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該方法采用時間地址、澆水挖坑、捆扎擺放、覆蓋覆土、檢查挖穗步驟完成。該方法充分利用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枝條萌發能力強,扦插成活率高,但含水率低,芽點小、耐貯藏的特點,大膽采用平放技術,集中堆放,突破了傳統分層直立擺放、分層覆沙的要求。該方法適用于干旱沙漠地區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扦插造林和育苗,并對其它植物種插條的越冬貯藏具有參考價值。本發明在充分理解兩種沙拐棗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突破了常規埋藏法的技術要求,極大的簡化了操作程序,減少了工作量,尤其適合大量插穗的貯藏,同時還極大地方便了來年插穗的挖出,為干旱沙區防護林生態工程的建設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用技術。
【專利說明】一種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該方法適用于干旱沙漠地區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扦插造林和育苗,并對其它植物種插條的越冬貯藏具有參考價值。
【背景技術】[0002]喬木沙拐率iCalligonum arborescens )和頭狀沙拐率{CalIigonumcaput-medusae )是我國從中亞引入的優良防風固沙植物種,是沙拐棗屬十幾個種里生長速度快、生長高度最高的植物種,高度可達2m-4m,抗逆性強,阻沙、固沙效果極佳,廣泛應用于新疆、甘肅、寧夏等西部省區沙區的防護林和薪炭林生態工程建設中。由于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萌蘗能力強,既可以扦插育苗,也可以扦插造林,成活率高,從而減少了苗木準備周期,降低了工程風險,提高了防護林工程效益。然而,春季采穗時間短,難以滿足較大的生態工程的需要,因此,秋末冬初的采穗十分必要,而插穗貯藏越冬技術是關鍵。目前,插穗貯藏越冬主要有兩種方式:窖藏和埋藏。窖藏要求條件較高,不適合大量插穗的貯藏。埋藏是一種室外貯藏法,應用較廣。在實踐中,一般是在秋末先采條,然后采用埋藏法貯藏過冬,來年春季再將種條(插條)加工剪切成插穗,造林或育苗。也有的在秋末直接加工成較長的插條(30cm-70cm)忙藏過冬,來年直接采用插條造林。無論是插條還是插穗,傳統埋藏方法基本一致,即選擇合適地段,挖坑或溝,深度60cm-80cm,將捆好的插條分層(I層濕沙I層插條)或直接埋土,距地表20cm全部蓋沙并略高于地面。為通風,在溝內插若干通氣把(由秫秸或樹枝捆扎)。該方法較適合于長度較長的種條或插條,而對于長度較短的插穗,則存在操作相對繁瑣、效率低,來年挖出不便等不足。本發明的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可以有效彌補上述不足,大大簡化操作程序,并保證了插穗質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該方法采用時間地址、澆水挖坑、捆扎擺放、覆蓋覆土、檢查挖穗步驟完成。該方法充分利用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枝條萌發能力強,扦插成活率高,但含水率低,芽點小、耐貯藏的特點,大膽采用平放技術,集中堆放,突破了傳統分層直立擺放、分層覆沙的要求。該方法適用于干旱沙漠地區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扦插造林和育苗,并對其它植物種插條的越冬貯藏具有參考價值。本發明在充分理解兩種沙拐棗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突破了常規埋藏法的技術要求,從而極大的簡化了操作程序,減少了工作量,尤其適合大量插穗的貯藏,同時還極大地方便了來年插穗的挖出。為干旱沙區防護林生態工程的建設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保障。
[0004]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按下列步驟進行:
a、選擇在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上旬,地勢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地下水埋深大于3m的沙地,最好選擇在背陰處或有遮蔭條件的地塊;
b、將選擇的地塊粗平,然后采用圍堰高度20cm,規格為2m長X 2m寬,將地塊分成若干小田圭,小畦內整理平整,然后灌水,待48h后,按2m長X 2m寬,深1.5m-2m挖坑,挖出的沙土堆放在向陽一側;
C、捆扎擺放: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埋藏前需要捆扎成捆,每捆30株-50株,長度15cm,擺放時將捆扎好的插穗從底部開始平鋪滿,然后依次向上一層一層擺放,直至距離地表1Ocm為止,并記錄數量;
