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剝殼拋光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夠提高大米質量、提高大米中大米粒率的稻谷剝殼拋光機。稻谷剝殼拋光機,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裝置、機架、剝殼機構、拋光機構;所述剝殼機構、拋光機構以及驅動裝置均安裝在機架上,所述剝殼機構位于拋光機構上方;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傳動裝置與剝殼機構傳動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與拋光機構傳動連接;所述拋光機構包括上機殼、下機殼、米輥、上半輥筒以及下半輥筒;所述上半輥筒安裝在上半輥筒安裝槽內,下半輥筒安裝在下半輥筒安裝槽內;所述上機殼與下機殼扣合;所述米輥安裝在上半輥筒與下半輥筒形成的圓柱形空腔內。采用該稻谷剝殼拋光機能夠使得稻谷進行剝殼拋光后得到的大米質量好,大米中碎粒少,大米粒率高。
【專利說明】稻谷剝殼拋光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稻谷處理裝置,尤其是一種稻谷剝殼拋光機。
【背景技術】
[0002]公知的:目前對稻谷進行處理得到大米的設備主要為打米機。傳統的打米機在對稻谷進行處理得到大米的過程中,稻谷的剝殼和拋光同時進行。由于稻谷的大小不同,因此剝殼不夠充分,在剝殼的同時進行拋光,稻殼會對已經剝殼后得到的米粒產生磨損,降低米粒的質量。傳統的打米機采用的篩網從打米機誕生以來一直將打米機的篩網上下都設置成落孔篩。篩網上下均設置篩孔的結構在該行業已經成為了一種思維定式。由于將篩網的上下均設置篩孔,因此部分已經剝殼的稻谷將落入篩孔中,由于已經剝殼的稻谷無法通過篩孔,因此在打米機米輥轉動下,被剝殼后落入篩孔的米粒將被折斷形成碎米粒。通過傳統打米機對稻谷進行處理后得到大米的大米粒率低;大米質量差。所述大米粒率是指稻谷拋光后得到的米粒中大米粒與整體米粒的質量比。所述大米粒是指稻谷剝殼拋光得到的未被折斷的米粒。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大米質量、提高大米中大米粒率的稻谷剝殼拋光機。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稻谷剝殼拋光機,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裝置以及機架;
[0005]稻谷剝殼拋光機還包括剝殼機構、拋光機構;所述剝殼機構具有入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拋光機構具有進料口以及出米口 ;
[0006]所述剝殼機構、拋光機構以及驅動裝置均安裝在機架上,所述剝殼機構位于拋光機構上方;所述剝殼機構的出料口與進料口連通,且位于進料口的上方;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傳動裝置與剝殼機構傳動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與拋光機構傳動連接;
[0007]所述拋光機構包括上機殼、下機殼、米輥、上半輥筒以及下半輥筒;所述上機殼具有上半輥筒安裝槽,所述上機殼一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進料口,所述下機殼具有下半輥筒安裝槽,所述下機殼一端設置有出米口 ;
[0008]所述上半輥筒的截面與下半輥筒的截面均為半圓環且內徑相同;所述上半輥筒安裝在上半輥筒安裝槽內,所述下半輥筒安裝在下半輥筒安裝槽內;所述上機殼與下機殼扣合;所述上半輥筒與下半輥筒之間形成圓柱形空腔;所述出米口位于扣合后機殼的一端,所述進料口位于扣合后機殼的另一端;所述米輥具有螺旋端以及輸出端;所述米輥安裝在上半輥筒與下半輥筒形成的圓柱形空腔內,所述米輥的螺旋端位于進料口下方,所述米輥的輸出端位于出米口上方。
[0009]進一步的,所述下半輥筒安裝槽中間位置設置有出糠口 ;所述上半輥筒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起,所述下半輥筒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篩孔。[0010]進一步的,所述凸起的截面為菱形,且在上半輥筒的內表面均勻分布;所述篩孔在下半輥筒具有的連接面的平面內的投影為矩形,且矩形的長度方向與下半輥筒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篩孔在下半輥筒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篩孔在下半輥筒上沿軸向交錯分布。
[0011]進一步的,所述出糠口下方設置有導糠板;所述出米口下方設置有導米板。
[0012]進一步的,剝殼機構,包括殼體、落料裝置、磨輥、傳動軸以及封蓋,所述殼體上端設置有連通內腔的入料口,所述殼體具有內腔,所述殼體下端設置有連通內腔的出料口,所述殼體內腔設置有橫向上的安裝孔,所述磨輥上設置有中心軸孔,所述傳動軸一端穿過殼體上的安裝孔與磨輥的中心軸孔配合;所述封蓋與殼體配合密封殼體的內腔;
[0013]所述磨輥具有兩個,且在殼體入料口下方的內腔內左右并排安裝,所述兩個磨輥之間具有稻谷間隙,所述落料裝置安裝在殼體內與入料口連通,且位于稻谷間隙上方;所述稻谷間隙是指相鄰磨輥之間的最小間隙;所述落料裝置包括落料器以及擋料板,所述落料器具有的落料出口位于磨輥的外圓周面上方,所述擋料板分別安裝在落料器的兩個對側面,所述擋料板具有兩個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與磨輥的外圓周面貼合;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傳動裝置與傳動軸傳動連接;
