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溫室栽培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栽培領域,公開了一種溫室栽培系統,其包括栽培裝置、營養液供液裝置、噴霧裝置、噴霧控制裝置和營養液回收裝置,所述栽培裝置用于定植切花菊植株;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用于給切花菊提供營養液;所述噴霧裝置包括霧化噴頭和霧化槽,所述霧化噴頭與供液管道相連,用于噴灑霧化的營養液,霧化槽設于栽培床下方,用于提供營養液的霧化空間和沉積多余的營養液;所述噴霧控制裝置用于控制營養液的噴霧時間和間隔;所述營養液回收裝置包括回收管道,用于排出多余的營養液。本實用新型能夠優化水培切花菊根系生長的根際環境,以降低切花菊水培所遭受的淹水低氧迫害,提高其根系吸收水、肥的效率與根際環境中的氧氣含量。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氣霧栽培技術進行切花 菊生產的溫室栽培系統。 一種溫室栽培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切花菊是菊科(Compositae)植物,是原產于我國的傳統名花,它不僅色彩艷麗, 姿態萬千,而且具有不畏風寒,傲霜怒放的品格,與梅、蘭、竹并稱為花中四君子;切花菊是 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產量居四大切花之首,具有花型多樣、色彩豐富、用途廣泛、耐運耐貯、 瓶插壽命長、繁殖栽培容易、能周年供應、成本低、高產出等優點,綜合國內外發展環境和其 本身特點,切花菊產業必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0003] 近年來,我國切花菊的生產規模持續增長,但傳統的切花菊栽培模式存在著土傳 病害嚴重、生產效率低下、切花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因此尋求一種新型切花菊無土栽 培技術迫在眉睫。由于菊花本身是不耐澇花卉,普通的水培栽培模式易使菊花遭受水淹低 氧迫害,造成植株根系產生病害,乃至腐爛死亡。而氣霧栽培模式通過霧化的水氣滿足菊花 根系對水肥的需求,并使根系具有最充足的氧氣與最自由的伸展空間,使根系在毫無阻力 的情況下生長,擁有菊花生長最優越的根際環境。氣霧培具有比其他任何一種耕作方式生 長更快、管理更方便、投工更小的特點,將成為未來農業生產中的一種重要栽培方式。
[0004] 目前我國還沒有適合切花菊的氣霧栽培系統,而較普遍的蔬菜氣霧栽培設施也主 要應用在現代農業的觀光領域,較少在實際生產中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優化水培切花菊根系生長的根際環境,以降 低切花菊水培所遭受的淹水低氧迫害,提高其根系吸收水、肥的效率與根際環境中的氧氣 含量。
[0007] (二)技術方案
[0008]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溫室栽培系統,其包括栽培裝置、營 養液供液裝置、噴霧裝置、噴霧控制裝置和營養液回收裝置;
[0009] 所述栽培裝置包括多個栽培床,所述栽培床用于定植切花菊植株;
[0010] 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包括營養液蓄液池和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與所述營養液 蓄液池連接,用于給切花菊提供營養液;
[0011] 所述噴霧裝置包括霧化噴頭和霧化槽,所述霧化噴頭與所述供液管道相連,用于 給切花菊植株的根部噴灑霧化的營養液,所述霧化槽設置在所述栽培床的下方,用于提供 營養液的霧化空間和沉積多余的營養液;
[0012] 所述噴霧控制裝置與所述供液管道相連,用于控制營養液的噴霧時間和噴霧間 隔;
[0013] 所述營養液回收裝置包括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與所述霧化槽的底部相連,用 于排出多余的營養液到所述營養液蓄液池。
[0014] 其中,所述栽培裝置還包括栽培床支架和固定網,所述栽培床支架用于支撐所述 栽培床,所述固定網固定在所述栽培床支架上,用于穩固切花菊植株,并且可根據切花菊植 株的生長高度進行高度調節。
[0015] 其中,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還包括供液泵,所述供液泵設置在所述營養液蓄液池 的底部,并與所述供液管道連接,用于輸送營養液。
[0016] 其中,所述供液管道包括供液主管和連接在所述供液主管上的多個供液支管,各 個所述供液支管分別對應連接一個栽培床。
[0017] 其中,所述噴霧裝置還包括使營養液霧化的防滴器,所述防滴器和所述霧化噴頭 組裝后安裝在所述供液支管上,所述霧化噴頭沿所述栽培床的長度方向上間隔設置。
[0018] 其中,所述霧化槽的四周固定在所述栽培床支架上,所述霧化噴頭和防滴器位于 所述霧化槽內。
[0019] 其中,所述霧化槽為四周和底部封閉的四方體,其兩側設有通風裝置,其底部從上 至下依次鋪設有防水膜和承重板。
[0020] 其中,所述噴霧控制裝置包括微電腦控制器,所述微電腦控制器包括定時器和與 所述定時器連接的自動感應閥門,所述自動感應閥門安裝在所述供液主管上。
[0021] 其中,所述回收管道包括回收主管和與其連通的多個回收支管,所述回收支管與 所述霧化槽的底部相連,所述回收主管與所述營養液蓄液池相連。
[0022] 其中,所述栽培床上設有若干定植孔,所述定植孔內設有用于保護幼苗的定植海 綿,所述幼苗的根系上還包裹有持水無紡布。
[0023] (三)有益效果