d、覆蓋覆土:將步驟b挖好的坑內擺滿插穗后,在上面覆蓋一層棉被或厚度5cm-10cm的草簾,覆蓋面延伸至土坑外地面10cm-20cm處,然后從側面覆蓋物下插入一根直徑16mm-20mm的塑料管或鋼管,管口高出地面20cm,作為溫度檢查口 ;最后在覆蓋物上覆蓋厚度15cm-20cm的濕沙,覆蓋的濕沙略高于地面,插上標記;
e、檢查挖穗:插穗埋藏好后,在早春挖出插穗前,需要根據天氣狀況檢查坑內溫度,當溫度超過5°C時,需要掀開覆蓋物透氣。插穗的挖出要結合工程需要,隨挖隨栽、隨插,用多少取多少,余下的要及時覆蓋。
[0005]步驟b中挖坑深度應根據插穗數量靈活掌握。
[0006]步驟b中灌水后的濕沙層厚度超過預挖深度lm,整個預挖深度范圍內20cm以下土層重量含水率控制在2%-8%,若地塊原始為干沙地,灌水量300kg-400kg /m2。
[0007]本發明所述的方 法中地下水埋深大于3m的沙地描述,在本領域中屬于規范用語,無法限定大于3m的明確數值,雖然在說明書實施例中選擇的為水埋深為5-15m的沙地,但地下水埋深的沙地不僅限于所選擇的數值。
[0008]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原理是:充分利用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枝條萌發能力強,扦插成活率高,但含水率低,芽點小、耐貯藏的特點,大膽采用平放技術,集中堆放,突破了傳統分層直立擺放、分層覆沙的要求。從而極大的簡化了操作程序,減少了工作量,同時還極大地方便了來年插穗的挖出。
[0009]本發明提供的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技術科學、可靠,并經過了實踐的檢驗,突破了常規埋藏法的技術要求,大大簡化了工藝程序,尤其適合大量插穗的貯藏,為干旱沙區防護林生態工程的建設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保障。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實施例1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一期工程一一塔中植物院內: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一期工程,位于極端干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工程全長32km,采用滴灌技術造林。由于當時春季計劃造林沙拐棗苗木缺口達30萬株,為此,工程應急采取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在前一年冬初加工插穗近30萬株并貯藏越冬,共在2個地段挖了 3個坑就地貯藏,平均每個坑貯藏插穗10萬株,來年直接扦插造林,具體操作按下列步驟進行:
a、在11月5日,選擇地勢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地下水埋深12m裸沙地,在背陰處的地塊;
b、將選擇的地塊粗平,然后采用圍堰高度20cm,規格為2m長X2m寬,將地塊分成若干小田圭,小畦內整理平整,灌水,灌水量400kg/m2,待48h后,濕沙層厚度約3m,20cm-250cm 土層重量含水率2%-6%,然后按2m長X 2m寬X 2m深挖坑,要求坑的底面、側壁平整,挖出的沙土堆放在向陽一側;
C、捆扎擺放: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埋藏前需要捆扎成捆,每捆30株,長度15cm,擺放時將捆扎好的插穗從底部開始平鋪(不需要直立),然后依次向上一層一層擺放,直至距離地表1Ocm為止,并記錄數量,每層擺放整齊、緊密;
d、覆蓋覆土:將步驟b挖好的坑內擺滿插穗后,在上面覆蓋一層棉被,覆蓋面延伸至土坑外地面IOcm處,然后從側面棉被下插入一根直徑16mm的塑料(PE)管,管口高出地面20cm,作為溫度檢查口,最后在棉被上覆蓋厚度15cm的濕沙,覆蓋的濕沙略高于地面,插上標記;
e、檢查挖穗:在來年挖出插穗前,根據天氣狀況檢查坑內溫度,當溫度超過5°C時,掀開覆蓋物透氣,3月25日-30日挖出插穗,挖出時隨挖隨栽,用多少取多少,余下的及時覆蓋,若暴露次數和時間較多或長,則根據坑內濕度情況噴灑水保墑。
[0011]實施例2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一期工程一一 161轉運站旁 a、在11月I日,選擇地勢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地下水埋深5m的大沙丘背陰側丘間沙地;
b、將選擇的地塊粗平,然后采用圍堰高度20cm,規格為2m長X2m寬,將地塊分成若干小畦,小畦內整理平整,然后灌水,灌水量300kg/m2,待48h后,濕沙層厚度約3m,20cm-250cm 土層重量含水率2%_6%,然后,按2m長X 2m寬X 2m深挖坑,要求坑的底面、側壁平整,挖出的沙土堆放在向陽一側;
C、捆扎擺放: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埋藏前需要捆扎成捆,每捆40株,長度15cm,擺放時將捆扎好的插穗從底部開始平鋪滿(不需要直立),然后依次向上一層一層擺放,直至距離地表1Ocm為止,并記錄數量,每層擺放整齊、緊密;