[0014]所述落料器具有落料入口以及兩個落料出口,所述兩個落料出口分別為第一落料出口和第二落料出口,所述第一落料出口和第二落料出口通過落料腔與落料入口連通;所述第一落料出口和第二落料出口分別設置在落料器的兩個側面且位于兩塊擋料板之間,所述第一落料出口和第二落料出口分別位于兩個磨輥的外圓周面上方。
[0015]進一步的,剝殼機構,還包括第一軸套、調整裝置,所述調整裝置包括第二軸套、絲桿、固定板、調節手臂;
[0016]所述安裝孔具有兩個,即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軸套的凸臺端設置有內套,所述第二軸套具有的軸孔貫穿內套,所述第二安裝孔為橫向延伸的直槽,所述內套滑動安裝在第二安裝孔內,所述穿過第二安裝孔的傳動軸與第二軸套轉動配合;所述第二軸套的凸臺端位于殼體的外表面,所述絲桿設置在第二軸套上,且絲桿的中軸線平行于第二安裝孔延伸的方向,所述固定板設置在殼體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軸套的一側;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調節手臂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絲桿穿過固定板上的通孔與調節手臂螺紋配合,所述第一軸套固定安裝在殼體外表面,所述穿過第一安裝孔的傳動軸與第一軸套轉動配合,所述第一軸套與第二軸套之間設置有彈簧。
[0017]進一步的,稻谷剝殼拋光機,還包括抽風系統,所述抽風系統包括導料盒、風管、風機、動力裝置;所述導料盒具有通孔,所述導料盒側面設置有連通通孔的風管接口 ;所述風機具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風機的進氣口通過風管與導料盒的風管接口管接;所述動力裝置與風機傳動連接,所述風管通孔的一端與出料口連通,另一端與進料口連通。
[0018]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小帶輪、支撐架、安裝軸以及皮帶;所述支撐架一端安裝在剝殼機構上,另一端設置有安裝軸,所述安裝軸位于剝殼機構一側,所述小帶輪分別安裝在傳動軸以及安裝軸上,且所述所有小帶輪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內;與安裝軸上小帶輪相鄰的小帶輪位于皮帶外側且壓緊皮帶,其余小帶輪均位于皮帶的內側且與皮帶緊貼,所述驅動裝置具有輸出輪,所述輸出輪位于皮帶內側且與皮帶緊貼。
[0019]優選的,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拉桿以及第二拉桿;所述第一拉桿一端通過調整機構與剝殼機構滑動連接;另一端通過安裝軸與第二拉桿連接,所述第二拉桿上設置有通槽,所述安裝軸與第二拉桿上的通槽適配,所述第二拉桿一端鉸接在機架或者剝殼機構上,所調整機構包括螺栓、螺帽,所述第一拉桿上設置有通槽,所述螺栓一端通過第一拉桿上的通槽與剝殼機構連接,另一端安裝螺帽,所述第一拉桿位于螺帽與剝殼機構之間。
[0020]進一步的,所述剝殼機構上設置有儲料盒,所述儲料盒與入料口連通。所述儲料盒與入料口之間設置有調量裝置;所述調量裝置包括插板以及凸臺,所述入料口貫穿凸臺,所述凸臺側面設置有與入料口連通的凹孔;所述插板與凹孔適配且與凹孔滑動配合,所述插板具有的寬度大于或者等于入料口的寬度。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稻谷剝殼拋光機,采用該稻谷剝殼拋光機能夠使得稻谷進行剝殼拋光后得到的大米質量好,大米中碎粒少,大米粒率高。同時稻谷的剝殼拋光效率高。本發明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采用將稻谷的剝殼和拋光分步進行,使得稻谷的剝殼和拋光效率更高,稻谷剝殼后進行拋光得到的大米質量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稻谷剝殼拋光機的軸測圖;
[0023]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稻谷剝殼拋光機的主視圖;
[0024]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稻谷剝殼拋光機的拆掉部分小帶輪的軸測圖;
[0025]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稻谷剝殼拋光機的拆掉部分小帶輪的側視圖;
[0026]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稻谷剝殼拋光機側視圖;
[0027]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剝殼機構的內部結構圖;
[0028]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剝殼機構的軸測圖;
[0029]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剝殼機構的俯視圖;
[0030]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剝殼機構的正視圖;
[0031]圖10是圖8中的A-A剖視圖;
[0032]圖11是圖8中的B-B剖視圖;
[0033]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軸套的等軸測圖;
[0034]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剝殼機構的中落料器的軸測圖;
[0035]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剝殼機構的中落料器的俯視圖;
[0036]圖1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拋光機構的軸測圖;
