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土壤選擇、薄膜覆蓋、基肥選擇、生長期管理、生長調節劑控制以及肥水管理等各種措施,最終經過本發明處理的山藥中多糖含量最高增加了15%。
【專利說明】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栽培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山藥作為傳統補益中藥,對機體具有廣泛的作用,既是慢性病患者的食療佳肴,也是老少皆宜的功能食品,其活性成分山藥多糖是其發揮作用的主要成分,山藥多糖是山藥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由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已成為近年來山藥研究的熱點。許多研究證實,山藥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延緩衰老、抗腫瘤、降低血糖等多種藥理作用。
[0003]山藥多糖可以改善胰島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的釋放而使血糖降低,研究發現山藥多糖具有保護胰島細胞免受破壞或修復受損胰島細胞的作用,山藥多糖還可以通過減少糖分的吸收而使血糖降低,黃紹華等研究了應用山藥多糖后淀粉酶的酶活力變化,發現山藥多糖可以抑制0-淀粉酶的酶活力,其抑制作用隨多糖濃度的增大而增加,說明山藥多糖對糖是一種淀粉酶抑制劑,可通過減少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此外,對血小板的檢測還發現,山藥多糖可以減少血小板的數量,從而改善微血管的循環,說明山藥多糖在糖尿病的控制及預后的發展中有重要作用。可見,山藥多糖對人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對于山藥多糖的提取已經有了初步的研究,然而,山藥多糖的含量比較低,從而成本相對較聞。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目前存在的現狀,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提高山藥多糖的栽培方法,通過適當的栽培技術來提高多糖的含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栽培:
[0006](1)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深翻35?45厘米,形成了栽培溝,然后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所選基肥為每畝施豬糞或雞糞或牛糞1000?2000千克、蔗渣500?8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尿素20?30千克,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0007]山藥生長期間用復合肥追施2?3次,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山藥出苗整齊后施1次20%的人糞尿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1次,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每畝追施20?30千克磷酸二氫鉀、30?40千克餅肥、以任意比混合的500?800千克牛糞肥與蔗渣;
[0008]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0.9?1.2米,畦高25?30厘米,溝寬30厘米,大行距
1.5?1.8米,小行距35?50厘米,株距40?45厘米;
[0009](2)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覆蓋山藥進行栽培,當山藥植株長至20?40(^1時,撤掉薄膜,然后對山藥進行搭架;
[0010](3)適時澆水,當土壤濕度在50%以下時,及時對山藥進行補水,在生長后期,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
[0011](4)在植株長70?100(3111時,噴施一次180?25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在生長中期用250?40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再噴施一次;在整個生產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0012](5)適時采收:當植株葉子開始變黃,陸地栽培霜降后在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積。
[0013]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為: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米用以下方法進行栽培:
[0014](1)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深翻45厘米,形成了栽培溝,然后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所選基肥為每畝施牛糞2000千克、蔗渣5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尿素30千克,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0015]山藥生長期間用復合肥追施2次,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山藥出苗整齊后施1次20%的人糞尿肥,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每畝追施30千克磷酸二氫鉀、30千克餅肥、500千克牛糞肥和300千克蔗渣;
[0016]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1.2米,畦高30厘米,溝寬30厘米,大行距1.8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0017](2)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覆蓋山藥進行栽培,當山藥植株長至40(3111時,撤掉薄膜,然后對山藥進行搭架;
[0018](3)適時澆水,當土壤濕度在50%以下時,及時對山藥進行補水,在生長后期,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
[0019](4)在植株長100(3111時,噴施一次25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在生長中期用25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再噴施一次;在整個生產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0020](5)適時采收:當植株葉子開始變黃,陸地栽培霜降后在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積。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在生長期,通過多重措施來控制山藥的生長,從而提高山藥多糖的含量。
[0023]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對山藥進行覆蓋,選擇紅色或紫色的薄膜,可以增大紅光或紫光的吸收,從而有利于山藥的生長。
[0024]本發明的栽培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山藥中的多糖含量,并且耗能低,成本增加少,方法簡單,易于控制。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26]實施例1
[0027](1)在廣西金田鎮山藥種植基地,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深翻35?45厘米,形成栽培溝,然后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所選基肥為每畝施豬糞1000千克、蔗渣8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尿素30千克,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0028]山藥生長期間用復合肥追施3次,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山藥出苗整齊后施1次20%的人糞尿肥,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每畝追施20千克磷酸二氫鉀、40千克餅肥、200千克牛糞肥與400千克蔗渣;
[0029]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0.9米,畦高25厘米,溝寬30厘米,大行距1.5米,小行距35厘米,株距40厘米;
[0030](2)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覆蓋山藥進行栽培,當山藥植株長至20(3111時,撤掉薄膜,然后對山藥進行搭架;
[0031](3)適時澆水,當土壤濕度在50%以下時,及時對山藥進行補水,在生長后期,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
[0032](4)在植株長70(3111時,噴施一次18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在生長中期用40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再噴施一次;在整個生產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0033](5)適時采收:當植株葉子開始變黃,陸地栽培霜降后在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積。
