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制定選育目標、建立選育系、新品系純化等步驟。具體為以葡萄牙牡蠣金黃色貝殼和全重為選育目標,通過群體選育和家系選育方法建立選育系,通過連續數代的定向純化篩選出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通過連續數代選育的葡萄牙牡蠣新品系具有生長快、貝殼金黃、商品價值高等優點,它適宜作為單體牡蠣養殖及生食牡蠣生產,這對于提高葡萄牙牡蠣養殖產量、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水產遺傳育種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牡蟲厲(Ostreidae)屬軟體動物門(Mollusca)、雙殼綱(Bivalvia)、珍珠貝目(Pterioidae)、牡蠣科(Ostreidae),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其肉味鮮美,營養價值較高,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稱,是世界各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對象,也是中國乃至世界養殖產量最大的經濟貝類。中國牡蠣產量居全球首位,而福建又是中國最大的牡蠣養殖區,主要養殖葡萄牙牡販(Crassostrea angulata), 2012年葡萄牙牡販養殖產量已占全國牡販產量的37%以上。但隨著葡萄牙牡蠣養殖面積的逐年增加和產量的不斷提高,也出現種質退化現象,葡萄牙牡蠣原有的特征和品質發生改變,近幾年突出表現在育苗成功率降低,養殖牡蠣經常出現大批量死亡,并呈現養殖個體小型化、生長慢等經濟性狀持續衰退現象,影響了牡蠣的養殖產量和質量。此外,目前我國牡蠣養殖仍沿用傳統養殖方式,產品主要以開殼鮮肉銷售,產值低,養殖效益不高,與國外牡蠣價格相比相差甚遠。因此培育高產、優質的牡蠣新品系、實現牡蠣良種產業化,對推動我國牡蠣養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003]殼色作為一個可遺傳的質量性狀,在扇貝等一些貝類遺傳育種研究中已取得較好成果。本發明采用選擇育種方法,以牡蠣貝殼金黃色和全重為選育目標,開展金黃殼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選育,培育的新品系不僅生長速度快,且貝殼金黃、顏色絢麗。該品系非
常適宜單體牡蠣養殖及生食牡蠣生產,以提高葡萄牙牡蠣的養殖產量、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0005]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0007]I)親貝選擇:從葡萄牙牡蠣大量養殖群體中挑選2齡以上,貝殼呈金黃色、顏色絢麗、殼型規整的個體;測量所有挑選個體的全重,然后截取全重前10%的雌雄個體作為繁殖親貝;
[0008]2)精卵獲得:解剖親貝,辨別雌雄,將性腺發育良好的親貝分別進行洗卵、洗精,并用300目篩絹過濾雜質,卵分別收集于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精液分別收集于標記的500ml燒杯中;
[0009]3)人工受精與孵化:
[0010]a.群體交配:取雌雄親貝各20-25個,把其卵子和精子混合交配;
[0011]b.個體交配:取雌雄親貝,進行雌雄個體I對I交配,建立家系;
[0012]將各組受精卵分別置于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中孵化,精液濃度以每個卵子周圍3-4個精子為宜,精液過多時采用沉淀法洗卵2-3次;受精卵密度40-50個/ml,微充氣,孵化水溫25-30°C ;
[0013]4)幼蟲培育:受精卵發育至D型幼蟲時采用虹吸方法分別將每組幼蟲收集于三個已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中培育,每組3個平行組;D型幼蟲培育密度控制在8-12個/ml,隨著幼蟲生長逐漸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蟲密度降至1-2個/ml ;每日換水2次,每次換水30% -50%,幼蟲附著后增至60% -100%山型幼蟲開始投喂金藻,日投餌量從初期的1-2萬細胞/ml逐漸增至中期2-3萬細胞/ml,后期3_4萬細胞/ml,幼蟲發育至殼頂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餌量為1-2萬細胞/ml ;在幼蟲培育期間可適當投喂角毛藻或小球藻,幼蟲培育期間水溫25-30°C,鹽度23-28,pH值8.0-8.5,從D型幼蟲培育至匍匐幼蟲約需14-20天;
[0014]5)采苗:當幼蟲生長至殼長320-330um,70_80%出現眼點時開始投放采苗器;采苗器采用無毒材料制作的灰色塑料片,塑料片規格為長20-30cm,寬l-3cm,厚0.1-0.3cm ;用60-80絲聚乙烯繩將洗凈的塑料片串在一起,綁在橫桿上懸掛于育苗池水面下60-80cm處采苗,每立方米水體投放塑料片30-40串;每片塑料片附苗20-30個;蠣苗長至殼長
l-2mm左右,標記各選育系并移至海區進行苗種中間培育;
[0015]在幼蟲培育過程中,保持各組選育系幼蟲密度相同,投餌量和換水率一致,培育條件相同;各組選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別單獨使用,避免混雜;
[0016]6)海區牡蠣苗種中間培育:將標記的已附上蠣苗的采苗器移至同一片海區培育;若遇上自然海區葡萄牙牡蠣幼蟲附著期,可先移至池塘培育,待附著期過后再移至海區培育;在水溫13-26°C、鹽度26-30的條件下,經過90-120天海區培育,蠣苗可長至殼長4_5cm ;