[0037]圖16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拋光機構的內部結構圖;
[0038]圖17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上半輥筒的軸測圖;
[0039]圖18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下半輥筒的軸測圖;
[0040]圖19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抽風系統的軸測圖;
[0041]圖中標示:1-剝殼機構,11-殼體,111-第一安裝孔,112-第二安裝孔,113-固定板,12-入料口,13-插板,14-磨輥,15-落料裝置,151-落料器,151a第一落料出口,151b-第二落料出口,151c-凸緣,152-擋料板,152a-弧面,153-第一調節絲桿,154-第二調節絲桿,155-限料板,16-出料口,17-傳動軸,181-第一軸套,182-第二軸套,182a-內套,183-彈簧,184-絲桿,185-調節手臂,19-封蓋,2-拋光機構,20-導米板,21-上機殼,21a-進料口,22-下機殼,22a-出米口,22b-出糠口,23-米輥,231-螺旋端,232-輸出端,24-上半輥筒,241-凸起,25-下半輥筒,251-篩孔,252-連接面,26-擋料板,27-擋料盒,
3-驅動裝置,4-抽風系統,41-導料盒,42-風管,43-動力裝置,44-風機,5-機架,6-儲料盒,7-第二插板,8-導糠板,91-第一拉桿,92-安裝軸,93-第二拉桿,95-小帶輪,96-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43]如圖1至圖19所示,稻谷剝殼拋光機,包括驅動裝置3、傳動裝置以及機架5 ;
[0044]稻谷剝殼拋光機還包括剝殼機構1、拋光機構2 ;所述剝殼機構I具有入料口 12和出料口 16 ;所述拋光機構2具有進料口 21a以及出米口 22a ;
[0045]所述剝殼機構1、拋光機構2以及驅動裝置3均安裝在機架5上,所述剝殼機構I位于拋光機構2上方;所述剝殼機構I的出料口 16與拋光機構2的進料口 21a連通,且位于進料口 21a的上方;所述驅動裝置3通過傳動裝置與剝殼機構I傳動連接,所述驅動裝置3與拋光機構2傳動連接;
[0046]所述拋光機構2包括上機殼21、下機殼22、米輥23、上半輥筒24以及下半輥筒25 ;所述上機殼21具有上半輥筒安裝槽,所述上機殼21 —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進料口 21a,所述下機殼22具有下半輥筒安裝槽,所述下機殼22 —端設置有出米口 22a ;
[0047]所述上半輥筒24的截面與下半輥筒25的截面均為半圓環且內徑相同;所述上半輥筒24安裝在上半輥筒安裝槽內,所述下半輥筒25安裝在下半輥筒安裝槽內;所述上機殼21與下機殼22扣合;所述上半輥筒24與下半輥筒25之間形成圓柱形空腔;所述出米口 22a位于扣合后機殼的一端,所述進料口 21a位于扣合后機殼的另一端;所述米棍23具有螺旋端231以及輸出端232 ;所述米輥23安裝在上半輥筒24與下半輥筒25形成的圓柱形空腔內,所述米輥23的螺旋端231位于進料口 21a下方,所述米輥23的輸出端232位于出米口 22a上方。所述內徑是指所述上半輥筒24的截面以及下半輥筒25的截面的半圓環較小圓弧的直徑。
[0048]工作過程中,首先由驅動裝置3提供動力驅動剝殼機構I以及拋光機構2運行。然后稻谷由剝殼機構I上方的入料口 12進入在剝殼機構I內進行剝殼處理后,由剝殼機構I的出料口 16排出,從進料口 21a進入到拋光機構2內進行拋光最終得到大米。得到的大米由拋光機構2的出米口 22a排出。
[0049]在拋光機構2中對稻谷進行拋光的過程中,米輥23在傳動裝置的驅動下轉動,稻谷由上機殼21上的入料口 21a進入殼體內,由于米輥23在驅動裝置3的帶動下轉動稻谷會隨著米輥23 —起轉動,稻谷將在米輥23與上半輥筒24之間以及米輥23與下半輥筒25之間進行摩擦拋光。由于所述米輥23具有螺旋端231以及輸出端232 ;所述米輥23的螺旋端231位于入料口 21a下方,所述米輥23的輸出端位于出米口 22a上方。因此稻谷經過摩擦拋光后得到的大米和糠殼會隨著米輥23的轉動最終從出米口 22a排出。再對從出米口 22a排出的大米和糠殼的混合物進行分離最終得到大米。
[0050]由于傳統稻谷剝殼拋光機的拋光機構2的上半棍筒24和下半棍筒25均設置篩孔251,因此稻谷在米輥23與上半輥筒24之間以及米輥23與下半輥筒25之間進行摩擦拋光后得到的部分米粒,由于跟隨米輥23旋轉;在旋轉向心力的作用下米粒的一部分會進入篩孔251。由于米粒無法穿過篩孔251,同時米粒在隨著米輥23轉動,因此部分穿入篩孔251的米粒會被折斷。稻谷拋光得到的米粒中碎米粒較多,大米的質量差。本發明的稻谷剝殼拋光機采用的稻谷拋光機構2其上半輥筒24和下半輥筒25均未設置有篩孔,因此稻谷經過摩擦拋光后的米粒不會折斷,不易形成碎米粒。從而提高了稻谷摩擦拋光后獲得的大米中的大米粒率;提聞了大米的質量。
[0051]由于傳統的稻谷剝殼拋光機為打米機,在對稻谷進行處理得到大米的過程中,稻谷的剝殼和拋光同時進行。由于稻谷的大小不同,因此剝殼不夠充分,同時在剝殼的同時進行拋光,稻殼會對已經剝殼后米粒產生磨損,降低米粒的質量。因此本發明所述稻谷剝殼拋光機將稻谷的剝殼和拋光兩個工序分別在剝殼機構I和拋光機構2中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提高稻谷剝殼拋光后得到大米的質量。在對米粒進行拋光的過程中能夠減少被折斷稻粒的數量,從而提高大米粒率。
[0052]進一步的為了提高稻谷拋光機構2的效率,同時能夠分離出大米中的糠殼。所述下半輥筒安裝槽中間位置設置有出糠口 22b ;所述上半輥筒24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起241,所述下半輥筒25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篩孔251。
