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包括前刀刃口、施肥管、輸種管、布種盒、種床整備器等,用于免耕和寬種帶播種機完成等高位播種作業。前刀刃口與施肥管焊接成一體,作業過程中土壤向兩側位移,開出種溝進行深施肥;三通輸種管中間隔開,實現兩側獨立寬幅播種;布種盒和種床整備器緊隨施肥管前進,布種盒下方設置對稱布置的M型種床整備器,呈尖角形式,底面的散種板設置彈射凸起。工作時,由布種盒兩側底部的M型種床整備器,將地表不平整的溝底加以整平,形成寬幅簸箕型的溝截面的平面,同時種子由三通輸種管下落到布種盒,經過散射板反復彈射均勻落到平整的種床上,實現等高位均勻播種。
【專利說明】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在保護性耕作和黃淮海地區小麥寬幅作業中使用的一種小 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保護性耕作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保護性耕作技術中,免耕播種技術是關 鍵,保護性耕作體系推廣實施的關鍵環節之一是具有性能完善、質量可靠的免耕播種機,與 保護性耕作技術相同,小麥寬幅種植的關鍵也是小麥寬幅播種機。免耕播種機及小麥寬幅 播種機與普通播種機相比,除了要求有較好的防堵性能外,對形成種床、影響播種質量的土 壤工作部件一開溝器,也有特殊的要求。當前采用最多的是種帶旋耕播種機,寬幅播種也 大多采用種帶旋耕,其開溝器基本上都是輸種頭,沒有開溝作用,是依靠旋耕機開出的溝進 行播種,旋耕機自身具有旋耕溝底不平整的缺點,加之在寬于單個旋耕刀作業寬度的種帶 內播撒種子,更引起播種深度極為不均勻,深淺差距較大,嚴重影響播種作業質量,造成出 苗時間相差很大,據考查,播深相差在1?7cm,個別有10cm,出苗時間相差一般在1?5天 不等,有些情況下因為播種過深,還會造成出苗困難,甚至出不了苗的極端現象,已經成為 影響這兩種播種方式推廣的瓶頸問題。另外,還有播種分布不均勻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 響到作物的最終產量,迫切需要解決。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克服以上缺陷、同時實現小麥寬幅等高均勻播種的小 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
[0004]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 溝器,包括前刀刃口、施肥管、輸種管、布種盒、種床整備器等,可用于免耕播種機和寬種帶 播種機等采用旋耕形式依次完成旋耕、防堵、開溝、施肥、播種和覆土等作業的情況。施肥管 與前刀刃口焊接成一體,窄肥溝鏟翼及犁鏵構成前刀刃口,作業過程中犁鏵入土,土壤在窄 肥溝鏟翼作用下向兩側位移,開出肥溝進行深施肥,施肥之后土壤回落,覆蓋肥料;播種與 種床整平裝置包括三通輸種管、布種盒和種床整備器等,三通輸種管中間隔開實現兩側獨 立播種,三通輸種管與布種盒焊合成一體,實現兩側寬幅播種;布種盒下方兩側設置了對稱 布置的M型種床整備器,呈尖角形式,布種盒和種床整備器的前面焊接在施肥管,緊隨施肥 管,將土壤向兩側分開,可以減小前進阻力,布種盒底面是散種板,散種板上面設置了彈射 凸起。工作時,先由在布種盒兩側底部種床整備曲面設計的尖角形式的M型種床整備器,將 地表尤其是旋耕刀開出的不平整的溝底加以整平,形成寬幅簸箕型的溝截面的平面上,同 時由排種器排出的種子由輸種管道輸送到三通輸種管里,下落到布種盒底面散種板的彈射 凸起上,再二次彈跳到布種盒頂面的散射板進行二次散射,經散射后向周圍均勻散開分布, 再經反復彈射,落到由種床整備曲面整備的平整種床上,實現了等高位均勻播種。
[0005] 具備以上結構特點的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所具有的優點如下:深施 肥結構減少了入土阻力,同時保證施肥深度適應種子生長,為其提供充分的養分;布種盒和 種床整備器的前面焊接在施肥管,緊隨施肥管,可以減小前進阻力,而且避免秸桿和雜草的 纏繞和堵塞;播種結構所設計的種盒兩側底部尖角形式的M型空間曲面種床整備器,可以 有效的將旋耕刀開出的溝底加以整平,種床平整為種子的等高位播種做好充足準備;底翼 采用了平截面,三角式,設計合理,它能夠擠壓溝槽內兩側的土壤,開出底面平整的寬幅簸 箕型種溝,可保證種子落在等高度平面的種床上;采用旋耕機配套作業時,在開溝器前下方 已經有一部分被旋耕刀拋起的土壤回落到地表,種床整備器在整備種床時,有一部分疏松 的土壤位于種床表面的下方和兩側,因此在種子落下的地方的下方、寬溝兩側的土壤是疏 松的,加上后面覆蓋上的土壤也是疏松的,如此營造了種子發芽和根系生長的良好種床,良 好的種床解決了種子發芽和根系生長的問題,保證了播種深度的一致性,大大提高了播種 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 圖1為本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正視圖; 圖2為本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布種盒頂部I-I剖視圖; 圖3為本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仰視圖; 圖4為本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開溝后溝形與播種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案