[0034]本發明的山藥多糖經測定,活性多糖平均增加13%。
[0035]實施例2
[0036](1)在廣西金田鎮山藥種植基地,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深翻45厘米,形成了栽培溝,然后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所選基肥為每畝施牛糞2000千克、蔗渣5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尿素30千克,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0037]山藥生長期間用復合肥追施2次,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山藥出苗整齊后施1次20%的人糞尿肥,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每畝追施30千克磷酸二氫鉀、30千克餅肥、500千克牛糞肥和300千克蔗渣;
[0038]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1.2米,畦高30厘米,溝寬30厘米,大行距1.8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0039](2)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覆蓋山藥進行栽培,當山藥植株長至40(3111時,撤掉薄膜,然后對山藥進行搭架;
[0040](3)適時澆水,當土壤濕度在50%以下時,及時對山藥進行補水,在生長后期,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
[0041](4)在植株長100(3111時,噴施一次25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在生長中期用25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再噴施一次;在整個生產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0042](5)適時采收:當植株葉子開始變黃,陸地栽培霜降后在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積。
[0043]本發明的山藥多糖經測定,活性多糖平均增加15%。
[0044]實施例3
[0045](1)在廣西金田鎮山藥種植基地,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深翻40厘米,形成了栽培溝,然后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所選基肥為每畝施豬糞或雞糞或牛糞1500千克、蔗渣600千克、草木灰250千克、尿素25千克,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0046]山藥生長期間用復合肥追施2次,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山藥出苗整齊后施1次20%的人糞尿肥,以后隔20?30天施1次,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每畝追施25千克磷酸二氫鉀、35千克餅肥、以任意比混合的400千克牛糞肥與400千克蔗渣;
[0047]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1米,畦高25厘米,溝寬30厘米,大行距1.6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40厘米;
[0048](2)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覆蓋山藥進行栽培,當山藥植株長至30(3111時,撤掉薄膜,然后對山藥進行搭架;
[0049](3)適時澆水,當土壤濕度在50%以下時,及時對山藥進行補水,在生長后期,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
[0050](4)在植株長85(3111時,噴施一次20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在生長中期用300暈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再噴施一次;在整個生產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0051](5)適時采收:當植株葉子開始變黃,陸地栽培霜降后在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積。
[0052]本發明的山藥多糖經測定,活性多糖平均增加10%。
[005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栽培: (1)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深翻35?45厘米,形成了栽培溝,然后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所選基肥為每畝施豬糞或雞糞或牛糞1000?2000千克、蔗渣500?8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尿素20?30千克,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山藥生長期間用復合肥追施2?3次,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山藥出苗整齊后施I次20 %的人糞尿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I次,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每畝追施20?30千克磷酸二氫鉀、30?40千克餅肥、以任意比混合的500?800千克牛糞肥與蔗渣; 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0.9?1.2米,畦高25?30厘米,溝寬30厘米,大行距1.5?1.8米,小行距35?50厘米,株距40?45厘米; (2)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覆蓋山藥進行栽培,當山藥植株長至20?40cm時,撤掉薄膜,然后對山藥進行搭架; (3)適時澆水,當土壤濕度在50%以下時,及時對山藥進行補水,在生長后期,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 (4)在植株長70?10cm時,噴施一次180?25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在生長中期用250?40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再噴施一次;在整個生產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5)適時采收:當植株葉子開始變黃,陸地栽培霜降后在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山藥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栽培: (1)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深翻45厘米,形成了栽培溝,然后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所選基肥為每畝施牛糞2000千克、蔗渣5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尿素30千克,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山藥生長期間用復合肥追施2次,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山藥出苗整齊后施I次20%的人糞尿肥,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每畝追施30千克磷酸二氫鉀、30千克餅肥、500千克牛糞肥和300千克蔗渣; 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1.2米,畦高30厘米,溝寬30厘米,大行距1.8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2)在山藥栽培初期,用紅色或紫色薄膜覆蓋山藥進行栽培,當山藥植株長至40cm時,撤掉薄膜,然后對山藥進行搭架; (3)適時澆水,當土壤濕度在50%以下時,及時對山藥進行補水,在生長后期,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 (4)在植株長10cm時,噴施一次25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在生長中期用25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再噴施一次;在整個生產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5)適時采收:當植株葉子開始變黃,陸地栽培霜降后在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積。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285632SQ201410458526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0日
【發明者】韋俊 申請人: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