[0053]拋光機構2在工作過程中,米輥23在傳動裝置的驅動下轉動,稻谷由上機殼21上的入料口 21a進入殼體內,由于米棍23在傳動裝置的帶動下轉動稻谷會隨著米棍23 —起轉動,稻谷將在米輥23與上半輥筒24之間以及米輥23與下半輥筒25之間進行摩擦拋光。稻谷上摩擦拋光下的稻糠通過下半輥筒25上的篩孔251由出糠口排出,由于拋光稻谷后獲得的米粒無法通過篩孔251因此米粒將從出米口 22a排出。
[0054]在對稻谷進行摩擦拋光的過程中,稻谷隨著米輥23旋轉,旋轉到上半輥筒24位置時,稻谷通過上半輥筒24上的凸起241進行拋光,凸起241對稻谷只起到摩擦拋光的作用,不會使得稻谷折斷。當稻谷在隨著米輥23旋轉,旋轉到下半輥筒25位置時,從稻谷上拋光得到的稻糠將從篩孔251排出,此時稻谷拋光得到的部分米粒在旋轉向心力的作用下米粒的一部分會進入篩孔251,由于米粒無法穿過篩孔251,同時米粒在隨著米輥23轉動,因此部分穿入篩孔251的米粒會被折斷。由于本發明提供的稻谷拋光機構只在下半輥筒25上設置了篩孔251與傳統采用的上半輥筒24和下半輥筒25均設置篩孔251的拋光機構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稻谷拋光機構能夠減少被折斷米粒的數量,從而提高大米粒率。同時由于在上半輥筒24的內壁上設置凸起241 ;凸起241對稻谷能夠起到摩擦拋光的作用,因此提高對稻谷拋光的效率。
[0055]如圖17和圖18所示,為了使得上半輥筒24加工簡單、成本低以及進一步減少折斷稻粒的數量。所述凸起241的截面為菱形,且在上半輥筒25的內表面均勻分布;所述篩孔241在下半輥筒25具有的連接面252的平面內的投影為矩形,且矩形的長度方向與下半輥筒25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篩孔251在下半輥筒25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篩孔251在下半輥筒25上沿軸向交錯分布。所述連接面252是指上半輥筒24與下半輥筒25組裝形成圓筒時的結合面。
[0056]凸起241的截面可以為多種形狀,菱形、圓形以及梅花形等。采用圓形雖然加工便宜,但是由于圓柱形凸起241周圍為圓滑的圓柱面,圓形對稻谷的摩擦拋光效果差。凸起241的截面采用梅花形,由于梅花形在加工到上半輥筒24的內壁上時,加工困難加工成本高。綜上所述優選為述凸起241的截面為菱形;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時可以有效的保證對稻谷的摩擦拋光。所述篩孔251在下半輥筒25上沿軸向交錯分布是指在下半輥筒25圓周上均勻分布的兩個篩孔251之間的間隙位于沿下半輥筒25軸向上的分布的兩個篩孔251之間。所述篩孔可以為圓形孔、三角形孔等,由于篩孔251為圓形孔或者三角形孔時,稻粒插入到篩孔251內時,只能沿插入方向的反方向退出,否則將會被折斷。然而所述篩孔241在下半輥筒25具有的連接面252的平面內的投影為矩形,且矩形的長度方向與下半輥筒25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篩孔251在下半輥筒25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篩孔251在下半輥筒25上沿軸向交錯分布。當稻粒的一部分在插入到篩孔251中時,由于稻粒在隨著輸送軸旋轉,因此部分插入到篩孔251的稻粒會由于慣性沿著矩形孔在圓周方向上移動,最終從篩孔251內脫離。
[0057]為了便于稻糠的收集,防止稻糠在稻谷拋光過程中在空氣中飛揚;以及便于大米的收集,防止大米灑落在地上。如圖1所示,所述出糠口 22b下方設置有導糠板8;所述出米口 22a下方設置有導米板20。通過導米板20對出米口 22a處排出的米粒起到導向作用,將米粒引導到收集器中,從而便于收集,防止米粒散落在地上。通過導糠板8對出糠口 22b處排出的糠起到導向作用,將稻糠引導到收集器中,從而便于收集,防止稻糠飛灑。
[0058]為了提高對稻谷的剝殼效率,同時降低稻谷剝殼拋光機的成本。如圖6到圖13所示,所述剝殼機構I包括殼體11、落料裝置15、磨輥14、傳動軸17以及封蓋19,所述殼體11上端設置有連通內腔的入料口 12,所述殼體11具有內腔,所述殼體11下端設置有連通內腔的出料口 16,所述殼體11內腔設置有橫向上的安裝孔,所述磨輥14上設置有中心軸孔,所述傳動軸17 —端穿過殼體11上的安裝孔與磨輥14的中心軸孔配合;所述封蓋19與殼體11配合密封殼體11的內腔;
[0059]所述磨輥14具有兩個,且在殼體11入料口 12下方的內腔內左右并排安裝,所述兩個磨輥14之間具有稻谷間隙,所述落料裝置15安裝在殼體11內與入料口 12連通,且位于稻谷間隙上方;所述稻谷間隙是指相鄰兩個磨輥14外圓周面之間的最小間隙;所述落料裝置15包括落料器151以及擋料板152,所述落料器151具有的落料出口位于磨輥14的外圓周面上方,所述擋料板152分別安裝在落料器151的兩個對側面,所述擋料板152具有兩個弧形面152a,所述弧形面152a與磨輥14的外圓周面貼合;所述驅動裝置3通過傳動裝置與傳動軸17傳動連接;
[0060]所述落料器151具有落料入口以及兩個落料出口,所述兩個落料出口分別為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所述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通過落料腔與落料入口連通;所述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分別設置在落料器151的兩個側面且位于兩塊擋料板152之間,所述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分別位于兩個磨輥14的外圓周面上方。所述稻谷間隙是指相鄰兩個磨輥14外圓周面之間的最小間隙;優選的所述稻谷間隙為2±0.2mm。為了使得稻谷剝殼機構能夠對一般的稻谷進行剝殼,所述稻谷間隙為2±0.2_。因為普通的稻谷大小平均寬度在2_,因此將稻谷間隙設置為2±0.2mm有利于保證稻谷的剝殼率,適用于普遍的稻谷。
