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根箱培養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85127閱讀:198來源:國知局
一種根箱培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根箱培養裝置,包括立體框架、左側插板、右側插板、背側插板、正面插板和底板,其中,所述左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左側,所述右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右側,所述背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背側,所述正面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正面,所述底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底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排水孔,所述立體框架的長度不小于1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根箱培養裝置可以滿足玉米和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試驗要求,當需要進行試驗時,將左側插板、右側插板、背側插板和正面插板拔出即可進行試驗觀察。
【專利說明】一種根箱培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根系培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根箱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不僅省工省力、培肥土壤,還能在保證玉米不減產的前提下達到一季雙收,對維護國家糧油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該模式下玉米、大豆雙高產,地下部分的研究必不可少,但實際的大田環境和傳統的根箱培養裝置都無法滿足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土壤及植株根系研究。
[0003]首先,大田試驗環境復雜、流動性大,影響數據的準確性,不利于研究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土體養分狀況和微生物活性。由于土壤的阻隔,根本無法觀察到玉米和大豆根系的縱橫分布及二者的競爭狀況,大田或盆栽試驗中一般用挖掘法和網袋法取根,挖掘法不僅損傷作物,還有30%的根系在清洗過程中脫落;網袋法安裝繁瑣費力,還會阻礙作物根系的發育。其次,傳統的根箱培養裝置多是用于單作植物根際土壤取樣,不適用于研究該模式下玉米大豆兩種作物的種間競爭關系。
[0004]由于上述缺點的存在,導致傳統的根系研究方法和植物根箱培養裝置無法滿足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試驗要求,會產生數據的偏差,嚴重影響了試驗的準確性。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根箱培養裝置,以滿足玉米和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試驗要求,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根箱培養裝置,以滿足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試驗要求。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8]—種根箱培養裝置,包括立體框架、左側插板、右側插板、背側插板、正面插板和底板,其中,所述左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左側,所述右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右側,所述背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背側,所述正面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正面,所述底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底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排水孔,所述立體框架的長度不小于I米。
[0009]優選的,上述正面插板包括分體式的左插板和右插板,所述左插板自所述立體框架的左側橫向插入或者抽取,所述右插板自所述立體框架的右側橫向插入或者抽取。
[0010]優選的,上述左插板包括自上至下并行排列的多個左子插板,所述右插板包括自上至下并行排列的多個右子插板。
[0011]優選的,多個所述左子插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多個所述右子插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
[0012]優選的,上述立體框架的高度為I米,所述左子插板的高度均為20厘米,所述左子插板的個數為5個,所述右子插板的高度均為20厘米,所述右子插板的個數為5個。[0013]優選的,上述立體框架的底部設置有多個支撐腳,所述支撐腳的高度為3-5厘米。
[0014]優選的,上述排水孔為多個,且呈兩排并列設置。
[0015]優選的,上述排水孔的直徑為5毫米,且孔間距為10厘米。
[0016]優選的,上述立體框架的寬度為36-40厘米。
[0017]優選的,上述正面插板的長度大于所述立體框架的長度。
[001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根箱培養裝置,包括立體框架、左側插板、右側插板、背側插板、正面插板和底板,其中,所述左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左側,所述右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右側,所述背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背側,所述正面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正面,所述底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底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排水孔,所述立體框架的長度不小于I米。其中,立體框架的長度不小于I米,那么在種植時,玉米與大豆的間距設置為60厘米,同時,玉米與立體框架的邊緣距離為20厘米,大豆與立體框架的邊緣距離也為20厘米,最終得到的立體框架的長度應當不小于I米,這種種植方式是根據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中玉米、大豆寬窄行種植,寬行160cm,窄行40cm,玉米、大豆間距60cm,穴距18 — 20cm的長度設計的,保證玉米大豆生長的土壤環境,且底板上設置有排水孔,保證土壤干濕適宜,成功模擬大田環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可以滿足玉米和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試驗要求,當需要進行試驗時,將左側插板、右側插板、背側插板和正面插板拔出即可進行試驗觀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根箱培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立體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在圖1-圖3中:
[0024]右側插板1、立體框架2、支撐腳3、背側插板4、左側插板5、正面插板6、底板7、排水孔8、土壤9、正面插板滑道10。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6]請參考圖1-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根箱培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立體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結構示意圖。[002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根箱培養裝置,包括立體框架2、左側插板5、右側插板
