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其步驟:(1)野外取材:選取濕地的南荻群落;(2)挑選芽體:將野外取回的根莖用自來水沖洗,洗掉泥土,使根莖保持濕潤;(3)基質配制;(4)苗床準備;(5)播種:將選的帶芽根莖段水平放在播種溝內,芽體向上;(6)培養:每1-2天澆一次水,使基質保持濕潤,澆水采取噴灑,一周后芽體開始萌發,幼苗在2周內達到15cm;(7)移栽:4周后幼苗達到40公分,4-6片葉,根莖上長出新根,將植株從基質中挖出,移栽到土壤中。方法易行,操作簡便,擴繁周期短,萌發率達80%,移栽成活率達98%。成本低,使得短期內可以獲得大量優質南荻幼苗,滿足濕地植被恢復、人工濕地和工業原料基地建設的需要。
【專利說明】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它適用于濕地恢復、人工濕地和工業原料基地建設對大量優質南荻種苗的需求。
【背景技術】
[0002]南HTriarrhena Iutarioriparia )產于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沿海灘涂水陸過渡地帶,如湖南洞庭湖區和江西鄱陽湖區。南荻為多年生竹狀草本,高3-7米,外形與蘆葦十分相似,經常被誤認為蘆葦。南荻與蘆葦的主要區別在于:蘆葦桿壁薄、髓腔大,而南荻桿壁厚、髓腔小;蘆葦葉帶狀,互生,而南荻葉近乎線狀披針形,邊緣較鋒利。南荻具十分發達的根狀莖,節處生有粗根與幼芽,每平方米的芽數達330±52個(平均數土標準誤)。南荻適應水漲水落的交替環境,具有“水陸兩生”的特性。南荻不僅可固堤防洪、提高河湖蓄洪能力,而且還有改善周邊地區氣候環境、凈化水質、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南荻是C4植物,具有高光效、生長快速的特點、每公頃可產出22.5-30噸莖桿,可生產15噸的干紙漿板,是一種可持續利用的高生物量資源。已有研究表明,利用荻類植物群落建立人工濕地,既可以起到凈化水體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作用,又可以作為工業原料生產基地。隨著長江中下游退田還湖、人工濕地等工程的大量實施,對南荻的種苗需求越來越迫切,而當前的技術將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因此,發明一種能夠快速提供大量優質南荻種苗的方法是必然的需求。 [0003]經中國專利網與相關論文網站檢索,發現目前已有一些關于南荻繁殖技術的報道,如高捍東等在“荻草的栽培與利用” I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名..(3) 65-67]提到的地下莖培埋繁殖、地上莖扦插繁殖,地上莖壓條繁殖技術,但擴繁系數低,不利移栽;王玉珍在“荻的繁殖技術”[費努動禮數,2007,(6):33]提到的苗墩繁殖、根狀莖繁殖和壓青法繁殖,但存在擴繁系數低,對原有植被破壞大,不方便移栽等問題;郭夏宇等在“南荻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技術”[禮激堂理學瘦,2011,47 (10) =987-990]中以幼穗為外植體,獲得了較高的愈傷組織誘導、分化和生根率,但周期較長,并且取材受時間限制。易自力等在“荻的快速繁殖方法”(申請公布號CN 101711504 A)以荻莖段為外植體建立了一套再生體系,但需要使用激素和化學藥品,操作比較復雜,一般工程技術人員難以掌握。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簡便,本發明方法不需使用激素和化學藥品,擴繁周期短,萌發率達80%,移栽成活率達98%。通過此方法能夠快速提供大量優質南荻種苗,并且成本低,使得短期內可以獲得大量優質南荻幼苗,滿足濕地植被恢復、人工濕地和工業原料基地建設的需要。
[0005]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其步驟是:
(I)野外取材:選取洞庭湖濕地長勢良好的南荻群落,將地上部分收割后,挖取地下0.1 -1Ocm 土層的根莖。盡量選取顏色較淺且直徑在0.8 — 1.5 cm的一、二年生根莖。
[0006](2)挑選芽體:將野外取回的根莖用自來水沖洗,洗掉泥土,并使根莖保持濕潤狀態。選擇距根莖頂芽3-50 cm,且長度為0.5 - 1.5 cm的腋芽,用枝剪將帶腋芽根莖段剪下,長度為3-4 cm,使腋芽位于根莖段的中間位置。
[0007](3)基質配制:基質是指代替土壤提供植物機械支持和物質供應的固體介質。將河沙過2 mm篩,除去小卵石等大顆粒物,然后將等體積的河沙和泥炭土混勻配制成培養基質,備用。
[0008](4)苗床準備:苗床應選擇在不易積水,且沒有樹木或建筑物遮蔭的地段。將培養基質鋪在苗床上,厚度為9 -1lcm0