[0061]剝殼機構I在工作的過程中,剝殼機構I動力由傳動軸17傳遞到磨輥14使得磨棍14轉動。且兩個磨棍14的轉動方相向,所述相向是指左邊的磨棍14順時針旋轉,右邊的磨輥14逆時針旋轉。磨輥14旋轉后,在殼體11上方的入料口 12放入稻谷,稻谷從入料口 12進入通過落料裝置15,落在兩個磨輥14的外圓周面上。由于磨輥14相向轉動,因此稻谷會隨著磨輥14外圓周面轉動,最終到達在兩個磨輥14具有的稻谷間隙處,在稻谷間隙處當稻谷的稻谷殼未被剝掉時,稻谷無法通過稻谷間隙,因此稻谷會在稻谷間隙處一直受到磨輥14的摩擦和擠壓作用直到稻谷殼被剝掉,從稻谷間隙掉落到殼體11底部。在稻谷從落料裝置15落到磨輥14外圓周面上以及稻谷隨磨輥14外圓周面一起轉動到稻谷間隙處的過程中,由于在落料裝置15上設置有擋料板152,由所述擋料板152分別安裝在落料器151的兩個對側面,所述擋料板152具有兩個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與磨輥14的外圓周面貼合。因此稻谷不會從磨輥14外表面的邊緣掉落,從而使得所有稻谷只能通過稻谷間隙落入殼體11的底部,從而保證了稻谷的剝殼,提高了稻谷的剝殼率。
[0062]為了使得稻谷落到磨輥14上均勻,增加剝殼機構I的剝殼效率。所述落料器151具有落料腔入口、以及兩個落料出口,所述兩個落料出口分別為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所述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通過落料腔與落料入口連通;所述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分別設置在落料器151的兩個側面且位于兩塊擋料板152之間,所述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分別位于兩個磨輥14的外圓周面上方。由于所述第一落料出口 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 151b分別位于落料器151的兩個側面且分別位于兩個磨輥14的外圓周面上方。因此稻谷需要從第一落料口 151a落到磨輥14的外圓周表面隨著磨輥14 一起滾動,最終到達稻谷間隙處才能進行剝殼。從而使得磨輥14外表面上稻谷在落入到磨輥14外表面處與稻谷間隙處稻谷均勻分布。稻谷從第二落料口 151b落入到磨輥14外表面上與稻谷從第一落料口 151a落入磨輥14外表面上原理相同。從而避免了稻谷直接落到稻谷間隙處,在稻谷間隙處造成堆積,造成卡死現象;提高了稻谷的剝殼效率。
[0063]為了在工作一段時間后磨輥14受到一定磨損導致稻谷間隙變大從而造成稻谷剝殼率降低時,能夠對兩個磨輥14之間的稻谷間隙進行調整,所述的剝殼機構I還包括第一軸套181、調整裝置,所述調整裝置包括第二軸套182、絲桿184、固定板113、調節手臂185 ;所述安裝孔具有兩個,即第一安裝孔111和第二安裝孔112,所述第二軸套182的凸臺端設置有內套182a,所述第二軸套182具有的軸孔貫穿內套182a,所述第二安裝孔112為橫向延伸的直槽,所述內套182a滑動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內,所述穿過第二安裝孔112的傳動軸17與第二軸套182轉動配合;所述第二軸套的凸臺端位于殼體11的外表面,所述絲桿184設置在第二軸套182上,且絲桿184的中軸線平行于第二安裝孔112延伸的方向,所述固定板113設置在殼體1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軸套182的一側;所述固定板113上設置有通孔,所述調節手臂185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絲桿184穿過固定板113上的通孔與調節手臂185螺紋配合,所述第一軸套181固定安裝在殼體11外表面,所述穿過第一安裝孔111的傳動軸17與第一軸套181轉動配合,所述第一軸套181與第二軸套182之間設置有彈簧183。
[0064]如圖10所示,所述第二安裝孔112為橫向延伸的直槽是指圖中第二安裝孔112為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直通槽。所述橫向是指磨輥14并排分布的方向,即圖中的左右方向。
[0065]調整過程中,如圖9所述固定板113設置在第二軸套182的左側,由于所述第二安裝孔112為橫向延伸的直槽,所述內套182a滑動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內,因此第二軸套182可以在第二安裝孔112內左右移動,由于傳動軸17與第二軸套182轉動配合,因此傳動軸17也可以隨著第二軸套182在第二安裝孔112內左右移動,由于傳動軸17與磨輥14連接,從而可以使得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處的磨輥14左右移動。因為第二軸套182上設置有絲桿184,且絲桿184的中軸線平行于第二安裝孔112延伸的方向,所述絲桿184穿過固定板113上的通孔與調節手臂185螺紋配合,所述第一軸套181固定安裝在殼體11外表面,所述第一軸套181與第二軸套182之間設置有彈簧183。因此通過調節手臂185旋轉通過控制絲桿的伸出固定板113的長度,控制第二軸套182左右的位置,從而可以調節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處的磨輥14的左右位置,由于安裝在第一安裝孔111出的磨輥14固定不動,因此通過調整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處的磨輥14的左右位置從而調節兩個磨輥14之間的稻谷間隙。由于所述第一軸套181固定安裝在殼體11外表面,所述第一軸套181與第二軸套182之間設置有彈簧183。當稻谷間隙過大時,通過調節手臂185回旋時絲桿184在第一軸套181與第二軸套182之間的彈簧183的彈力作用下會從固定板113向第一軸套182方向移動。因此第二軸套182帶動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處的磨輥14向另一磨輥14靠近,從而減小稻谷間隙。當稻谷間隙過小時,直接擰緊調節手臂185使得絲桿向固定板113方向移動,從而使得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處的磨輥14背向另一磨輥14移動,使得兩個磨輥14之間的間隙增大,從而增大稻谷間隙。