[0024]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25]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溫室栽培系統,包括栽培裝置、營養液供液裝置、噴霧裝 置、噴霧控制裝置和營養液回收裝置,所述栽培裝置包括多個栽培床,所述栽培床用于定植 切花菊植株;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包括營養液蓄液池和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與所述營 養液蓄液池連接,用于給切花菊提供營養液;所述噴霧裝置包括霧化噴頭和霧化槽,所述霧 化噴頭與所述供液管道相連,用于給切花菊植株的根部噴灑霧化的營養液,并且多余的營 養液沉積在所述霧化槽內;所述噴霧控制裝置與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相連,用于控制營養 液的噴霧時間和噴霧間隔;所述營養液回收裝置包括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與所述霧化 槽的底部相連,用于排出多余的營養液到所述營養液蓄液池。由此可最大程度地滿足水培 切花菊生長對氧氣、營養的需求與根系最自由的生長空間,保證了切花菊對水分和營養物 質的充分吸收,大大提高了切花菊的生產效率,提前了花期,縮短了生產周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溫室栽培系統的總體構造示意圖;
[0027]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溫室栽培系統中的切花菊幼苗定植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8]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溫室栽培系統中的切花菊生長到一定高度時的結構示意 圖;
[0029]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溫室栽培系統中的霧化槽的結構示意圖。
[0030] 圖中:1-供液泵;2-噴霧控制裝置;3-供液管道;31-供液主管;32-供液支管; 4_栽培床;5-霧化槽;6-切花菊植株;7-栽培床支架;8-霧化噴頭;9-回收管道;91-回收 主管;92-回收支管;10-營養液蓄液池;11-幼苗;12-定植海綿;13-持水無紡布;14-防滴 器;15-營養液懸浮霧滴;16-沉積營養液;17-防水膜;18-承重板;19-成苗;20-固定網。
【具體實施方式】
[0031]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 實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32]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 "前"、"后"、"左"、"右"、"堅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 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系統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3]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 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 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 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 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4]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多根"、"多組"的含義是兩 個或兩個以上。
[0035]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溫室栽培系統,其包括栽培裝置、營養液供 液裝置、噴霧裝置、噴霧控制裝置2和營養液回收裝置;
[0036] 所述栽培裝置包括多個栽培床4,所述栽培床4用于定植切花菊植株6 ;
[0037] 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包括營養液蓄液池10和供液管道3,所述供液管道3與所述 營養液蓄液池10連接,用于給切花菊植株6提供營養液;
[0038] 所述噴霧裝置包括霧化噴頭8和霧化槽5,所述霧化噴頭8與所述供液管道3相 連,用于給切花菊植株6的根部噴灑霧化的營養液,所述霧化槽5設于所述栽培床4的下 方,用于提供營養液的霧化空間和沉積多余的營養液;
[0039] 所述噴霧控制裝置2與所述供液管道3相連,用于控制營養液的噴霧時間和噴霧 間隔;
[0040] 所述營養液回收裝置包括回收管道9,所述回收管道9與所述霧化槽5的底部相 連,用于排出多余的營養液到所述營養液蓄液池10,保證資源的高效利用。
[0041] 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還包括供液泵1,所述供液泵1設置在所述營養液蓄液池10 的底部,并與所述供液管道3連接,用于輸送營養液;配制好的營養液儲存在所述營養液蓄 液池10內,營養液通過所述供液泵1抽動到所述供液管道3供給噴霧裝置。由此可最大 程度地滿足水培切花菊生長對氧氣、營養的需求與根系最自由的生長空間,保證了切花菊 對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大大提高了切花菊的生產效率,提前了花期,縮短了生產周 期。
[0042] 所述供液管道3包括供液主管31和連接在所述供液主管31上的多個供液支管 32,各個所述供液支管32分別對應連接一個栽培床4,可以通過所述供液主管31向各個供 液支管32輸送營養液,從而為各個栽培床4提供所需的營養液,并且可以根據栽培床4的 數量增加或減少,增加或減少所述供液支管32的數量。
