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蛭育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蛭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繁殖產卵;(2)、將卵放入孵化池均勻孵化,增氧棒放在池邊,出膜后增氧棒放在池底,培育出水蛭幼苗;(3)、用生石灰進行清塘,3天后開始注水,水深20-35cm,然后用氨基酸進行肥水,池水顏色培育到黃綠色時,水蛭幼苗開始下塘,每畝投放幼苗10-12萬尾;(4)、用蛋黃作為餌料進行喂養,每10萬尾水蛭幼苗使用蛋黃700g;通過本方法進行水蛭育苗,幼苗成活率在62%以上,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通過增氧棒的位置調節來調節卵的密度,降低了勞動量,而且降低了育苗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水蜂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蛭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水蛭,俗名螞蟥、馬鱉,屬環節動物門,蛭綱,顎蛭目,水蛭科,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我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水蛭含有水蛭素,能延緩和阻礙血液凝固,從而有抗凝血作用。其干制品炮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但是,水蛭在養殖時成活率較低。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現在的水蛭育苗過程中成活率低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水蛭育苗方法,提高了育苗過程中的成活率。
[0004]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水蛭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種水蛭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繁殖產卵選健康雌雄水蛭比例為3:1,性成熟時開始催產,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放進產床,使其進行交配產卵;
(2)、將卵放入孵化池均勻孵化,增氧棒放在池邊,出膜后增氧棒放在池底,培育出水蛭幼苗;
(3)、用生石灰進行清塘,3天后開始注水,水深20-35cm,然后用氨基酸進行肥水,池水顏色培育到黃綠色時,水蛭幼苗開始下塘,每畝投放幼苗10-12萬尾;
(4)、用蛋黃作為餌料進行喂養,每10萬尾水蛭幼苗使用蛋黃700g,10天后,改用豆柏、麩皮、魚內臟進行喂養,并且隨著時間延長增大飼料投放量,食物增加量為2-3kg/周。
[0005]豆柏、麩皮、魚內臟按重量比1:2:1比例進行混合。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本方法進行水蛭育苗,幼苗成活率在62%以上,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通過增氧棒的位置調節來調節卵的密度,降低了勞動量,而且降低了育苗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一種水蛭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繁殖產卵選健康雌雄水蛭比例為3:1,性成熟時開始催產,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放進產床,使其進行交配產卵;
(2)、將卵放入孵化池均勻孵化,增氧棒放在池邊,出膜后增氧棒放在池底,培育出水蛭幼苗;
(3)、用生石灰進行清塘,3天后開始注水,水深20-35cm,然后用氨基酸進行肥水,池水顏色培育到黃綠色時,水蛭幼苗開始下塘,每畝投放幼苗10-12萬尾;
(4)、用蛋黃作為餌料進行喂養,每10萬尾水蛭幼苗使用蛋黃700g,10天后,改用豆柏、麩皮、魚內臟進行喂養,并且隨著時間延長增大飼料投放量,食物增加量為2-3kg/周。
【權利要求】
1.一種水蛭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繁殖產卵選健康雌雄水蛭比例為3:1,性成熟時開始催產,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放進產床,使其進行交配產卵; (2)、將卵放入孵化池均勻孵化,增氧棒放在池邊,出膜后增氧棒放在池底,培育出水蛭幼苗; (3)、用生石灰進行清塘,3天后開始注水,水深20-35cm,然后用氨基酸進行肥水,池水顏色培育到黃綠色時,水蛭幼苗開始下塘,每畝投放幼苗10-12萬尾; (4)、用蛋黃作為餌料進行喂養,每10萬尾水蛭幼苗使用蛋黃700g,10天后,改用豆柏、麩皮、魚內臟進行喂養,并且隨著時間延長增大飼料投放量,食物增加量為2-3kg/周。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4365559SQ201410590337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9日
【發明者】朱亮 申請人:潁上縣永祥旱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