[0066]由于本發明采用的是兩個磨輥14的剝殼機構1,因此當剝殼機構I工作一段時間后磨輥14受到一定磨損導致稻谷間隙變大從而造成稻谷剝殼率降低時,可以通過調節手臂185調整稻谷間隙。當調節手臂185無法調節兩個磨輥14之間的稻谷間隙時,只需更換兩個磨輪14便可以重新調整稻谷間隙。因此維護簡便,操作簡單,維修成本低。同時通過調整稻谷間隙可以使得稻谷剝殼機構適用于多種大小不同的稻谷,提高了稻谷剝殼機構的適用性,擴大了稻谷剝殼機構的使用范圍。因為兩根傳動軸17分別套裝第一軸套181和第二軸套182可以提高傳動軸17的穩定性,同時增加傳動軸17的強度,保證剝殼機構的穩定運行。所述傳動軸17與第一軸套181轉動配合是指傳動軸17安裝在第一軸套181內,傳動軸17可以相對第一軸套181轉動。
[0067]為了使得當剝殼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后磨輥14受到一定磨損導致稻谷間隙變大從而造成稻谷剝殼率降低后通過調整裝置將稻谷間隙重新調整到與稻谷匹配的間隙時,由于磨輥14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因此必須將擋料板152重新調整到弧形面152a與磨輥14的外圓周面貼合的位置。進一步的,所述落料裝置15還包括第一調節絲桿153、第二調節絲桿154以及限料板155,所述落料器151上端滑動安裝在入料凸臺12的入料口內,所述落料器151上表面設置有凸緣151c,所述第一調節絲桿153 —端穿過入料凸臺12的側面延伸到入料口內,且位于落料器151的凸緣151c下方與凸緣151c緊貼,所述凸緣151c具有錐度,所述第一調節絲桿153與入料凸臺12螺紋配合,所述限料板155滑動安裝在入料口內,且位于落料器151上表面上方,所述第二調節絲桿154—端穿過入料凸臺12的側面延伸到入料口內,且位于限料板155下方,所述第二調節絲桿154與入料凸臺12螺紋配合。
[0068]如圖11所示,所述凸緣151c具有錐度是指凸緣151c的上表面與落料器15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凸緣151c的下表面為斜面。所述落料器151的上表面是指落料器151的落料入口所在平面。所述落料器151上端是指落料器151具有落料入口的一端。通過上述第一調節絲桿153往入料口內擰,從而使得第一調節絲桿153伸入入料口的一端頂住凸緣151c,由于凸緣151c具有錐度,因此第一調節絲桿153將會使得落料器151上升,由于擋料板152設置在落料器151上因此擋料板152也會隨之上升。如果將第一調節絲桿153擰出則擋料板152會隨著落料器151 —起下降。通過第一調節絲桿153可以調節擋料板152的上升或者下降,因此可以使得在調節完稻谷間隙后擋料板152具有的弧形面152a與磨輥14的外圓周面貼合。當擋料板152由于長期工作被磨損后可以通過第一調節絲桿153調節其位置使得弧形面152a與磨輥14的外圓周面貼合,從而可以延長擋料板152使用壽命,降低擋料板152的使用成本。同時在落料器151的落料入口上方設置有限料板155,限料板155下方具有第二調節絲桿154,通過第二調節絲桿154往入料口內擰,第二調節絲桿154會頂起限料板155的一端,使得落料器151上表面與限料板155之間的夾角越來越大,因此稻谷可以通過落料器151上表面與限料板155之間的夾角形成的間隙進入到落料器151的落料入口。從而通過第二調節絲桿154可以控制限料板155與落料器151上表面的夾角,控制稻谷的進入量,進一步的控制剝殼量。使得剝殼裝置一直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狀態,提高剝殼效率,降低剝殼機出現事故的概率。
[0069]為了提高稻谷剝殼拋光機的效率,同時能夠獲得比較干凈的大米。如圖19所示,稻谷剝殼拋光機還包括抽風系統4,所述抽風系統4包括導料盒41、風管42、風機44、動力裝置43 ;所述導料盒41具有通孔,所述導料盒41側面設置有連通通孔的風管接口 ;所述風機44具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風機44的進氣口通過風管與導料盒41的風管接口管接;所述動力裝置43與風機44傳動連接,所述風管42通孔的一端與出料口 16連通,另一端與進料口 21a連通。通過風機44的吸氣作用氣流將會從風機的入氣口流入,從出氣口排出,由于所述風機44的進氣口通過風管與導料盒41的風管接口管接;因此在風機44作用下導料盒41的通孔內將形成負壓。稻谷經過剝殼機構I剝殼后,米粒與稻殼同時落入到導料盒
41時,由于稻殼質量較輕在負壓的作用下,稻殼會隨著風機41產生的氣流由風機41的進氣口進入,在風機41的出氣口被排出。從而通過抽風系統4對進行過剝殼處理的稻谷進行第一次除廢料;避免了稻殼落入到拋光機構2內進行拋光;提高了整機的工作效率。
[0070]為了避免采用多個驅動裝置3,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小帶輪95、支撐架、安裝軸92以及皮帶96 ;所述支撐架一端安裝在剝殼機構I上,另一端設置有安裝軸92,所述安裝軸92位于剝殼機構I 一側,所述小帶輪95分別安裝在傳動軸17以及安裝軸92上,且所有小帶輪95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內;與安裝軸92上小帶輪95相鄰的小帶輪95位于皮帶96外側且壓緊皮帶96,其余小帶輪95均位于皮帶96的內側且與皮帶96緊貼,所述驅動裝置具有輸出輪,所述輸出輪位于皮帶96內側且與皮帶96緊貼。通過上述傳動裝置和皮帶96的安裝方式,可以保證在一個驅動裝置3的作用下剝殼機構I中的兩個磨輥14能夠實現相向轉動。從而可以減少驅動裝置3的數量,降低設備的成本。
