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本發明的栽培方法科學合理,提高了黃瓜對病蟲害的抗性,同時也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率,本發明的方法提高了黃瓜的質量和產品,增加了種植收益,經過處理劑拌種,明顯減輕了病毒病的發生,具有很好的抗菌防蟲效果,還可以促進根和植株的生長。
【專利說明】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主要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生育適溫為10?32°C。一般白天25?32°C,夜間15?18°C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C,最低為15°C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C。黃瓜高溫35°C光合作用不良,45°C出現高溫障礙,低溫-2?(TC凍死,如果低溫煉苗可承受3°C的低溫。
[0003]華南型品種對短日照較為敏感,而華北型品種對日照的長短要求不嚴格,已成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飽和點為5.5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多數品種在8?11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生長良好。
[0004]黃瓜產量高,需水量大。適宜土壤濕度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土壤濕度60?70%,結果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土壤濕度80?90%。黃瓜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空氣相對濕度過大很容易發病,造成減產。
[0005]黃瓜喜濕而不耐澇、喜肥而不耐肥,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歡pH
5.5?7.2之間的土壤,但以pH值為6.5最好。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
[0007]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品種選擇:選擇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津春4號、津雜2號、津研7號、魯黃瓜9號等;
(2)種子處理:配制種子處理劑:
取質量比為30-40:10-13::1-2:0.2-0.4的草木灰、綠茶粉、大蒜油、苦參堿;
將苦參堿加熱熔化,加入草木灰、綠茶粉,攪拌均勻,冷卻至常溫,加入大蒜油,烘干即得;
將種子在50-55°C溫水中攪拌浸泡至水溫為20-25°C,取出浙干,與上述種子處理劑混合拌種,在25-30°C下保濕催芽;
(3)整地定植:應該選擇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與瓜類作物連作,整地時深耕畝施腐熟有機肥2700-3000公斤,磷酸二銨20-30公斤,尿素10-15公斤,翻地做畦,畦寬1-1.5米,雙行植,株距20-30厘米,再施用土壤改良劑,畝施30-40公斤,淺翻入土;
所述的土壤改良劑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的:
硫酸亞鐵4-5、麥飯石粉15-20、風化煤15-20、維生素C4-5、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3-4、氯化銨2-3、竹炭粉2-3、姜油1-2、三聚磷酸鈉1_2、黃芪多糖0.1-0.2 ; 將上述三聚磷酸鈉加入到10-20倍水中,攪拌均勻后,加入麥飯石粉、風化煤,加熱到70-80°C,攪拌混合至水干,加入除了黃芪多糖以外的各原料,室溫下混合堆放4-6小時,力口入黃芪多糖,攪拌均勻,烘干,造粒,即得所述土壤改良劑;
在確保定植后不受凍的前提下盡早定植,栽植密度每畝4000-4500株,定植后將研磨過篩后的草木灰加4-5倍水,噴施,畝用草木灰8-10公斤;
(4)田間管理:
定植后及早插架引蔓,防風抽苗,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勻,綁蔓應在下午進行,還要進行整枝與掐尖,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葉,緩苗水在定植后5-7天澆;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長10-12cm時澆催瓜水;結果期澆水每5-7天澆一次;
(5)采收:開花8-11天即可采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采收為佳。
[0008]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的栽培方法科學合理,提高了黃瓜對病蟲害的抗性,同時也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率,本發明的方法提高了黃瓜的質量和產品,增加了種植收益,經過處理劑拌種,明顯減輕了病毒病的發生,具有很好的抗菌防蟲效果,還可以促進根和植株的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
