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整地作床;2)苗床與溫室消毒;3)稀排蓋地膜;4)光溫管理;5)水肥管理;6)采苗。本發明根據黔中地區的條件,篩選制定了一套適合的甘薯育苗方法,對育苗期間的各個階段的操作進行優化,各步驟之間的合理選擇,能有效提高甘薯的出苗速度、出苗量及苗質。
【專利說明】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貴州省現有甘薯面積380萬畝,黔中地區是本省的甘薯主產區,過去,該區域的育苗方式都采用露地蓋膜技術。采用露地蓋膜技術操作方便、投資少,但是出苗速度慢、出苗
量少、苗質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它解決了黔中地區甘薯出苗速度慢、出苗量少、苗質差的問題。
[0004]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O整地作床:在種薯排放前3-5天,整平土地,棚內噴小水,使地面均勻達到濕潤狀態;劃棚拱走向的畦,畦面寬I一1.2m,床土按5kg/ m2優質圈肥以及50g/ m2復合肥均勻撒施于畦面,使肥料與表層土混勻;
2)苗床與溫室消毒: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為1kg,撒施于苗床上,進行苗床消毒;溫室消毒按每IOOm2用300g硫磺粉與500g鋸末,在18:00-20:00開始熏煙消毒一晝夜,熏煙時保持室內溫度在18_25°C,殺死溫室內表面的病菌;
3)稀排蓋地膜:將選好的`種薯,進行浸種消毒后;將種薯排好,用鐵锨把畦背土挖起培到苗床兩側成土埂,踩實,形成畦面高畦背低的地上苗床,以利接受更多陽光,迅速增溫;然后覆蓋細土,以蓋平后不露種薯為準,最后蓋上地膜;
4)光溫管理:育苗期間保持良好的光照條件,苗齊后大棚保溫膜白天卷起,太陽光照增溫,夜晚覆蓋保溫;
5)水肥管理: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水份充足,在剪苗前3天,澆一次透水,以防煉苗缺水;在剪2茬苗后,均勻撒施發酵過的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然后澆水;
6)采苗:在苗高為20-25cm時即可剪苗,剪苗前3天進行煉苗,第一次剪苗一定要及時,否則因頂端優勢作用及營養消耗會影響后期秧苗生長和出苗量。
[0005]在步驟3)中進行浸種消毒是指,采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托布津溶液浸種10分鐘。
[0006]步驟6)所述的剪苗時,剪口距畦面3-5cm,每100株扎一捆,擺放陰涼處,防止積壓引起發熱傷苗。
[0007]苗床溫度保持在出苗前28_30°C,出苗后25-28°C,采苗前在18-22°C下進行煉苗,及時采苗,防止發生郁閉現象。
[0008]為了驗證本發明的實驗效果,發明人在2012年,在貴州貴陽市金竹鎮按照本發明繁育甘薯新品種黔薯2號30畝,同時采用常規育苗方法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采用此法出苗時間提前8天、齊苗期提前7天、百苗重比常規方法增加26.6%。[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根據黔中地區的條件,篩選制定了一套適合的甘薯育苗方法,對育苗期間的各個階段的操作進行優化,各步驟之間的合理選擇,能有效提高甘薯的出苗速度、出苗量及苗質。本發明簡單易行,使用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10]本發明的實施例: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O整地作床:在種薯排放前3-5天,整平土地,棚內噴小水,使地面均勻達到濕潤狀態;劃棚拱走向的畦,畦面寬I一1.2m,床土按5kg/ m2優質圈肥以及50g/ m2復合肥均勻撒施于畦面,使肥料與表層土混勻;
2)苗床與溫室消毒: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為1kg,撒施于苗床上,進行苗床消毒;溫室消毒按每IOOm2用300g硫磺粉與500g鋸末,在18:00-20:00開始熏煙消毒一晝夜,熏煙時保持室內溫度在18_25°C,殺死溫室內表面的病菌;
3)稀排蓋地膜:將選好的種薯,進行浸種消毒,浸種消毒采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托布津溶液浸種10分鐘;將種薯排好,用鐵锨把畦背土挖起培到苗床兩側成土埂,踩實,形成畦面高畦背低的地上苗床,以利接受更多陽光,迅速增溫;然后覆蓋細土,以蓋平后不露種薯為準,最后蓋上地膜;
4)光溫管理:育苗期間保持良好的光照條件,苗齊后大棚保溫膜白天卷起,太陽光照增溫,夜晚覆蓋保溫;
5)水肥管理: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水份充足,出苗前控制溫度為28-30°C,出苗后溫度控制在25-28°C,在剪苗前3天,澆一次透水,以防煉苗缺水;在剪2茬苗后,均勻撒施發酵過的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然后澆水;
6)采苗:在苗高為20-25cm時即可剪苗,剪口距畦面3_5cm,每100株扎一捆,擺放陰涼處,防止積壓引起發熱傷苗;剪苗前3天進行煉苗,適當加大通風,降低溫度至18-22°C,第一次剪苗一定要及時,否則因頂端優勢作用及營養消耗會影響后期秧苗生長和出苗量。
【權利要求】
1.一種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整地作床:在種薯排放前3-5天,整平土地,棚內噴小水,使地面均勻達到濕潤狀態;劃棚拱走向的畦,畦面寬1一1.2m,床土按5kg/ m2優質圈肥以及50g/ m2復合肥均勻撒施于畦面,使肥料與表層土混勻; 2)苗床與溫室消毒: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為1kg,撒施于苗床上,進行苗床消毒;溫室消毒按每IOOm2用300g硫磺粉與500g鋸末,在18:00-20:00開始熏煙消毒一晝夜,熏煙時保持室內溫度在18-25°C,殺死溫室內表面的病菌; 3)稀排蓋地膜:將選好的種薯,進行浸種消毒后;將種薯排好,用鐵锨把畦背土挖起培到苗床兩側成土埂,踩實,形成畦面高畦背低的地上苗床,以利接受更多陽光,迅速增溫;然后覆蓋細土,以蓋平后不露種薯為準,最后蓋上地膜; 4)光溫管理:育苗期間保持良好的光照條件,苗齊后大棚保溫膜白天卷起,太陽光照增溫,夜晚覆蓋保溫; 5)水肥管理: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水份充足,在剪苗前3天,澆一次透水,以防煉苗缺水;在剪2茬苗后,均勻撒施發酵過的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然后澆水; 6)采苗:在苗高為20-25cm時即可剪苗,剪苗前3天進行煉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進行浸種消毒是指,采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托布津溶液浸種10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所述的剪苗時,剪口距畦面3-5cm,每100株扎一捆,擺放陰涼處,防止積壓引起發熱傷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黔中地區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苗床溫度保持在出苗前28-30°C,出苗后25-28°C,采苗前在18_22°C下進行煉苗,及時采苗,防止發生郁閉現象。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58655SQ201410124832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李云, 李輔梅 申請人: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