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包括半封閉栽培池和水循環裝置;所述半封閉栽培池內設有栽培網芯,所述栽培網芯為多邊形桶狀結構,所述栽培網芯的桶底至桶身2/3處的四周設有若干孔洞,所述栽培網芯內填充若干陶粒,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進水管道、出水管道、溢水管和回水管道,此裝置通過簡單且有效的栽培、固定蔬菜根系的方式,合理地協調了水產養殖與果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生產方式,同時滿足了植物和動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觀賞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魚菜共生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產養殖和無土栽培的組合裝置,具體來說是一種魚菜共生
>J-U ρ?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現代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0003]現如今魚菜共生方式的耕作養殖方式里對于蔬菜的栽培選擇多為小型葉菜,如:小白菜、芥菜、菠菜等,由于小型葉菜的生長周期較短且根系較淺,所以對于栽培裝置的要求較低且栽培方式較多樣性;但是對于大型的果菜類的魚菜共生的耕作養殖方式,如茄子、番茄、冬瓜等,由于果蔬類蔬菜的生長周期較長,根系較大,對于根系的固定生長具有一定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對于大型果菜類的魚菜共生的耕作養殖方式所存在缺陷,提供一種簡單且成本低的魚菜共生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封閉栽培池和水循環裝置;所述半封閉栽培池內設有栽培網芯,所述栽培網芯為多邊形桶狀結構,所述栽培網芯的桶底至桶身2/3處的四周設有若干孔洞,所述栽培網芯內填充若干陶粒,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進水管道、出水管道、溢水管和回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通過第一水泵與水箱連接,所述進水管道的進水端設在半封閉栽培池底部,所述出水管道與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連接,所述出水管道伸出半封閉栽培池內的水體,所述溢水管設在栽培池側壁,所述溢水管的一端穿射栽培池底部與回水管道連接,另一端低于栽培池的開口 3cm?10cm。
[0007]上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直徑為0.5cm?1.5cm。
[0008]上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粒徑為Icm?4cm。
[0009]上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網芯的桶身高出水位8cm?15cm0
[0010]上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網芯桶身四周的孔洞高出水位2cm ?4cm。
[0011]上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網芯為六邊形桶狀結構或圓形桶狀結構。
[0012]上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護根裝置,所述護根裝置包住栽培網芯底部,所述護根裝置為網狀結構。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此裝置通過簡單且有效的栽培、固定蔬菜根系的方式,合理地協調了水產養殖與果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生產方式,同時滿足了植物和動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觀賞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0_半封閉栽培池、20-水循環裝置、21-第一水泵、22-第二水泵、23-進水管道、24-出水管道、25-水箱、26-溢水管、27-回水管道、30-栽培網芯、40-孔洞、50-陶粒、60-護根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0017]如圖1所示,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包括半封閉栽培池10和水循環裝置20 ;半封閉栽培池10為方形、圓形或多邊形結構,半封閉栽培池10可由亞克力或有機玻璃制成,半封閉栽培池10內設有栽培網芯30,栽培網芯30為多邊形桶狀結構,栽培網芯30的桶底至桶身2/3處的四周設有若干孔洞40,栽培網芯30內填充若干陶粒50,水循環裝置20包括水箱25、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進水管道23和出水管道24,進水管道23通過第一水泵21與水箱25連接,進水管道23的進水端設在半封閉栽培池10底部,出水管道24與第二水泵22的出水口連接,出水管道24伸出半封閉栽培池10內的水體,水箱25通過第一水泵21將栽培果菜所需的水量經進水管道23泵至半封閉栽培池10,第二水泵22將半封閉栽培池10內的水經出水管道24泵出水體,使得水流經過一定的流程和落差,提高水體溶氧量,整個水體形成一個小循環,溢水管26設在栽培池10側壁,溢水管26的一端穿射栽培池10底部與回水管道27連接,另一端低于栽培池10的開口 3cm?10cm,可有效防止水量過多從栽培池10的開口處溢出,提高水的利用率。
[0018]在填充有陶粒50的栽培網芯30內放置果菜幼苗,通過陶粒50固定果菜根系,果菜在生長過程中根系不易產生浮動,通過在栽培網芯30的桶身四周開設孔洞40,果菜的根系可穿過孔洞40向外生長,陶粒50的粒徑為Icm?4cm,由于陶粒50具有密度低、孔隙率高、軟化系數高、抗凍效果好等特性,在陶粒50中滴灌適宜濃度的營養液,更加適合果菜類根系的生長,半封閉栽培池10內充一定量的水體,栽培網芯30的桶身高出水位8cm?15cm,栽培網芯30桶身四周的孔洞40高出水位2cm?4cm,還包括護根裝置60,護根裝置60設在栽培網芯30下方,護根裝置60為網狀結構;護根裝置60將半封閉栽培池10分為上、下兩層,魚在下層,果菜種植在上層,可避免魚對果菜根系的傷害。
[0019]此裝置的給氧方式有兩種:1.打開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22,水箱25通過第一水泵21將栽培果菜所需的水量經進水管道23泵至半封閉栽培池10,第二水泵22將半封閉栽培池10內的水經出水管道24泵出水體,在這一過程中低含氧量的水體會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融合,從而得到高含氧量的水體;2.通過高出水位的栽培網芯30桶身四周的孔洞40對果菜根系進行給氧;此種給氧方式不僅節約了水資源,同時更好地保證了魚生長所需求的水質條件。
[0020]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封閉栽培池和水循環裝置;所述半封閉栽培池內設有栽培網芯,所述栽培網芯為多邊形桶狀結構,所述栽培網芯的桶底至桶身2/3處的四周設有若干孔洞,所述栽培網芯內填充若干陶粒,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進水管道、出水管道、溢水管和回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通過第一水泵與水箱連接,所述進水管道的進水端設在半封閉栽培池底部,所述出水管道與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連接,所述出水管道伸出半封閉栽培池內的水體,所述溢水管設在栽培池側壁,所述溢水管的一端穿射栽培池底部與回水管道連接,另一端低于栽培池的開口 3cm?10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直徑為0.5cm ?1.5cm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粒徑為Icm?4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網芯的桶身高出水位8cm?15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網芯桶身四周的孔洞高出水位2cm?4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網芯為六邊形桶狀結構或圓形桶狀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魚菜共生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護根裝置,所述護根裝置設在栽培網芯下方,所述護根裝置為網狀結構。
【文檔編號】A01G31/02GK203912810SQ201420334301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0日
【發明者】卜崇興, 張志新 申請人:上海孫橋農業技術有限公司