[0017]7)牡蠣中苗脫基及單體養殖:當蠣苗長至4-5cm時,彎曲牡蠣附著基塑料片,蠣苗便順利脫落,形成單體牡蠣苗;將各選育系剝離的單體牡蠣苗裝入標記的養殖筐掛于同一片海區養殖;養殖期間定期清理附著生物,并測量生長情況;
[0018]8)新品系純化:從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選育系第一代中選擇具備個體大、貝殼金黃色性狀、殼型規整的個體作為第二代親本,第二代選育各步驟同第一代選育方法,直至選育出性狀穩定的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品系。
[0019]其中,步驟5)中,采苗塑料片每串16-20片,片距13_17cm。
[0020]其中,步驟5)中,在水溫25-30°C,幼蟲固著后經5_6天培育,蠣苗可長至殼長
1-2mmο
[0021]其中,步驟6)中,在水溫13_26°C條件下,經過90-120天海區培育,蠣苗可長至殼長 4_5cm0
[0022]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制定選育目標、建立選育系、新品系純化等步驟。具體為以葡萄牙牡蠣金黃色貝殼和全重為選育目標,通過群體選育和家系選育方法建立選育系,通過連續數代的定向純化篩選出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通過連續數代選育的葡萄牙牡蠣新品系具有生長快、貝殼金黃、商品價值高等優點,它適宜作為單體牡蠣養殖及生食牡蠣生產,這對于提高葡萄牙牡蠣養殖產量、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0023]在葡萄牙牡蠣養殖群體中有極小比例牡蠣貝殼呈金黃色,顏色絢麗,具有較高商品價值。本方法以牡蠣金黃色貝殼和全重為選育目標。
[0024]第I代選育
[0025](I)親貝選擇
[0026]2010年8月下旬從葡萄牙牡蠣大量養殖群體中挑選2齡以上,貝殼呈金黃色、顏色絢麗、殼型規整的個體。測量所有挑選個體的全重,然后截取全重前10%的雌雄個體150個作為繁殖親貝。
[0027](2)精卵獲得
[0028]解剖親貝,辨別雌雄,將性腺發育良好的親貝分別進行洗卵、洗精,并用300目篩絹過濾雜質,卵分別收集于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精液分別收集于標記的500ml燒杯中。
[0029](3)人工受精與孵化
[0030]①群體交配:取雌雄親貝各25個,把其卵子和精子混合交配;
[0031]②個體交配:取雌雄親貝,進行雌雄個體I對I交配,建立家系; [0032]將各組受精卵分別置于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中孵化,受精卵孵化密度40-50個/ml,微充氣,孵化水溫28-30 V。
[0033](4)幼蟲培育
[0034]受精卵發育至D型幼蟲時采用虹吸方法分別將每組幼蟲收集于三個已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中培育(每組3個平行組)。D型幼蟲培育密度10個/ml左右,隨著幼蟲生長逐漸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蟲密度降至1-2個/ml。每日換水2次,每次換水30% -50%,幼蟲附著后增至60% -100%。D型幼蟲開始投喂金藻,日投餌量從初期的1-2萬細胞/ml逐漸增至中期2-3萬細胞/ml,后期3-4萬細胞/ml,幼蟲發育至殼頂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餌量為1-2萬細胞/ml。在幼蟲培育期間可適當投喂角毛藻或小球藻。幼蟲培育期間水溫28-301:,鹽度27,?!1值8.2。從D型幼蟲培育至匍匐幼蟲17天。
[0035](5)米苗
[0036]當幼蟲生長至殼長320-330um,70_80%出現眼點時開始投放采苗器(附著基)。采苗器采用無毒聚丙烯制作的灰色塑料片,塑料片規格為長24cm,寬2cm,厚0.2cm。用60-80絲聚乙烯繩將洗凈的塑料片串在一起,每串18片,片距15cm。每片塑料片附苗20-30個為宜。在水溫28-30°C條件下,幼蟲固著后經6天培育,蠣苗長至殼長1-2_,標記各選育系并移至海區進行苗種中間培育。
[0037]在幼蟲培育過程中,保持各組選育系幼蟲密度相同,投餌量和換水率一致,培育條件相同;各組選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別單獨使用,避免混雜。
[0038](6)海區牡蠣苗種中間培育
[0039]將標記的已附上蠣苗的采苗器移至福建深滬灣海區培育。在水溫13_26°C、鹽度
26-30的條件下,經過115天海區培育,蠣苗可長至殼長4-5cm。
[0040](7)牡蠣中苗脫基及單體養殖
[0041]當蠣苗長至4_5cm時,彎曲牡蠣附著基塑料片,蠣苗便順利脫落,形成單體牡蠣苗。將各選育系剝離的單體牡蠣苗裝入標記的養殖筐掛于福建深滬灣海區養殖。養殖期間定期清理附著生物,并測量生長情況。
[0042]經親貝選擇、精卵獲得、人工受精與孵化、幼蟲培育、采苗、海區牡蠣苗種中間培育、牡蠣中苗脫基及單體養殖等步驟,獲得第I代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選育系。2011年8月下旬第I代發育至性成熟,即進行第2代選育。
[0043]第2代選育
[0044](I)親貝選擇
[0045]2011年8月下旬,從2010年建立的第I代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選育系中選擇具備該性狀(個體大、貝殼金黃色、顏色絢麗)的個體150個作為第2代親貝。
[0046](2)精卵獲得、人工受精與孵化、幼蟲培育、采苗、海區牡蠣苗種中間培育、牡蠣中苗脫基及單體養殖等步驟同第I代選育。
