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它主要由一組限播側板、限播端板、插土固定件、直角扣件、平板扣件、面網支架、面網、內限播罩構成一個適宜盤龍參種子自行萌芽繁殖生長的限播廂區,它能將盤龍參蒴果成熟時彈出的細微種子全部限定于限播廂區內使之并著床于含有萌發菌的土壤中,為盤龍參種子進行自然孕育繁衍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捷、生產制造容易、安裝使用方便、擋風防鳥效果好、環保無公害、種子萌芽及成苗率高等突出優點,它對保護盤龍參以及類似草本珍稀物種、擴大其種群數量、選種育種、變野生為家種均具有極佳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種栽培保護裝置,它屬于對珍稀植物種子進行保護栽培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它特別適合對盤龍參類珍稀草本植物種子進行保護和自然限播作業。
【背景技術】
[0002]自然界中龐大的植物種群是遵循“自然選擇適者生存”法則進行孕育繁衍的,在物種進化的歷史長河中,由于全球環境氣候變化、人類以及動物活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迄今為止,我們認識或者未被認識的很多野生植物物種已在地球上消失滅絕,還有許多植物物種正處于種群數量急劇減少而面臨消亡的瀕危生存狀態中。例如:其藥用價值可追述到《滇南本草》記載的蘭科綬草屬Rich.)多年生植物盤龍參\_Spiranthessinensis (Pers.) Ames]就是一種急需搶救保護的珍稀植物物種,它已被列入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為國家II級保護植物,它同時也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II中。盤龍參具滋陰涼血、益氣生津、補氣助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臨床上用于:病后身體虛弱、氣血虧損、眩暈虛脫、陰虛內熱、瘡腸腫毒、神經衰弱、腎虛腰痛、遺精早泄、添精壯陽等,還可用于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盤龍參具良好的抗癌開發前景,在食療保健方面的開發前景也更為廣闊。據調查了解:我國現有的盤龍參植種野生狀況是極其瀕危的,它在大部分地區已走向滅絕,在蘊藏大量野生中藥植種的大興安嶺地區已很難采集,在植被豐富的四川蛾眉山地區也很難見到盤龍參植種的蹤影。而拯救這一珍稀植種的關鍵是要從擴大繁殖入手,盤龍參延續后代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種子繁殖進行的,它的種子只有在適宜溫度、水分和蔭蔽度下著床于含有萌發菌地方土壤中才能萌發。但是,在自然條件下,由于盤龍參種子自身細微如沙(它的種子長度為0.167—0.218_、胚長0.0918—0.115_、胚寬0.039—0.056_),如此細微的種粒在從成熟蒴果縱向瓣裂彈出后會呈沙霧狀隨風飄散,而飄散的種子絕大部分都散落于不適宜萌發的地方,因此,盤龍參種子在天然環境中自行孕育繁衍的萌芽成活率是極低的;同時,由于它的果惠成熟度差異性極大,這種細微如沙的種子離開母體后會很快失水而喪失發芽能力,因此,很難采用人工收集采種的方式進行播種作業。我們在就地引種繁殖試驗地觀察中還發現,盤龍參果實是雀鳥喜歡啄食的食物,若不驅逐雀鳥,果蕙很快說被啄食成為光桿狀。怎樣才能有效地創造盤龍參自行孕育的生長環境、提高它的成活生存率并進一步優選種子,使其能切實保護盤龍參珍稀物種自然繁衍擴大種群數量并開發利用盤龍參為人類健康服務,這已成為一個重點研究的技術性課題,本實用新型正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種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它包括一組限播側板、面網支架、限播端板和面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播側板、限播端板由直角扣件固定連接構成自然限播廂區,在限播側板頂部連接安裝一組面網支架,所述的面網由一組面網支架支撐覆蓋自然限播廂區。它的顯著結構特點是:根據盤龍參植株果蕙的高度與栽培土壤廂的寬度、長度,采用一組限播側板與限播端板相連接構成一個適宜盤龍參細微種子自行萌芽繁殖生長的自然限播廂區,在自然限播廂區上再覆蓋能防鳥啄食、緩風遮陰的面網,它能使盤龍參蒴果成熟時彈出的細微種子均勻散布于自然限播廂區內并使其著床于含有萌發菌的限播土壤中,使盤龍參種子能在適宜的環境中自然萌芽成活,待生長成幼苗后再進行分廂移栽,即可快速擴大盤龍參植株數量,對提高盤龍參植株的成活生存率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0006]為了更好地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它還具有如下的技術特征:
[0007]在一組限播側板、限播端板的外側面配裝有一組插土固定件。插土固定件的外傾斜角度與栽培土壤廂的廂邊斜坡角度相適應,使其能方便地將自然限播裝置牢固安裝于栽培土壤廂地面上并對土壤廂的廂邊斜坡具有很好的護坡作用。