[0071]支撐架可以為多種形式,比如固定的鋼架。當皮帶96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會變得松軟,小帶輪95與皮帶96之間的摩擦力減小,會發生打滑現象。支撐架為鋼架不易對皮帶96的松緊進行調節。為了在皮帶96工作一段時間后對皮帶96進行調節使得皮帶96與小帶輪95之間仍然張緊。如圖4所示,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拉桿91以及第二拉桿93;所述第一拉桿91 一端通過調整機構與剝殼機構I滑動連接;另一端通過安裝軸92與第二拉桿93連接,所述第二拉桿93上設置有通槽,所述安裝軸92與第二拉桿93上的通槽適配,所述第二拉桿92 —端鉸接在機架5或者剝殼機構I上,所調整機構包括螺栓、螺帽,所述第一拉桿91上設置有通槽,所述螺栓一端通過第一拉桿91上的通槽與剝殼機構I連接,另一端安裝螺帽,所述第一拉桿91位于螺帽與剝殼機構I之間。通過第一拉桿91相對于剝殼機構I滑動以及安裝軸92在第二拉桿93上的通槽內滑動調節安裝軸92的位置,從而調節安裝軸92上的小帶輪95的位置,使得皮帶96重新張緊。
[0072]為便于稻谷的能夠即時送入到入料口 12 ;所述剝殼機構I上設置有儲料盒6,所述儲料盒6與入料口 12連通。所述儲料盒6與入料口 12之間設置有調量裝置;所述調量裝置包括插板13以及凸臺12,所述入料口 12貫穿凸臺12a,所述凸臺12a側面設置有與入料口 12連通的凹孔;所述插板13與凹孔適配且與凹孔滑動配合,所述插板13具有的寬度大于或者等于入料口 12的寬度。將稻谷放入到儲料盒6內從而可以避免人工一直喂料。通過滑動插板13,調節插板13遮蔽入料口 12的寬度,從而控制入料口 12與儲料盒6連通的寬度。通過控制入料口 12與儲料盒6的寬度調節進入殼體11的稻谷量。使得稻谷量平穩的進入到稻谷拋光機構,防止稻谷在剝殼機構I內積壓、堵塞。在停止工作時調節插板13將入料口 12密封。
【權利要求】
1.稻谷剝殼拋光機,包括驅動裝置(3)、傳動裝置以及機架(5);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剝殼機構(1)、拋光機構(2);所述剝殼機構(1)具有入料口(12)和出料口(16);所述拋光機構(2)具有進料口(21a)以及出米口(22a); 所述剝殼機構(1)、拋光機構(2)以及驅動裝置(3)均安裝在機架(5)上,所述剝殼機構(1)位于拋光機構(2)上方;所述剝殼機構(1)的出料口(16)與拋光機構(2)的進料口(21a)連通,且位于進料口(21a)的上方;所述驅動裝置(3)通過傳動裝置與剝殼機構(1)傳動連接,所述驅動裝置(3)與拋光機構(2)傳動連接; 所述拋光機構(2)包括上機殼(21)、下機殼(22)、米輥(23)、上半輥筒(24)以及下半棍筒(25);所述上機殼(21)具有上半棍筒安裝槽,所述上機殼(21) —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進料口(21a),所述下機殼(22)具有下半輥筒安裝槽,所述下機殼(22) —端設置有出米口(22a); 所述上半輥筒(24)的截面與下半輥筒(25)的截面均為半圓環且內徑相同;所述上半輥筒(24)安裝在上半輥筒安裝槽內,所述下半輥筒(25)安裝在下半輥筒安裝槽內;所述上機殼(21)與下機殼(22)扣合;所述上半輥筒(24)與下半輥筒(25)之間形成圓柱形空腔;所述出米口(22a)位于扣合后機殼的一端,所述進料口(21a)位于扣合后機殼的另一端;所述米輥(23)具有螺旋端(231)以及輸出端(232);所述米輥(23)安裝在上半輥筒(24)與下半輥筒(25)形成的圓柱形空腔內,所述米輥(23)的螺旋端(231)位于進料口(21a)下方,所述米輥(23)的輸出端(232)位于出米口(22a)上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輥筒安裝槽中間位置設置有出糠口(22b);所述上半輥筒(24)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起(241),所述下半輥筒(25)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篩孔(25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41)的截面為菱形,且在上半輥筒(25)的內表面均勻分布;所述篩孔(241)在下半輥筒(25)具有的連接面(252)的平面內的投影為矩形,且矩形的長度方向與下半輥筒(25)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篩孔(251)在下半輥筒(25)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篩孔(251)在下半輥筒(25)上沿軸向交錯分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糠口(22b)下方設置有導糠板(8);所述出米口(22a)下方設置有導米板(2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剝殼機構(1)包括殼體(11)、落料裝置(15)、磨輥(14)、傳動軸(17)以及封蓋(19),所述殼體(11)上端設置有連通內腔的入料口(12),所述殼體(11)具有內腔,所述殼體(11)下端設置有連通內腔的出料口(16),所述殼體(11)內腔設置有橫向上的安裝孔,所述磨輥(14)上設置有中心軸孔,所述傳動軸(17) —端穿過殼體(11)上的安裝孔與磨輥(14)的中心軸孔配合;所述封蓋(19)與殼體(11)配合密封殼體(11)的內腔; 