[0009](5)播種:將選好的帶芽根莖段水平放在播種溝內,芽體向上,根莖段之間的距離為9 一 11 cm。然后用步驟(3)培養基質覆蓋,厚度在0.9 — 1.1 cm。
[0010](6)培養:視天氣情況,每1-2天澆一次水,使基質保持濕潤。澆水時最好采取噴灑或噴霧,水流不宜大,以免沖刷基質造成根莖段外露。一周后芽體即開始萌發,幼苗在2周內可達到15 cm以上。
[0011](7)移栽:4周后幼苗 達到40公分以上,4-6片葉,根莖上長出新根,將植株從基質中挖出,移栽到土壤中。
[0012]本發明建立了一個快速擴繁南荻的技術體系,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1)材料來源簡單,南荻的地下根莖發達,每平方米的芽數平均為330個;
(2)周期短,從播芽到移栽僅需30天左右;
(3)芽體萌發率高,達到80%,生根率高達100%;
(3)移栽成活率高,為98%;
(4)不需要進行化學藥品和激素處理,技術簡單,易于掌握,且成本低,適用于規模化生產種苗;
(5)本發明中所用材料取于洞庭湖,植株高大,平均約6m,可廣泛用于河濱、湖濱帶恢復和工業原料基地建設。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而不是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其步驟是:
1.野外取材:選取洞庭湖濕地長勢良好的南荻,將地上莖桿收割后,用鑊頭等工具將地下0.1或I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或9或10 cm 土層的根莖翻出,挑選顏色較淺且直徑在0.8或I或1.1或1.3或1.5 cm的一、二生根莖,裝入編制袋中帶回。剩余的根莖埋在原地,這些根莖仍能萌發植株,不會對取樣地造成破壞。
[0014]2.挑選芽體:將從野外采回的根莖用水沖洗干凈,將根莖上覆蓋的鱗片葉剝掉,使芽體更容易辨認。選取距離根莖頂芽3或10或24或36或45或50 cm,且長度在0.5或
0.8或1.2或1.5 cm的腋芽,在芽的兩端各留I或2 cm,用枝剪將帶芽根莖段剪下,根莖段的長度為3或4 cm。[0015]3.苗床播種:將等體積的細沙和泥炭土混勻配制成培養基質,這種基質透氣良好,有利于根莖芽的萌發和生根,并且在移栽時容易挖取植株。將配制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為9或10或11 cm。將苗床用鏟子劃出約I cm深的播種溝,將選好的根莖段擺放在播種溝內,根莖段之間的距離為9或10或11 cm,然后覆土,厚度約為0.9或I或1.1cm。
[0016]4.培養:播種后澆一次透水,此后視天氣情況,每I或2天澆一次水,使苗床保持濕潤狀態。澆水時盡量采取噴灑或噴霧,以免造成基質的沖刷和根莖外露。苗床的溫度控制在15或18或21或23或25°C,如有條件可以將苗床建在溫室或大棚內。光照可采用自然光照條件。I周后芽體開始萌發,幼苗在2周內可達到15 cm以上,產生2或3片新葉。萌發率為80%。
[0017]5.移栽:4周后幼苗達到40公分以上,4或5或6片葉,根莖上長出新根,此時可將植株從基質中挖出, 移栽到土壤中。挖苗時可連同幼苗根部的基質一起挖出,使根部保持濕潤,并盡快移栽到土壤中。移栽成活率達98%。
【權利要求】
1.一種南荻的單根莖芽快速擴繁方法,其步驟是: (1)野外取材:選取濕地的南荻群落,將地上部分收割后,挖取地下0.1 -1Ocm 土層的根莖,選直徑在0.8 — 1.5 cm的一、二年生根莖; (2)挑選芽體:將野外取回的根莖用自來水沖洗,洗掉泥土,使根莖保持濕潤,選擇距根莖頂芽3-50 cm,長度為0.5 — 1.5 cm的腋芽,用枝剪將帶腋芽根莖段剪下,長度為3_4cm,使腋芽位于根莖段的中間位置; (3)基質配制:將河沙過2mm篩,除去小卵石大顆粒物,將等體積的河沙和泥炭土混勻配制成培養基質,備用; (4)苗床準備:苗床選擇在不易積水,沒有樹木或建筑物遮蔭的地段,將培養基質鋪在苗床上,厚度為9 一 11cm; (5)播種:將選的帶芽根莖段水平放在播種溝內,芽體向上,根莖段之間的距離為9-11cm,用步驟( 3)培養基質覆蓋,厚度在0.9 — 1.1 cm; (6)培養:每1-2天澆一次水,使基質保持濕潤,澆水采取噴灑或噴霧,一周后芽體開始萌發,幼苗在2周內達到15 cm ; (7)移栽:4周后幼苗達到40公分,4-6片葉,根莖上長出新根,將植株從基質中挖出,移栽到土壤中。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918461SQ20141017345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8日
【發明者】陳心勝, 謝永宏, 鄧正苗, 李峰, 侯志勇, 李旭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