[0008]在一組限播側板、限播端板的外側面頂部位置配裝有一組面網固定件。這種結構設計特別方便于覆蓋面網的安裝操作。
[0009]在一組限播側板之間是由平板扣件相連接。這種結構設計特別方便于延展自然限播裝置長度的施工操作,在實際使用中,可根據栽培土壤廂的實際長度,用平板扣件逐個連接多個限播側板來延展自然限播裝置的長度,使其能適應滿足對栽培土壤廂進行自然限播作業的需要。
[0010]在自然限播廂區限定的栽培土壤廂上配裝一組內限播罩形成內罩區。配裝一組內限播罩的其目的:一是可對長勢良好的植株提供一個更佳生長環境的限播內罩區域,有利于進一步選種與優化培育;二是根據氣候條件,在自然限播廂區按需配裝一定數量的內限播罩可形成間隔式擋風屏障,能使進入自然限播廂區的風流更加柔和,可確保盤龍參蒴果成熟彈出的細微種子能在自然限播廂區內自然飄播得更加均勻。
[0011]一組限播側板、面網支架、限播端板是采用不銹鋼板,或塑料有機玻板,或漆制木板制成。
[0012]所述的面網是尼龍網,或不銹鋼網。
[0013]選用上述材料是充分利用材料自身具有良好的耐潮防銹性能,同時,也方便于就地取材進行生產制作和安裝施工的操作。
[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0015]本實用新型首創了一種特別適宜盤龍參細微種子自行萌芽繁衍生長的自然限播裝置,它是在種植盤龍參植株地,用一組限播側板與限播端板連接構成既能有效緩風勻風、又能防鳥啄食、具蔭蔽功能的自然限播廂區,能使盤龍參蒴果成熟后彈出的細微種子全部限定并著床于自然限播廂區內含有萌發菌的土壤中進行自行繁衍成活生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捷、生產容易、制造成本低、安裝使用方便、擋風防鳥環保無公害、種子萌芽生存能力強、植株成活率高等突出優點,它對擴大盤龍參植物種群數量、保護盤龍參珍稀植種具有重大的社會效應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在植物物種保護學界具有極佳的推廣應用前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也作摘要附圖。
[0017]圖2是圖1的A—A視圖,展示在自然限播廂區限定的栽培土壤廂上配裝一組內限播罩形成內罩區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限播側板的結構圖,展示在限播側板的外則面連接安裝一組插土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限播端板的結構圖,展示在限播端板的外則面連接安裝一組插土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面網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直角扣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平板扣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限播罩的結構示意圖。
[0024]附圖中的標記說明:
[0025]I為面網支架,2為面網,3為插土固定件,4為限播端板,5為直角扣件,6為限播側板,7為平板扣件,8為面網固定件,9為內限播罩,10為內罩區,11為自然限播廂區,12為一組防銹螺釘,13為盤龍參種苗,14為栽培土壤廂,15為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27]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它主要由一組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直角扣件5、平板扣件7、插土固定件3、面網支架1、面網固定件8、面網2和內限播罩9構成。在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插土固定件3、面網支架1、直角扣件5和平板扣件7上均設置有供連接組裝用的一組螺孔15,在一組限播側板6與限播端板4之間用一組防銹螺釘12固定連接安裝直角扣件5、平板扣件7構成長框形的自然限播廂區11,在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的外側面底部位置用防銹螺釘12連接安裝一組插土固定件3,在限播側板6的內側面頂部位置用防銹螺釘12連接安裝一組面網支架1,所述的面網2由一組面網支架I平穩支撐覆蓋自然限播廂區11,面網2的邊緣是由防銹螺釘12安裝的一組面網固定件8將其固定壓裝于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的外側面頂部位置,面網2對自然限播廂區11形成一定遮陰作用并具有極佳的防鳥啄食和降低風速的勻風功能。
[0028]它進一步優化按如下方式進行制作安裝使用:
[0029]第一.選材制作:用厚度為4mm的不銹鋼板為原料,制作一組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面網支架1、插土固定件3、直角扣件5、平板扣件7和面網固定件8并按照施工安裝的技術要求設置一組螺孔15,面網2選用尼龍網,采用透明塑料制作一組內徑為Φ30 cm的內限播罩9。具體尺寸要求是:限播側板6的長X高為200 X 50cm ;限播端板4的長X高為120 X 50cm ;插土固定件3的寬度為5cm,它的底端為尖形、插土段長度為25cm、外傾斜角度為20° ;網面支架I制作成微拱弧形,也可制作成平直形狀。
[0030]第二.堆筑廂土: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施有萌發菌的土壤筑成寬度為120cm的栽培土壤廂14,可根據實際地形具體確定堆筑栽培土壤廂14的長度,栽培土壤廂14的廂邊斜坡的角度控制為20°,即是說,栽培土壤廂14廂邊斜坡角度與插土固定件3的外傾斜角度是相同的,其目有是為了方便于對自然限播裝置進行安裝施工的操作并對土壤廂的廂邊斜坡具有很好的護坡作用。一般要求:將栽培土壤廂14的長度筑為限播側板6長度的整數倍,尤以栽培土壤廂14的長度為限播側板6長度的三倍為宜,即是說,栽培土壤廂14的長X寬為600X 120cm為最佳。
[0031]第三.組裝施工操作:用一組防銹螺釘12、平板扣件7和直角扣件5將六個限播側板6和二個限播端板4固定連接構成長框形的自然限播廂區11 ;將一組面網支架I用防銹螺釘12固定連接安裝于限播側板6的內側面頂部位置;在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的外側面底部位置用防銹螺釘12連接安裝一組插土固定件3并將插土固定件3沿著栽培土壤廂14的廂邊斜坡牢固地插入土壤底部位置,即可在栽培土壤廂14上構成長X寬X高為:600X 120X50cm的可供栽培育種盤龍參種苗13的自然限播廂區11。
[0032]至此,將培育的盤龍參種苗13移植栽種于栽培土壤廂14上,也可對具有生長優勢的單個盤龍參種苗13植株再配裝內限播罩9形成一個單獨優化生長的內罩區10以達到進一步優化培育的目的,安放內限播罩9的另一個目的是對吹進自然限播廂區11內的風速具有很好的疏阻緩沖作用,可使成熟種子在此限播區域內飄播限得更為均勻。需要說明的是:內限播罩9的安放數量可根據天氣情況來具體確定,在無風的氣候下,也可不用內限播罩
9。在盤龍參植株進入孕育果蕙期時,再將尼龍面網2由面網支架I支撐覆蓋于自然限播廂區11上面,再用防銹螺釘12緊定一組面網固定件8,即可將面網2四周邊緣固定壓裝于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的外側面頂部位置,它對栽種于自然限播廂區11內的盤龍參種苗13具有極佳的防鳥護種育苗作用。當盤龍參蒴果成熟后,縱向瓣裂彈出的細微種子會被全部限定于自然限播廂區11內并著床于含有萌發菌的栽培土壤廂14上,即可使盤龍參種子在具有良好生長環境的自然限播廂區11內萌芽成活進行自然孕育繁衍生長。然后,再按照上述同樣的操作方式,對已成活的植株再進行分廂移栽,即可快速地擴大盤龍參植株數量,對進一步提高盤龍參植株的成活生存率進而保護盤龍參珍稀植種具有非常明顯的使用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它包括一組限播側板(6)、面網支架(I)、限播端板(4)和面網(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由直角扣件(5)固定連接構成自然限播廂區(11),在限播側板(6)頂部連接安裝一組面網支架(1),所述的面網(2)由一組面網支架(I)支撐覆蓋自然限播廂區(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組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的外側面配裝有一組插土固定件(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組限播側板(6)、限播端板(4)的外側面頂部位置配裝有一組面網固定件(8)。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組限播側板(6 )之間是由平板扣件(7 )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自然限播廂區(11)限定的栽培土壤廂(14 )上配裝一組內限播罩(9 )形成內罩區(10 )。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其特征在于:一組限播側板(6)、面網支架(I)、限播端板(4)是采用不銹鋼板,或塑料有機玻板,或漆制木板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盤龍參植種保護自然限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網(2)是尼龍網,或不銹鋼網。
【文檔編號】A01G13/10GK203775823SQ201420136664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5日
【發明者】黃明遠, 羅靜, 楊瑤君, 范晶, 雷越強, 杜超豪, 宋書中, 劉忠和, 劉曉捷, 秦運潭 申請人: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