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品種選擇:選擇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津春4號、津雜2號、津研7號、魯黃瓜9號等;
(2)種子處理:配制種子處理劑:
取質量比為40:13::1: 0.4的草木灰、綠茶粉、大蒜油、苦參堿;
將苦參堿加熱熔化,加入草木灰、綠茶粉,攪拌均勻,冷卻至常溫,加入大蒜油,烘干即得;
將種子在55°C溫水中攪拌浸泡至水溫為25°C,取出浙干,與上述種子處理劑混合拌種,在30°C下保濕催芽;
(3)整地定植:應該選擇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與瓜類作物連作,整地時深耕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磷酸二銨30公斤,尿素15公斤,翻地做畦,畦寬1-1.5米,雙行植,株距20-30厘米,再施用土壤改良劑,畝施40公斤,淺翻入土 ;
所述的土壤改良劑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的:
硫酸亞鐵5、麥飯石粉20、風化煤20、維生素C5、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3、氯化銨3、竹炭粉2、姜油2、三聚磷酸鈉2、黃芪多糖0.2 ;
將上述三聚磷酸鈉加入到20倍水中,攪拌均勻后,加入麥飯石粉、風化煤,加熱到80°C,攪拌混合至水干,加入除了黃芪多糖以外的各原料,室溫下混合堆放6小時,加入黃芪多糖,攪拌均勻,烘干,造粒,即得所述土壤改良劑;
在確保定植后不受凍的前提下盡早定植,栽植密度每畝4500株,定植后將研磨過篩后的草木灰加5倍水,噴施,畝用草木灰10公斤;
(4)田間管理: 定植后及早插架引蔓,防風抽苗,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勻,綁蔓應在下午進行,還要進行整枝與掐尖,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葉,緩苗水在定植后5-7天澆;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長10-12cm時澆催瓜水;結果期澆水每5-7天澆一次;
(5)采收:開花8-11天即可采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采收為佳。
[0010]使用本發明的栽培方法收獲的黃瓜,畝產量比往年平均每畝栽培黃瓜的產量多15-31%,病蟲害發生率低于1.4%。
【權利要求】
1.一種黃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品種選擇:選擇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津春4號、津雜2號、津研7號、魯黃瓜9號等; (2)種子處理:配制種子處理劑: 取質量比為30-40:10-13::1-2:0.2-0.4的草木灰、綠茶粉、大蒜油、苦參堿; 將苦參堿加熱熔化,加入草木灰、綠茶粉,攪拌均勻,冷卻至常溫,加入大蒜油,烘干即得; 將種子在50-55°C溫水中攪拌浸泡至水溫為20-25°C,取出浙干,與上述種子處理劑混合拌種,在25-30°C下保濕催芽; (3)整地定植:應該選擇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與瓜類作物連作,整地時深耕畝施腐熟有機肥2700-3000公斤,磷酸二銨20-30公斤,尿素10-15公斤,翻地做畦,畦寬1-1.5米,雙行植,株距20-30厘米,再施用土壤改良劑,畝施30-40公斤,淺翻入土; 所述的土壤改良劑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的: 硫酸亞鐵4-5、麥飯石粉15-20、風化煤15-20、維生素C4-5、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3-4、氯化銨2-3、竹炭粉2-3、姜油1-2、三聚磷酸鈉1_2、黃芪多糖0.1-0.2 ; 將上述三聚磷酸鈉加入到10-20倍水中,攪拌均勻后,加入麥飯石粉、風化煤,加熱到70-80°C,攪拌混合至水干,加入除了黃芪多糖以外的各原料,室溫下混合堆放4-6小時,力口入黃芪多糖,攪拌均勻,烘干,造粒,即得所述土壤改良劑; 在確保定植后不受凍的前提下盡早定植,栽植密度每畝4000-4500株,定植后將研磨過篩后的草木灰加4-5倍水,噴施,畝用草木灰8-10公斤; (4)田間管理: 定植后及早插架引蔓,防風抽苗,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勻,綁蔓應在下午進行,還要進行整枝與掐尖,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葉,緩苗水在定植后5-7天澆;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長10-12cm時澆催瓜水;結果期澆水每5-7天澆一次; (5)采收:開花8-11天即可采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采收為佳。
【文檔編號】A01C1/02GK104126381SQ201410293114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狄謀漢, 狄謀勇, 王長敏, 狄君武, 戴仕兵, 狄君龍, 周祥來, 黎林生 申請人:和縣海豪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