[0047]2011年獲得第I代選育系性成熟,通過實施例1, 2012年8月獲得第2代選育系性成熟,至2013年已成功選育出第4代性狀穩定的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品系。與對照組(未選育組)相比,金黃殼色速長品系具有生長快、貝殼金黃、顏色絢麗等優點,其生長速度比對照組提高10%以上。它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適宜作為單體牡蠣養殖及生食牡蠣生產,這對于提高葡萄牙牡蠣養殖產量、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0048]本發明采用群體選育和家系選育方法,經過連續4代的定向選育,培育出性狀穩定的貝殼呈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建立了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上述僅為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 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1)親貝選擇:從葡萄牙牡蠣大量養殖群體中挑選2齡以上,貝殼呈金黃色、顏色絢麗、殼型規整的個體;測量所有挑選個體的全重,然后截取全重前10%的雌雄個體作為繁殖親貝; 2)精卵獲得:解剖親貝,辨別雌雄,將性腺發育良好的親貝分別進行洗卵、洗精,并用300目篩絹過濾雜質,卵分別收集于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精液分別收集于標記的500ml燒杯中; 3)人工受精與孵化: a.群體交配:取雌雄親貝各20-25個,把其卵子和精子混合交配; b.個體交配:取雌雄親貝,進行雌雄個體I對I交配,建立家系; 將各組受精卵分別置于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中孵化,精液濃度以每個卵子周圍3-4個精子為宜,精液過多時采用沉淀法洗卵2-3次;受精卵密度40-50個/ml,微充氣,孵化水溫25-30 0C ; 4)幼蟲培育:受精卵發育至D型幼蟲時采用虹吸方法分別將每組幼蟲收集于三個已標記的160L塑料白桶中培育,每組3個平行組;D型幼蟲培育密度控制在8-12個/ml,隨著幼蟲生長逐漸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蟲密度降至1-2個/ml ;每日換水2次,每次換水30% -50%,幼蟲附著后增至60% -100%山型幼蟲開始投喂金藻,日投餌量從初期的1-2萬細胞/ml逐漸增至中期2-3萬細胞/ml,后期3_4萬細胞/ml,幼蟲發育至殼頂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餌量為1-2萬細胞/ml ;在幼蟲培育期間可適當投喂角毛藻或小球藻,幼蟲培育期間水溫25-30°C,鹽度23-28,pH值8.0-8.5,從D型幼蟲培育至匍匐幼蟲約需14-20天; 5)采苗:當幼蟲生長至殼長320-330um,70-80%出現眼點時開始投放采苗器;采苗器采用無毒材料制作的灰色塑料片,塑料片規格為長20-30cm,寬l-3cm,厚0.1-0.3cm;用60-80絲聚乙烯繩將洗凈的塑料片串在一起,綁在橫桿上懸掛于育苗池水面下60-80cm處采苗,每立方米水體投放塑料片30-40串;每片塑料片附苗20-30個;蠣苗長至殼長l_2mm左右,標記各選育系并移至海區進行苗種中間培育; 在幼蟲培育過程中,保持各組選育系幼蟲密度相同,投餌量和換水率一致,培育條件相同;各組選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別單獨使用,避免混雜; 6)海區牡蠣苗種中間培育:將標記的已附上蠣苗的采苗器移至同一片海區培育;若遇上自然海區葡萄牙牡蠣幼蟲附著期,可先移至池塘培育,待附著期過后再移至海區培育;在水溫13-26°C、鹽度26-30的條件下,經過90-120天海區培育,蠣苗可長至殼長4_5cm ; 7)牡蠣中苗脫基及單體養殖:當蠣苗長至4-5cm時,彎曲牡蠣附著基塑料片,蠣苗便順利脫落,形成單體牡蠣苗;將各選育系剝離的單體牡蠣苗裝入標記的養殖筐掛于同一片海區養殖;養殖期間定期清理附著生物,并測量生長情況; 8)新品系純化:從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選育系第一代中選擇具備個體大、貝殼金黃色性狀、殼型規整的個體作為第二代親本,第二代選育各步驟同第一代選育方法,直至選育出性狀穩定的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品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采苗塑料片每串16-20片,片距13-17c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在水溫25-30°C,幼蟲固著后經5-6天培育,蠣苗可長至殼長1_2_。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貝殼金黃色速長葡萄牙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在水溫13-26°C條件下,經過90-120天海區培育,蠣苗可長至殼長4-5cm。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975879SQ201410197671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曾志南, 寧岳, 祁劍飛, 巫旗生 申請人:福建省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