[0043] 所述噴霧裝置還包括防滴器14,所述防滴器14能防止營養液結成大水滴,促使營 養液霧狀化,所述防滴器14和所述霧化噴頭8組裝后安裝在所述供液支管32上,以便于能 更好的使營養液形成直徑較小的霧滴并平均分布在霧化槽5內,促使切花菊根系更好的吸 收水分和營養物質,為了使整個栽培床4的切花菊植株6都能夠均勻地噴灑到營養液,優選 地,所述霧化噴頭8沿所述栽培床4的長度方向上間隔設置,間隔距離優選為1米,所述霧 化嗔頭8優選為十子嗔頭。
[0044] 如圖3所示,所述栽培裝置還包括栽培床支架7和固定網20,所述栽培床支架7用 于支撐所述栽培床4,所述固定網20固定在所述栽培床支架7上,用于固定切花菊植株6, 防止切花菊植株6倒伏,并且可根據切花菊植株6的生長高度進行高度調節。當切花菊植 株6長大時,用固定網20固定成苗19,固定網20具體由固定在栽培床支架7上的橫、縱向 的尼龍繩形成的四方網格構成,以防止成苗19植株倒伏。
[0045] 其中,所述霧化槽5的四周固定在所述栽培床支架7上,對霧化槽5起支撐作用, 所述霧化噴頭8和防滴器14位于所述霧化槽5內,霧化槽5的設計最大程度的滿足了水培 切花菊生長對氧氣、營養的需求和根系最自由的生長空間。
[0046] 如圖4所示,所述霧化槽5為四周和底部封閉的四方體,其兩側設有通風裝置,保 證霧化槽5內含有充足的氧氣,其底部從上至下依次鋪設有防水膜17和承重板18,所述防 水膜17主要是起防滲漏的作用,所述承重板18優選為聚苯泡沫板,其具有對營養液懸浮霧 滴15落入霧化槽5底部形成的沉積營養液16的承重作用。
[0047] 所述噴霧控制裝置2包括微電腦控制器,所述微電腦控制器包括定時器和與所述 定時器連接的自動感應閥門,所述自動感應閥門安裝在所述供液主管31上,通過定時器設 定所述自動感應閥門的開啟時間和關閉時間,從而控制噴霧時間和噴霧間隔。
[0048] 所述回收管道9包括回收主管91和與其連通的多個回收支管92,所述回收支管 92與所述霧化槽5的底部相連,所述回收主管91與所述營養液蓄液池10相連,用于回收多 余的營養液,保證資源的高效利用。
[0049] 如圖2所示,所述栽培床4上分布有若干定植孔,當切花菊為幼苗11時,所述定植 孔內設有用于保護幼苗11的定植海綿12,所述幼苗11的根系上包裹有持水無紡布13,所 述持水無紡布13可以吸附一定量的營養液,具有緩沖作用,可有效避免短期的噴霧停滯對 幼苗11正常生長造成較大的傷害。
[0050] 本實用新型能夠縮短切花菊的生產周期、方便調控花期、管理省時省力、節水節 月巴、切花產品質量高,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0051]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裝置、營養液供液裝置、噴霧裝置、噴霧控 制裝置和營養液回收裝置; 所述栽培裝置包括多個栽培床,所述栽培床用于定植切花菊植株; 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包括營養液蓄液池和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與所述營養液蓄液 池連接,用于給切花菊提供營養液; 所述噴霧裝置包括霧化噴頭和霧化槽,所述霧化噴頭與所述供液管道相連,用于給切 花菊植株的根部噴灑霧化的營養液,所述霧化槽設置在所述栽培床的下方,用于提供營養 液的霧化空間和沉積多余的營養液; 所述噴霧控制裝置與所述供液管道相連,用于控制營養液的噴霧時間和噴霧間隔; 所述營養液回收裝置包括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與所述霧化槽的底部相連,用于排 出多余的營養液到所述營養液蓄液池。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裝置還包括栽培床支架 和固定網,所述栽培床支架用于支撐所述栽培床,所述固定網固定在所述栽培床支架上,用 于穩固切花菊植株,并且可根據切花菊植株的生長高度進行高度調節。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營養液供液裝置還包括供液 泵,所述供液泵設置在所述營養液蓄液池的底部,并與所述供液管道連接,用于輸送營養 液。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包括供液主管和連 接在所述供液主管上的多個供液支管,各個所述供液支管分別對應連接一個栽培床。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霧裝置還包括使營養液霧 化的防滴器,所述防滴器和所述霧化噴頭組裝后安裝在所述供液支管上,所述霧化噴頭沿 所述栽培床的長度方向上間隔設置。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槽的四周固定在所述栽 培床支架上,所述霧化噴頭和防滴器位于所述霧化槽內。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槽為四周和底部封閉的 四方體,其兩側設有通風裝置,其底部從上至下依次鋪設有防水膜和承重板。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霧控制裝置包括微電腦控 制器,所述微電腦控制器包括定時器和與所述定時器連接的自動感應閥門,所述自動感應 閥門安裝在所述供液主管上。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道包括回收主管和與 其連通的多個回收支管,所述回收支管與所述霧化槽的底部相連,所述回收主管與所述營 養液蓄液池相連。
10. 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溫室栽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床上設有若干 定植孔,所述定植孔內設有用于保護幼苗的定植海綿,所述幼苗的根系上還包裹有持水無 紡布。
【文檔編號】A01G31/02GK203860186SQ201420301974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6日
【發明者】連青龍, 丁小明, 潘守江, 尹義蕾, 張躍峰, 齊飛, 李邵, 楊榮超 申請人: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