4570萬噸以
上。食用菌渣富含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微量元素等,是生產生物菌肥的原料之一。近幾年隨著食用菌生產的發展,食用菌渣每年生產量逐年遞增,充分利用食用菌渣不僅關系到環境保護,而且能防止資源浪費。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本發明充分現有的食用菌渣,采取生物發酵的形式生產生物菌肥,實現資源再利用以及培肥地力的目的。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實現的:食用菌渣富含農作物所需要的多種營養元素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有機質,為了防止食用菌渣本身攜帶有害菌,在生產生物菌肥前,首先將食用菌渣進行室外發酵,發酵堆高50-80cm,長寬不限;食用菌渣發酵料質量含水量65-70%,上用塑料薄膜覆蓋,堆內溫度達到55-65°C維持6-8小時,進行翻堆后按以上條件再次發酵,食用菌渣經過兩次發酵后晾曬至含水量為18-22%,移入室內進行菌肥生產;選用每克含30億的哈茨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桿菌接種于發酵后的食用菌渣內,哈茨木霉、地衣芽孢桿菌、發酵的食用菌渣按質量比為1:2:300,接種后堆積5-7天,在堆積過程中堆內溫度不得高于30°C,堆內出現絲狀菌絲體時,在陰涼處風干至含水量15%以下促使接種的生物菌處于休眠或者半休眠狀態,包裝后放在室內保存得到產品。
[0005]發酵后的食用菌渣接種哈茨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桿菌后,在堆積過程中堆內溫度值優選 20-30°C。
[0006]接種后堆積過程中,堆內出現絲狀菌絲體時在陰涼處風干至含水量10-15%。
[0007]食用菌渣可用粉碎的植物秸桿代替,發酵后作為接種基質。用于接種的土壤有益菌除了本發明采取用的兩種有益菌外,也可用放線菌、枯草芽孢桿菌代替。
[0008]本發明充分利用了廢棄的食用菌渣,規避了食用菌渣對環境的污染,采取發酵后與土壤有益菌接種的方法生產生物菌肥,施肥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特別是哈茨木霉菌與地衣芽孢桿菌的使用,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群體結構,增強了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以及活性,達到了土傳性病害生物預防的目的。
[0009]食用菌渣制備生物有機肥在夏播花生上的應用效果:
I試驗目的
近幾年化肥在花生田的大量使用,出現了土壤板結,花生各種病害特別是土傳性病害頻繁發生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春播花生的安全生產,本試驗為了探索食用菌渣肥在花生上的應用效果,力求在提高花生綜合抗性的前提下,實現花生產量的提高。
[0010]2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安排在山東省鄒城市香城鎮楊桃村,土地平整,土壤類型為沙壤土,灌溉較為便利,常年以種植花生、甘薯為主,肥料使用以化肥為主。
[0011]3試驗設置
試驗以使用食用菌渣菌肥為處理,每667m2施用食用菌渣肥400kg,全部為基施,不再施用其它肥料。對照為常規施肥。對照、處理面積均為0.99 m2,三次重復。花生品種為:花育25。
[0012]4 播種
6月10日在試驗小區內播種,由于當時氣溫較高,為防止出現高溫燒苗現象,沒有采取地膜覆蓋,播后按常規管理。
[0013]5試驗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將食用菌渣進行室外發酵,發酵堆高50-80cm,長寬不限;食用菌渣發酵料質量含水量65-70%,上用塑料薄膜覆蓋,堆內溫度達到55-65°C維持6-8小時,進行翻堆后按以上條件再次發酵,食用菌渣經過兩次發酵后晾曬至含水量為18-22%,移入室內進行菌肥生產;選用每克含30億的哈茨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桿菌接種于發酵后的食用菌渣內,哈茨木霉、地衣芽孢桿菌、發酵的食用菌渣按質量比為1:2:300,接種后堆積5-7天,在堆積過程中堆內溫度不得高于30°C,堆內出現絲狀菌絲體時,在陰涼處風干至含水量15%以下促使接種的生物菌處于休眠或者半休眠狀態,包裝后放在室內保存得到產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后的食用菌渣接種哈茨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桿菌后,在堆積過程中堆內溫度值優選20-30°C。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渣生產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種后堆積過程中,堆內出現絲狀菌絲體時在陰涼處風干至含水量10-15%。
【文檔編號】C05F11/08GK103833432SQ201410080204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6日
【發明者】黨偉 申請人: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