所述磨輥(14)具有兩個,且在殼體(11)入料口(12)下方的內腔內左右并排安裝,所述兩個磨輥(14)之間具有稻谷間隙,所述落料裝置(15)安裝在殼體(11)內與入料口(12)連通,且位于稻谷間隙上方;所述稻谷間隙是指相鄰兩個磨輥(14)外圓周面之間的最小間隙;所述落料裝置(15)包括落料器(151)以及擋料板(152),所述落料器(151)具有的落料出口位于磨輥(14)的外圓周面上方,所述擋料板(152)分別安裝在落料器(151)的兩個對側面,所述擋料板(152)具有兩個弧形面(152a),所述弧形面(152a)與磨輥(14)的外圓周面貼合;所述驅動裝置(3)通過傳動裝置與傳動軸(17)傳動連接; 所述落料器(151)具有落料入口以及兩個落料出口,所述兩個落料出口分別為第一落料出口(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151b),所述第一落料出口(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151b)通過落料腔與落料入口連通;所述第一落料出口(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151b)分別設置在落料器(151)的兩個側面且位于兩塊擋料板(152)之間,所述第一落料出口(151a)和第二落料出口(151b)分別位于兩個磨輥(14)的外圓周面上方。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剝殼機構(I)還包括第一軸套(181)、調整裝置,所述調整裝置包括第二軸套(182)、絲桿(184)、固定板(113)、調節手臂(185); 所述安裝孔具有 兩個,即第一安裝孔(111)和第二安裝孔(112),所述第二軸套(182)的凸臺端設置有內套(182a),所述第二軸套(182)具有的軸孔貫穿內套(182a),所述第二安裝孔(112)為橫向延伸的直槽,所述內套(182a)滑動安裝在第二安裝孔(112)內,所述穿過第二安裝孔(112)的傳動軸(17)與第二軸套(182)轉動配合;所述第二軸套的凸臺端位于殼體(11)的外表面,所述絲桿(184)設置在第二軸套(182)上,且絲桿(184)的中軸線平行于第二安裝孔(112)延伸的方向,所述固定板(113)設置在殼體(1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軸套(182)的一側;所述固定板(113)上設置有通孔,所述調節手臂(185)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絲桿(184)穿過固定板(113)上的通孔與調節手臂(185)螺紋配合,所述第一軸套(181)固定安裝在殼體(11)外表面,所述穿過第一安裝孔(111)的傳動軸(17)與第一軸套(181)轉動配合,所述第一軸套(181)與第二軸套(182)之間設置有彈簧(183)。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抽風系統(4),所述抽風系統(4)包括導料盒(41)、風管(42)、風機(44)、動力裝置(43);所述導料盒(41)具有通孔,所述導料盒(41)側面設置有連通通孔的風管接口 ;所述風機(44)具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風機(44)的進氣口通過風管與導料盒(41)的風管接口管接;所述動力裝置(43)與風機(44)傳動連接,所述風管(42)通孔的一端與出料口(16)連通,另一端與進料口(21a)連通。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小帶輪(95)、支撐架、安裝軸(92)以及皮帶(96);所述支撐架一端安裝在剝殼機構(I)上,另一端設置有安裝軸(92),所述安裝軸(92)位于剝殼機構(I) 一側,所述小帶輪(95)分別安裝在傳動軸(17)以及安裝軸(92)上,且所有小帶輪(95)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內;與安裝軸(92)上小帶輪(95)相鄰的小帶輪(95)位于皮帶(96)外側且壓緊皮帶(96),其余小帶輪(95)均位于皮帶(96)的內側且與皮帶(96)緊貼,所述驅動裝置具有輸出輪,所述輸出輪位于皮帶(96)內側且與皮帶(96)緊貼。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拉桿(91)以及第二拉桿(93);所述第一拉桿(91) 一端通過調整機構與剝殼機構(I)滑動連接;另一端通過安裝軸(92)與第二拉桿(93)連接,所述第二拉桿(93)上設置有通槽,所述安裝軸(92)與第二拉桿(93)上的通槽適配,所述第二拉桿(92) —端鉸接在機架(5)或者剝殼機構(I)上,所調整機構包括螺栓、螺帽,所述第一拉桿(91)上設置有通槽,所述螺栓一端通過第一拉桿(91)上的通槽與剝殼機構(I)連接,另一端安裝螺帽,所述第一拉桿(91)位于螺帽與剝殼機構(I)之間。
10.如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稻谷剝殼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剝殼機構(I)上設置有儲料盒(6),所述儲料盒(6)與入料口(12)連通。所述儲料盒(6)與入料口(12)之間設置有調量裝置;所述調量裝置包括插板(13)以及凸臺(12),所述入料口(12)貫穿凸臺(12a),所述凸臺(12a)側面設置有與入料口(12)連通的凹孔;所述插板 (13)與凹孔適配且與凹孔滑動配合,所述插板(13)具有的寬度大于或者等于入料口(12)的寬度。
【文檔編號】B02B7/02GK103920556SQ20141016832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4日
【發明者】王世亨, 杜榮, 黨玉明 申請人:樂山市五通橋百泰機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