1、背側插板4、正面插板6和底板7,其中,左側插板5插入固定在立體框架2的左側,右側插板I插入固定在立體框架2的右側,立體框架2上設置有左側插板5、右側插板1、背側插板4、正面插板6和底板7插入的多個插孔,背側插板4插入固定在立體框架2的背側,正面插板6插入固定在立體框架2的正面,具體的,在立體框架2的正面設置正面插板滑道10,正面插板6通過正面插板滑道10實現插拔固定,底板7插入固定在立體框架2的底部,底板7上設置有排水孔8,立體框架2的長度不小于I米。其中,立體框架2的長度不小于I米,那么在種植時,玉米與大豆的間距設置為60厘米,同時,玉米與立體框架2的邊緣距離為20厘米,大豆與立體框架2的邊緣距離也為20厘米,最終得到的立體框架2的長度應當不小于I米,這種種植方式是根據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中寬行160cm,窄行40cm,玉米、大豆間距60cm,穴距18 - 20cm的長度設計的,保證玉米大豆生長的土壤環境,且底板上設置有排水孔,保證土壤干濕適宜,成功模擬大田環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可以滿足玉米和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試驗要求,當需要進行試驗時,將左側插板5、右側插板1、背側插板4和正面插板6拔出即可進行試驗觀察。
[0028]其中,左側插板5、右側插板1、背側插板4、正面插板6和底板7插入固定在立體框架2上時,可以通過在立體框架2上設置滑道的方式進行插入固定,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插入固定方式,立體框架2可以采用鋁合金制作,重量輕,并且無污染,對土壤沒有影響,而左側插板5、右側插板1、背側插板4、正面插板6和底板7可以采用聚氯乙烯板制作。
[0029]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正面插板6包括分體式的左插板和右插板,左插板自立體框架2的左側橫向插入或者抽取,右插板自立體框架2的右側橫向插入或者抽取,減少正面插板6抽取和插入時的路程,降低對立體框架2內部的土壤以及根系的破壞程度。
[0030]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左插板包括自上至下并行排列的多個左子插板,右插板包括自上至下并行排列的多個右子插板,這樣,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需要使用的高度的土壤所對應的左子插板或者右子插板抽取即可,當然,也可以通過多個左子插板和多個右子插板實現土壤和植株根系進行分層取樣。
[0031]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正面插板6的長度大于立體框架2的長度,這是為了保證正面插板6與立體框架2配合使用時的密封性,正面插板6在插入到立體框架2的正面后,其兩端相對于立體框架2的正面來說都是留有余量的,即左插板的尾部露出在立體框架2外,右插板的尾部也露出在立體框架2外。
[0032]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多個左子插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多個右子插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避免板與板之間由于長時間的配合使用后產生間隙,防止發生漏水的情況,以致影響土壤的濕度。
[0033]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立體框架2的高度為I米,左子插板的高度均為20厘米,左子插板的個數為5個,右子插板的高度均為20厘米,右子插板的個數為5個,立體框架2的高度為I米不但模擬出了大田生長環境,為玉米大豆的植株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而且提供了足夠的土壤深度,不會限制作物根系的縱橫生長,有利于地下部分的研究,提高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將左子插板和右子插板設置為5個。
[0034]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立體框架2的底部設置有多個支撐腳3,支撐腳3的高度為3-5厘米,使得立體框架2與地面具有3-5厘米的距離,方便排水以及通風透氣。[0035]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排水孔8為多個,且呈兩排并列設置,排水更加便利,不會出現積水,而且透氣性能更好。
[0036]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排水孔8的直徑為5毫米,且孔間距為10厘米,如果排水孔8孔徑過大,則土壤不容易存水,水分流失過快,孔徑過小的話,容易出現積水,都會影響大豆和玉米的正常生長,孔間距則是與孔徑有關聯的,當排水孔8的直徑為5毫米時,孔間距以10厘米為宜,孔間距過大容易出現積水,孔間距過小則不容易存水。
[0037]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立體框架的寬度為36-40厘米,在具體種植時,以玉米2株(2穴)和大豆4株(2穴)為宜,立體框架的寬度為36-40厘米可以滿足玉米2株和大豆4株的種植要求。
[0038]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體框架、左側插板、右側插板、背側插板、正面插板和底板,其中,所述左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左側,所述右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右側,所述背側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背側,所述正面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正面,所述底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體框架的底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排水孔,所述立體框架的長度不小于I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插板包括分體式的左插板和右插板,所述左插板自所述立體框架的左側橫向插入或者抽取,所述右插板自所述立體框架的右側橫向插入或者抽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插板包括自上至下并行排列的多個左子插板,所述右插板包括自上至下并行排列的多個右子插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左子插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多個所述右子插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框架的高度為I米,所述左子插板的高度均為20厘米,所述左子插板的個數為5個,所述右子插板的高度均為20厘米,所述右子插板的個數為5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框架的底部設置有多個支撐腳,所述支撐腳的高度為3-5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為多個,且呈兩排并列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的直徑為5毫米,且孔間距為10厘米。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框架的寬度為36-40厘米。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根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插板的長度大于所述立體框架的長度。
【文檔編號】A01G9/02GK203775771SQ201420153009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雍太文, 宋春, 蔣利, 楊文鈺, 周麗, 劉小明, 王小春, 楊峰, 劉衛國 申請人:四川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海南省| 文安县| 芜湖县| 临沭县| 黄浦区| 墨玉县| 肃南| 黔西县| 洪江市| 右玉县| 都兰县| 马尔康县| 泰和县| 迁西县| 四会市| 云和县| 张家口市| 潜江市| 娄烦县| 芦溪县| 循化| 南平市| 湘西| 高青县| 陵水| 呼伦贝尔市| 中宁县| 余姚市| 丹巴县| 抚松县| 兴安县| 沙湾县| 富裕县| 会同县| 浦北县| 偃师市| 兴文县| 文化| 德清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