[0007]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圖1中所示:1.施肥管,2.三通輸種管,3.布種盒,4.種床整備器,5.窄肥溝鏟翼,6.犁 鏵,7.過渡翼,8.散種板。
[0008] 前刀刃口由窄肥溝鏟翼(5)、犁鏵(6)與過渡翼(7)組成,施肥管(1)合適深度進行 施肥,提供充分營養,有利于種子出苗。
[0009] 三通輸種管(2)與布種盒(3)可呈一定角度配置,即布種盒(2)與地面呈20°? 80°,以便于布種盒(3)順利布種,播種深度0?60mm,施肥深度0?150mm,種肥前后間隔 0?90mm,種肥上下間隔0?90mm,有利于調節裝置適應不同的播種要求。
[0010] 布種盒(3)下方兩側設置了對稱布置的M型種床整備器(4),種床整備器(4)呈尖 角形狀,夾角10°?70°,兩組對稱分布,間距0?120mm,工作底面水平,將土壤少量向 中間推送,大部分向兩側分開,整平寬度80?200mm,確保整平種床的效果,達到種床平整, 播深一致。
[0011] 種床整備曲面是由以
【權利要求】
1. 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包括施肥管(I ),三通輸種管(2),布種盒 (3),種床整備器(4),窄肥溝鏟翼(5),犁鏵(6),過渡翼(7),散種板(8)等,其特征是,可用 于免耕播種機和寬種帶播種機等采用旋耕形式依次完成旋耕、防堵、開溝、施肥、播種和覆 土等作業的情況;施肥管(1)與前刀刃口焊接成一體,窄肥溝鏟翼(5 )及犁鏵(6 )構成前刀 刃口,作業過程中犁鏵(6)入土,土壤在窄肥溝鏟翼(5)作用下向兩側位移,開出肥溝進行 深施肥,施肥之后土壤回落,覆蓋肥料;播種與種床整平裝置包括三通輸種管(2)、布種盒 (3 )和種床整備器(4)等,三通輸種管(2 )中間隔開實現兩側獨立播種,三通輸種管(2 )與布 種盒(3)焊合成一體,實現兩側寬幅播種;布種盒(3)下方兩側設置了對稱布置的M型種床 整備器(4),呈尖角形式,布種盒(3)和種床整備器(4)的前面焊接在施肥管,緊隨施肥管, 將土壤向兩側分開,可以減小前進阻力,布種盒(3)底面是散種板(8),散種板(8)上面設置 了彈射凸起;工作時,先由在布種盒(3)兩側底部種床整備曲面設計的尖角式的種床整備 器(4),將地表尤其是旋耕刀開出的不平整的溝底加以整平,形成寬幅簸箕型的溝截面的平 面上,同時由排種器排出的種子由輸種管道輸送到三通輸種管(2)里,下落到布種盒(3)底 面散種板(8)的彈射凸起上,再二次彈跳到布種盒(2)頂面的散射板進行二次散射,經散射 后向周圍均勻散開分布,再經反復彈射,落到由種床整備曲面整備的平整種床上,實現了等 高位均勻播種。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其特征是:三通輸種 管(2)與布種盒(3)可呈一定角度配置,即布種盒(2)與地面呈20°?80°,以便于布種盒 (3)順利布種,播種深度0?60mm,施肥深度0?150mm,種肥前后間隔0?90mm,種肥上下 間隔0?90_,利于調節裝置,適應不同的播種要求。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其特征是:布種盒(3) 下方兩側設置了對稱布置的M型種床整備器(4),種床整備器(4)呈尖角形狀,夾角10°? 70°,兩組對稱分布,間距0?120_,工作底面水平,將土壤少量向中間推送,大部分向兩 側分開,整平寬度80?200mm,確保整平種床的效果,達到種床平整,播深一致。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深施肥等高位寬幅播種開溝器,其特征是:種床整備 曲面是由以" y = -9.-6^-..6.?5 +0..000?4 -0...0033P + G_0].65x2 +0._87761+0...0192 "為代表的一族五階 曲線光滑連接形成的。
【文檔編號】A01C5/06GK104335736SQ201410542022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明者】李其昀, 程修沛, 賈曉東 申請人:山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