d、覆蓋覆土:將步驟b挖好的坑內擺滿插穗后,在上面覆蓋一層厚度8cm的草簾,覆蓋面延伸至土坑外地面15cm處,然后從側面草簾下插入一根直徑16mm的塑料(PE)管,管口高出地面20cm,作為溫度檢查口,最后在草簾上覆蓋厚度20cm的濕沙,覆蓋的濕沙略高于地面,插上標記;
e、檢查挖穗:在來年挖出插穗前,根據天氣狀況檢查坑內溫度,當溫度超過5°C時,掀開覆蓋物透氣,3月25日-30日挖出插穗,挖出時隨挖隨栽,用多少取多少,余下的及時覆蓋,若暴露次數和時間較多或長,則根據坑內濕度情況噴灑水保墑。
[0012]實施例3且末二建苗圃地
采用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扦插育苗:
a、在10月30日,選擇地勢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地下水埋深15m的沙地,在背陰處的地塊;
b、將地塊粗平,然后采用圍堰高度20cm,規格為2m長X2m寬,將地塊分成若干小畦,小畦內整理平整,然后灌水,由于沙地為灌溉過的沙地,灌水量150kg/m2,待48h后,2m深度沙層20cm-160cm 土層重量含水率3%_8%,最后按2m長X 2m寬X 1.5m深挖坑,挖出的沙土堆放在向陽一側;
C、捆扎擺放: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埋藏前需要捆扎成捆,每捆50株,長度15cm,擺放時將捆扎好的插穗從底部開始平鋪滿(不需要直立),然后依次向上一層一層擺放,直至距離地表1Ocm為止,并記錄數量,每層擺放整齊、緊密,共貯藏插穗5萬余株;
d、覆蓋覆土:將步驟b挖好的坑內擺滿插穗后,在上面覆蓋一層厚度IOcm的草簾,覆蓋面延伸至土坑外地面IOcm處,然后從側面草簾下插入一根直徑20mm的塑料(PVC)管,管口高出地面20cm,作為溫度檢查口,最后在草簾上覆蓋厚度20cm的濕沙,覆蓋的濕沙略高于地面,插上標記;
e、檢查挖穗:在早春挖出插穗前,根據天氣狀況檢查坑內溫度,當溫度超過5°C時,掀開覆蓋物透氣,4月3日挖出插穗,隨挖隨插,用多少取多少,余下的要及時覆蓋,若暴露次數和時間較多或長,則根據坑內濕度情況噴灑水保墑。
[0013]通過實施例1-3的方法,在來年春季挖出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均沒有出現發霉或凍傷的現象,挖出的插穗直接用于扦插育苗或造林,當年成活率達到97%,證明了本發明的可靠性,尤其對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一期工程,解決了苗木短缺,春季剪條來不及的問題,保證了工程的正常實施和質量,此外,在全長超過400多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的苗木補植過程中,也多次使用了該方法,效果極佳。
【權利要求】
1.一種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貯藏越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 a、選擇在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上旬,地勢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地下水埋深大于3m的沙地,最好選擇在背陰處或有遮蔭條件的地塊; b、將選擇的地塊粗平,然后采用圍堰高度20cm,規格為2m長X2m,將地塊分成若干小畦,小畦內整理平整,然后灌水,待48h后,按2m長X 2m寬,深1.5m-2m挖坑,挖出的沙土堆放在向陽一側; C、捆扎擺放:喬木沙拐棗和頭狀沙拐棗插穗埋藏前需要捆扎成捆,每捆30株-50株,長度15cm,擺放時將捆扎好的插穗從底部開始平鋪滿,然后依次向上一層一層擺放,直至距離地表1Ocm為止,并記錄數量; d、覆蓋覆土:將步驟b挖好的坑內擺滿插穗后,在上面覆蓋一層棉被或厚度5cm-10cm的草簾,覆蓋面延伸至土坑外地面10cm-20cm處,然后從側面覆蓋物下插入一根直徑16mm-20mm的塑料管或鋼管,管口高出地面20cm,作為溫度檢查口 ;最后在覆蓋物上覆蓋厚度15cm-20cm的濕沙,覆蓋的濕沙略高于地面,插上標記; e、檢查挖穗:插穗 埋藏好后,在早春挖出插穗前,需要根據天氣狀況檢查坑內溫度,當溫度超過5°C時,需要掀開覆蓋物透氣,插穗的挖出要結合工程需要,隨挖隨栽、隨插,用多少取多少,余下的要及時覆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挖坑深度應根據插穗數量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灌水后的濕沙層厚度超過預挖深度lm,整個預挖深度范圍內20cm以下土層重量含水率控制在2%_8%,若地塊原始為干沙地,灌水量 300kg_400kg /m2。
【文檔編號】A01C1/00GK103918380SQ20141016466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3日
【發明者】李丙文, 劉志俊, 徐新文, 常青, 王桂芬, 張忠良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